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1.:{8~,.6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mrnal
of
AnIⅢI
Normal
2()lo年11月
\¨、.生)10
L’his‘crsity(1lure.8.Soc.Sci.)
【中国文学研究】
《高唐赋》与先秦的“山水审美”
潘啸龙。邹昊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苊湖2t1003)
关键词:山水审美;诗、骚表现局限;《高唐赋》的突破
摘要:古人对山水的审美观照态度和能力,早在《诗经》时代即已具备。但诗、骚对山水审美的文学表现,
均还显示了某种片断性和附属于抒情需要的特点。宋玉《高唐赋》第一次将自然界的“山水”作为整篇赋作
的表现主体扣中心,并以宏伟的整体布局和多层次描绘.创造了。蔚如雕画”的奇境。成为先秦“山水审美”文学中具有突破意义的作品.标志着中国古代“山水审美”文学表现的成熟。先秦的山水审美表现,之所以首先在“赋”体中(而不是在“诗”体中)走向成熟.与古人对诗、赋不同文体的表现功能和特征的认识、时作赋才能的重视以及宋玉自身的创造才华有关。
中图分类号:1206.2Gaotangfu
文献标志码:A
Aesthetics”in
文章编号:100l一2,135《20l0)06—0664一06
Periodand
and“I,andscape
Pre—Qin
I’ANXiao—long,ctC(School
,l“j
o.1(ⅥineseLanguage
Literatur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一
2¨()f)3.(’hinu)
ShiandSao;brcakthroug}1sin
Keywords:landscapeaesthelits;expressivt、limitationofAbstract:’I'heancient
peoplehave
GaotangJU
of
formedal、sthcticattitudesandabilitiesof
eslandscapesincethetim
Shijing.TheliteraryexpressiunsoflandscapeaestheticsinShi
hess
andSaohavecharacteristicsoffragmentari—
andaffiliationof
tO
lyricneeds.It
a
isSongYu’seandfo—Gaotangfuthatfirstput”landscape”asthethem
andmulti—lcycleddescription.SOit
CUS
thewholeFu.Hecreated
ithoveralllayoutsplendidsituationw
is
a
significantbreakthroughin
pre—Qinperiod.markingmaturityinliteratureof”landscapeaesthetics”.
inShi.due
tO
The《,x[/rt
ancienttention
ssionof”landscapeaesthetics”inpre—QinperiodreachesmaturityinFu,not
into
the
pcoph、’Sinsights
tO
expressive
functionsandcharacteristics0f
differentstylesinFuandShi。at—
ahlhtiesof
u’sinnovationabilities.WritingFu.andSongY
“宋玉恃才者.凭虚构《高唐》。”[1:宋玉所掺瓣甏高寤》《捧女》等瑰玮奇赋,曾经在“五四”以后的六七十年问.被大彩研究者断为伪作。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楚墓窭走7《唐勒》赋残筒,至20鬣纪90年代.经过学者们将其与所传宋玉《大言》《小言》赋等作撼进行比较,丽确认此赋与《大言》《小富》等簸均为宋玉掰作着,‘‘伪箨“说才逐激
自然山水(巫山高唐山水)第一次成为文学表现酌主薅对象,薮事美她热以接绘秘赞镶,并量具有了宏伟的整体观照和多层次的形态展现,创造了一个雄丽壮美、可歌可叹的山水奇境。《高唐赋》酶粥璃,标志着“癯求审美”在枣黧吉我豹文学表现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诗骚:先秦“出承审美嚣的确证及其表现进展
在瓣巾雷矗代#由汞审羹”课题瓣研究中。有一部分学者提出;将山水作为客观对象加以观照和表瑰,这只是魏晋时期人们才真正具备豹审
被动摇.所传宋玉的赋作终圣获得了大多学者的
认可。这就为我们讨论《赢唐赋》与先秦的“山永审美”深糕,确立7一个重要蔺撵。
宋玉的《高唐赋》心1,是在先秦文学巾表现“山承审美”的最重要的作品。在这篇赋俸中,
叫窿瓤日期:舯10一{坳一f、1
作者篱奔:溱壤燕{l#{5一).舞,上毒辔人。毂授.撼士熊尊舞l筝雯(1976一).男。燮豢藿囊枣人.博士蟹变熊.
