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遗址
泊岗遗址: 泊岗新石器遗址, 位于淮河南岸, 嘉山县东北的泊岗乡境内, 距县城约 60公里。 遗址是岗坡。 面积约 2 万平方米。 该遗址于 1953 年秋, 由华东地面文物工作者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和嘉山县文物管理所, 分别在 1974 年和 1985 年作了调查。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不太明显。 在遗址的表面, 红陶片居多, 灰陶次之。 器物的残片中典型器物鬲较多,还发现几件红陶鬲足残件。 在东岗坡面上有 1 米多深的文化层, 曾发现两个灰坑, 面积约20 余平方米。 灰坑呈椭圆状, 长 2 米, 深 0. 8 米。 清理出石斧、 石凿、 砺石等石器 11 件,灰、 红陶片 300 余件和红烧土等。 根据出土遗物鉴定, 该遗址可定为新石器早期。 泊岗遗址,1953 年在泊岗引河工程中, 还发掘出古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物 378 件。 文物中分陶器、 铁器、 石器、 玉器等多种, 陶器的纹饰以兰纹和绳纹为主, 还有商代器爵、 觚, 汉代的陶壶、鼎、 钫, 宋代的瓷碗、 铜镜。 此外, 还发现二千多年前完整的石斧两件。 这批文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尿布滩遗址: 位于明东乡 赵村北 1. 5 公里, 东风湖畔的尿布滩上以及东风湖沿岸, 面积500 多平米。 由暴露的断面来看, 文化内涵较丰富, 文化层厚达 2 米左右。1985 年 5 月实地调查中, 采集标本十多件, 主要有夹沙鬲足 3 件, 泥质陶鬲足 1 件,灰陶盆、 罐等残片。 纹饰主要有细蝇纹、 凸方格纹、 弦纹等。 还发现一件断残石铲, 该遗址未经发掘, 面貌基本完整。 根据暴露在表面的遗物判断, 具有商代遗址的特征。
古墓葬
津里汉墓群位于津里乡 的北端, 七里湖岸的坡地上。 南北长约 50 米, 东西宽约 80 米,面积约 400 平方米。 1976 年, 在围湖造田取土筑圩工程中, 挖出 12 座土坑穴墓, 全被破坏。墓内出了大量的随葬品, 大部分被毁坏, 仅收集了 31 件。 其中有双系侈口圆腹灰陶罐2 件, 陶鼎 2 件, 陶钵 1 件, 红陶盆 1 件, 瓯 6 件, 双系高颈罐 11 件, 铜弩机 2 件, 铜镜 3面, 铜佛 2 尊, 弘治十三年(1500) 银元宝半只, 铁剑一把, 以及大量器物残片。根据出土的器物分析, 该墓群为汉代墓群。 其上可能又叠压有唐、 宋、 元、 明各代墓葬。扬王墓: 位于官山乡松山村, 南距官山乡 2 公里, 西距七里湖 1. 5 公里。 墓呈圆丘形状, 封土高约 30 米, 占地面积 700 平方米, 墓前的牌刻和神道石刻, “文化大革命” 期间被破坏。残余部分埋入土中。 《明史· 外戚传》 记载: “陈公逸, 其名淳, 皇后父也。 洪武二年追封杨王。 ” 《盱眙县志》 记载: “杨王墓, 治西牧羊山西北, 明宋濂大明道崇杨王神道碑铭,皇帝躬鹰大宝式展李思, 既追崇祖宗四代帝号, 建立太庙……。 岁时遣臣致祭, 命词臣撰文以树诸神。 ” 根据明史和碑文记, 陈公逸应是洪武 3 年(1371) 追封为杨王。该墓冢保存的尚完整, 现由官山乡 化站负责保护。
