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菊花

2021-08-28 来源:年旅网
浅谈菊花

摘要: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其大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株高20-200cm,通常30-90㎝。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菊花具有食疗价值和保健功效。

关键词:学名,种类,分布地区,外形特征,使用价值,栽培,繁殖。

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常用chrysanthemum,拉丁文 Flos Chrysanthemi),也称艺菊,又称鲍菊,别名颇多,例如菊华、秋菊、九月菊、日精、九华、黄花、帝女花、笑靥金、节花、鞠、金蕊、甘菊。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分属于菊科,有时也作菊科所有花卉品种的总称

菊属有30余种,主要遍布在亚洲东部,中国原产17种。目前植物分类学记载全世界有菊科植物920属,19000种,我国约有164属,1950种。中国目前拥有的3000多个菊花品种,在园艺上从其花色上分有黄、白、紫、绿等色,并有双色种;从花形上分有单瓣、复瓣、扁球、球形、外翻、龙爪、毛刺、松针等形;从栽培方式上分有立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花坛菊、嫁接菊;从花期上分有春、夏、秋、冬四季菊等。据《本草纲目》记载:“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菊花种类繁多,千姿百态。

野菊,学名(Dendranthema indicum (Linn.)Des Moul.)英文名(India Daisy)科名(菊科 Compositae),多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野生各地旷野,山坡。广布我国各地(除被疆外)。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分枝,有棱角,且有细

柔毛。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9厘米,宽1.5—5厘米,羽状深裂,顶裂片大,侧裂片常2对,卵形或长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野菊性味苦辛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痈肿、疗疮、目赤、瘰疬、湿疹等。《陆川本草》载“清热解毒。治温热头痛、赤眼、痢疾”。《上海常用中草药》载“治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湿疹、皮肤瘙痒。”脾胃虚寒者忌食。

毛华菊,拉丁文学名(Name:Dendranthema vestitum (Hemsl.) Ling),国内分布于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及安徽西部。生于低山山坡及丘陵地,海拔340—1500米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茎坚硬,基部木质,密被灰白色绒毛,有被密绒毛的腋芽或腋芽发育成短缩的营养枝。叶质厚,叶形变化大,匙形、倒卵形、卵形、宽披针形或圆形等,边缘有稀疏的粗大锯齿或近全缘,基部楔形而渐窄成叶柄,两面被灰白色绒毛,下面及脉上的毛更密厚,茎中部叶大,向下向上叶变小。头状花序直径2-3厘米,单生于枝端及茎顶,排成疏散的伞房状;总苞杯状;外层总苞片叶状,被厚绒毛;中内层总苞片边

缘膜质,褐色;舌状花白色,雌性;盘花筒状,两性,有黄色大腺体。瘦果稍扁,有5-6条不明显的纵肋,边肋宽膜质,无冠状冠毛。毛华菊的药用部位是花序,可以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甘菊,学名Matricariarecutita, 英文名Camomile ,大部分产于鄂东各地、广西、福建、云南、浙江。甘菊,二年生或多所生草本,高5-20cm。茎直立或斜生,被灰白色绵毛。叶柄长,基部扩大;叶片矩圆形或卵形,长3-4cm,宽1-1.5cm,羽状深裂,裂片2-5对,每个裂片又

2-5浅裂或深裂,先端小裂片卵形或宽条形,先端钝或渐尖,全部叶片被灰白色绵毛至几无毛。头状花序单生于长4-16cm

的梗上;总苞直径7-12mm,被疏绵毛或几无毛;总苞片3-4层,草质,外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边缘几无膜质,内层总苞片短于外层的一倍半,条状矩圆形,边缘宽膜质;花托明显凸出,锥状球形;花黄色,全部筒状,具5齿裂。瘦果长1.8-2.2mm,无毛,具5条从肋,先端具长约1m

m的膜质小冠,小冠,小冠5浅裂。花、果期4-9月。甘菊,味微苦、甘香,具有帮助睡眠,润泽肌肤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经前不适。可消除各种不适所引起的酸痛,退肝火,消除眼睛疲劳。可治长期便秘,消除莫名紧张,眼睛疲劳,润肺、养生。利于肝机能养护、神经质、痉挛。可消除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以及偏头痛,且对胃及腹部神经有所助益。明目、退肝火,治疗失眠,降低血压,可增强活力、提神。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科学家在甘菊花油中发现了抗氧化物和一些有抑制微生物滋生功能的元素。