第6期潘啸龙.等z《高唐赋》与先秦的“山水审美”
美态度。先秦时代人们对山水的态度,还停留在“以山水比德”的发展阶段,根本还谈不上是一
种“山水审美”。
这种意见是否妥当?我们认为不妥。
什么是“山水审美”?那就是人们在观照山水时,能以客观的“无功利”的态度.去感受和体味它们的美好动人,从而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快感。从这一要求看。我们根本不能相信:那在先秦西周、春秋直至战国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对自然、社会中各种线条形式、音声、色彩、香气、美味,早已具有了美感,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宫室建筑、车马服饰、美食品味、宝物玩好、娱乐欣赏中,化为普遍的“美”的追求和体验的状况下,居然还不能发现和感受所见山峦草木、溪流江波之形态、色彩、音响之美,居然还不能对山水之景加以欣赏和品味!先秦时代的人们,诚然
爱以“山水”比“德”,运用山水来比拟人的美
好德行(这在魏晋以后还如此)。但有一点非常
清楚:当人们在进行这种比“德”的时候。恰正
是以对山水的美好“审美”体验为基础的,倘若
他们还不懂f得体味山水之美。又何以会用山水来比拟人之“美”德呢?
那在西周时代.为送辅助周室的申伯荣归封地而执笔“作诵”的尹吉甫.开笔即叹“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并以此引出“维岳降神。生甫
及申”之句¨]。这正表现着大夫尹吉甫,对雄峻
耸峙的山岳之赞美,并以之比拟对申伯、甫伯的敬仰。倘若他当时对雄山大岳还根本缺乏客观的审美态度.则又何以会用山岳的雄奇之美来赞美这两位贤伯?那在春秋时代,主张“仁者乐山”的哲人孔子,甚至可以品赏最为“抽象”的音乐作品《韶》乐。称之为“尽美尽善”r4,并为之
“三月不知肉味”。又怎么能对他家乡所在、最为
直观而气象万千的泰山,却不具备品赏、体味的客观审美态度?倘真如此。他又何以能生出“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o的岛远、壮大
的审美感受?
打开表现这-B,-J\"期社会生活的诗歌总集《诗经》,我们能读到许多反映人们赞美和表现山水之景的诗句。如《小雅
斯干》之“秩秩斯干。
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描绘周宵王
修建宫室的环境.展示丫何其清美的南山、溪涧
之景.以及那茂盛而充满生机的竹从和松林!又如《周南
葛群》之“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
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描摹女主人公采刈葛藤的山符之景。从一碧如染、
蔓延山谷的幽清中,转换出“喈喈”鸣啭的黄
雀,飞集在青翠摇晃的灌木丛上。字I羁行问正表现着女主人公对采刈葛藤的山谷、林鸟的真切审美感受。即使是表现伐木工人劳苦之情的《魏风伐檀》,在描述“坎坎伐檀兮,寅之河之干兮”的繁忙场景时,也不忘记描绘“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沦猗”的清波迭荡之景;即使是表现
征伐战争场景的《大雅
常武》,在描摹周王之
师雄壮推进景象时,还插进了“如飞如翰。如江
如汉,如山之苞,如川I之流”的比拟,体现r当时人们对江、汉、山、川那雄壮、澎湃气象的审美体验,从而用以比拟周王之师的气象。
这些都可证明:早在先秦的《诗经》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生活于其中的山水景物之美.并且对山水具有了观照、品赏的相当真切的审美体验。也就是说,对山水的审美“发现”,早在《诗经》时代即已实现,并不像某些学者所断言
的,要推迟到“魏晋时代”。
当然,确证《诗经》时代人们已经对山水具有观照、欣赏的审美态度,懂得品赏山水之美(这正是我们与某峰研究者的分歧之处).并不等于说。《诗经》时代对山水审美的文学表现。也
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无须细加考察便可发现:
尽管当时人们已经懂得IJJ水审美。但是在他们的