太原长公主墓: 俗称汪小姐墓。 位于包集乡 汪郢村东北, 距乡政府约四公里。 墓呈圆状,面积 200 平方米, 封土基本完好, 高约五米, 冢堆上松树、 槐树茂盛。 在“文革” 期间, 该村社员擅自挖掘一次, 仅出土墓碑二块, 后因墓体结构坚硬, 故使小姐墓至今保存完好。《明史· 公主传》 载: “太原长公主, 淳皇后所生, 嫁给王七一, 早卒。 洪武三年(1371) ,追册并赠王七一为荣禄大夫。 ” 《盱眙县志》 载: “王小姐坟即汪驸马墓也, 在县西八十里,太平乡内牧羊之西南。 公主为明太祖之姊, 适附马都尉汪清, 死于鄱阳之战, 柩归, 合葬于此。 清阵亡, 无首, 刻木为首葬之。 墓门内石柱联云帝乙。 再考其墓志铭与史载基本吻合。墓内出土的二块墓碑尚存。 一块长 2 米, 宽 0. 83 米, 由于长期磨损, 近三分之二的字难辨, 其大意简述墓主的生平事迹。 另一块碑长 0. 60 米, 宽 0. 54 米, 碑文为篆书曰“故汪母王氏德入圹志” 。
曹国长公主墓, 俗称“曹姑坟” , 位于县城明光东南 1. 5 公里的大李村。 原墓冢几经挖掘, “文革” 中又遭受破坏, 现呈“凹” 状, 周长约 200 米。 据《盱眙县志》 载, 曹国长公主墓, 位于“治西灵迹乡 ” 。 《明史· 公主传》 : 曹国长公主, 明太祖朱元璋之仲姐, 太原主母妹, 嫁李贞。 公主性纯孝, 助李贞理家尤勤俭, 早卒。 李贞携子文忠避兵乱。 依太祖于滁阳。 洪武元年二月, 追册公主为孝亲公主。 封李贞为恩亲侯附马都尉。 因兵乱, 公主未葬, 命有司具礼, 葬于李氏先墓。 诏曰: 公主祠堂、 碑亭其制视功臣之赠爵为王者。 三年改册公主为陇西公主。 五年以文忠贵, 加册曹国长公主, 并进贞右柱国曹国公。该墓为砖室墓, 据汪雨湘《嘉山县志手稿》 载; “相传墓内公主居中, 贞居左, 淑德夫人陈氏居右。 ” 墓门是券门, 经重修并记有“万历三年孟秋谷旦裔孙庭竹” 。 墓前的神道有华表一对, 石神兽五对及颂功碑一块, 益显庄严肃穆。 现神道已被破坏, 仅幸存石马一匹。
古建筑遗址
兴慈宝塔: 俗称半山塔。 位于横山乡林圩村大横山北坡山腰处。 横山海拔 234 米, 塔基近傍约 200 米。
该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 , 为一座仿木结构建筑之楼阁式砖塔。 平面六角, 底层单面四米, 原有木制的梯阶四周, 今已毁坏。 仅在塔体上面有梁拱等洞穴, 以陈呈它始建的状况。各层均有砖砌腰檐、 平座、 斗拱为重杪华拱计心造, 补间铺作底层五朵, 余为三朵, 砖拱制作精细, 面有显见的宋代建筑遗风。 拱下置栏额及普柏材, 只底层有圆形倚柱, 但无柱基和台基。 塔上盲窗较多, 纹饰计有菱、 方形、 回纹形及直棂形。 该塔立面, 目前只剩二层残塔,高 11. 2 米, 此与《滁州志补遗》 中记载的相似。 元代佛塔全国较少, 我省也仅有此一处,1986 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祐院: 原名大寺, 距县城 35 公里, 现位于女山湖镇粮站内。 《盱眙县志》 载“嘉祐院在旧县镇, 宋嘉祐年间建。 ” 宋仁宗年间, 淮河两岸为宋、 金两军必争之地。 招信一带成为两军的战场, 战争不断, 战争死者数以百计。 相传仁宗嘉祐元年(1056) , 据守淮南大呈奏仁宗, 请旨超度阵亡将士。 仁宗赵桢携带《水陆》 古画 108 轴和藏经, 抵达招信县大寺,并将《水陆》 悬挂在大寺周围, 作七七四十九天道场, 以超度亡灵。 因酷暑炎热, 仁宗便驻跸大寺避暑, 入秋回銮, 并把《水陆》 和全部藏经赐予大寺, 为记宋仁宗到此之行, 随将大寺改为“嘉祐禅院” 。 宋代嘉祐院位于旧县镇东 1500 米处, 后被洪水淹没, 现嘉祐院遗址,为清代重建, 残存大殿六间, 砖瓦结构。 1983 年 8 月经嘉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戏台: 位于县城东北 35 公里, 坐落在旧县镇的西隅, 傍依女山湖畔。 青砖小瓦砌盖,翘檐飞角, 其对面是另一座古建筑火神庙。 该戏台始建自咸丰年间, 共三间, 明间是戏台,大而宽敞, 整体建筑庄重, 其正面围有 500 平方米的院落。 1983 年县文化局拨款 2000 元进行修缮。 同年 8 月, 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神庙: 位于女山湖镇西角, 座北朝南, 是本县仅存的寺庙建筑, 建于宋代, 重修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 火神庙为一廊二进, 前进三间, 后进三间, 原庙内有观音、 十八罗汉等佛象。 “文革” 期间被砸坏。 1983 年, 县文化局拨款修复, 同年 8 月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址近十处, 有汉淮陵城、 唐睢陵城、 宋招信城、 都梁市等。 在这些遗址表面有字砖、花纹砖、 瓦当等建筑材料。
