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龙风景区该怎么游览?这份官方的游览路线攻略一定别错过

2024-08-14 来源:年旅网

最近很多小伙伴想到这个黄龙风景区去玩了,景区很大,那么黄龙风景区到底要怎么游玩呢?这里有一份官方的旅游攻略,有需要的可以看看,提前做好攻略,游玩不迷路哈。

一、黄龙主景区路线推荐

线路推荐一

徒步上山→欣赏沿途风景→至五彩池→徒步下山

沿途打卡景点

迎宾池→飞瀑流辉→莲台飞瀑→洗身洞→金沙铺地→盆景池→明镜倒映池→娑萝映彩池→争艳彩池→五彩池

线路推荐二

徒步上山→欣赏沿途景点→至五彩池→乘坐观光电瓶车(或者徒步)→乘坐索道下山

沿途打卡景点

迎宾池→飞瀑流辉→莲台飞瀑→洗身洞→金沙铺地→盆景池→明镜倒映池→娑萝映彩池→争艳彩池→五彩池

线路推荐三

乘坐索道上山→徒步至五彩池(途径望龙坪)→欣赏沿途景点→徒步下山

索道上行,下行耗费体力较少,更能细腻的赏黄龙景色~下索道后,可以选择沿栈道徒步的形式到达五彩池景点,沿途还可以欣赏近在迟尺的雪山风光。

沿途打卡景点

望龙坪→五彩池→争艳彩池→娑萝映彩池→明镜倒映池→盆景池→金沙铺地→洗身洞→莲台飞瀑→飞瀑流辉→迎宾池

线路推荐四

乘坐索道上山→乘坐观光电瓶车至五彩池→欣赏沿途景点→徒步下山

下缆车后还可以选择乘坐景区观光电瓶车欣赏景点哟~

沿途打卡景点

五彩池→争艳彩池→娑萝映彩池→明镜倒映池→盆景池→金沙铺地→洗身洞→莲台飞瀑→飞瀑流辉→迎宾池

线路推荐五

乘坐索道上山→乘坐观光电瓶车至五彩池→乘坐观光电瓶车→乘坐索道下山

沿途打卡景点

沿途雪山风景→五彩池

当然,推荐各位游客朋友上行选择“缆车”,下行则可以步行下山因为可以领略以下绝美风光哟~

二、上下行风景各异

来到黄龙的游客可乘坐索道缆车自下而上进入景区,上山途中周围被大片原始森林围绕,清新的空气萦绕心头,足以让人身心舒畅。

下缆车后继续沿栈道徒步而上,到达五彩池景点。五彩池位于海拔3576米,池群面积21000平方米,有彩池693个,是黄龙沟内最大的一组彩池群,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露天钙华彩池群。

欣赏完位于黄龙主景区顶部的五彩池,我们便可以开始以徒步下行,欣赏到下行第一个景点——争艳彩池,其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由658个彩池组成,是黄龙沟第二大彩池群,海拔3454米,是黄龙景区彩池群中池堤形态最丰富、最优美的彩池群。

告别争艳彩池,沿着曲折的栈道继续蜿蜒而下,我们可以逐一欣赏到气势恢宏的飞瀑流辉以及夏日水声潺潺的迎宾彩池,在下行途中欣赏到黄龙绝美的风光,

三、黄龙游玩小贴士

关于氧吧

目前景区内以下地点氧吧均可以正常使用:进入景区索道上站1.2公里处的氧吧;景区内望龙坪的氧吧;景区内黄龙后寺的氧吧。

关于餐饮服务

目前景区杜鹃林休息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各类特色美食。

门票信息

黄龙主景区:淡季全票60元/人:优惠票30元/人(上年12月16日-次年5月31日);

牟尼沟景区扎嘎瀑布:70元/人;二道海:70元/人(封闭式保育暂不开放);套票(含扎嘎瀑布和二道海):100元/人;

购票方式

官微或者第三方购票平台预约购票,持本人身份证(居住证)前往景区游览。

订票须知

景区严格执行全网实名制购验票,现场不设购票窗口;

注:特殊人群按照国家政策享受门票优惠或免票政策(不含索道、观光车票);

黄龙景区开园时间

每日开园时间为早上8:30;淡季每日开园时间为早上9:00;

索道售票截止时间16:00;

(注:景区索道和景区观光车已于2月15日正式开放)

牟尼沟扎嘎瀑布景区开放时间:8:30-17:00;牟尼沟二道海景区封闭式保育暂不开放;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开放时间:9:00-17:30(注意:17:00以后停止预约,停止游客入园)。

注意事项

为了保障广大游客朋友开心舒适健康安全的游览黄龙景区,温馨提示如下:

1.黄龙景区属于高原气候,昼夜温差较大,紫外线强,请广大游客注意保暖防晒,备好防寒衣物及防晒、防雨用品等。

2.景区游览建议不要剧烈运动,如出现身体不适,请前往就近氧吧休息吸氧,或尽快前往就近医院就诊。

3.黄龙景区冬春气候恶劣,易发疾病,建议存在有基础性疾病以及潜在风险疾病:如肺心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3级(血压控制不佳)、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II-IV)、脑梗塞等的游客谨慎前往。

4.注意公共卫生,禁止随地吐痰、吸烟和乱扔垃圾,废弃口罩丢入专用垃圾箱。

5.护林防火人人有责,景区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入,并积极配合景区做好火源回收。

6.进入景区请文明旅游,钙华易脆,请勿踩踏,不得离开景区的游览栈道,不得随处涂鸦,不得折枝攀树,不得携带宠物进入景区。

7.请自觉保护景区的动植物,不得随意攀摘、挑逗、捕猎等。

8.游客全程服从景区工作人员的管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