歌诗创作中,山水之景并没有成为表现重点;诗
中尽管出现了一些描摹山水之景的诗句.但毕竟只是片断或陪衬;而且歌诗作者描述山水之景,主要还是为了引出抒情(这就是朱廉所谓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和创造某种情感氛围。对山水景物的表现,显然还缺乏一种整体的观照
和多层次的展开。即以前文所举《斯千》为例。其对周宣王宫室所处南山之景的描绘.虽然颇有
美感。却也止于所举四旬而已.并没有构成伞诗的表现主体。《大雅
崧高》开笔描摹“崧高维
岳.骏极于天”,气象雄伟,但它的出现恰正是作为比拟和象征,以引出接着的“维岳降神.生甫与申”二句.从而将赞美主体转向了宜王的辅弼大臣甫ffI和申伯。就鸭酋诗来说.它无疑小能算作是表现山水审美的作品。IJi是琏了‘IlI水审荚在《}寺经》中的这一表现J‘a限.清人’阼敬在《游罗浮山记》中指}n:“:盯篇奇…水.,l‘简无余
词。”今人钱钟书亦确认:《洚经》的’j景.“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lo年第38卷
笔所及,止乎一草、一木、一水、一石”r6。
山水审美的文学表现.自春秋而到战国,在伟大诗人屈原的楚骚作品中。有厂令人瞩目的进展。这在《九歌》的《湘夫人》《山鬼》.《九章》的《涉江》《悲回风》等作品中,体现得尤为分
明。如《湘夫人》中的“蝎嘲兮秋风,洞庭波兮
木叶下”二句。在一派秋El长天下,展现阵阵秋风掀动洞庭湖之浩淼水波.又转出四岸山林叶落纷纷的苍茫景象。境界凄清而窄阔。《lII鬼》篇表现迎神巫者赴Ilj中接迎神灵.描摹了IIJ路曲折中“终不见天”的“幽篁”,登临山巅时“云容容兮而在下”的飘渺,以及山林穿行中“石磊磊兮葛蔓蔓”、“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所见所闻,同样是以山水之景烘托主人公心境的绝妙之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涉江》《悲回风》的山水描绘,已具有了相当的时空规模和气象: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狄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字。……(《涉江》)
冯昆仑以瞰江兮.隐山文山以清江。惮涌湍之磕馐/,、.’彳波涛之汹汹。纷溶溶其
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汜淆谲其前后兮,伴张弛之信期。……(《悲回风》)
不多.展现的山林境界却苍凉、幽寂。《悲回风》
r浪漫主
义的想象色彩:辽阔、苍茫,真可将读者带入一
从这螳都Ii丁看到.屈原楚骚的IIJ水审美表的格局。这里不仪有空L三远非《诗经》
人恽敬更赞扬山水描写“至屈左徒而后瑰怪之观。远淡之境。幽奥朗润之趣,如遇于心目之
间”了!
但是,在充分评价楚骚在山水审美表现E的瞩目进境的同时,我们还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即使是屈原,也还没有将山水作为诗作的表现主体之一,而集中加以描绘。楚骚的。山水审美”表现。从总体上说,还是处于陪衬的地位。服从于主体的抒情需要而被展开的。以至于人们至今也不能不承认:在屈原的创作中,并没有哪一篇诗作,可以被称之为赋咏山水之作。
《高唐赋》:先秦“山水审美”表现的重大突破
从“山水审美”文学表现的全景看,屈原诗作中的“山水审美”表现,还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这个任务对于重视“发愤以抒情”的屈原来说,似乎原本就不必由他来担当的。
这或许正是继屈原而起的宋玉的幸运之处。
宋玉是屈原楚骚的杰出传承者.他的《九辩》,正是在继承屈原抒情长诗《离骚》传统的基础上。又努力有所创造而成的名作。并为他在后世赢得r影响深远的声名。但若从宋玉的文学创新意义而言.我们认为:他的《高唐赋》完全町以压倒《九辩》。而成为他贡献给文学史的独创性成果的一大代表(其他如《招魂》、《登徒子好色赋》等亦如此)。《高唐赋》是中国先秦“山水审美”文学表现中。最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作品.
