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赠与行为是否属于双方法律行为?

2024-07-03 来源:年旅网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和赠与物的瑕疵责任是本文的主旨。根据赠与法的规定,赠与人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撤销赠与,如受赠人不履行义务、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不履行扶养义务或因受赠人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撤销后,赠与财产需返还给赠与人。此外,如果赠与物有瑕疵,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需承担责任,若故意不告知或保证无瑕疵导致受赠人损失,赠与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1)赠与附义务,而受赠人不履行义务的;

(2)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

(3)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

(4)因受赠人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一经撤销,受赠人对赠与财产的接受和占有即失去法律依据,即便赠与财产已经交付或登记转移给受赠人,撤销权人仍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三、赠与合同履行后的法律效果当赠与物已经交付且又不存在法定撤销事由的,一般不允许赠与人再反悔。此外,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但附义务的赠与中,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赠与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法律效果分析

赠与行为是指自愿将财产或权益无偿转让给他人的行为。在法律上,赠与行为被视为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即需要双方的意愿和行为共同形成。赠与行为的法律性质是一种无偿转让行为,它涉及到财产权益的变动和所有权的转移。法律效果方面,赠与行为在完成交付和接受的同时,产生了赠与人失去财产和权益的效果,同时受赠人获得了财产和权益的效果。赠与行为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一旦完成交付和接受,赠与人无法撤销赠与。因此,赠与行为的法律性质和效果对于双方当事人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约束力。

结语

赠与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一经完成交付和接受,赠与人失去财产和权益,受赠人获得财产和权益。然而,在特定情况下,赠与可以被撤销,例如受赠人不履行义务、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不履行扶养义务或因受赠人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撤销赠与后,受赠人失去对财产的法律依据,赠与人或其继承人可要求返还财产。赠与行为的法律性质和效果对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和约束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共有 第三百零六条 按份共有人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的,应当将转让条件及时通知其他共有人。其他共有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

两个以上其他共有人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共有份额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