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亲子真人秀的问题与反思——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2020-12-30 来源:年旅网
第8卷第l9期 2017年l0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01.8 No.19 Oetober 2017 中国亲子真人秀的问题与反思 ——以《爸爸去 JL》为例 赵慧君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江苏南京摘露出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节目策划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210009) 要: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曾一度引发热潮,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也暴 文章编号:1674—8883(2017)19-0137-01 (三)利用明星效应塑造个性化形象 中国电视节目真人秀历经多年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 态势,各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而湖南卫视十点档节目《爸 爸去81UL》引领了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的潮流,但也一度引发 许多争议。我们不得不发出疑问,中国的真人秀节目怎么了? 以往,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大都是模仿国外成功真人秀节 目的模式,《爸爸去哪儿》也不例外。《爸爸去哪儿》既有其 成功的一面,对中国其他亲子真人秀节目有很大借鉴意义,但 也暴露出许多外国节目本土化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大 家对明星亲子真人秀这类节目的思考。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之路 2013年,湖南卫视在十点档推出了一档非典型真人秀节 目《爸爸去哪儿》。该节目原本并不被看好,播出后却一炮而 红,第一期就以1.423的收视率排在周五卫视晚间收视第二名, 后来一度成为年度最火热的国民综艺秀。作为亲子类真人秀 一、的代表,《爸爸去哪儿》本身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选题定位差异化抢占市场先机 《爸爸去哪儿》的嘉宾是拥有不同特质的明星,差异化的 粉丝群体保证了节目对不同观众的吸引力,为节目打下了稳 定的受众基础。同时这些明星并不是处在事业顶峰状态的大 腕。比如第一季的张亮在参加节目前知名度并不高,这样嘉宾 在节目中的表现也为自身积累了人气,能给节目带来更大的 发展空间和意外之喜。 在儿童的选择上,节目里孩子时性别基本平衡,年龄在 5~7岁间,正是天真好动的年纪又初明事理,容易产生一些戏 剧化的笑点和萌点,而且作为明星子女本身就能够引起观众 的好奇。同时,节目在录制时也十分注重每个孩子不同的风格 呈现,让孩子们独特鲜明的个性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些孩子个 性各不相同,又都充满了童趣天真,让审美各不相同的观众都 能找到自己的萌点。 二、《爸爸去I ̄IUL》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一)过度娱乐化,价值导向失范 《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以娱乐和温情为主的亲子节目, 落户于湖南卫视,符合其“快乐中国”的频道理念,更能够吸 引合适的目标受众,充分凸显了节目轻松愉快的特质。在《我 是歌手》《快乐男声》等同质化的竞技选秀节目充斥电视屏幕 时,《爸爸去哪儿》的出现给真人秀节目带来了新的发展空 间,不仅将室内综艺上升为室外综艺,更将激烈竞争的比赛淡 化,突出节目的纪录性。并且以父子或父女搭档的这种温馨、 真实的情调,唤起了观众心中的温情。亲情作为一个永恒的母 题,普适性很强,而不同类型组合的父子和父女更容易引起观 众的共鸣,让观众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 (二)关注社会问题重视教育引导 《爸爸去哪儿》对父子关系的关注与呈现,使节目具有深 刻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意义。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对孩 子成长的影响十分巨大。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儿 童时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 性别角色形成同样重要”。在中国家庭关系中,“受儒家文化 影响,其家庭伦理与家庭责任格局一般都是‘男耕女织’、‘男 主外女主内’,以及‘慈母严父’式亲子关系。即使进入当代 社会,这种家庭关系的路径依赖较为明显,父亲在家庭教育中 的缺失是普遍现象,母亲往往在家庭教育占绝对主导地位,孩 子缺乏与父亲的交流和沟通”。… 《爸爸去哪儿》安排明星父亲带着孩子在陌生环境下独立 完成一系列任务,是对传统家庭亲子模式的一种颠覆。