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摄影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带有强烈品质的媒介。它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客观的复制,也是一种主观的表现。在大学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修养,进而培养高雅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兴趣健康高雅、广泛深厚、稳定专一、积极有效,往往是衡量一个人兴趣品质的标志,一个人的兴趣品质又往往影响着这个人的心理智能能否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比照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形式,摄影具有的易学、易会、易见效果的特色,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精神。摄影教学本身就具有愉悦教学的功能,它可以使学习变成精神享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愉悦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消除一般教学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同时,教师可以用图形、图像媒体和多媒体为手段进行教育,使教育内容可见度大为提高,教育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教育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显著地提高教育效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
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能让学生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留意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关注现实世界并发掘它具有的价值,尤其是审美的价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以提炼的,可以感动人的美好的事物。虽然我们所处的现实并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实在的、活生生的,在各种矛盾中、在现实的冲突与撞击中,才更会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真实朴素的美。在摄影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学生时代的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现实生活的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多举办一些摄影的观摹展示,或是拍摄活动,如以“校园一日”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摄影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体现自己的生活学习、文体活动。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发掘有价值的事物。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摄影教育作为一种学习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摄影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他们的专业、个性特色进行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打开思路,增强信心、拓展创新思维空间,并做到举一反三。创新不只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这种浅显的诠释。作为艺术创新更多的突破是该艺术门类在某一新的领域中的巧妙结合,这就需要个性的张扬和丰富的想象。每个人都是社会上不同的点,都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潜质等,这些都有利于摄影的艺术特性在多学科的渗透和交融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通过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意识及造型能力的开发培养训练,以强化学生对摄影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存在一些的薄弱环节:如独生子女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群体从小被呵护太多,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另外,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从多方面努力,而积极开展摄影活动也是引导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好途径。
一方面,可以通过欣赏好的作品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增加社会责任感。从风光摄影作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秀丽、壮观之美时,会引起由衷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从纪实摄影作品中领悟到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时,会引起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例如,提起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希望工程”,首先映入人们脑海中的就是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大眼睛的小姑娘》成为希望工程宣传的经典作品。作者解海龙在其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炽热的人道主义情怀,感动了许多国内外善良的人,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通过摄影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另一方面,大学生积极参加摄影实践活动,可以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摄影实践中,成员的互相帮助和个人体力、意志的磨练,克服了困难,加深了团队中同学间的友谊,既陶冶了情操,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又培养了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潜移默化中个人的心理障碍也会逐步得到消除和矫正,这也更好地为毕业后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
总之,摄影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摄影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其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需要广大教学者加以不断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提高高校摄影教育的效果。
摄影课既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它从大学生喜爱的影视艺术着手,通过对影视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与探索,把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影视鉴赏的现状,当前一些大学生的影视鉴赏状况令人堪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的影视欣赏水平普遍处于“看”的低层次,远远没有达到“鉴赏”的高层次。他们业余时间观看的影片大多是言情、武侠等影视片,艺术价值较低。对于艺术价值较高的影视作品,由于缺乏电影鉴赏知识,学生们大多也是人云亦云。 他们往往被影视作品情节的曲折、场面的刺激、人物命运的坎坷等吸引,虽然这些东西的确能给人们心灵带来震撼与影响,但是这种被动地接受影片信息而产生的审美快感,并不能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影视欣赏的最高追求。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认知的影片信息是极表面、极简单、极通俗的东西,并非对影片深层意义和真正意义的理解,获得的也只是浅表层次的审美满足。大学生只有超越了“看”的低层次,上升到“鉴赏”的高层次,才能真正打开影视艺术殿堂的大门,在鉴赏中体验到高品位的审美愉悦。因为“鉴赏”不同于“看”的被动接受,它是主动的探索与追求,包含着分析、鉴别、判断、选择的思考过程,包含着共鸣、净化、领悟等审美心理状态,能使鉴赏主体自觉地达到精神调节、情绪排遣、杂念去除和人格提升的较高境界。所以,要想跨越到高品位的审美层面,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影视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而影视鉴赏课就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现实有效的途径。
作为审美鉴赏对象,影视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综合艺术的结晶。它融汇了诸如文学、绘画、摄影、音乐、建筑、戏剧等艺术因素的精华,并采用了声学、光学、电子、物理学、化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技术成果,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综合能力极强、表现形式极丰富、审美价值极高的现代艺术形式,所以,“影视艺术有充分理由成为提高本民族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 [1]。影视艺术运用声音、色彩、画面、蒙太奇等表现手段,通过视觉造型将艺术还原为真实,
