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的相关词语是:纲常名教、名教罪人、不教而诛。
名教的拼音是:míng jiào。注音是:ㄇ一ㄥˊㄐ一ㄠˋ。结构是:名(上下结构)教(左右结构)。
名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名教详细内容】
名声与教化。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名教[míngjiào]⒈名声与教化。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二、汉语大词典
(1).名声与教化。《管子·山至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于天下。”(2).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三国魏嵇康《释私论》:“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宋曾巩《上杜相公书》:“重名教,以矫衰弊之俗。”太平天国洪仁玕《干王洪宝制》:“或为干城之选,则当奏绩于疆埸;或为礼乐之司,则宜建功于名教。”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七》:“明明是现代人……却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
三、辞典修订版
名分与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管子.山至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于天下,而夺于其下,何数也。」《晋书.卷四九.阮籍传》:「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
四、其他释义
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确立和制定为名分、名目、名节等,以进行教化,习称“以名为教”。后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抨击。
五、关于名教的成语
六、关于名教的诗词
<<《答人语名教·开闢而来世教敷》>> <<《答之·生尝跪乳资名教》>> <<《钓鳌·自来名教属吾曹》>> <<《六绝·学校不兴名教衰》>> <<《感时有作·名教淩夷法令更》>> <<《悼胡名教·慷慨全初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