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 (梁)锺嵘《诗品》、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等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2 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为明晰而且自觉的文体辨析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3 萧统的《文选》是最早的文学总集。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风骨:
内容:有较充实的社会内容(社会离乱、人民疾苦;诗人建功立业的要求)
风格:意气骏爽,情志飞扬而又辞义遒劲有骨力的风格 《文心》“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三曹—曹操 好以乐府古诗写时事 悲凉沉雄;曹丕 “柏梁体”《燕歌行》 柔和婉转 曹植:第一个大量写作五言诗的诗人
“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 王粲《七哀诗》《登楼赋》蔡琰《悲愤诗》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改叙事为抒情 二、改语言古朴为辞藻华美 三、讲求写作技巧,善用比兴手法。
“陈思最工起调。”沈德潜 辞赋《洛神赋》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 二、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哲学思想: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政治态度:无为
人生态度:阮咸刘伶玩世不恭,皇甫谧隐逸避世 阮、嵇认真执着。
A 嵇康:审美的人生态度,追求玄远自然, 神思超绝;
B、阮籍:一生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间,依违于可否之间,与官场若即若离。 文学内容:忧生惧祸;文学风格:曲折幽深
1、感慨人生的无常 《咏怀》其四: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3.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来源于庄子 《大人先生传》《清思赋》 《咏怀》之四十三:
4、入世思想《咏怀》三十九: 5、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和压抑
1
西晋文学
西晋文学:
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潘岳悼亡诗
“左思风力”咏史诗以史事抒怀 《招隐诗》 “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体制之情日疏, 逐文之篇愈盛” 《文心》
东晋诗歌
(1)从永嘉起至东晋灭亡:“玄言诗”占统治地位 郭璞:游仙诗
“乃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诗品》 孙绰许询:玄言诗“皆平典似道德论”《诗品序》 刘琨:有建安之风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陶渊明:与阮籍代表了“魏晋风度”的不同类型: 同为执着人生,一为超然事外平淡冲和,在田园中找到人生安慰 一为忧愤任气,无法解脱 风格:“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苏轼)(2)左思《三都赋》,但奠定其地位的是《咏史》,左思风力开创了咏史诗的写法。《咏史》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以及对士族的蔑视和抗争。(3)对两晋诗歌的评价: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南北朝诗歌
南北朝诗歌:
南朝刘宋: 谢灵运山水诗 鲍照乐府诗
齐梁初 : 永明体 沈约 谢朓 梁末、陈:宫体诗 萧纲 萧绎
所谓宫体诗,内容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柔靡。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声律。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漫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疑是倡家。
萧纲“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
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声律上对诗歌作出了约束。永明体的代表人有谢瑶较大谢(谢灵运)要婉转自然,脱离了玄学的三段式论调,写景更主观。 庾信
庾信的诗文便是南北融合的结晶,这位早年的“南朝才子”,晚年的“北朝羁臣”,他特有的才华与阅历使他能集南北之长,因而也只有他的成就可“穷南北之胜”(倪璠《注释庾集题辞》)。庾信的文学创作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现存不多,诗歌题材不外乎光景留连和声色歌舞,其诗多为奉和应制之作,擅长骈文。
2
后期创作多“乡关之思”。内容多为亡国之恨与羁旅之愁,和对人生忧患的沉重喟叹。《哀江南赋序》中“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二句,概括了他后期的诗歌主要的情感内容。这主要表现在《拟咏怀》二十七首中。杜甫:“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南北朝民歌
一、南北朝民歌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以反映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为主。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以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为主。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
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二、 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分类: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宋)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