节目中 老爸带孩子遇到的种种困难,充满趣味性的同时又引发观众 的思考,让观众看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从而拉近父亲与孩子 间的距离,引导老爸们重视自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对真人秀而言,适当的戏剧冲突可以增强节目的可看性, 因此炒话题成为真人秀营销的常用手段。但是对于亲子类 真人秀而言,儿童身份的特殊性必须把握好话题炒作的尺度, 《爸爸去哪儿》在营销方面有过度炒作话题之嫌,忽视了儿童 身份的特殊性,产生错误和扭曲的价值导向,偏离了最初的社 会教育功能。 《爸爸去哪儿》常用的炒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制造“互 撕”话题,一种就是“成人式恋情”炒作。前者是故意放大 孩子之间的矛盾,将偶尔产生的孩子气的争执塑造成充满火 药味的“互撕”假象。比如《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的多多 和贝儿,就因为节目组的炒作无辜被骂。后者则是把孩子之 间纯真的友情塑造成了成人式的恋情。比如《爸爸去哪儿》 第三季的诺一和夏天,就被打造成了一对博人眼球的CP。而 从第四季节目开始,引入“实习爸爸”这样一种角色,让《爸 爸去哪儿》节目的价值导向出现了偏差。首先,儿童在3岁 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这种“换爸爸”式的节目设置, 方面容易侵犯儿童隐私,还可能影nCJJL童的身心发育。另 外,更加失范的是,《爸爸去哪儿》第四季打造出了一对“父 女CP”一一董力和阿拉蕾。小女孩单纯的依赖被节目组炒 作成了对董力的喜欢。节目组大肆鼓吹儿童的“忘年恋”, 对社会而言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容易让儿童对与成年异性的 相处模式产生错误认知,不利于儿童三观的建构和少年儿童 保护。 (二)节目真实性的损耗与对儿童的过度消费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有许多人为制造的矛盾冲突与对 儿童的刻意引导,使真人秀大打折扣。节目为(下转第217页) 一作者简介:赵慧君(1994一),女,湖北襄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新闻传播系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军事媒体融合与应用。 137 第8卷第l9期 2017年l0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01.8 No.19 0etober 2017 编”的微信账号,和用户进行活动对接和信息交流。对用户及 时反馈、用心维护,可以有效增强用户的黏性,使受众进行二 次传播,扩大公众号影响力。 (三)专业记者的运营 “南京晨报水滴公益”公众号的主要运营者是传统媒体出 身的专业记者“小鱼”,长期和水滴公益受众接触的她已经成 为栏目形象代言人。专业的新闻素养培养起了记者和受众之 间的信任,帮助水滴公益树立起品牌形象,增强了受众对水滴 公益的信任。 四、线上线下交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专业的人才将在立足栏目定位及形成自身风格的基础上,战 略性地调整文章的标题、篇幅和文风等,以更适应受众的碎片 化阅读方式,提高点赞量、评论量等,从而增强微信公众号的 影响力。[ ] 1.运营人员少,未形成团队化。南京晨报仍处于转型时 期,内部资源调整较多,因而水滴公益栏目组成员流动性较 强,固定运营人员只有1人,在活动策划、线下推广、粉丝群管 理、公众号运营等方面未能形成团队化操作,也导致活动线上 宣传方面没有较大突破,影响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提升。 2.缺乏新的媒介技术支撑。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的 媒介技术层出不穷,如直播、短视频、H5、VR和AR等,受众 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技术获得不同的参与感。水滴公益的排版、 编辑只采用较简单的图文方式,偶尔辅以视频,这样生产的内 容对于受众来说缺乏新意和参与感。 ̄112017年8月10日发布的 宁夏活动线上反馈《【我们去宁夏】成绩单:我们给小坡小学 带来哪些改变?》,用了65张照片,文末再附上一段9分l4秒的 视频。由于线性的阅读方式,全文较长且图片刷新较慢,用户 体验不佳。 3.资源整合不充分。水滴公益缺乏一定的新媒体团队运 作经验,不能充分整合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资源。具体表现 为:“水滴公益”栏目的新闻稿件属于民生版块,但在《南京晨 报》上刊登较少,平均约十天刊登一次,且头版数量更少。 (二)对策研究 1.增加人员实现微信团队化运营。水滴公益希望做“精” 不做“泛”,在提高公众号影响力上,更加追求微信影响力的 深度、效度和强度。培养全媒体人才,实现高效合作迫在眉睫。 2.实现技术转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用户体验对微信公众 号的发展至关重要。适当运用短视频、H5及直播等,可以使 受众获得更佳的体验感。在运用新的媒介技术的同时,一定要 结合公众号自身的粉丝年龄、工作时间以及其他特性作出相 应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吸引粉丝,留住粉丝,壮大粉丝基础, 从而提高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3.