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极强的视听性和逼真性。这样的艺术形式对青年学生来说独具魅力,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教育,而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排斥感,所以影视艺术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好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对时代和社会的一切敏感而快捷地做出反映,并十分逼真地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社会生活画面,集中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时代观念的更迭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可见,在内容上影视艺术不仅为大学生展现了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广博知识,而且也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摄影艺术娱乐功能的优势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信息瞬息万变。,人际交往更多地被信息交流所代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多地转化为一种技术关系”[2]。在日益程序化、符号化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就更需要在艺术的天地里求得心理和情感的平衡。影视欣赏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享受,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情感色彩,能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氛围中达到心灵的共鸣与震撼、情感的宣泄与交流。在这一点上,影视艺术比其他艺术更易受到大众的青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沉重压力,更需要像影视艺术这样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提供情感宣泄的空间。大学生是影视欣赏中最具影响力的观众层,大学生电影节的巨大影响足以证明这一点。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的大学生电影节,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从1993年创办开始,参与人数创国内电影节之最。正因为影视艺术受到大学生如此的热爱与欢迎,所以它就更容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影视鉴赏的形式来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摄影课程的优势,作为新兴的人文学科课程,影视鉴赏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文化的综合,这既顺应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又满足了大学生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的成才思潮的渴求。影视鉴赏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优越性体现在实践性教学形式的采用和情境化
教学环境的创设方面。在结合影视艺术的特性来阐释影视鉴赏的特点、方法和规律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影视鉴赏课突出了对影视作品进行鉴赏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鉴赏的主体,教师结合鉴赏理论与具体作品对学生的鉴赏活动加以积极引导,使学生对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能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3] 对古今中外经典名片观摩欣赏的过程实际就是情境化的教学过程,而情境化也使教育的内容实现了生活化与情感化,从而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的熏陶与性情的陶冶,使学生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人格趋于完善。同时,这一实践过程也能让学生加深审美感性认识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随着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判断选择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他们会自觉地选择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影片,并且在欣赏中不断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影视鉴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艺术,影视艺术的渗透力、包容性和覆盖面均为其他艺术所不及,它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观念等而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影视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艺术鉴赏能力,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影视鉴赏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4]。影视艺术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赋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动而形象的内容与形式,使大学生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影视鉴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在1993年,中宣部、国家教委等部门就联合推出了百部爱国主义优秀影视片,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青少年道德品质的提高。历届大学生电影节也一直高举“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大旗,优秀的导演和艺术家们不断为热爱影视艺术的青年学子们奉献了一部部优秀的国产影片。这些优秀影片把党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展现给学生,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展
现给学生,把反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艺术形象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影视风光片、文艺片也能通过优美的画面、动人的舞姿、亲切的解说,把大学生带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民族风情之中,使他们在心中升腾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影视鉴赏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大学生可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影视艺术使人们“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不同的时代、国家、社会和民族的生活面貌、性格特征、社会关系等,都可以从影视艺术作品中得到认识。大至天体,小至细胞,上至日月星辰,下至地理生物,都是影视艺术所涉及的广泛领域,也是影视艺术所传播的丰富知识。在影视作品中,有专门传播科普知识、推广新技术的“科教片”,还有专门介绍风景名胜、人文地理的“风光片”、“科学艺术片”,以及将高科技成果与精彩故事情节相结合的“科学幻想片”,它们都可以帮助大学生增长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
影视艺术鉴赏在培养大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影视艺术教育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动力和广阔的空间。“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鉴赏主体透过有限的形式去捕捉无限的内容,要求观众在欣赏活动中积极调动情感,尤其需要想象、联想甚至幻觉等心理能力的发挥,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界,从视听信息中进一步读解作品更丰富的内涵,通过视听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方式,乃至象征和隐喻的理解,去破译更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4]。这种主动参与和理性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塑造,有助于大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影视鉴赏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影视艺术兼具艺术性和娱乐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影视艺术通过给观众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上的快感。影视艺术还有一种代偿与宣泄的作用[5],即观众在银幕或
荧屏的作用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同时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内心的忧虑得到排解。所以,影视艺术欣赏活动可以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愉悦得到满足,能够让人们的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保持稳定乐观的精神状态。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正在当代社会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影视艺术欣赏活动也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走出情感困惑、回归正常心境的良好渠道。由于心理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再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精神,极易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甚至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近几年在我国部分高校发生的恶性案件、自杀事件以及其他的不道德行为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利用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让大学生在影视的声画世界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超脱狭隘的功利意念,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完美的人格。我国的教育事业正肩负着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21世纪将是科学在人类的全部智力的、物质的、感情以及审美等方面进行开拓、变革的时代,更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素质,谁能抓住人才素质培养这个关键环节,谁就能够掌握21世纪的主动权。未来人才的最大潜力,在于他们的适应性和开创性,而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给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综合化的要求,那就是必须重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即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就是说要培养21世纪的通才,我们的普通高等教育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德育、智育、体育,而且还必须有高水平的美育(加术教育)。