清商曲辞中还有一类神弦歌,共18首,是民间祀神的乐章。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和情调: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1、原因: 1)、由于采集民歌的目的是满足声色之欲: 《南齐书·萧惠基传》载:“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2)、统治者的提倡,其风流被于社会世俗,故艳俗之情愈炽,而此类民歌亦愈发达。 与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2、南朝民歌感情真挚细腻,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
吴歌的产地多是长江流域商业发达之地,故其民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
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
3、吴声歌曲的内容:
1)对爱情的渴望, 2)相思的痛苦, 3)爱情的坚贞不渝,4)对负心男子的怨恨 5)婚姻不自由的苦闷, 、西曲内容:
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且能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快 三)、南朝民歌的特点:
1、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2、语言清新自然。3、大量运用双关语。 四)、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抒情长诗《西洲曲》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沈德潜说此诗:“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 三、 北朝民歌
一)、保存
3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 二)、内容:
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1、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富有地方色彩 :
2、反映北方游牧生活: 3、描绘北方旅人艰苦生活《陇头歌辞》 4、表现雄健强悍的体魄、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 5、反映战争:“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企喻歌辞》)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隔谷歌》) 6、反映爱情与婚姻:
陶渊明:
一、家世与生平:家道中衰; 三仕三隐;《归去来兮辞》 二、思想性格:
陶渊明的性格的最大特点可以概括为“任真” “自然” 。《五柳先生传》
苏轼“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陶渊明为世人所推重的还有他的气节。自言“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密网裁而鱼
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乞食》《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归园田居》其三 思想则兼受儒道两家的影响。 一方面执著人生,关怀世事;
另一方面在田园劳动生活中找到了寄托和归宿。 《饮酒》其二
《归园田居》其一 对比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九
与阮籍分别代表了“魏晋风度”的不同类型: 同为执着人生,一为超然事外平淡冲和; 一为忧愤无端无法解脱。 三、诗歌内容与风格: 朱光潜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鲁迅却以为,“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一类是“悠然见南山”式的田园诗,咏史咏怀诗,如《咏荆轲》《杂诗》其二。 五.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评价:
“渊明诗,是其格高”(陈善)
袁枚“所谓诗人者,非必其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也。”
苏轼评陶诗是“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金代元好问评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隋唐五代文学:
4
一、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诗歌成为各阶层的文化风尚,出现众多的名家和大量的诗歌精品;散文进入发展的新时代,中唐兴起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人传奇标志着古代小说创作到了成熟阶段; 中晚唐出现新的文学样式——词;
通俗文学形式多样,十分活跃,如变文、俗讲、歌谣、话本、讲唱等等。 二、唐代文学繁盛的原因:
1、封建社会鼎盛期,开放的社会氛围和乐观向上 的社会心态最适合产生积极向上的浪漫的诗歌。 “盛唐气象”(严羽) 2、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
统治者自制诗歌 ;科举取士中的行卷、 温卷,进士科重诗赋 3、社会文化思想比较开放活跃,有助于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形成。 儒、释、道三家并存、士人身上的侠气; 文禁松弛
4、文人队伍成分变化:打破士族垄断, 庶族力量兴起
5、多种艺术门类的全面繁盛:音乐、歌舞、书法、绘画等与文学的互渗 6、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南北文风的融合
三、唐代文学的分期:
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发展时期。
初唐是唐文学繁荣的过渡时期,主要进行诗风的革新运动。
盛唐时期诗歌达到繁荣的顶峰,出现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更有李白、杜甫双峰并峙。中唐是唐代文学的又一高潮时期。出现两大文学运动: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诗坛流派众多,
传奇创作达到成熟和鼎盛阶段。
晚唐文学有所衰落,但出现了李商隐、杜牧这两位杰出的诗人。 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流行新的诗歌形式--词。温庭筠和李煜是晚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盛唐气象”:体现为一种富有青春气息和少年梦想的时代所体现出的天真浪漫和自信狂傲的风格。它是将情感发挥到极致,包含着大得意、大骄傲、大自信、大悲愤,跌宕起伏,大器包举。
六朝骈文
一、什么是骈文?
