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走月亮》教案与反思_5

2020-06-19 来源:年旅网


《走月亮》教案与反思

白丽辉

教学目标

1、 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 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 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整体感受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张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A、 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板书。 师: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B、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 1、品读“流着”

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生找到第二段。这一段里你觉得哪的景色你最喜欢?

生: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抱着一个月亮! 师: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

生: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师: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 生:有水塘、还有月亮。(师板书:水塘抱月)

师:每个水塘里还抱着一个月亮,水塘多不多,月亮多不多,有几个小水塘就有几个月亮。多美的景啊,谁来读一读。

师:孩子,老师发现你读“抱”字的时候特别有感情,这个抱字让你感觉到什么?“水塘抱月亮”让你想到了谁?(妈妈)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在溪边洗衣裳,坐小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带

给你什么感觉?(很美,很快乐)

师:孩子们,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 3、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

师:可是刚刚我们说了,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妈妈时写的,当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妈妈,孩子们,如果让你一年不回家,见不到妈妈,你什么感觉?脑子里天天都在(想妈妈)。那对于十多年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妈妈的作者来说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那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段,你看看作者写到这心里还充满了对家乡,对妈妈的(思念、怀念)谁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 这小溪边,小水塘里,花瓣,纸船、其实都运载了妈妈对我的(爱)运载了我对妈妈的(思念)。

4、虽为散文,却带均有韵脚,指导学生读出韵文的味道,便于背诵。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我在这一段里还发现一个小秘密,你们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带韵母ang

师:每句话末尾的字读起来感觉像读一首诗歌,朗朗上口,很押韵,不仅写的很美,还很好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把它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朗读,初步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到后来感受到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令学生打开文本,嫁接生活,读出不同的感悟,由景美升华至情深。

C、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导学生自学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品景、品情的方法,下面这一段请你自己来学习体味一下月光下的景,月光下的情,试着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边读边想画面,看看你能不能背下来?

师:谁先来?波光粼粼,月光闪闪的溪岸,真美。谁还来读。 师:你感受到什么?生:特好看。

师:谁还想读。

师:月亮妈妈牵着星星宝宝走啊走,你感觉到什么?(妈妈的爱) 师:说的真好,谁能试着背一背(看大屏幕背诵) 生充分背诵。

师总结:嗯~~~~~~我闻得见妈妈的气息,妈妈的气息是什么气息呢?(家的气息,温暖的气息,爱的气息)

师:走月亮,我和阿妈走月亮,不仅走出了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了月光下我和阿妈浓浓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段落的学习、品析、朗读的目标,做到讲解详略得当,每一段的品味都带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起来更高效,更扎实。

三、拓展、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皆美,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还被入选了“全球经典美文之一”,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初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呢?

吴然:把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一口气写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师:看来我们不光要留心生活,热爱生活,还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师: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先来说一说你和妈妈在一起感觉最温暖,最快乐,最难忘的事,然后写一小段在小本本上。

师:课下作业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摘抄在小本本上,收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采访将作者的写作动机呈现出来,并用写作大家的好习惯影响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课后反思:

今天我所教授的是《走月亮》的第二课时,我确定的第二课时的目标为: 1、 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 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 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为什么要先谈目标的确立,因为这节课的备课过程是一次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不断在磨练自己的过程,因为才从低年级带上来,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不够明确,感觉非常吃力,而这一次的备课彻底帮我明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环节。而谈到环节就不得不说每个环节的目标,非常感谢在这次磨课的过程中杨主任和邵老师帮我逐步确立目标,让我意识到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前总觉得第二课时只要把最精彩的部分上下来就可以了,想哪出上哪出,结果往往顾此失彼。这次有了具体的目标,自我感觉更容易把握课堂节奏,把握教学的环节过程,在目标的指导下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感觉这样的语文课更扎实。 本课的优点:

1、回顾本课在我落实目标的情况较好。

2、《走月亮》的文本离学生生活很远,散文的形式更容易让成人欣赏,而孩子会感觉缺乏兴趣,所以我注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将学生的生活与文本链接在一起,从而帮他们更好的学习本课。如:平时什么可以“照亮”?你和妈妈在一起有什么快乐的事?你如果离开妈妈很多年,你的心情怎样?

3、本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学习的方法教给孩子们,让他们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带着兴趣和方法乐学。此外,我还将课下需要完成的背诵放在了课上完成,这样既提高了他们背诵的热情还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又减轻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负担,一举多得。

4、在本课我还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写作习惯,通过记者和吴然的对话引发学生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1、

每一次在讲课前我都习惯将文本解读做到完美,这好也不好。因为把文本读

的太“厚”,所以更容易讲给成人接受,孩子们就有些难以理解,因为我站的高度太高,离学生就有点远。每次我的感情都很丰沛,但学生却很难达到,这是我今后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2、

有时候还是会太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比如本节课中

孩子们感觉“抱”就像他抱着宝宝一样,我却总想让他们说出我的答案,忽略孩子们的想法。不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努力改变我的学生观。看来做得还是不够,今后还是要继续努力。 3、

虽然本课注重了培养学生写作习惯,但是这个写作题目有些过高,题目范围

太大,学生很容易被吓住,所以在细节的处理上我还做的不够好。 4、

我个人的想法,如果本课可以设置成三课时,在第三课时集中处理词语、句

子的仿写和应用,生字的积累,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 PS:

又经历了一次“磨”课,这次磨课心里有多么的“恶心”,身体有多么的疲惫,收获就有多么甘甜,这绝对是成正比的!

一个月的时间,走月亮三个字带给我太多感触,一提到走月亮,头脑马上就会袭来上成千上万的词语。觉得哪句都有理,哪句都有用,到底该怎么讲,真心没有谱。所以每谈“月亮”必色变,但我心里明白,色变是因为我有太多的困惑,比如:中年级的课堂流程是什么?中年级孩子需要掌握什么能力?经典散文讲解哪该详哪该略?这些问题都让我大伤脑筋,但正因为有这些困惑才会不断的推动我思考,也正因为我不断的思考,吸纳、琢磨老师们的指导意见,所以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我才能逐步明晰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脉络,渐渐地使我恍然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直到活动结束那一刻,虽拖着疲惫的身体,但捧着一颗活过来的心,静静地告诉自己:又迈了一道坎!一个人可以不聪明,可以没天分,但绝不可以找借口,绝不能逃避。人,还是需要有点韧劲的!

回顾这一个多月的煎熬,我并不孤单,我知道有很多的老师和朋友陪着我一起煎熬,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在你们的陪伴下,我知道,我又成长了,这 “伤筋动骨”的成长和改变,几经挣扎的内心和心理变化,虽然很苦,但却很值。

因为——

成长,真的是自己的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