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习作《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此次写作是基于本组教材、口语交际学习的基础之上设计的一个习作。何为读后感?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会让你过目不忘。把具体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的内容。通过学习,要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肯定读了很多书籍或者文章,这次习作,就引导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写法,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下来,成为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教学难点】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景激趣,引入课题(5—8分钟) 者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言。 话题切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下面的自主习作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通过例文引路和组织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发言,在文章的详略安排、内容的取舍等方面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 在习作中1、引导回忆:同学们最近在课内或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指名交流 3、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有人读《冬阳•童年•骆驼 队》会被深深感动,有人读《红楼梦》会潸然泪下,有思考 人读《武松打虎》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些都是同 学们真实感情的流露。 小结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 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 情节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会让你过目 不忘。把具体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的内容。 二、范文引路,明确写法(5-7分钟) 1、出示例文《景阳冈》读后感。 2、学生阅读范文,边读边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是什么? 4、小结:怎样才能把读后感写好? (1)读懂原文抓中心 (2)读感结合有侧重 (3)联系实际谈感受 三、明确要求,独立习作(10—15分钟) 1、明确习作要求。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 感想要真实、具体。 2、选择材料。 读例文 思考 明确要求 组织材料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小结 (1)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那些 (2)选择一两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 想一想自己最近在课内或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者文 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简介文章内容; (2)选择一两个片段; (3)写出自己的感想。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习作修改。 通顺,没有错别字。 同桌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说习作好在哪里,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的习作认真誊抄在作文本上。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8—10分钟) 受启发。今后,希望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边读边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 2、同学们,想写出好文章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写作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点点滴滴地练习。希望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 ,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 习作二 写读后感 动笔习作 能确定中心,选择材料,注意详略得当,模仿例文,并能按顺序、有写清楚。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自主修改作文,这既是课本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必须有的一种语文能力。 通过习作,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掌握正确的习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多形式修条理、流畅地 自主修改: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改习作 同桌互改: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念给同桌听一听, 集体评议:出示范文《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说 5、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把修改后 1、同学们,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或明白道理、或深 (先读后感,重在感悟) 1、读懂原文抓中心 2、读感结合有侧重 3、联系实际谈感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