古建筑保存至今的有 6 处。 即横山乡的兴慈宝塔、 小宝塔、 女山湖镇火神庙、 古戏台、嘉祐院及自来桥等古建筑。
古迹
跃龙岗: 清同治《盱眙县志》 载: “跃龙岗, 在明光集, 明太祖诞生处, 方圆丈许, 至今不生草木。 又太祖诞生时, 二郎庙徙去路东数十步, 携洛于河, 忽水浮红罗方, 取为褶褓。今名红罗幛, 有香花涧。 ” 岗在赵府村头, 明代在太祖降生地二郎庙, 庙东建造一座殿宇,以著太祖圣迹, 名龙泉寺。 清末, 该寺被火焚毁, 但殿前两座石刻的蜡烛台至今仍傍依故地。寺内原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585) 盱眙县知县临川许经世刻的“圣祖灵迹碑” , 现被赵府村民收藏, 字迹和图案清晰可辨。 据《明史· 太祖本纪》 记载: “太祖先世家沛, 徙句容, 再徙泗州, 父迁盱眙县太平乡二郎庙。 ” 明太祖诞生于赵府村旁之二郎庙, 庙正面有一溪流, 称香花涧。 庙东北约一里有“尿布滩” , 据传洪武生后, 其母常在滩上晒尿布, 滩上长满了荆棘, 其母暗暗祷念后, 次日荆棘竟朝下长了。
浮山洞: 浮山, 一曰临淮山(《水经注》 : 淮水自钟离县又经浮山) 。 浮山位于嘉山县潘村区浮山乡淮河南岸, 紧依淮水, 气势雄伟, 滔滔淮水从山脚下日夜奔腾。 浮山上曾有浮山寺, 后毁于战火, 现尚存有零星碑刻和石兽、 石香炉。 浮山崖畔有浮山洞, 濒临淮水。 《舆地记》 : “洞在淮上, 夏潦不能及, 而冬不加高, 故人疑其浮也。 ” 据清乾隆志记载: “明万历二十一年冬, 渔入泅入, 见洞口广数尺, 内三丈许, 群鱼聚簇, 半月之间, 渔人挈党取得十数船, 皆鲇也。 其一大鱼, 长丈余, 不能钩引, 渔者每跨其背焉。 ”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轼乘舟曾路过浮山, 赋诗: “人言洞府是鳌宫, 升降随波与海通。 共坐船中那得见, 乾坤浮水水浮空。 ” 清代周振举曾游浮山, 赋诗曰: “脱却朝衣换布衣, 芒鞋时傍白云飞。 客来若问心中事, 酒盏诗瓢带月归。 ”
浮山堰: 踞于淮滨的浮山, 是由于筑浮山堰酿成巨祸而载之史册。 南北朝时梁武帝, 与北魏相对峙, 双方大致以淮河为界, 互相争夺。 《资治通鉴· 梁纪三》 : 北魏据寿阳(今寿县) , 占淮南。 梁武帝天监 13 年(514) 10 月, 武帝萧衍欲以水代兵, “堰淮水以灌寿阳” ,淹没魏。 水利工程官认为淮水“沙土飘轻” 不可筑堰。 梁武帝不听, 任命康绚为都督, 征集徐、 扬二州民伕, 每 20 户抽五丁, 连同士共 20 万人, “南起浮山, 北抵巉石” 截淮筑堰,历时半年有余, 至次年四月, 堰刚成即被冲溃。 这本是违反自然规律所致, 却胡说是“蛟龙”作崇, 须以铁镇之。 于是收罗铁器数千万斤沉入水中, 堰仍不能合, 又伐树制木框, 中填巨石与泥土。 民伕肩挑背负, 皮肉溃烂。 夏日时疫流行, “死者相枕” , 冬季严寒, “士卒死者什七八” , 费时整整一年, 至天监 15 年(516 年) 四月, 浮山堰才算筑成。 堰长九里, 下广 140 丈, 上广 45 丈, 高 20 丈。 堰上植杞柳, 建军垒。 浮山堰堵截淮水后, 淹没了许多民房田禾, 上游魏军屯据山岗, 并无损失。 至九月间, 淮水暴涨, 浮山堰经不住洪流冲击而崩溃, “其声如雷, 闻三百里, 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 皆漂入海。 ” 北魏兵马未动, 南梁20 余万生灵却葬送在梁武帝萧衍手下。
