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1-02-16 来源:年旅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确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转变教学理念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有正确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课堂教学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而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合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诚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承担起着个重担.“满堂灌、一家言、填鸭式”这种无视学生的需求的课堂教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曾在一篇杂文中所说的,教师成为知识贩卖所得伙计。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接收器、盲从者,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把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创设机会,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多让学生质疑问难等等。当然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常常是事半功倍。反之,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情况下,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学生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先复习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出“如果是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兴趣浓厚起来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又如:全国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先让学生计算2+2+2,接着计算2+2+2+2+2+2+2,学生就感到有些麻烦了,随后刘老师把写着很多个2相加的长纸条一展,说:“得几?”学生答不上来了,感到眼前的问题用加法解决有困难了,刘老师就告诉学生这道题要用新的方法来解决。这样抓住学生认识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了.

2、让学生动手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包括了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构建数

1

学概念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这种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使学习过程中有具体的形象,且作为抽象思维的支柱,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例如:在图形认识时,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圆”、“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可拼出多种多样的东西。如用以上几种图形可以拼成鱼、汽车、机器人、拖拉机、扇子等.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几种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

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其教学目标中注重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愿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充分营造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自主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协作能力。知识经济呼唤人的相容于合作。合作是时代的需要,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在交流时前面同学汇报,下面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加以补充提高。如教学“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通过创设租船的情境,运用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看图,独立思考,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至少要租几条船”的含义。这样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往往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质疑问难

问题是科学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问题。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就应该: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着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现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集中,积极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如在“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出示以下一组题: (1) 320÷280 (2) (320×80)÷(280×80 ) (3)(320÷8)÷(280÷8)。让学生半分钟内完成,学生未完成则由老师直接写出得数。学生必然奇怪生疑,然后老师问:“同学们发现了些什么问题?”这样就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有疑\"到“质疑”。让学生换几个数,自己试算一下结果,从中总结规律.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尝试,主动探索,培养学生

2

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方式是千姿百态的,这里只是笔者的粗浅的认识和尝试.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