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的悲剧意蕴
作者:马青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1期
摘要:《西游记》几乎是用喜剧的手法,写了一个本来应该是悲剧的故事,或者说作者就是用一种游戏的态度来看待人世间的这种悲剧。文章就《西游记》的悲剧意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西游记》;悲剧意蕴;信仰 一、前言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影响着一代代的阅读者。《西游记》几乎是用喜剧的手法,写了一个本来应该是悲剧的故事,或者说作者就是用一种游戏的态度来看待人世间的这种悲剧。唐僧几乎是个小丑,最终当了最大的官(四个之中);孙悟空才是真正的主角,结局却只是个“能打胜仗的佛爷”。大闹天宫的威风,被一个金箍、一段行程、一个正果,彻底抹杀了。本文就《西游记》的悲剧意蕴进行探讨。 二、孙悟空:英雄的悲剧
《西游记》在孙悟空这个人物身上集合了许多人类的美德。如:诙谐幽默、见义勇为、坚忍不拔、嫉恶如仇等等。纵然,天上有许多神佛的本领都比孙悟空大,但他们都生活在天庭“体制”之内,没有像孙悟空一样自由的心,他们很多事情有能力去做,但是不敢去做,不愿去做,没有孙悟空身上所谓的“妖气”,但正是这种 “妖气”使孙悟空超越了一般神佛,让众人艳羡,小时候如果有人问我们,愿意做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绝大多数的孩子会愿意做孙悟空,他给了我们信心,给了我们智慧,给了我们神力,还给了我们勇敢。可想想孙悟空的前世,竟在荒无人烟的断崖之下,被如来生生压迫五百年,来等待上天安排的师徒情谊。这份等待,我们在生活中都曾经历,等待机缘的来临,等待梦想成真,等待生活以理想一点的面目出现,普通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在和悟空一样承受等待之苦?《西游记》写到取经归来,就再也没了下文。孙悟空成了“正果”,不再是个“散仙”,加入了真正的“神仙”行列。我不知道孙悟空会如何,但是,孙悟空决计得不到他想要的“幸福”。修成正果,意味着他“体制化”了,意味着他不再拥有自由。一个佛爷,怎么能领着一帮猴子精作威作福?一个真神,怎么能同那一帮妖魔称兄道弟?五行山没了,金箍儿也退了,但是,他再也不是“齐天大圣”了,他叫“斗战胜佛”。孙悟空终究玩不过如来佛,因为他看不透,看不透天地之间,五行之内的这个“局”。就像哈利波特与伏地魔,你死我活,打得轰轰烈烈,最终不过是邓布利多的几个棋子;孙悟空与那仙界众神,也不过是如来佛的几个棋子而已。 三、取经:信仰的悲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僧从小无父无母,但是他能够在取经途中历经劫难,最大的支撑力量应该是取经的信仰,然而小说在最后却消解了人类的这一努力。唐僧在最后获得神圣的取经事业之后,尽管修成正果,但他也发觉那不过是天地神佛的一场游戏。那些阻挠唐僧神圣取经事业的妖魔皆与神佛有亲,被孙悟空打败的妖魔们最后都被其主人们收去照样为神,在天国里享受永恒的幸福。这里就包括得多了哦,观音院的黑熊怪,红孩儿,还不是观音说带走就带走,金角银角,黄袍怪等等等等,全都是链子没锁好跑出来耍的,难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过了两三天,这些主子都不问一问他们到底去哪里了么?怕不尽然,既然天上无趣,不如就睁只眼闭只眼让他们到地面上耍子去。 无论是从天仙配还是牛郎织女,我们都知道王母的法令甚严,不许天仙私自下界,但这些丢了坐骑,丢了童子的大仙们丝毫都不着急,非得要悟空同学找上们问:这是不是你的狗,这才有所行动,难道这不能说明一些问题么?
就是在最后,如来的佛殿,仍然需要送礼、仍然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米勒佛笑说,笑天下可笑之人,是否也在告诉我们,唐僧所努力追求的真经,并不像他心目中那般神圣。 四、猪八戒和沙僧的无奈
猪八戒是一个有着自嘲气质的幽默达人,喜欢嫦娥,喜欢高老庄的高小姐,喜欢媛媛、爱爱和莲莲,于是被贴上“好色”的标签,八戒的身上,有着中国小农经济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农民脾气,虽然他曾经是天蓬元帅,可取经途中,八戒的表现,无不让我们看到一个本无心取经的小户人家的乡人,渴望过安稳生活而不得的辛酸。
沙僧的命运似乎要平坦一些,和沙僧一起,远远不会有背叛,不会有隔膜,因为沙僧让我们看到了忠诚,看到了真正的平实和宽厚,可在沙僧的性格中,其悲剧性就在于过于“平”的性格,也许因此,他会错失许多梦中情人,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似乎缺乏一种飞扬的气质。他在为别人活,而常常忽略了自己,这是多少身边众生在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辛酸之举。 参考文献:
[1]姚衡.《西游记》是一部悲剧小说[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2]孙苏.解读《西游记》的“钥匙”[J].名作欣赏,2005(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