这种“突破”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在这篇赋中.自然界的“山水”之景,第一次昂首阔步进入宋玉笔下.成了整篇赋作的表现主体和中心
在《诗经》和屈原的楚骚作品中,均已出现描摹山水之景的内容。但从其在作品中所处地位和所占篇幅看.又均显示了某种片断性和附属于中围绕主体。人”而存在,受。人”所驱使.成为。先言他物”而引出。人”之情思的由头和陪宋玉的《高唐赋》则不然。这篇赋作以“楚
《涉江》一节写深林、峻峰、猿啼、雨雪。笔墨一节展歼登昆仑远眺岷江之景。又融人种无勋:,无尽的悸动和哀愁之中。其中对滚滚江
涛上下、左右极有层次的景象描绘,不禁令人联想到后世枚乘《七发》“观涛”一节的展示方式。
现.已经突破了《诗经》那止乎“一水、一石”
的狭隘范围.而有了一定间上的扩展和景物形态的描绘.高低、远近、峻峰、幽林.勾勒出极有层次的图景.具有了开阔
抒情需要的特点:“山水”毕竟只是“外物”.而诗歌表现的主体,则是“人”。。外物”山水在诗衬。这可以说是从‘诗经》到楚骚“山水审美”表现中的“铁门槛”.没有哪一篇作品突破过这
个限制。
的气象;而且有了时间、景物的更迭和转换,动静之念的变化和映衬:从夏秋的多雨。写到冬末的霰雪;从波涛涌起时的惊骇景象.写到水流潺
谖时的。芒芒”、。溶溶”。这样的描绘方式和表
现气象.无疑是对《诗经》山水审美表现的极大推进.其所创造的山水境界.也所可同兀而语了。所以南朝著名文论家刘勰就欣
喜地称叹楚骚。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上引清
第6期潘啸龙.等:《高唐赋》与先秦的“山水审荧”
襄_E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见到那“衅兮直.L.忽兮改容”的云气。引出先王(楚怀王)游高唐梦遇“巫山神女”的绮丽传说,而激起楚襄王对巫山高唐山水的向往之情。作为序言。而后在襄王“试为寡人赋之”的要求下.由宋玉以雄奇的辞采,描述巫山高唐山水的“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的奇境。全赋表现的对象。完全撇开了“人”而转向这景象表现得既壮浪雄恣、又多姿多态。这一部分描绘
其气象、声势。简直可与后来枚乘《七
发》对曲江涛的描摹媲美!这样的描摹,虽均出于宋玉的“凭虚”构想,但其整体构思之雄伟,文思之瑰奇.都格外令人惊叹。
宋玉对高唐山水之景的描绘.还特别注意到根据对象特征,而不断改换运笔的力瞧和节奏,显示了精妙的“张弛”变化艺术。当其居高临下俯瞰高唐万壑壮水之时,行文显示着涛浪如雷的了高唐山水l而且赋文对高唐山水的描摹。也不再只是片段或陪衬,而是构成了赋文的主体。像这样从赋题到赋文的铺展。全集中在外在对象“山水”上。并将其作为表现的主体和中心的,《高唐赋》实在是开天辟地第一篇!这难道还不是对诗骚“山水审美”表现对象的重大突破吗?
