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2022-06-19 来源:年旅网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河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今天,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人类最古老的元艺术品种之一——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捏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记载了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而且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本文试图从泥塑的审美性、写意性去解读泥塑的魅力。

关键词:泥塑艺术 写意 审美 魅力

一、泥塑的审美性

泥塑艺术是生活的文化,它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现实功能,但又超越现实成为审美艺术。也就是说泥塑始终不脱离生活,只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泥塑艺人对泥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源于他们驾驭泥土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直接需求,精神的审美需求。例如,为了求子而到娘娘庙请回“白泥娃娃”寓意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了护佑外孙健康成长,外婆在其孙子周岁时送“坐虎”,寓意孩子像老虎生龙活虎。这些泥塑品,融入了艺人的生活理念,包含了艺人的生活元素和生命思考。

泥塑艺人往往采用或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和幸福的向往,均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泥塑造性来实现。泥塑的直观性决定了泥塑艺术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在写实。在泥塑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造型都浓缩或沉淀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宗教或一种信仰最基本的意义。泥塑艺术透露着生活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两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顺应自然,用泥土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泥塑

艺术,而泥土是最具地方的文化传统,表现一方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也看出一方的泥土情况。凤翔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色彩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天津泥人张作品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秀丽。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据说,人是女娲用泥土捏造出来了的,淮阳人就用祖传下来的泥土做成各种神狗的形状,给人家看家护凌,所以,“泥泥狗”常在女娲的人祖庙会上出售。“兔儿爷”是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在北京最为广泛,请兔儿爷是请平安,送兔儿爷数送吉祥。旧时中秋节,北京有不少售卖兔爷儿的摊子。各地方的泥塑特点成为地方性的有力表达,充分表明了民众审美期待和审美心理差异。

色彩的加入大大扩展了泥塑艺术的审美空间。泥塑的主要运用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五色”具有审美价值来自五种颜色的原本意义,例如红色代表四季红火,绿色代表万年长青等。民众之所以对颜色感兴趣,是因为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种族历史相关。譬如,凤翔泥塑的色彩以不同方式将泥土的原色与红色、绿色、和黄色巧妙的搭配在一起,

它用色不多,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充分显示了泥塑的动感和灵巧,产生了斑斓无穷的美感。

泥塑纹饰是生活的抽象化,在直观性和现实性的思维作用下,纹饰精妙地展现了民众想象力和概括力的艺术禀赋。例如,凤翔泥塑以牡丹纹、双鱼纹、太阳纹、金钱纹等为主要纹饰。泥塑纹饰的精神沉淀在现代文化的底层和审美心心理结构中,更多的显出了形式美和装饰美。因为纹饰都是挂于胸前,给人直观的视觉。因此泥塑纹传达意义的过程就是审美发生的过程。泥塑艺术的审美讲究饱满圆浑,强调色彩、纹饰和造型的有机结合,强调源于生活的内心表达。只有这样,泥塑才可以建构出美妙多彩的艺术世界。

二、 泥塑的写意性

民间泥塑是写意精神的源头之一,自诞生以来,泥塑就是一直以写意的形式存在。什么是写意?写意性,以写意的形式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而发展心物合一的境界,寄托心灵,抒发情感。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陶猪等动物捏制陶塑,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泥塑的制作用夸张的写意手法,造型简约洗练,形象生动自然,充满拙补之气。在造型上不拘于小节,神韵自由奔放,展现出当时先民娴熟的造型技法和日渐成熟的写意审美观念,展现出原始集体社群自由的生活氛围。

唐、宋时期小型泥塑玩具很快发展起来,成为商品,城镇上有专门出售泥塑的货担或货摊,到了清代、民国时期,民间泥塑艺术呈现出世俗审美倾向。全国各地有生产泥塑的地区兴起,即可观赏陈设,又可以让儿童玩耍,其中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等,各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特色,但是整体的写意性是没有

改变的。河南淮阳的“泥泥狗”,造型怪异,风格古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无论从泥塑题、内容和作品的形式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得以反映多种类别的“凤翔泥塑”作品,是人们原始的自然观的一种反映,是一种社会的实践活动,具有早期维系和推动社会生产的功能。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它传递着百姓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向往和寄托,具有很明显的民间艺术写意氛围

惠山泥人的手捏技艺与彩绘装饰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在色彩上,惠山泥人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现方法。

首先要处理好图案纹样与底色的关系:“远看颜色,近看花”,既有大的色彩效果,又经得起近看,局部不影响整体,底色与纹样相互衬托。图案纹样要做到“少里看多,多里看少”。即妙在多而不乱,达到细细品赏、有看头的艺术效果。

再说手捏戏文中常用的图案花样,不是按照舞台戏服原样搬抄的。在不失人物角色身份的前提下,基凋色不变,衣服上的图案纹样则是随意发挥,例如大师王锡康的《说书女》,捏的是位民国初的女性,梳着螺旋型的发髻,手抱琵琶,身穿浅绿底、粉色月季花的上衣,下为雪青裤,配上墨绿色的袖口衣襟边,桌上是一盆兰花和梅花,台桌前挂着大红花配黑边水波纹的台布,流露出南方清雅明静的情调。

写意的形式不拘于体积的塑造,惠山泥人驰名中外,最具有代表的“大阿福”,形象源于民间传说“阿福降狮”,传说寄托人们对阿福的喜爱,以及追求平安幸福的愿望。朴素的

民间劳动大众对生命的愿望直白,对于一直处在社会下层的他们,一直与自然和社会阶级者做斗争,其心理愿望很简单直白,就是源于本能的对生命延续和繁衍的渴望,抒情直白。这种写意的造型语言符合中过传统的审美感,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写意艺术作为大众艺术基本的审美倾向,它中心性的自然流出,追求意境的表达,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薄、天真、等风格,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大巧若拙的精神境界。

民间美术是为生存的艺术,民间美术是生活的故事,是每个心灵的故事,是人与土地和自然的故事,是每个人心灵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张玮玮《如何让泥塑艺术之花常开不败》 【考试周刊]】2010.6

2、孙元国《中国泥塑起源与发展综述》【期刊论文】2011.2

3、徐华铛《中国传统泥塑》2005

4、.张艺《河南民间泥塑艺术——淮阳泥泥狗》【期刊论文】2009

5、常欣《写意论》【期刊论文】2011

6、王连海《中国民间玩具简史》1992

7、林继富《从泥土到艺术—泥塑的文化属性及其审美探析》【期刊论文】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