二女神庙: 《乾隆盱眙县志》 记载: 在玉环山, 相传有眉州一长者姓柳, 携二女流寓此山, 既殁显灵, 祷者纷集。 明弘治年间有碑记。 玉环山又名女山, 在本县邵岗乡 , 庙已圮。据考察, 女山为火山遗址。
革命纪念地
本县自来桥镇是 1940 年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 自来桥、 明光、 三界、 涧溪、 石坝、 三关等地均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墓。
附: 嘉山(明光市) 方言
嘉山县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范畴, 它的明显特点有五个: (1) 具备五个声调,入声保留喉塞尾音; (2) 声母 n、 L 相混, 平翘舌声母基本合一; (3) 山摄合口一等字韵母为圆唇元音, 其中“官” 不读作“关” , “碗” 不读作“晚” (众多地区如此) ; (4) “——子”缀合成词, 轻声词平凡, 儿代词少见; (5) 肯定式动词补语句中一般不用结构助词“得” 。 (如“你拿得动拿不动?” “我拿动” 。 )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等原因, 今天的嘉山话变化较大, 内部的成份也较为复杂,入声渐有消失的趋势。
嘉山方言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这些差异大体可将全县方言分成明光、 潘村、 旧县(女山湖) 三个方言片。
谚语
一九二九, 不出手。 三九四九, 冰上走。 (三九四九中心腊河里冻死连毛鸭) 五九、 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 河冰开。 七九六十三。 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七十二, 猫狗托阴地。 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九进花开寒不来, 九九八十一, 穷汉受罪毕。 九尽花开寒不来。 九尽花开, 冻出尿来。 三月三, 冻得小孩把眼翻。 有钱难买五月旱, 六月连阴吃饱饭。 五月二十五, 乌龙来探母(指要降雨) 。 冷在三九, 热在中伏。 八月初一雁门开, 大雁足下带霜来。 早霞不到中, 晚霞报天晴。 东虹日头西虹雨。 秋后三场雨, 夏衣高挂起。 吃了端午粽, 才把寒衣送。 霜过暖, 雪过寒。 春寒多有雨, 夏寒断水流。 春雾阴, 秋雾凉, 冬雾雪。也有说春雾连阴夏露热, 秋霜凉风冬霜雪。 燕子扫屋哈蟆叫, 必有大雨到。 乌云接驾, 老天要下。 傍晚起云半夜晴, 半夜起云雨淋淋。 久晴必有久阴。 东南风, 燥松松; 东北风, 雨祖宗。 要问雨远近, 且看东南风。 夏至东南风, 十八天要下大罾。 蚂蚁搬家蛇当道, 不过三天雨就到, 春寒多有雨, 夏寒断水流。 东虹(将) 风, 西虹(将) 雨, 南虹北虹卖儿女。 早起东无云, 日出渐光明; 暮看西边晴, 来日定光明。 云自东北起, 必定有风雨。 云往东, 一阵风;云往西, 披蓑衣。 蚂蚁搬家雨必下。 羊抢草, 蚁围穴, 蛤蟆拦路大雨烈。 春寒多雨水, 春暖百花魁。 春天勒马等路干。 早雾晴, 晚雾阴。 冬雪年丰, 春雪无用。 雷声大, 雨声小。 雷公先唱歌, 有雨落不多。 清明时节, 麦起三节。 东虹风, 西虹雨, 南虹出来大发水。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雨打清明节, 大旱三个月。 小满不下, 干断塘坝。 黄霉天, 时刻变。 蚕老一时,麦老一晌。 二月打雷米谷堆。 打春一百, 提篮掐麦, 正月打雷人灾重, 二月打雷米成堆, 三月打雷狗衔馒头上粪堆。
