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实用新型专利]

2021-02-22 来源:年旅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824136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6.23

(21)申请号 201921984482.3(22)申请日 2019.11.18

(73)专利权人 王斌

地址 046108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李高乡

古城煤矿(72)发明人 韩万超 王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代理人 尹莹莹(51)Int.Cl.

B65G 37/00(2006.01)B65G 21/08(2006.01)B65G 69/18(2006.01)B65G 47/74(2006.01)B65G 47/53(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包括第一皮带输送机和设置在第一皮带输送机端部下方的第二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之间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第一皮带输送机和第二皮带输送机之间均形成有送料口,所述送料口的顶部设置有防尘帘,所述防尘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位于第一皮带输送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之间。该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通过缓冲装置的设计,使得煤粉在从第一皮带输送机转载倒第二皮带输送机上时,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了煤料因第一皮带输送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之间落差过大而产生过多的煤粉,从源头上减少了煤粉尘的产生量。

CN 210824136 UCN 21082413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包括第一皮带输送机(1)和设置在第一皮带输送机(1)端部下方的第二皮带输送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1)与第二皮带输送机(2)之间设置有防尘罩(3),所述防尘罩(3)与第一皮带输送机(1)和第二皮带输送机(2)之间均形成有送料口(4),所述送料口(4)的顶部设置有防尘帘(5),所述防尘罩(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6)位于第一皮带输送机(1)与第二皮带输送机(2)之间,所述防尘罩(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负压装置连接管(7),所述负压装置连接管(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壳体(8),所述收集壳体(8)位于防尘罩(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3)通过第一固定螺丝(9)分别与第一皮带输送机(1)和第二皮带输送机(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1)的运行方向与第二皮带输送机(2)的运行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6)通过第二固定螺丝(10)与防尘罩(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6)由连接板(601)和缓冲斜板(602)组成,所述连接板(6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斜板(602),且所述连接板(601)与缓冲斜板(602)为一体结构。

2

CN 210824136 U

说 明 书

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输送机防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

背景技术

[0002]带式输送机又称胶带输送机,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电器、机械、烟草、注塑、邮电、印刷和食品等各行各业,物件的组装、检测、调试、包装及运输等,皮带输送机具有输送能力强,输送距离远,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能方便地实行程序化控制和自动化操作,运用输送带的连续或间歇运动来输送物品或粉状、颗状物品,其运行高速、平稳,噪音低,并可以上下坡传送。

[0003]随着井下采掘工作面出煤量日益剧增,各皮带输送机转载点产尘量愈来愈大,仅靠转载点喷雾消灭落煤时产生的粉尘已经满足不了防尘要求,而且,在长时间的喷雾作用下,容易使得输送机的皮带沾满煤粉,难以清理,因此,现在提出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提高防尘和除尘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包括第一皮带输送机和设置在第一皮带输送机端部下方的第二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之间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第一皮带输送机和第二皮带输送机之间均形成有送料口,所述送料口的顶部设置有防尘帘,所述防尘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位于第一皮带输送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之间,所述防尘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负压装置连接管,所述负压装置连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壳体,所述收集壳体位于防尘罩的内部。[0008]可选的,所述防尘罩通过第一固定螺丝分别与第一皮带输送机和第二皮带输送机固定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的运行方向与第二皮带输送机的运行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相同。

[0010]可选的,所述缓冲装置通过第二固定螺丝与防尘罩固定连接[0011]可选的,所述缓冲装置由连接板和缓冲斜板组成,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斜板,且所述连接板与缓冲斜板为一体结构。[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

CN 210824136 U[0014]

说 明 书

2/3页

该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通过缓冲装置的设计,使得煤粉在从第一皮带输送机转

载倒第二皮带输送机上时,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了煤料因第一皮带输送机与第二皮带输送机之间落差过大而产生过多的煤粉,从源头上减少了煤粉尘的产生量,而且,在防尘罩和防尘帘的遮挡作用下,阻止了煤粉尘的向外传播,同时,配合以外接负压装置的负压装置连接管和收集壳体,能够有效地将其内部的煤粉尘抽出,从而达到了良好的防尘、除尘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喷雾除尘,有效地避免了皮带的外表面过多地沾染煤粉和煤粉结块,降低了后期清理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0017]图中:1、第一皮带输送机;2、第二皮带输送机;3、防尘罩;4、送料口;5、防尘帘;6、缓冲装置;601、连接板;602、缓冲斜板;7、负压装置连接管;8、收集壳体;9、第一固定螺丝;10、第二固定螺丝。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包括第一皮带输送机1和设置在第一皮带输送机1端部下方的第二皮带输送机2,第一皮带输送机1的运行方向与第二皮带输送机2的运行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相同,第一皮带输送机1与第二皮带输送机2之间设置有防尘罩3,防尘罩3通过第一固定螺丝9分别与第一皮带输送机1和第二皮带输送机2固定连接,防尘罩3与第一皮带输送机1和第二皮带输送机2之间均形成有送料口4,送料口4的顶部设置有防尘帘5,防尘罩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6,缓冲装置6通过第二固定螺丝10与防尘罩3固定连接,缓冲装置6由连接板601和缓冲斜板602组成,连接板6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斜板602,且连接板601与缓冲斜板602为一体结构,缓冲斜板602的上表面为光滑设计,缓冲装置6位于第一皮带输送机1与第二皮带输送机2之间,防尘罩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负压装置连接管7,负压装置连接管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壳体8,收集壳体8位于防尘罩3的内部。[0020]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首先将外接负压装置与负压装置连接管7相连接,当第一皮带输送机1上的煤料在向第二皮带输送机2上转载时,煤料首先落在缓冲装置6的缓冲斜板602上,缓冲斜板602的上表面为光滑设计,然后煤料顺着缓冲斜板602落在第二皮带输送机2上,在此过程中,避免了煤料因第一皮带输送机1与第二皮带输送机2之间落差过大而产生过多的煤粉,同时,在防尘罩3和防尘帘5的遮挡作用下,启动负压装置,将内部飞扬的煤粉抽出即可,达到了良好的防尘和除尘效果。

[0021]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0022]综上所述,该皮带输送机用防尘罩,通过缓冲装置6的设计,使得煤粉在从第一皮

4

CN 210824136 U

说 明 书

3/3页

带输送机1转载倒第二皮带输送机2上时,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了煤料因第一皮带输送机1与第二皮带输送机2之间落差过大而产生过多的煤粉,从源头上减少了煤粉尘的产生量,而且,在防尘罩3和防尘帘5的遮挡作用下,阻止了煤粉尘的向外传播,同时,配合以外接负压装置的负压装置连接管7和收集壳体8,能够有效地将其内部的煤粉尘抽出,从而达到了良好的防尘、除尘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喷雾除尘,有效地避免了皮带的外表面过多地沾染煤粉和煤粉结块,降低了后期清理的劳动强度。[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1082413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