(二)《高唐赋》的“山水审美”表现,带有
宏伟的整体布局,而且注意在多层次中展开,创
造了“蔚如雕画”的山水审美奇境。这又是在“山水审美”表现艺术境界上的重大突破
诗骚对山水的描绘,完全处于主体抒情的陪衬地位。所以。尽管从局部看,其中的山水景物描绘,也刨造了形象动人的境界(如《诗经》).甚至带有厂相当的格局和气象(如楚骚)。f_Ei受服务于主体(人)的抒情需要的限制.山水之景在涛骚中还无法展示其宏伟的整体,及其变化多
姿的各个层面。
而《高唐赋》既已将巫山高唐山水作为表现主体和中心,宋玉正可放笔铺写它的全景及其各
层面的特点。他首先以极大的气势,在天地之间大笔勾勒高唐山水那“高矣显矣。临蠼远矣。广
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的无可“仪比”之体貌,令读者一下就置身在“巫山
赫其无畴”的峻岩高处.领略耶奔腾其下的万壤
壮水。接着的“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
入”.以萧淡的墨色展开“百谷俱集”前的众溪
交汇之境.妙在寂然“无声”。至“滂洋洋而四施兮.翁湛湛而弗止”——无声的叫聚终于变为浩荡的雄会,并蕴蓄着即将推涌的可怕激荡。当
宋玉写剑“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
时.便琶底挟雷。刹那间雄涛沸怒、万浪如山.“砾碟碟而卡ll摩兮,.搿震天之磕磕”:使寂寂的高唐.陡然笼盖在一派惊天动地的H响之中!但宋玉还/f:肯gE笆.接符义以“沛沛”腾兴的云气映衬.以虎豹、雕鹗的“跳骇”、“伏窜”渲染.将
}而当其笔下转换出曲折崎岖的山间“中为色彩明丽的轻笔点染——
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
精。烂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榛林郁盛.葩华
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徙靡澹淡,随波蔺蔼。东西施翼,猗犯丰沛。绿叶紫裹.丹茎白蒂。
色!当读者刚被百谷俱集的气势惊得心悸魄骇之际,徜徉在这清美芬芳的花木之间,该又何其惬
意丽爽心!
到了《高唐赋》之结尾,宋玉义带领读者从山腰升至山之峰巅.去领略高唐观周畔的神妙之一片奇葩——
上至观侧,地盖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罗
生。秋兰苣蕙,江离载菁。青荃射干,揭车苞
并。薄草靡靡,联延夭夭。越香掩掩,众雀嗷
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王雎鸸黄。正冥楚
鸩。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这里“秋兰”罗生.
“茼蕙”丛丛。还有“青
荃”,“射千”、“江离”、。揭车”,全都鲜嫩丰茂,相倚相偎.播送着或浓郁、或清幽的芬芳!当人们正陶醉在这一派袭人的花气之中时,耳边忽又传来了干鸣百啭的不尽鸟鸣——那是。王雎”、”鹂黄”在欢叫.。楚鸠”、。垂鸡”之啁啾,其中当然还夹杂着杜鹃鸟、思妇鸟凄凄思归的悲啼。
综观伞赋。宋玉对岗唐山水的描绘.由飘忽在它峰巅的“朝云”之气引出.而后结合着巫山神女梦会楚f的绮丽传说展开.最后又在趁壬
“游猎”的缥缈烟云中收结一使它奔腾百符的
雄奇涛浪,辉映山崖的明Hfi仡树.“蓿生于鬼若出于神”的怪岩叠嶂.以及那峰巅的芳尊奇
震荡坂”,让读者放目远望山山岭岭的草木花树时.运笔即随之改变.一下化解衣磅礴的泼墨挥洒.俯临着澎湃雄涛的。竞有如此繁花似锦的旖旎秀境。这时展开在人们眼间的,又竟是何其蓬勃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lo年第38卷
葩、百啭吗呜,被表现得宏奇壮丽、旖旎多姿。雄奇处堪心动魄.苍凉处如闻神女幽叹,显示的证足富F南楚情调的瑰奇之思。《高唐赋》对山水之景的壮奇而充满浪漫想象的描绘艺术,真可令千古读者为之惊叹!这样的“山水审美”表现,无疑是对诗骚的重大突破。它所创造的“山水”奇境.恐怕也只有汉代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诸赋中对山水的描绘,方町与之分庭抗礼。
余论:
“山水审美\"表现何以在赋中
现上取得了瞩目成就的《诗经》中得到展开.也
没有在崛起于南方,在诗歌艺术的创造中划出了
一个时代的屈原作品中达到成熟,而恰是在继诗、骚而后起的宋玉的赋体作品中走向了成熟。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以为,这大抵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与古人对于诗.赋不同文体的表现功能和特征的认识有关。
