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的相关成语是:匹妇沟渠、水到渠成、郑玄家婢。
郑国渠的拼音是:zhèng guó qú。注音是:ㄓㄥˋㄍㄨㄛˊㄑㄨˊ。结构是:郑(左右结构)国(全包围结构)渠(上下结构)。
郑国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郑国渠详细内容】
⒈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为泾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初学记》卷六引作“郑渠”。引《史记·河渠书》:“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説秦,令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二、综合释义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为泾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史记·河渠书》:“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説秦,令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初学记》卷六引作“郑渠”。
三、汉语大词典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为泾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史记·河渠书》:“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初学记》卷六引作“郑渠”。
四、其他释义
古代关中平原上的人工灌溉渠。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引泾水入洛河的灌溉渠。渠长150多千米,灌田280万亩,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期仍发挥作用,唐代后逐渐堙废。
五、关于郑国渠的词语
六、关于郑国渠的造句
1、郑国渠是我国水利史和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从都江堰到郑国渠,从白鹤梁到坎尔井,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工程,都在续写着中华民族与水旱灾害持续不断斗争的辉煌。
3、从都江堰到郑国渠,从白鹤梁到坎尔井,一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与水旱灾害持续不断斗争的历史。
4、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期魏国修筑的西门豹渠,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5、古中国,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那是数不胜数啊,远有秦国郑国渠、都江堰、灵渠,后有隋炀帝大运河,现代又有南水北调工程。
6、郑国是晚期的著名人物,他是韩国派去秦国的工程师,他修筑了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