即骈俪文,也叫骈偶,四六; 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
要求句意排比、句法对仗、音韵对称; 以数典为工,以博雅见长 骈文的修辞形态及其文化意蕴: 1、对仗
体现出我们民族安稳平和心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可以用一个“和”字来概括。普通中国人都知道“和为贵”这句话,它恰恰典型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即强调平衡、安稳、和谐。 2、声韵
5
骈文声韵主要表现在三点:(一)平仄对应关系,即要求出句节奏停顿位置上字与对句相应位置上的字,要平仄相对。 (二)粘接
每一联出句最末一字与下上一联对句最末一字要平仄相同。如: 物华天宝(仄),龙光射牛斗之墟(平); 人杰地灵(平),徐孺下陈蕃之榻(仄)。 (三)押韵
骈文并不都押韵,应用文字多不押韵,而抒情描写文字则多押韵。骈文押韵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规则。比较自由、随意。 3、用典
用典可以扩充文章的内在容量。 4、藻饰
色彩、形态、数量、摹状、铺排,表现了尚美的心态。 二、骈文的发展历程:
滥觞于汉魏 形成于两晋 盛行于南北朝 西晋 繁缛 陆机 潘岳 东晋 淡远 王羲之 陶渊明 南北朝 极盛 “文之正宗”
疏奏,家信,表,序论 刘勰 《文心》 范晔《后汉书》传论 讲解 丘迟 《与陈伯之书》 三、骈文产生的原因:
民族传统美学心理:好对偶,整齐美 语言基础:多单音节词 时代特征:注重形式美
汉魏六朝赋
1含义:赋是在先秦楚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新兴文体,在文体特征上较接近今天的文学散文,要押韵,故有人称为带韵的散文。 然而古代散文的概念恰恰是与韵文相对应的。
2特征:总体特征: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赋》 (一)内容
以叙事、咏物、说理为主。常采用虚拟人物的主客问答形式。典型的大赋,题材以颂扬渲染帝王的声威、景物的壮阔和都市的繁荣为主,所谓润色鸿业。先谀后讽,曲终奏雅。 (二)语言形式
文章句式整齐,多四字句。大量用排比句、押韵。辞采华丽。句段之间常以连词衔接。 三)艺术表现;铺陈文辞,排比事。 二、赋体的源流
1先秦:赋的萌芽 2 汉代:蔚为大观
第一阶段:骚体赋的兴起。 第二阶段:大赋形成和繁荣。
6
第三阶段:抒情小赋的崛起 六朝:骈赋(俳赋)的风行
受骈文时尚影响。除押韵外,更强调平行对称的句式。代表作品:陆机《文赋》,左思《三都赋》,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庾信 唐代:以诗赋取士
考试内容之一为赋,要求行文不仅要句式对称,还要在音律上遵循律诗的平庂规范。故称“律赋”。缺乏代表作品。这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如韩愈的《进学解》,并非严格的赋。 唐代:以诗赋取士
考试内容之一为赋,要求行文不仅要句式对称,还要在音律上遵循律诗的平庂规范。故称“律赋”。缺乏代表作品。这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如韩愈的《进学解》,并非严格的律赋。
对赋的评价
汉赋促进了文学语言的华丽典雅,发展了文学语言的修辞技艺。奠定了美文学与近体诗的语言基础。
初唐诗歌
一、初唐诗歌的历史地位: 承前启后:南北文风的融合
革故鼎新:宫体诗的结束和新诗的铸成
盛唐诗歌的妙处在于兼备“风骨”、“声律”和“意境”。而初唐诗坛的贡献则在于三个方面: “风骨”——“四杰”和陈子昂
“声律”——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意境”——张若虚
二、创作成就:四杰:“卢、骆(咏蝉诗)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闻一多) 张若虚:“宫体诗的自赎”——《春江花月夜 五律到王杨才正式定型。
沈佺期、宋之问:格律诗体制的确立 三、理论上的成就: 陈子昂:《修竹篇序》以复古为革新,标举建安文学,提倡“风骨、兴寄” “风骨”:指诗文应具备的刚健充实的气势 和慷慨激越的情感。
“兴寄”:指以“因物起兴”、“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来抒发作者的情思,使诗歌寓意深刻。 ——对唐诗创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春江花月夜
1全诗将景情理很好地融为了一体,构成了阔大高远而又朦胧幽深的意境,开盛唐风气之先,所以闻一多先生称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这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
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受到的是自己青春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 ——李泽厚《美的历程 》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属清商曲辞、吴声歌。
盛 唐 诗 歌(一)
7
一、唐玄宗提倡革新文章,二张先后主持文坛。 1、张说《送粱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2、张九龄《感遇》其七、《望月怀远》,山水诗