自从《尚书舜典》提出“诗言志”~一¨1这一“开山纲领”以后,“诗以言志”(《左传》襄公二十七年)[7:]997、
“诗以道志’’【“、赋诗“明”
首先走向成熟
,fr研究者以为:宋玉《高唐赋》对巫山高唐…水的描绘.全在神奇的虚构和想象中展开,这
tj{、,j0体Jjj水的现实审美显然是不同的。怎么可
志①。几乎成了先秦时代人们对诗之功能的共同认识。歌诗主要足表现人们的情志的。诗中即使对人们的境遇、遭际、生活景象有所描述。但都要围绕抒写人的情志这个中心,而不能“喧宾夺主”。让外在景物成为表现中心。在这种对诗歌表现功能的传统观念支配下,人们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对外在的山水之景,颇多美好体验,充满赞赏之情.但一般都不会感到有在“言志”的诗中,将山水之景作为主体.对它们作充分描绘、
展现的需要。只有当外在的山水之景.与表现人之哀乐情思有关连时,才有叮能被片断式地写入
以将它视为足对“…水审美”的一种成熟的文学表观呢?
我们的Ii】l答是:当然可以。因为文学上的虚
构干¨想象,都有其现实经验的依据或凭借。《高
膦毗一对讴LJJ高唐山水的描绘。虽多出于宋玉的
J幢掬嗣J魍象.f}I其中正包含着他对现实山水之景的㈠写审美感受币¨体验在内。宋玉生长在山水雄
;0n0I筒办缝【q,对r“三楚”那雄峻、秀美的青
诗中,作为抒发情志的“比兴”.或情感氛围的烘托。正是这种传统。制约着人们的歌诗创作,使“山水审美”在《诗经》共至屈原的楚骚作品中,并没有得到文学表现上的允分展开。
而在屈原之后,到了“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峰’≯嶂.埘那红…峡中奔腾沸涌的江、汉奇水,
。j然“符K期的观览体验。有着丰富的视觉、听
q¨0妊象积累。当其在创作《高唐赋》的时候,这Ⅱ‘匕脱实山水审荚的体验.当然会伴随着纷纭的
税觉、听觉意象.浮现在他的脑海。奔涌到他的
的宋玉等创制的赋体,其表现功能则逐渐地与歌诗分道扬镳。而更多于H负起了“体物”、“图貌”
的描绘物象功能。正如刘勰在总结“赋”之文体
笔端.并借助神奇的想象,经过汇聚和重组。化为充满冲话意蕴的巫山离唐山水之奇境。这样的文
’7:表现.JE如上文所说,已大大突破r诗骚
“lh水审美”表现的局限。而走向了令人叹为观jj:的成熟。
特征时指出的:“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
写志也”、
“赋自《诗》出.分歧异派。1j物图
貌,蔚如雕画。吼9由于“赋自qi寺》出”.所以
由此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f:艾的考察可知.先秦时代的人们在《诗经》州期L经被确证.他们早已对客观山水之景产生
了美感.具有了观赏、品味山水之美的审美能力。但是通览先秦“山水审美”的文学表现状
在相当一段时间单.人们对赋的认识.总还撩拨不去那重“写志”的传统影响。但是.其“铺采摘文”、“写物图貌”的功能特点,毕竟给赋家们
打开了一扇偏离写志,而以外在物象作为表现中
心和主体的艺术创造之门。宋1三正是在诗、赋分流的初始期,开始了自己的伟大创造。正是宋玉把握了赋之“铺陈”和“写物图貌”的特点.大
况.却町发现:这个时代对“山水审美”的文学表现.却并没有在当时处于主流.并且在艺术表
j
屺轾原t丸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时.“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127
第6期
潘啸龙.等:《高唐赋》与先秦的“山水审美”
胆地创制有别于诗、骚的“赋”体①。并将其表
现主体由“人”转向了自然外物(如《高唐赋》、
求,同样呼唤着一代“材知深美”的赋家之jfj
现。而宋玉,正是这样一位“休貌闲腑,L]多微
《风赋》、《笛赋》、《钓赋》等),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对外物之形态、风貌,作“蔚如雕画”的铺陈和描摹。“山水审美”由此作为宋玉赋作的一大主体。进入了文学表现的新天地。它之能在赋体中首先走向成熟,当然与人们对“赋”体的功能和表现特征的认识有关。
二是与古人对作赋才能的重视。以及宋玉自身的创造才华有关。
古人重视“诗”,但有相当多的资料可以证明:古代的君王、士人,同时重视人们作“赋”的才能。班固曾经指出:“不歌而诵谓之赋,登
高而赋可以为大夫。”[101为什么“可以为大夫”?