充分依托传统媒体优势。传统媒体开设微信公众号,将 受众的注意力分流到新媒体上,“南京晨报水滴公益”公众号 可以充分借助南京晨报的资源,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联合南 京晨报其他微信公众号或者新闻App,推广水滴公益,宣传其 线上线下活动,吸引更多的受众,扩大公众号的粉丝基础,增 强微信影响力。 五、结语 在媒介融合发展加快步伐的今天,传统媒体加入了微信 公众号运营的大潮。这些微信公众号有依托传统媒体的优势, 也有新媒体技术运用不足、不符合新媒体用户阅读习惯等问 题。扬长避短,充分整合媒介资源,跟上技术更新步伐,形成专 业化团队运营模式,是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提升影响力的当 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淑华,王红,苗彩霞.《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 与影响力探究[J].传媒,2017(12).51—53. [2]周靓.媒体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提升策略分析[J].西部 广播电视,2017(o4):6. [3]陈雪芝.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海南 大学,2016. [4]吴杨.媒介融合背景下安徽卫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研究[D]. 安徽大学,2016. (上接第137页)了凸显教化功能而对孩子的思想有了过强的 引导性,比如主持人对孩子的提问很多是封闭式的问题,像 “那你是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这样的问题,孩子除了按 主持人设定的方式,没有办法做出其他回答。“虽然电视节目 有责任为无数观众传播正确的思想,但是如果对于孩子的言 行过多地引导和刻意地剪辑,就会使得节目不自然,很刻意, 使得观众渐渐产生反感情绪。” 例如,在第一季节目结束时, 能作为亲子类真人秀的一大卖点。在节目设置上,亲子类真人 秀应当更加关注儿童成长和家长育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 问题,延续之前温情的教化路线,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为社会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同时,作为真人秀节目,亲子类真人秀应当平衡好节目效 果与真实性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追求收视率和商业利益而 故意制造矛盾。节目的设计不应流于形式,而应以孩子作为出 《爸爸去哪儿》设置了一个与之前节目风格迥然不同的晚会作 为结尾,过于戏剧化,让观众出戏了,留给观众的感动和思考 变少,也让观众容易对之前节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明星子女通过节目获得了大量的曝光,成为家喻户晓的 小明星,但是节目中却有许多消费孩子晴感的环节设计。比如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中有一个砸蛋测试环节,节目组安排一 位爸爸故意摔坏了鸡蛋,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利用孩子的眼泪 赚取同情和收视,是对节目中儿童的不尊重和对儿童内心世 界的一种粗暴破坏。 三、亲子类真人秀的反思 《爸爸去哪儿》是引进真人秀并进行本土化的典范,其带 动了大量产业的发展,这与其创新的节目选题、差异化的节目 定位和专业的拍摄与制作分不开。但真正让节目火起来的不 仅仅是邀请明星嘉宾和运用营销手段,更是节目中蕴含的社 会价值。 对于亲子类真人秀而言,节目环节的设置除了必要的戏 剧冲突外,要更加重视亲子关系的呈现,让教化功能和服务功 发点,尊重儿童的内心感受,真实、完整地记录和呈现孩子的 成长过程,以防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对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 产生误导。 参考文献: [1]赵爽.探讨《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因素[J].今传媒,2014 (1):8_3—84. [2]周嘉丽.《爸爸去哪儿》——韩国原版节目引进后的本土化 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孔玲燕.中国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批判研究——以《爸爸去 哪儿》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5. [4]许玉婷,王勇.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成功因素浅析 [J].中国报业,2013(12):8O一81. [5]高慧.浅谈真人秀的创新与发展——以《爸爸去哪儿》为 例[J].新闻世界,2014(9):45—4J6. [6]钟新,刘丫.社会示范:《爸爸去哪儿》节目的核心价值[J]. 新闻与写作,2013(12):17—2O. 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