二、从开元十五到二十二年,山水田园诗创作高峰,开元二十到二十七年,边塞诗创作高峰。形成盛唐诗歌第一个高潮。 一)、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1、兴起的原因: 庄园经济的发展;
士大夫漫游隐逸风气的兴起; 终南捷径; 2、创作特点:
题材:回归自然; 风格:阴柔美; 体裁:五言见长 3、代表人物:
(1)孟浩然:风格清淡闲散,擅长五律短制; A言志抒情诗: B 田园山水诗
孟浩然诗中的孤寂情怀: C、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
1杜甫:“清诗句句尽堪传” 语淡而味终不薄”:闻一多 2谈话般的诗风: 2)王维:
A抒情诗:“送别诗B言志诗:昂扬奋发的少年精神. C山水诗(清寂之作有清腴之作:D.田园诗:体现了清新淳朴的风格以及善写平远之。与陶渊明孟浩然古淡悠远的风格相比,王维更重彩绘,因而也较丰润而有生机。 专题一:
王维诗中的画境:讲究构图,诗画渗透,重视声响、线条、色彩、光与影的变化,动与静的辨证关系。
专题二:王维的《辋川集》受佛教影响,充满禅趣。 “诗佛” 王孟比较:
同:师法陶谢,工于用短; 隐逸避世,寄情山水; 写景疏笔勾勒,不求词藻 异:孟题材狭隘 风格:孟 恬淡孤情 王 恬静闲淡 F评价与影响:
中国的山水诗的发展过程:诗经、楚辞只是以山水作为诗歌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曹操第一首山水诗《观沧海》;山水诗真正开始登上诗坛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南朝谢灵运、谢脁、陶渊明分别有所发展;初唐王绩、“四杰”、文章四友等人的自然诗; 盛唐张说、张九龄、储光羲、祖咏、常建、裴迪等;到孟浩然与王维把它发展到高峰。“山水诗的形意问题到了王维才得到真正的圆满的解决。” 影响中唐的“韦柳”诗派,直到清王士祯的“神韵说”
8
二)、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1、文学史上出现过的战争题材的诗歌:
边塞诗产生于隋季唐初,如初唐四杰、陈子昂的创作,极盛于开、天年间,流响于唐中晚叶。边塞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现象,先唐时期和唐以后的不少诗篇,虽然内容、形式、格调,与唐代边塞诗十分接近,一般不称边塞诗。 2、边塞诗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情感;
文人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个人抱负;
风格:悲壮高昂的基调,雄深开朗的意境 , 尤其是七言歌行体诗 3、高适、 岑参之比较:
同:长于七言歌行,悲壮为宗,反映盛唐奋发精神, 表现作者立功边塞,慷慨报国的志向。
异: 高 适 岑 参
题材: 颂战、反战 战斗生活边塞异域情调 思想深度:政治家眼光 诗人笔调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 政论笔调直抒胸臆 好奇 情感+想象 多气骨“尚质主理” “尚巧主景” 风格: 慷慨雄健 雄奇瑰丽 代表作: 《燕歌行》《走马川》《白雪歌》 4、“七绝圣手”王昌龄
边塞诗:尚武颂战、非战的诗歌;思乡之情,风格苍凉豪迈.大部分是用乐府旧体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以入乐的七绝,与高适岑参多用古体诗不同。 闺情诗、宫怨诗《西宫春怨》;
赠别诗:风格深挚婉曲《芙蓉楼送辛渐》
七绝特点:善于抓拍,好用暗示性语言,构造多重意境----《从军行》其四,《出塞》; 聚焦式结构,---《从军行》其一;
第三句深入一层,构成两重境界,---《闺怨》 三、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A风骨的形成:
1.诗人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激起对生命的珍惜和及时建功立业的决心。
2.对理想政治的讴歌,追求功名的热情,蔑视权贵的自信和英雄失路的不平,是构成盛唐诗人浪漫理想的主要内容。盛唐诗歌充满了布衣的自尊与骄傲。
3.赞美独立的人格和高洁的品质,在出处行藏的选择中大力标举“直道”和“高节”,使他们追求功名的热望减少了庸俗的成分,增添了理想的色彩。他们健康的人生态度与魏晋士大夫矫情放任的名士风度以及南朝士大夫空虚庸俗的精神状态恰成鲜明对比。 B声律的完备:
1、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 2、古体的兴起及其与律诗的判然分界,,与提倡建安风骨有关,但也反衬出声律的完备。 3、歌行和绝句的兴盛,是盛唐诗达到高潮的最重要的标志。
盛唐诗歌 李白
一、生平:蜀中(25)——安陆漫游(42)——长安供奉翰林(45)——梁园漫游(55)
9
——永王幕府(62)
二、思想和人生态度:叛逆精神、进取精神
(1)儒家 (2)道家 追求绝对自由,热爱自然,蔑视王侯富贵
(3)纵横家策士作风和游侠义气
李白的诗歌是极具个性的,在他的诗中处处都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干谒之诗更是处处是自我揄扬之词 三、作品分析: 绝句类:七绝 长篇歌行(乐府)
自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专题一: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分析:
(1)传统乡愁意象:《静夜思》(2)人格化意象: 以月为友——《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
