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品一坛美酒——读《苏东坡传》有感

2022-07-18 来源:年旅网

品一坛美酒——读《苏东坡传》有感

  品一坛美酒——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生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有变成尖酸刻薄。这是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对苏轼的评价。的确,苏东坡就像是一坛陈年佳酿,不见了刺人心脾的烈,却有愈发浓厚的醇香。

  苏轼的一生是不平坦的,昨日还是五马使君,今日忽成乌台案犯;今日尚为东坡野人,明日又成了翰林学士,而后日又复成为天涯罪人,如此起起伏伏,若是换做了别人,或许早就意志消沉,只求一死了,但是他不同,他是一坛愈积愈醇厚的酒啊,他沉淀着苦难,将其发酵成为乐观坚强的态度,这或许也是林语堂先生在序中说他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的人”。

  一起时,正值新政蓬勃发展,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政党自然是得势的。而苏轼在返京的途中看到了普通百姓因为新政的缘故,并不能够很好的生活,他逆势而行,支持旧政。即使欧阳修也被迫离京,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没有随风而倒。当他也不能容于朝廷时,他要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二起时,他意识到了新政也是有好处的时候,他不再排斥新政,并且主张新政中一些合理的地方,哪怕是当时的执政党已不再是新政党,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始终从民的角度考虑事情。他就是王朝云所说的不合时宜。

  三起时,他的观点又不能够和新党完全融合,于是再次被贬。

  或许有人说他不懂得审时度势,其实他是最会审时度势之人,只不过他审的,度的是天下苍生。他的济世的思想,他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不正是儒家学派的最好的诠释?而这时候的苏东坡醇香已经沁人心脾了。

  若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能有更多的像苏东坡一样,为百姓考虑的人,或许我的社会就能够有更好的改变了吧。起码,官场中少了几个虚伪之人,多了几个敢言之人,少了几个无为之人,多了几个有为之人。

  一落时,经历过生死的苏东坡,不再是之前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他也有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可是最后他还是在山水明月中释怀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他对人生的喟叹,在我们今日读来,也颇有感触。他无疑是唯心的人,也就只有这样一个融于佛的人,才能够从悲伤中超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平和。

  二落时,他已经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他请求外调,再次在杭州担任太守。他的行为处事,不仅仅是融于了佛,也如道教一般,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我的人生中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与磨难,或许没有苏轼那样的大起大落,但是我们的小坎坷,也会让我们一直消沉,考试的失利,面试的失败,会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发出那样的感慨,那就让我们学会他的释怀吧,或许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乐观起来。

  苏轼的那坛酒,有苦涩,但是这苦涩只是一味添加剂,因为这个人是绝对不会让苦涩充满他的人生的,他的人生永远都是乐观的,苏轼其人“人间难能有二”,其酒“人间难有此酿”。不妨让我们学一学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儒道佛三者合一的精神,不妨让我们也来酿一酿我们自己的酒。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南航高中 高一(4)班

  鲁静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