因此,加强和完善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应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确立了“要使青年一代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发展的教育方针”。九十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重申艺术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作用。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要重视美育,学校的美育对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切实加强。不仅小学、初中要开设音乐、美术等课程,高中、大学也应开设艺术欣赏课”。
目前,国外科学家、医师、教师和大学生们学习音乐、绘画、摄影、工艺、雕塑、研讨美学、艺术史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热”,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毫无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天才,也无意以艺术为职业,但他们认为艺术是培养训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有效课程,也是第三代科学家的必修课。我们放眼看世界,当今的高等艺术教育,除了对艺术人才培养训练的传统模式外,还有一个通过艺术教育培养训练人才的新模式---这就是国内外迅猛发展的并将与高等专业艺术教育并驾齐驱的大学通才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因为它在人才培养中尤其是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首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功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蔡元培先生指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按照心理学的研究,情感教育在人的心理活动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往今来,无数伟大的人物,无论是革命家,还是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对自己的事业都有着热烈和深沉的爱。高等教育要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现代人才,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厚感情和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离不开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不能光靠理智的规范,还要靠艺术的陶冶,这正是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之一。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
匙都把握住了。”
第二,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他们有着特殊的功效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入,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应,它们就会以美来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应,它们就会以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就会因此而美化,……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和自然界事物中丑陋,很准确地加以批评;但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在孔子看来,乐是造就一个完美的最终环节,“乐以冶性,故成性亦修身也”。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是因为它对人的道德的教育,不是靠外在的强制,而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以自然之美感化人之性灵,使“仁”成为人之内在情感教育的自觉要求。因此,艺术教育能给人以高尚的影响,通过美的教育和美的影响可以使大学生的道德习惯、信念、理想、构成大学生的心理动力,从而转化为道德行为。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变化、定型和巩固时期,如果不加强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的培养,那么假恶丑的东西就会滋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艺术教育对于启迪和开发大不生智力发展,进行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方法,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最高形式,它给形象思维以某种形式的指导,但不能也无法取代形角思维,人类的两种创造思维方法均不可偏废,二者相互依存。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若没有逻辑思维的指导,也难以有所成就,反过来,科学家从事发明创造,无疑给科学家的想象力、洞察力注入了新的生命,艺术需要想象,科学更需要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爱因斯基的“四维空间”,更没有今天宇航员的遨游达空。回顾中外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当代科学界的巨擘,很多人都酷爱艺术,并且兼具科学和艺术两种素质。例:我国古代发明地动仪、浑天仪的东
汉科学家张衡曾受鸿都门学艺术教育的影响,关于绘画,是位兼职画家;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画家达·芬奇又是一位大科学家,早在西方产业革命前,他就以科学的联想设计出天体飞行工具和海底潜水运行器。在近代,美国业余画家富尔顿设计了用蒸汽机推进的新型轮船;美国画家莫尔斯是电报机的发明者……以上所述的诸位科学家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发明创造与他们所受的良好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因此,现代心理学家、教育家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全面开拓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21世纪,许多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生活、学习、就业、恋爱等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影响,出现了孤僻、自闭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只是身体无病。近年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令人担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艺术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激发思想情感交流的欲望,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抗压排压能力,如何切实、有效地在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课题通过客观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中国高校大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程度以及心理压力产生根源;根据艺术教育学、心理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与国外艺术教育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可借鉴之处,分析在中国高校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有针对性的发挥艺术教育对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合理构建艺术教育学习主要内容,探讨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可行的艺术教育体系。
一、通过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根源。
在我国经济基础日益强大、科学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知识更新迅速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普遍增大,而高校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征,但阅历浅薄、想法比较单纯也会使他们常常陷入困境、迷茫和不知所
措中。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家庭贫困、恋爱问题都带给学生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双重压力,严重的甚至引发为心理障碍。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复杂多样,互相交织互相影响,该项目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问卷调查数据和信息的汇总,客观地分析、掌握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根源,有针对性地对艺术教育形式进行研究,合理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排解压力的能力。
二、科学理解艺术教育以及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助于消除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大学生放松身心、改善情绪、激发感情,从而振奋精神。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创造美好、和谐的个体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其本质是培养能够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丰富美好的情感和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健康个性,并由此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没有艺术的教育必然是机械的、僵化的教育,正是机械灌输、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异化教育,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各种潜在的创造力无情地摧残了、扼杀了;没有艺术的社会必然是极端功利的甚至是病态的社会;没有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人是粗鲁的,是缺乏情趣和原创性的。
三、艺术教育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体现
对于过多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所造成的不良现象,人们已经开始反思,在科
