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王亮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10期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很多,它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对新事物的接受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取得成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与责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创新意识
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使之兴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我们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我们不是先从字、词开始讲,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讲有关雷峰塔的背景,尽可能地把学生思路带到作品中的时代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来,使他们开创思维,积极、主动地去看课文、理解课文。然后,我们再分析课文。这样,学生才深刻理解鲁迅写作的目的、观点和雷峰塔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文中生动、含蓄、幽默的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实际上,让学生解决文中生词的过程,就是一个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 二、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文学作品本身带着多重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分析。“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读者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不应过多求同,而应尽量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根据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三个特点,考虑以下训练内容和方法: 1.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设进行发散思维的情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主体地、多元化地去理解文章的立意、结构和语言,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
(上接第27页)供家长参考。“五要”是要了解父母,要亲近父母,要关心父母,要尊重父母,要体贴父母。“五不要”是:不要影响父母工作与休息,不要惹父母生气,不要顶撞父母,不要独占独享,不要攀比享受。
有针对性的开展亲子互动。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共同做游戏,共同搞活动:亲子共读一篇文章。我市幼儿园,小学都能利用“六一节”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如2011年我市开展的“亲子阅读书香中国”活动,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朗诵、表演小品等,让他们体验亲情,感受亲子沟通的快乐。舒兰市教育局主管德育的局长亲自上台和妻子、女儿共同展示他们家庭亲子阅读的成果。在亲子互动的活动中,不仅可以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养成孝敬长辈的好品德。这次主题教育活动我市共表彰“亲子阅读书香中国”先进集体十个,书香校园十二个,书香班级近百个,书香家庭一千个,他们在不同层面对我市开展家庭孝道教育起到了带动作用。
家校配合,相互促进。家长可主动与学校配合,请老师给学生出家庭调查问卷,要求学生以“父母习惯知多少”为题回家访问父母,通过调查问卷拉近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我市90%以上的学校都建立了学校和家长的联系网,家长可以在网站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校配合使孩子健康成长。 三、重视孝道教育,德育工作见成效
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孝道教育非常必要,我市9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看到老人需要帮助时,很乐意提供帮助,并且能够利用节假日到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有10%的中小学生都能长期坚持,为所在社区的孤寡老人服务,吉林市实验中小学生长期照顾学校附近的孤寡老人,高三学生毕业了,高一学生再接过来,在实验中学学生中已经形成一种美德。今年五月份吉林市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评选美德青少年的通知》,从上报材料上看,很多学生都能够长期坚持,为自己所在社区的孤寡老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重视孝道教育能培养素质和谐的学生群体。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在构建完美人格,孝道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加强孝道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倡导孝道中的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实守信、对培养中小学生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言行一致、真实好善等理想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加强孝道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注重与父母沟通,吸取父母的人生经验,接受父母的指导,实践父母的期望。
重视孝道教育可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孝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力量。中国的孝道文化特别重视家庭和睦,儿子要对父母尽孝,同时重视亲戚关系和宗族关系。它始于爱父母,推及于兄弟之爱,夫妻之爱,亲戚之爱,宗族之爱,邻里之爱,师友之爱,国家之爱,人类之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