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教案

2024-07-16 来源:年旅网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我说的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二十一课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1. 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1.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1. 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1. 能力训练点

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1. 德育渗透点

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1. 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1.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1.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学法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1. 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
    2. 简介背景,放课文范读录音,提示学生注意正音。听后回答:用文中词语简述作者的思路。这样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 学生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本课采用轮读即一人一句,个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4. 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问题。将学生每6人分为一组共同分析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1. 作者何以夜游?
      2. 何以至承天寺?
      3. 他为何不去找别的朋友?
      4. 用原句回答寺庭步月,见到何种景色?
      5. 可见其怎样的心情?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视适当点播。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明确以上问题。这一个环节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为了由浅入深体会文章的精妙,突出文章的重点,还需仔细品味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描写的高超。

    1. 细读写景的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幅月夜图,进行交流。这时教师深入学生当中,及时掌握情况。画好后请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对照图画结合想象描绘一下景色。组织全班同学评论。再与原文比照体会文中景色描写的精练、生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句比喻的妙处。找出句中的比喻关系,体会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色。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于紧张分析中精神得到缓解,兴趣再一次被激起。结合他们的想象,感受到了月色的皎洁、恬静并理解了比喻的作用,完成了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
    2. 当学生还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美景中时,教师设疑,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来突破本文的难点。在此设计一个讨论题:文中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分组讨论后会明白,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点明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在此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应怎样理解?学生就很容易体会苏轼乐观豁达的心境了。
    3. 拓展练习

你赞同苏轼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吗?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人和事。许多教师点到苏轼的乐观豁达即收尾,忽略了学生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利用这个练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可以用现代人的眼光向苏轼提出建议。是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

    1. 作业
      1. 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
      2. 为苏轼和张怀民在寺庭步月时设计一段对话。
      3. 背诵全文。
    2. 板书

寺庭步月——事

庭中月景——景宁静淡泊

乐观豁达——情

  1. 说课综述

总结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