小满麦满,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椿树头一把抓, 点得棉花种得瓜。 小满下雨麦穿针。 小满三天遍地黄。 芒种忙, 乱打场。 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 清明栽秧家把家, 小满栽秧普天下。清明六十天, 场上拉木锨。 去暑不救苗, 白天枉来浇。 头伏萝卜, 二伏菜, 三伏荞麦顶锅盖。庄稼一枝花, 全靠肥当家。 芝麻开花节节高。 人是铁, 饭是钢, 一顿不吃饿得慌, 庄稼无肥就不长。 涨水鱼, 落水虾。 一粒下地, 万粒归仓。 锅灶土, 肥老虎。 家土换野土, 一亩顶二亩。 麦子旱了七个死麦粒像个石头子。 麦子种到年, 看你什么田。 驴巴清明牛巴夏, 人到小满说大话。 芒种忙忙割夏至无一棵。 白露早, 寒露迟, 秋分种麦正常时。 寒露前后看早麦。春风前后怕春霜, 一见春风麦苗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小满晴, 麦子响铃铃。 二麦不怕神与鬼只怕立夏后夜雨。 黄丹收, 黑丹丢。 春到一犁雨, 秋收万石粮。 春旱不算旱, 秋旱减一半。 立春天气晴, 百物好收成。 清明晒干柳, 馒头噎死狗。 大暑前, 小暑后, 两暑之间种绿豆。 暑伏不热, 五谷不结, 寒冬不冷, 六畜不稳。 立了秋, 锄头丢。 秋后蛤蟆叫, 干得犁头跳。
小雪雪满天, 来年必丰年。 立冬遇北风, 来年五谷丰。 吃不穷, 穿不穷, 计算不到一世穷。 家有万贯, 补补衲衲一半。 外面要有挣钱手, 家中要有聚钱斗。 锄头有雨, 锄头有粪。要吃秫面饼, 秫秫根底刨成井。 棉锄三交白如霜, 稻锄三交米无糠。 芝麻三交仓仓满, 绿豆三交粒粒圆。 人怕老来苦, 稻怕胎里鼓。 头伏萝卜二伏菜, 三伏里头种荞麦。 处暑种白花,七十二天早回家。 棉花锄五交, 桃子上手抄。 荞麦没了狗, 一叉打一斗。小孩要娘, 种田要塘。 肥料到处有, 就怕不动手。庄稼不上粪, 等于瞎胡混。种子年年选, 产量节节高。 千犁万耙, 不如早插一下。秧棵插得正, 抵上千遍粪。 人怕老来穷, 稻怕秋后虫。穷莫丢猪, 富莫丢书。 养猪不赚钱, 回头看看田。多养一只鸡, 多得一件衣。 科学种田, 越种越甜。
养鱼不瘟, 富得发晕。 一寸水一寸鱼, 水深养大鱼。 要想富, 多种树。 干不死的旱秧,饿不死的和尚。 麦盖三床被, 头枕馒头睡。 贫在闹市无人间, 富在高山有远亲。 亲归亲, 财要分。 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 屋漏就怕连阴雨, 船破就怕顶头风。 金泊岗银岱阳, 万年穷不了大柳巷。 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 七月半, 蚊子像个金钢钻。 三月茵陈月蒿, 五月六月当柴饶。 手中有了牛边莲, 敢和毒蛇一头眠。 车到山前必有路, 水(船) 到桥头自然直。 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劳医生开药方。 家中一碗绿豆汤, 清热解毒赛神方。 大蒜是个宝, 常服身体好。 众人一条心, 黄金变成宝金。
常用 方言、 词汇
婆婆: 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叫婆婆, 在家随丈夫称呼, 或称小孩奶。 岳父: 丈夫称妻子的父亲为岳父, 或称爸、 爷。 岳母: 丈夫称妻子的母亲称妈、 娘。 高粱, 小秫秫。 照: 行, 可以。 改常: 不学正道。 走运, 好运气来了。 邋遢, 衣着乱, 不讲卫生。 上哪: 到那里去。 侃空: 说谎话。 嚼人, 骂人的意思。 太拘了: 妖惯的意思。 现世: 做了坏事, 得了恶果。 吃香:吃得开。 改的: 干什么, 干啥。 六叶子: 说话不通情理, 少点心窍。 二百五: 说话做事或高或低。 老了, 老人去世。 砧板; 切菜板子。 