(3)抒情主体的化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单纯景物:《子夜吴歌》 四、艺术特色:
(1)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2)抒情方式直率迸进 (3)诗歌形象:夸张 幻想 比喻奇特--《蜀道难》 (4)擅长七言歌行和七绝。风格:雄奇飘逸(壮美+优美)诗境:“壮浪纵恣” 李白的律诗
五、对李白诗作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六、道教、道家思想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1、在诗歌语言方面,崇尚到家自然观,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在美学观上,崇尚壮大美和率真美。 3、李白诗歌非凡的艺术想象明显是受道教影响。
10
4、借助道教文化不受时空限制,不受本身体察约束的思维方式,李白诗歌具有超现实的力量。
5、关于人化自然的艺术想象也受道家“齐物观”思想的影响。
盛 唐 诗 歌 杜甫
1、 生平:
读书游历期 35岁《望岳》
困守长安期 44岁《丽人行》《兵车行》
《五百字》 为官流亡期 48岁 “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期 59岁《秋兴八首》《白帝》 3、主要思想:
(1)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凤凰台》
“不眠忧战乱,无力正乾坤” (2)对儒家思想的超越:
a黄彻:“其穷也未尝无志于国与民,其达也未尝不抗其易退之节,早谋先定,出处一致矣”
对比:白居易《新制布裘》“推身利以利人”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宁苦身以利人” b爱民大于忠君,对肃宗代宗的尖锐批评讥刺 “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 4、 诗歌思想内容: 一 政治性最强的诗人“诗史”
1)爱国主义精神 “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揭露统治阶级罪恶《丽人行》《兵车行》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五百字》《茅屋诗》
11
二言情“情圣” 博爱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 4)日常生活题材(怀人、山水、赠别、咏物) 《月夜》《春夜喜雨》
5)以艺术为题材的诗 评诗评画诗 5、艺术特色:
(1)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情感的深厚、忧愤、蕴藉 顿挫:语言的刚健、遒劲; 音调的铿锵有力; 章法的曲折变化、大开大合。
具体指的是内容忧愤深广(《登岳阳楼》) 表达波澜曲折 (《送路六侍御入朝》)的诗歌风格
2)体裁:多样化(3)炼字--语言:“句无剩字”高度的概括性:凝练准确
(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李杜比较:
(1) 时代先后: 李:承前旧题旧体;承陈子昂复古;扫荡陈隋; 开盛唐风气 杜:创新,以诗写史;散文化议论化;用新题乐府、 律诗成就高擅长对偶 (2) 学习传统:
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杜: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多叙事
(3) 个性经历不同,形成不同的诗歌风格 李:雄奇飘逸 杜:沉郁顿挫
中 唐 诗 歌(一)白居易
一、写实讽喻诗派:
继承《诗经》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儒家诗教观;受杜甫诗歌影响 代表人物:元白 张王 李绅 元结 顾况 戴叔伦;
理论主张:以乐府形式(古题+新题)写时事 内容反映现实 写实、比兴讽喻的手法 注重社会接受 风格浅切通俗 “元轻白俗” 政教功利目的 内容大于形式 二、元白诗派的理论成就:
1、诗歌理论的功利色彩浓厚,要求反映现实参与政治(1)诗歌与现实的关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2)重视诗歌的政教讽喻功能: 以“风雅比兴” 为批评标准 重内容“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2、内容形式的关系: “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3、语言的通俗化 三、创作实绩:
12
元:乐府讽喻诗《田家词》 言情诗(艳诗) 悼亡诗
白:1讽喻诗——《新乐府》五十首 《秦中吟》十首 2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3闲适诗 以上三类多为古体诗 4杂律诗 多为近体诗 “元和体”
专题一、白写实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1、 主题专一明确 “一题咏一事”2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划来塑造形象。3、鲜明的对比(阶级对比)《轻肥》《买花》4、叙议结合《红线毯》缺点:太尽太露,语虽激动而少血肉,有时流于说教 宋张舜民:“乐天新乐府几乎骂” 专题二、白居易的感伤诗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A时代背景:爱情诗歌兴起