小红菊,拉丁文学名Dendranthema chanetii (Lévl.)Shih,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东部)。国外分布于苏联、朝鲜。小红菊,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有地下匍匐根状茎。茎直立或基部弯曲,自基部或中部分枝,但通

常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全部茎枝有稀疏的毛,茎顶及接头状花序处的毛稍多,少有几无毛的。中部茎叶肾形、半圆形、近圆形或宽卵形,长2—5厘米,宽略等于长。总苞碟形,直

径8—15毫米。外层宽线形,长5—9毫米,仅顶端膜质或膜质圆形扩大,边缘繸状撕裂,外面有稀疏的长柔毛。中内层渐短,宽倒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至线状长椭圆形。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膜质。舌状花白色、粉红色或紫色,舌片长1.2—2.2厘米,顶端2—3齿裂。瘦果长2毫米,顶端斜截,下部收窄,4—6条脉棱。花果期7—10月。

紫花野菊,拉丁文学名Name:Dendranthema zawadskii (Herb.) Tzvel.,别名山菊。分布于浙江、安徽、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及东北各地。生中山带山坡针阔林下。紫花野菊,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匍匐枝纤细分枝,全株被柔毛。茎单生或少数簇生,不分枝或分枝。基生及茎下部叶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卵形,近圆形或矩圆形,长宽变异极大,最长8厘米,最宽4厘

米,有腺点及柔毛或无毛,叶柄渐狭成翅;羽裂片1-3对,顶裂片披针形;中部及上部叶变

小,矩圆形或条形,羽状分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单生或2-5个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总苞片边缘膜质,褐色或光亮;舌状花白色、粉红色或红紫色。瘦果无齿冠,有5-8个不明显的纵肋。

菊花脑ChrysanthemumnankingenseH.M.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称菊花涝,在贵州、江苏、湖南等省有野生种,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少量栽培,以南京市人工栽培历史较久,已成为南京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蔬菜。菊花脑植株直立,茎半木质化,稍被细毛,株高30~100厘米,分枝性强,叶腋抽生侧枝。单叶互生,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叶长2~6厘米,宽1~2.5厘米,叶缘具粗锯齿或二回羽状深裂,叶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先端短尖,叶脉上具稀疏的细毛,叶基稍收缩成叶柄,叶柄扁圆形,具窄翼,绿色或淡紫色。舌状花和管状花同生于一个

花序,黄色,典型的菊科头状花序,着生于枝顶,花序直径0.6~1厘米,花梗长0.5厘米。总苞半球形,外层苞片较内层苞片短一半,狭椭圆

形,内层苞片卵圆形,先端钝圆。主侧枝各花序聚集成圆

锥形,花期为9~11月。果实为瘦果,12月成熟,种子细小,千粒重1.6克左右。菊花脑茎叶性苦、辛、凉,有清热解毒、凉血、降血压、调中开胃等功效,可治疗便秘、高血压、头痛、目赤等疾病。菊花脑嫩茎叶供食用,具有特殊的浓郁菊花芳香味,风味独特,稍甜,凉爽清口,食之清凉,可炒食、做汤或作火锅料。

菊花种类繁多,并且具有一定的生长条件,那么又该如何栽培与繁殖菊花品种呢?

菊科类,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 扦插,分为芽插、嫩枝插、叶芽插。芽插,在秋冬切

取植株脚芽扦插。选芽的标准是距植株较远,芽头丰满。除去下部叶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温,春暖后栽于室外。嫩枝插,此法应用最广,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为插穗,在18-21℃的温度下,3周左右生根,约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质以素沙为

好,床上应遮荫。全光照喷雾插床无需遮荫。叶芽插,从枝条上剪取一张带腋芽的叶片扦插,此法仅用于繁殖珍稀品种。分株,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态带根分开,另植盆中。嫁接,为使菊花生长强健,用以做成“十祥锦”或大立菊,可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进行嫁接。秋末蒿种,冬季在温室播种,或3月间在温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时移于盆中或定植田间,5—6月间在晴天进行劈接。组织培养,就是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脱毒及保持品种特性等优点。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适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茎尖、嫩茎或花蕾为外植体,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种。培养室温度为25℃+1℃。每日照光8小时,光强3000—4000勒克斯。经1—2个月培养,可诱导成苗。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园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此乃菊的真实写照。丹菊盛开,幽香异远,淡然而立,淡然而开,坚守美丽,灿烂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