有喜: 怀孕。 砸蛋: 事情办坏了。 抬杠: 争论过激, 相持不下。 打摆子: 害疟疾病。 水沙: 母牛。 牯牛: 公牛。 青蛙: 田鸡。 草狗: 母狗。守岁, 农历年卅晚间不睡觉, 谓之守岁。 马铃薯: 地豆子、 地蛋。 乌鸦: 老鸹子。 饮牛: 给牛饮水。 牛打汪: 牛下塘洗澡。 泼场: 场上粮食遭雨淋。 糟掉了: 指小孩夭亡, 忌说死了。寿材: 棺材。 入殓: 把死者的尸体放进棺内。 吃小炒, 炒肉丝。 下湖: 下地去干农活。 吃包子: 忌讳语。 亲友之间说话时, 只可说: 请吃, 忌讳说: 你吃包子。 意指倒了霉, 才吃包子。
歇后语
兔子尾巴—长不了。 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四两棉花——弹(谈) 不上。 二尺布摆摊子——假扯。 秃头虱子——明摆着。 针尖对麦芒——尖对尖。 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 瞎子点灯——白费蜡。 光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芝麻开花——节节高。 狗撵鸭子——呱呱叫。 铁公鸡——一毛不拔。 热锅上蚂蚁——走投无路。 骑毛驴看书——走着瞧。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竹篮打水——一场空。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三斤半的鸭子,二斤半嘴——光说不做。 鸡蛋里找骨头——挑刺。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失火打板子——双晦气。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自找难看。 吊死鬼搽粉——死要好看。 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 上鞋不要锥子——真(针) 好。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小秃子洗脸——没边。 马尾穿豆腐——不能提。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张飞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水牌上写字——说了不算。 外甥打笼——照舅(旧) 。狗咬刺猬——没处下口。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老虎屁股——摸不得。 秤砣打锣——一锤交易。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狗逮老鼠——多管闲事。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乌龟吃大麦——糟踏粮食。 猪圈门口贴对子——吃、 喝、 睡。 半夜起来扒房子——家败等不到天亮。 老鼠拉板掀——大头在后头。 癞蛤蟆要吃天鹅肉——想得太高。 茅厕缸石头——又臭又硬。 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 黑板上写字——擦了重来。 两个哑巴一头睡——没话说。 癞哈蟆垫床腿——死撑活挨。 黄鼠狼拖油条——对色了。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老鹰拴在鳖瓜上——飞也飞不了, 爬也爬不了。 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认不得一家人。 周瑜打黄盖——一愿打愿挨。 武大郎的枪——打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