1、社会思潮:“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杜牧 2、城市经济的发展:苟安政局, 民间社会略得喘息,并趋游乐 3、进士阶层登上文坛“ “重词赋而不重经学,尚才华而不尚礼法”(陈寅恪)追求个人感官享乐 “崇高文词,矜诩风流” 4、文人词的兴起,爱情传奇小说大量出现
B个人气质的影响:白 “深于诗,多于情” 艺术成就:
元稹:“道得人心中事”
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描写,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小说的写作手法有所借鉴。语言音节流畅匀称、优美和谐保留了乐府歌行的特点。 影响:白朴 《梧桐雨》 洪昇 《长生殿》
中 唐 诗 歌(二)韩孟险怪诗派
一、韩孟险怪诗派:
以艰险力矫大历来平庸诗风
1)代表作家:李贺、贾岛、马异、刘叉 2)内容:不重客观写实,而重主观感受的传达 3)形式:追求创新出奇,不愿从俗趋易 4)创作态度:讲究炫才苦吟,较少抱美剌干世的目的 5)社会影响:重相互欣赏,不重社会接受 二、创作:
1、 “郊寒岛瘦”:指的是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歌风格。 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有限的才力
导致他们创作的诗歌格局狭窄,缺乏奇丽壮美的气派。他们喜写穷愁失意 之态,创作主体形象寒酸,擅长写五言诗,喜雕章琢句。 2、 韩愈:雄奇险怪的风格 “昌黎体” 《雉带箭》
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 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
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孟郊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3、李贺“昌谷体” 杜牧:内容“怨恨悲愁 风格“虚荒诞幻 1)分神境(仙境)《天上谣》;鬼境《秋来》;尘世之境《》三重境界 2)通感(曲喻)手法:“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
盛唐诗人色彩的选择和搭配都是清爽、和谐、协调的,这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13
饰”的盛唐时代审美风气的反映。而到了中唐韩愈一派诗人的色彩表现变得秾丽诡异光怪陆离。李贺尤为突出。 李贺设色追求浓重富艳和神秘诡异李贺还经常有意把颜色字置于句尾,有些更用作韵脚,使色彩发出响亮之声。李贺最善于融情入色、借色生情,创构出冷艳奇诡的色彩世界。 中唐其他诗人
中唐前期诗歌发展概况:
1、“大历十才子” 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诗歌在内容上比较狭窄,山水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擅长五言近体,音律协和,风格较单调。 2、李益——边塞诗3、刘长卿——五言长城 清淡幽远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 高雅闲淡 “韦柳”4、元结、顾况——开乐府诗派的先声
5、刘禹锡:“诗豪”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咏史诗;咏物诗;竹枝词 6、柳宗元: 寓言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清峻幽怨, “深得 李益的生平和创作,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天宝七载至大历四年(二十二岁前),是束发言兵,谋取功名,开始诗歌创作的阶段 第二阶段(中期),大历四年至贞元末年(二十二岁到五十九岁左右),是三受末秩,五在兵间,诗歌创作成就突出的阶段。 第三阶段(后期),元和初年至大和三年(五十九岁到八十三岁),是仕途较畅而创作成绩下降的阶段。
李益的诗,按题材分,有边塞诗、妇女诗、咏怀诗、山水诗、酬赠诗几类,以边塞诗的成就为最高。
第一类主要是赞扬广大将士的报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反映并同情广大战士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并抨击朝廷守边无策和边将腐败无能。第二类主要是抒写诗人自己的从军生活和壮烈情怀。第三类是描写边塞风光和日常生活的 晚唐诗歌
一、晚唐诗坛概况: 晚唐前期:小李杜;温庭筠 晚唐后期:写实和社会批判诗歌:
小李杜比较:
创作内容和情感指向一样,都同情民生,感叹身世。
诗作都和谐圆美,小杜写情不如义山深刻广大,然写自然之作过之。
李各体兼善,尤长于七律,多用比兴,风格深情绵渺,绮丽精工;杜长于七绝七律,情思俊爽,在创作手法上,多用赋体,描述较多,色彩鲜明。 二、杜牧及其诗歌:
1、 生平:杜紫薇 2、 思想性格:有经世之才和政治头脑 是牛李党争的牺牲品,生活中洒脱多情 3、 诗歌创作:
(1)政治抒情诗 《早雁》(2)女性题材诗《秋夕》(3)咏史诗《赤壁》《(4)写景诗《泊秦淮》《登乐游原》 (5)酬赠抒怀之作《寄扬州韩绰判官》《赠别》 4、理论主张:《献诗启》:“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5、诗歌评价:
