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古镇游玩的面积比较大,游玩的景点也比较多,这里保存了上千年的古镇风景特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那么具体游玩的景点有哪些呢?
带龙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年,是古镇中最大的阶梯石拱桥,连接鲤鱼街与中兴街。铁铆石梁的造桥工艺及水旱二孔的排洪设计,让这座桥梁既科学又美观。相传百姓修建此桥是为了把真武山龙气接引至鲤鱼街,桥也因此得名“带龙”。
石跳桥,又称“丁步桥”。因行人需轻跳跨越桥墩而得名。此桥建于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年),长19米,共31步墩,既利于人行,又不影响泄洪。
龙爪榕,树龄850多年,是目前古镇中最古老的榕树之一。因其枝干从半空倒垂而下,仿佛天外神龙伸出的一只龙爪,故而得名。其如龙爪般下垂的枝干其实早已枯萎,因气根与藤蔓缠绕而挂垂下来,而树干本体却依然生机勃勃,见证了整座古镇的兴衰变迁。
龙门榕,树龄800多年,因其虬枝盘错缠绕,形如拱门,且坐落于佐龙桥之畔而得名。树下有一奇石,似鲤鱼上跃,与龙门榕组成“鲤鱼跃龙门”的天然景观,令人称奇。
古戏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八柱亭阁式戏台,也是黄姚古镇唯一的古戏台,位于钱兴广场旁。这座戏台包括前台和后厢两部分,平面呈“凸”字形,装饰精巧美观,名家题联风雅,是黄姚古镇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戏台上演的传统剧种有桂剧、彩调。抗战时期,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在这里登台演出。
黄姚古镇的街道,均以当地青灰石为原料铺砌而成,主要街道有金德街、鲤鱼街、迎秀街等。
金德街,位于古镇中部,与安乐街相连。在明清鼎盛时期,黄姚商贾云集,铺面林立,商人诚信待人,以德取财,因此得名金德街,“金德”精神也成为黄姚精神的写照。目前它是古镇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条明清建筑古街,很多影视剧均曾在此拍摄取景,如《新英雄虎胆》、《美丽的南方》和《向往的生活》等。
鲤鱼街,古镇中部主要街道之一。因街中有凸石形似一条长约二尺的鲤鱼,故而得名。无论老人小孩,从这里走过,从未有人被它绊倒或扭伤脚,故称之为“盘道石鱼”。
迎秀街,位于黄姚街中段,为古镇最宽敞的一条街,最宽处有5米。历史上,从昭平县城方向来黄姚,皆由西门楼经此街进入古镇。相传此街建成之时,恰好有人考中秀才从县城归来,因此以“迎秀”作为街名。迎秀街无论是东路秀色,西山佳气,都能翘首相迎,招而至之。
“小桥流水人家,亭台楼阁庙宇”,众多人梦寐以求的这种意境追求,在黄姚古镇您都能轻易实现。兴宁雅境位于兴宁庙一带,尤其是站在兴宁庙左边的观景平台上,青石板路、青石拱桥、青砖宅院、青葱古树,萦绕弯弯曲曲的姚江,构筑了一幅梦境般的画面,让人驻足观赏,依依不舍。
黄姚古镇城门,主要有东门楼、亦孔之固、升平门、接龙门、守望楼等。
东门楼,始建于清朝初年,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为古镇重要门楼之一。它是姚江北岸百姓从东面进出古镇的门楼,门楼北连真武山城墙,南以姚江为护城河,西与街巷民居屋墙相连,组成一个合围的屯堡,是防御功能最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门楼。
亦孔之固,古镇重要门楼之一。建于清初,得名于《诗经》中“天保定尔,亦孔之固。”意为上天保佑这里的安定,自然非常稳固。该门楼为二层式建筑,上层为楼,用于守望站岗;下层为门,用于通行。在古镇中,这种结构的门楼往往设置在主街的外出口,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
中国共产党广西省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广西省工委,成立于1936年11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地区建立的地方领导机关。1945年8月广西省工委搬迁至宝珠观内,领导广西的革命工作。198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把宝珠观定为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文化:钱兴烈士像、欧阳予倩寓、高士其寓、张锡昌寓、广西日报(昭平版)旧址等景点。
宗祠文化:吴氏宗祠、郭氏宗祠、梁氏宗祠等景点。
历史传说:仙人古井、南蛇出洞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