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与生物活动课
敦化四中 徐文学 孙明瑜
摘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生物活动课,对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以及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 能力 生物活动课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各地投入巨资培养新型技术人才。 然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初等中学教学目标仍然以升学为唯一的价值取向,“高素质”学生进入高等中学备战高考,而分数“筛选”下来的学生才会进入职业高中和中专等技术学校。经过多年的“填鸭式”教学,众多“书呆子”型的大学毕业生已不能够被社会接纳。现实状况表明,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未能够均衡发展了。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是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重点。
一、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生物活动课教学
新一轮的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略能力的培养过程。而生物活动课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项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以及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高各种能力具有独特的功能,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极大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各地区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教材中难免有其不足之处。短视者无视生物学科作为农、林、医药、食品、卫生、生物科技的基础,
是学生将来从事多种社会职业,及社会生活的基础。而各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生源减少、生存竞争,不得不迎合社会的看法、家长的意愿,以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有的学校仅开设有限的几门中考学科,压缩甚至删掉一些非中考科目,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教师要有着长远眼光,从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的角度重视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上好每一堂生物课,还要重视生物活动课教学。
首先,生物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因而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并逐步形成特长,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目的。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
其次,生物活动课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易于接受方式让学生去接触新事物,传递新信息,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创造思维,形成创造品格,增长创造才干。如组织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参观考察生态园;再如针对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多、难度大的特点,可以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设计改进实验„„。通过各种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第三,生物活动课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活动课题提出、方案设计、实施操作、总结讨论等全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组织和评价,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的精神。
二、以生物学科为依托,充分体现生物活动课的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实验性、实践性很强,是开展好生物活动课的有利条件。新的课程标准将“活动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与学科理论课程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自然相结合,以实际生活为中心,利用书本作为辅助工具,了解新兴的生物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有利于探求知识、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因此教师应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设计好每一堂生物活动课,使内容丰富实用,方式多种多样,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体现学科特性。
例如:在教学《生物的特征》一节,通过实物展示含羞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激发学生兴趣后,把花苗分给学生养殖,满足兴趣高的同学自己进行研究观察的要求。针对“珊瑚是否具有生物特征”这一问题,准备珊瑚,供学生观察。由于学生对珊瑚和珊瑚虫缺少直观性区别,通过多媒体演示说明珊瑚是珊瑚虫遗骸的积累,并适时引导学生到鱼市实地观察珊瑚虫的生活,学生兴趣很高。在完成(显微镜的使用)一节教学任务后,在办公室摆放了显微镜,准备大量的生物教学涂片、切片,吸引了很多同学来观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带来了很多实物进行观察。熟练了操作技能,开阔了学生眼界,激发了兴趣。在观察(鱼尾鳍血液流动)一课时学生意犹未尽,各班自发买来了鱼缸水草,建起了水族箱„„。良好的开端,为生物活动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物教学中渗透实践意识,设计好生物活动课的内容
在生物活动课的开展中,应充分利用生物活动课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进行学科教学这一特点,通过各种易于接受方式让学生去接触新事物,传递新信息,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例《我们周围的环境》活动课的过程: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一周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情况、收集资料的途径与内
容。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帮助,起宏观调控、引导作用。
2、活动过程中,各小组通过查阅报刊、上网、实地调查、采集实物等方法收集有关我们周围环境状况的资料、图片及实物等。查找有关环保的知识、资料并作好整理工作。部分学生走访有关单位或人士了解我市环境卫生、水资源的利用保护等情况。活动过程重在积极参与培养兴趣能力,同时做好小组活动记录。进行小组讨论,写出小组活动报告。
3、团结协作,展示活动成果(各小组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
一小组:展示资料、图片:烟雾缭绕的城市、污物漂浮的太湖、被砍伐的树木。“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扩张,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森林„„”
二小组:展示介绍实地调查结果,分段介绍我市水资源状况:我市地处林区牡丹江上游,水资源丰富,但逐年都在大幅度减少,江面宽度已缩减为20年前的一半,展示采自江边饮用水源地浑浊不堪的江水。通过实物、照片介绍我市水资源污染情况:有的垃圾未经处理,堆积在江边,个别城市污水管道直接排向江里,江边死鱼散发着恶臭„„。
三小组:家庭装修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已转变为舒适、华丽。而家庭装修造成的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家居环保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四小组:通过对空气的检测说明:“近几年我市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连续几年出现沙尘暴,冬季很多取暖锅炉没有进行除尘达标排放,„„”
五小组:通过报告对我市植树造林及“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说明介绍„„
4、引导学生围绕本次活动课主题进行思考、讨论,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全面地分析污染的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各组学生集中在一起,采取汇报——分析——解疑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污染的来源、污染的原因、污染的危害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分析。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是探求知识的过程,是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是学会合作的过程,是发展观察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过程,把活动课的意义向更深层次发展。 5、通过活动,培养学科间综合能力
环境问题不只是单纯的生物学问题,它是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问题。环保仅靠生物学知识是不够的,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来研究解决。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想了解专业人员是如何对水质进行分析的,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同学对治理污染提出了各种方法、意见。运用分类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城市生活污水沉积做肥料,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污水。有的学生强调在治理污染时,除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教育,国家更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进行监督。充分认识到了环保的紧迫性和法律监督的重要作用。调查活动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了解了社会,学会了合作。调查完成后,学生感触很深,加深了对本次活动意义的理解。完成的调查报告,源于实际生活,深入社会实际,有理、有据、有感,体现了活动的社会价值。
通过多种生物活动课的开展,充分利用生物活动课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进行学科教学这一特点进行摸索;通过各种易于接受方式让学生去接触新事物,传递新信息,获得直接经验;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目前教师:“书本知识不够讲、探究课程理论讲、活动课程无法讲”的困境。把生物教学与生物活动课有机结合在一起,持之以恒,才能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作好铺垫,把素质教育真正贯彻和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