14
前人评价杜牧诗“俊爽”、“俊迈”、“雄姿英发”、“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等。 李商隐:“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
风格:“高华俊爽”
三、李商隐及其诗歌:
1、生平:“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2、诗作
(1)政治诗:时事咏史《贾生》《隋宫》《安定城楼》(2)无题诗:一继承了中唐艳情诗传统描写悲剧性爱情,超越感官满足,追求心灵契合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古代爱情诗的美学品味。二、诗人的社会政治情感寄托其中“楚雨含情皆有托” 3、风格:“深情绵邈” 《艺概》 意蕴:深细婉曲 词采:典丽精工 4、艺术特色:
(1)曲折抒情,含蓄构境 比兴:借环境景物烘托情思; 寄托:暗喻情事 (2)语言典雅精美,情韵深长;善于用典,工于造境(3)朦胧诗美《锦瑟》 5、影响:西昆体
李商隐的无题诗
1、无题诗的表现对象:深刻的爱情体验、丰富而幽微的心灵2无题诗的情感境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待女性的态度:西方——仰视 中国——歧视 中国文学缺乏真正的爱情诗——李商隐的无题诗也被指为有寄托 3无题诗的情感品质——“温柔敦厚,忠爱缠绵” 4、无题诗的表达方式——深隐细密、幽咽惝怳
唐代散文和传奇
一、唐代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 初唐至中唐以前:准备阶段 ---李华、萧颖士、初唐四杰 2、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 古文运动发生并走向高潮 3、晚唐:讽刺小品 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专题:古 文 运 动:
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领导的一次古代散文的改革。 古文即散体文,它是和骈文相对立的概念。 理论主张:A文以明道---儒家道统 B不平则鸣---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 C学习先秦两汉 D提倡创新“词必己出” 韩 愈 的 散 文:
以笔为文,扩大了散文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散文 的审美品格。 二风格雄奇恣肆气势豪迈情感强烈“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三形象化的议论和抒情。 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柳宗元的散文:政治哲理散文 寓言 杂文 山水游记
二、传 奇—古代小说的真正成熟:唐传奇是指唐代出现的具有成熟形态的文言短篇小说。 在南宋和金代“传奇”也指诸宫调。 元代也指杂剧。明清时代则指用南曲演唱的戏剧。 唐传奇代表作《李娃传》《莺莺传》
15
晚唐五代
一、什么是“词”王力《汉语诗律学》“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 词“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二、词的发展历程
词:萌芽于隋唐,经唐代的发展,至晚唐方根深苗壮,五代两宋,迅速发展 三、词与音乐的关系
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并重:唐代:民间小调+西域音乐=宴乐 乐器以琵琶为主 先秦:以乐从诗—雅乐 汉至六朝:采诗入乐—清乐 以上选词以配乐 唐以后:倚声填词—宴乐 由乐以定词 四、词的结构:
1、别名:曲子词、诗余、乐府、诗客曲子2、词牌、词题、词序 词调、词体的分类: A按段分类: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B按字数分类:小令;中调;长调91字以上 C按音乐性质特点不同:令、引、近、慢
五、词的体裁特点: 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直言而词更多比兴;诗尚能敷畅而词尤贵蕴藉 六、五代词的类型
民间词----《敦煌曲子词》《云谣集杂曲子》
文人词----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温韦 “花间派”
A 温庭筠 B韦庄 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花间别调 风格: 艳 “画屏金鹧鸪” 淡“弦上黄莺语” 抒情方式: 隐 显 结构意象: 实 虚
密 “密不容针” 疏“疏可走马” 王国维评语 句秀 骨秀 原因 ·诗风:温从齐梁宫体、六朝小赋来,故浓艳;韦从白居 易朴素,故清淡 ·生活经历:温多贵族幕僚生活;韦曾在民间漂泊 ·创作动机:温多应歌之作,韦抒情适己之作 《花间集》西蜀词人作品集
南唐词派)C冯延巳:承先启后的词人 。一方面承继着五代的这一种伤春怨别的小词传统;另一方面写出了深挚的感情的意境。“深美闳约”《人间词话》
温给人以知觉上的感受, 韦带来的是感情上的感动。冯所写为一种感情的意境,韦所写为感情的事件。
D李(王景)中主 E后主李煜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