词”…1而富有才华的作家。他之能够在与楚襄-f“游云梦之台”的率尔之际,成楚襄王“试为寡人赋之”的要求。不假思索,脱IlI斫诵.将巫Ilj高唐之景,表现得如此雄奇壮美、“蔚如雌㈣”,就不仅凭借了他日常对楚地III水审美的{:寓体验,更凭借着他想象瑰奇、辞采焕发的文学才
华了。
正是有了宋玉,先秦的“山水审美”表现,
得以在《高唐赋》中走向成熟。并在汉代,影响
到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等赋家。在他们的赋作中,形成古代“山水审美”表现的第一波高潮④。
参考文献:[1][2][31[4][5][61[7]18][9][10][11]
于渍.巫山高∥陈贻掀.增订注释全唐诗:第j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355.
李善.注.六臣注文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9:327.
班固接着解释说:“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
与图事,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
接邻国,以口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
班固的解释,有一部分与“赋诗言志”有关,姑且不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班固提到了“感物造端,材知深美”的问题。这正指明了“登高能赋”,还涉及到人之观览外物。而能随机描摹所见景象的智力和才华的问题。这种智力和才华,不仅可供外交聘问的辞令应对、不辱使命之政治所需。当然还可以供君王、贵族的日常观赏、娱乐所需。这种“可以为大夫”的需求,当然会鼓励士人热衷于作“赋”以显示才华的实践。我们看宋玉赋中,多处描述宋玉、唐勒、景差,在楚襄王面前赋《大言》、《小言》、《御赋》,以比赛才华,并可得“上座”和“奖赏”,即可感受到当时的这一风气∞。
文学史上任何一种文体的兴起及其发展.都不仅与对这种文体的社会需求有关,而且与富有才华的一代创造者(即作家)的出现有关。中国古代对赋体发展和在“赋”中表现山水之美的需
诗经论语孟子
大雅崧高∥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
局影印本.1980:565.
八佾∥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尽心上∥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彩
本.1980:2469.
印本.1980:2768.
舒展.钱钟书论学文选[M].广州:花城出版社.
1990:18一19.
十三经注疏E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131.
庄子
天下∥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6:84.
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8:59、65.
班固.汉书艺文志∥二十五史[M1.上海:J:海
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531.
吴广平.宋玉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1.
责任编辑:风文学
①从l|的她到的作品.以赋命篇当自宋于毛始。故刘勰《文心雕龙冷赋》称:“葡况《礼》.《智女.朱K《风》、《钓一.蹬铀;私
号.与诗j瞰j境。”朱ft当在荀况稍前.《史id》称荀况“年五十.始来游学,二齐”.后“适楚”.“春中l}以为’?陵令”。舣}lI;洲术li以赋命篇比铈况早。
⑦
吴J-乎.宋K集[M].长沙:岳麓书杜.2001:106、lIo.到了汉代.诸侯王和武帝朝.由t二上膳统治肯的爱女,^#呲.奖到r晋宋之际.山水诗的兴起.应是继山水赋后.山水审美在文学表现中出现的第:波高潮。
掖作赋优异青.这种风气尤盛.
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