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依法治国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分析

2022-02-20 来源:年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依法治国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分析

作者:吴秋竺 张萌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9期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依法治国”四个字包涵的是一个国家法律程序各方面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保持前沿性与开拓性的同时,更加需要对用法、守法、护法有坚定的自我立场,并且要拥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其具备的法律意识的相关情况,对于我国法律程序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为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治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律意识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一)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前许多大学生都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不足的问题,而法律知识又是作为检验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许多学生对法律常识仅是略知一二,一知半解,比较模糊,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缺少清晰明确的认识,显示出大学生中法律知识是比较欠缺的,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对于这个问题,仅有37.2%的学生回答正确;我国法定的节假日工资不低于平时的几倍?仅有41.2%的学生回答正确。作为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的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却不太乐观。 (二)在法律观念上,认知很模糊

首先法律观念与法律知识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法律观念也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度的另一依据。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不足,也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法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就表现在其法律观念模糊,对法律的真正实现存有怀疑。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对于是否能区分犯罪与违法两者的概念?这个问题只有28%的同学给出了肯定答案。并且还发现当自己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学生也很少会去利用法律武器: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你会怎么做?在这个问题中选择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大学生仅占19.5%。这些都从侧面反应出当前大学生的法律观念相对薄弱,认知很模糊。 (三)缺乏法律實践,实际运用法律能力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律实践就是学生用所学到的法律理论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实际运用,是大学生巩固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环节。所谓的法律能力主要就是遵守法律的能力、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展现大学生法律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查显示,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自觉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的能力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首先就体现在大学生的守法自觉性不太理想。例如:是否会购买盗版的产品?有44.5%的同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会去购买;在餐馆用餐是否会索要发票?49.7%的同学不会索要发票。并且,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这样的状况令人堪忧。

其次,大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的能力比较弱,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部分大学生不善于运用法律。例如:在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你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想法吗?具有这个想法并且实行的人数占比为40.6%;

(四)对于法律的信任度偏低,法律遵从度低

我国法律建设起步较晚,法律体系需要逐步完善,不可否认,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我国法律的公信力存有质疑,而这方面的工作确实有着不足,大学因其独特性,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存在,相反,大学与社会联系紧密,我国在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司法腐败、冤假错案、执法不公等现象对于法律的权威性有着极大的损害,必然地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在问卷调查中,关于“你认为我国法律教育工作做得好吗?”的调查,选择“好”的占14.2%,而选择“一般”的占72%,另有13.8%的大学生则认为“不好”。更有部分学生指出我国社会存在着:道德滑坡,社会风气不好,没有法制氛围,社会环境普遍法律概念不强。法律执行体系还不完善,实施起来效果很差等现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大学生对于法律信任度偏低,进而影响了他们对法律的遵从度。 二、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任何社会都是由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或者说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大系统所构建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促进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的重大动力就来自于我国社会内部不断变化发展这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势必也会影响并且是决定着法律意识的变迁。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与发展,我国大学生在思想与行动方面必然会受到影响,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出现的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大、分配不公平、利益冲突明显等问题,就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出现失衡,价值观念出现偏差,产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就容易迷失自我丧失理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法律意识的约束。

(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统治中,自古就有着“人治”高于“法治”的传统观念,这些观念在人们的社会意识结构中不断地积淀,而今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这样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表现为虽然今天强调依法治国,但长期不信任仍然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观念,一部分的大学生对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及司法公正性持怀疑态度;由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面对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主张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民不与官斗”等的行为准则,于是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在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就被动的接受,很少有人主动运用法律保护权益。

而法律作为国家统治的工具,在过去长期的封建统治中,则是带有浓重的儒家思想烙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就导致至今仍有一些陈旧的法律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例如人治大于法治,特权等级观念、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等,人们从内心就很难做到真正地信服法律。这些都阻碍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

(三)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不良社会现象致使大学生对法律权威的不信任 大学因其独特性,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候,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多行为、思想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立法上还不够完善,一些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的操作性不强等,执法方面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存在地方保护等。还有生活中一些钻法律漏洞、违法乱纪、徇私枉法、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现象都造成了大学生对法律权威的不信任,影响着对法律的认知与遵从。另外,社会上出现的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糟粕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法律意识的提高。 (四)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缺少法律实践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渠道中学校的宣传教育占到了86.2%,教育成为传授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于是高校的法制教育在弥补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高校的教育的重点内容主要放在专业课上,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对于法律知识的涉猎十分少,虽然各高校对大学生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但总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法律学习最主要的就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可又因课程所限,教师职能将庞杂的法律内容笼统的、碎片化的呈现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浅显的接触一些框架性的法律知识,往往一知半解,学习不到更深层次的法律内涵。并且还存在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学生很难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与精神,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理念也就很困难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时,大学生缺少运用法律知识实践的机会,导致法律知识和实践生活往往是脱节的。而法律作为一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为实践的进行提供知识支撑,实践则可以巩固理论,加深我们的法律意识。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实践机会,大学生很难将法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其法律的作用难以得到凸显,法律意识也就很难提高。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孙国华教授就法律意识曾指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可能自发的形成,而必须有意识的培养。”所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也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一)改革和加强高校法制教育

高校的教育培养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进步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又对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想要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法律素质,就需要改革和优化高校的法律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正规法律知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很多高校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资金投入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所以就需要要加大法律基础教学的师资力量,提高法律教学的专业性,同时,要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方式,在问卷调查中关于“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你希望怎样的教学方式?”这一问题,占83.4%的同学希望开展实践活动教学,85.1%的同学希望能实行情景案例教学。并且应该增开更多法律类的选修课程,为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供更多便利。

同时,高校可以在课外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方式传播法律观点,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比如利用高校大学生相关的法律社团来传播法律观点。但是也应该注意,由于受法律信息来源及大学生自身对法律信息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法律社团传播法律的相关知识与观点可能出现信息偏差,所以就需要各院系积极的响应,并及时给予支持。另外,高校还可以引导大学生组织开展相关的法律实践活动,例如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旁听公开审判、参观监狱等活动,或者组织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等。让大学生通过参加校外法律实践活动,真实的感受法律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作用,逐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与法律意识。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到高校开展讲座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主题明确的演讲“模拟法庭”、专题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法律心理。

(二)改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与发展提供好的外部环境

环境作为影响人的外部客觀因素,对人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塑造人的作用。*总书记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报告中就明确的指出要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大学生相较于中小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我们社会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司法公正。就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舆论环境,营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信息的惩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进一步做好社会安保工作,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树立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和适宜的土壤。 同时,国家应该不断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为大学生等在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时,所花费的相关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程序更加便捷。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法律变得更加方便,从而进一步提升法律意识。 (三)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自我发展

心理发育程度会对人的各方面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心理发育不成熟有可能会导致人格不完善,导致人缺乏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跟其自身的心理发育与自我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想要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各个高校就必然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自我发展。要做好心理辅导,时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课程辅导,以及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引导他们树立乐观健康的精神,增强抗击打能力,减少犯罪概率,在无形中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 四、结束语

一个国家特定的法律制度的正常运作不仅需要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证,而且需要公民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作为前提和基础。要使国家的法律深入人心,真正内化为普通民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就必须使公民树立起牢固的法律意识。而大学生因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性,其法律意识的形成与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