学中也开始注意渗入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必将成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主流之一,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激发活力和潜力、完善人格。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积极作用的体现主要集中在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提升了审美判断能力、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重树大学生自信心两方面。
高校大学生受人际关系失调、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等来自多方面压力的影响,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十分疲惫。艺术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克服激烈、残酷的竞争带来的各种消极、负面影响。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从而健全人格,使大学生在遇到生活、学习中的艰难与困境后,能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艺术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其优势在于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参与。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欣赏、分析、评价,使学生在艺术中汲取营养。通过观察、实践,感受艺术教育带来的快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艺术教育是充满人性的教育课程,在构建和谐世界的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创造条件。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高校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
四、国内外艺术教育现状对比,分析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不足。
音乐艺术教育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欧洲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比较完善的音乐艺术教育体系,音乐艺术教育成为普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美国,艺
术教育被认为具有极高地位,认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绝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才能促进人性的发展与完善。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比较快,艺术教育与德、智、体等方面构成了一个育人的整体,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基本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已逐渐成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是,艺术教育作为一门普及教育课程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仍不高,其原因主要由于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情商培养、压力缓解、交往技巧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逐年增大,艺术教育自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地位在逐渐下降,到了大学,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一种专业教育课程致力于培养大量专业的艺术人才。这不仅违背了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普及课程制订的初衷,同时也会带来艺术专业人次过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提倡非专业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难免成为形式主义。
同时,艺术教育需要将各艺术领域内容进行交流,彼此间融会贯通,否则会割裂艺术本身,中国目前艺术教育同样面临该困境。艺术教育本身应该是人性的且具有教育价值的,它需要不断改善和净化。因此,我们应通过研究分析,深入思考如何积极努力构建校园艺术教育大环境,创新艺术教育形式,为大学生们创造进行艺术实践的空间,使艺术教育真正提高、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心智。
五、如何在中国高校创新教育途径、丰富教学形式,深入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教育,他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按照美的规律生活和学习,促进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高校中的艺术教育不仅仅属于美育
范畴,而且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具有跨越性、综合性、多层面的特点,是高校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形式。高校必须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从艺术教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探索艺术活动如何为大学生提供长期而稳定的心理支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高校的文化建设应该将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塑造良好个性、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艺术教育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对艺术技能(例如歌唱、绘画、书法、器乐等单方面技能)的传授,更应该倾向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注重学校文化培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含义,帮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
大学艺术教育课程不仅要从课程安排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加强教育。同时,通过建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开设大学生艺术团、各类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艺术教育讲座等教育方式提供新思路,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产生多角度思维能力,从而获得健康愉快的心境,逐渐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合理排解心理压力能力,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形式,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课程中通过精心营造美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美的形象、美的作品、美的语言、美的课件、美的教学手段等感染和打动大学生,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促使大学生将情感内化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动力。
创建大学生艺术团以及各类艺术社团 , 社团活动历来是高校学生艺术文化活动的重
要载体,通过创建大学生艺术团体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艺术学习与实践提供广阔的舞台,使学生在从事艺术实践活动中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诉求,从而引导学生心理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完善、提高、增强其情绪调节能力和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在各类艺术团体的艺术活动过程中,艺术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培养参与者对自然和艺术之美的鉴赏和辨识能力,更重要的能逐渐增强其自我意识,不断排泄生命的束缚感与情感压抑,使其获得一种生命与心灵的自由,从而使整个人格精神获得一种完善。
举办各类艺术讲座 ,定期举办各类艺术讲座是大学艺术教育的辅助教学手段。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艺术教育的理念之外,定期举办各类艺术讲座将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将为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养成”提供条件。邀请艺术大师为学生讲解艺术,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艺术间的距离,学生通过聆听大师的声音,既能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又会加强对于艺术的理解。艺术讲座的举办和课程学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多种类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延伸艺术教育的空间,拓展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质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艺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有力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境界,特别是增强情操高尚、关爱社会文明的意识,同时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独立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肯定影视鉴赏在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影视鉴赏的负面作用。影视艺术既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又是一
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影视作品宣扬暴力和色情,美化西方国家生活方式,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就不可避免地对广大观众产生有害的负面影响,尤其对青年学生的毒害更深。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影视鉴赏课程的建设,影视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影视鉴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与作用,对大学生的影视鉴赏活动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受到教育。
论文:
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