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艳* 董玉琦* *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 *
E-mail: sunyan928@163.com
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种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许多学校、家长采取了让青少年远离网络的办法,甚至社会也明令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进入网吧,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必须首先找出问题的根本症结,才能采取系统﹑有效的措施,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信息综合素养,从而使人人自律,网络顺畅,才能充分﹑正确地发挥网络的功能. 关键词:网络 伦理道德 网德教育
1 引言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发明各种媒体的容器,以实现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动画、影像六种媒体的同步传递,直到今天,因特网、尤其是宽频因特网的出现,终于实现了人类的这一梦想。因特网是现在,也是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之一,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并引发了网络失范行为。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因为青少年是网络的主要参与者,而且参与人数逐渐增加。《中国因特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2250万因特网用户,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增长到337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49﹒8﹪,用户结构变化见下表。
用户年龄变化趋势表
截止日期 1999.12.31 2000.6.30 2000.12.31 2001.12.31 18岁以下 2.4% 1.65% 14.93% 15.3% 18-24 42.8% 46.77% 41.18% 36.2% 25-30 32.8% 29.18% 18.84% 16.3% 31-35 10.2% 10.03% 8.89% 12.1% 35以上 11.8% 12.37% 16.16% 20.1% 用户的学历变化趋势表
截止日期 1999.12.31 2000.6.30 2000.12.31 2001.12.31 高中(中专)以下 3% 2.54% 6.44% 10.2% 高中(中专) 13% 12.79% 23.45% 30.0% 大专 32% 32.81% 28.97% 26.9% 本科 45% 45.93% 38.82% 30.4% 硕士 6% 4.94% 1.91% 2.1% 博士及以上 1% 0.99% 0.41% 0.4% 上面用户年龄变化趋势表中,18岁以下青少年网民人数从1999年底到2001年底增加了12.9%;在用户学历变化趋势表中,高中(中专)以下人数两年内也增加7.2%,两者都体现了网民结构低龄化的这种趋势。此外,现今我国中小学已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预计青少年网民的人数还将有进一步上升﹑年龄还有进一步低龄化的趋势.因此,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应当引起我们加倍的注意。
23
2 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2.1 网络规则方面
网络规则是指网络运用的规则、收集信息的规则、利用电子邮件和网页网站的形式发送信息的规则等。不遵守网络规则主要表现为:在利用网络时,任意发布虚假内容;使用略语、不友好语言;不负责任的交友等。从而导致了信息污染和信息欺诈。由于整个网络世界,还没有形成全球性的网络规范,加之网络本身又是新生事物,因此,许多青少年在根本不了解网络规则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了上网,结果必然容易引发意外“事故”。
2.2 个人隐私方面
合理的个人隐私受到保护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应该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的。在传统社会中,个人隐私比较容易保持,而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活动随处都会留下数字化的痕迹,随时可能泄露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泄漏的后果可能会令你感到不适、或遇到危险,因此,青少年要了解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并且不侵犯他人的隐私。
2.3 著作权方面
知识产权的产生是因为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效用,在不加以保护的状态下,容易被窃取和自身扩散,对于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的人来说,它有权独自享有此知识。因此,知识产权应当受到保护。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很难被发现,未经允许借用、抄袭、复制他人的程序和信息,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青少年既是著作者也是他人著作的使用者,他的著作权也可能受到侵犯,同时,他也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因此,应培养青少年如何去尊重著作权。
2.4 信息安全方面
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着薄弱环节,因此网络系统也存在着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威胁着计算机安全。青少年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但缺少相应的伦理道德知识,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尝试新鲜事物,从而危及他人的信息安全甚至引发犯罪等。
3 青少年网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造成青少年网德失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相关教育的滞后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3.1 认识上的滞后
上面提到的相关教育不仅指网德教育,而是指包含网德教育的媒体教育。媒体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媒体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提出的,它包括广播、电视、录像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的教育,1983年在该国实行,目前在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士等国,都已将媒体教育正式纳入教育课程。而我国除了专业学校外,在中小学一直没有进行这样的教育。
我国早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广播、电视等,其传播途径固定,传播内容经过严格审核,未对青少年产生什么十分明显的有害的影响。然而,当网络到来的时候,也带来了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在社会各界还未作准备的时候,一起又一起网络引发的青少年伤害案已经和正在发生了,社会各界才开始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然而,缺少减少问题发生的“预防”办法。现在,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也进行着相关的研究,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些西方国家高等学校的教育课程,如美国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因特网络”的课程。我国也开始提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把网络道德融入当代社会教育的系统内容之中。然而教育的真正实行恐怕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 24
3.2 方法上的滞后
在世界范围内,网络道德的研究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方面的研究机构较早就已经存在,如美国的计算机伦理协会等。这些机构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范准则,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这些规范和准则为计算机用户和网民明确指出在进入网络和使用网络服务器时,如何去做。我国过去一直采用以“堵”为主的管理办法。这一方面已逐渐适应不了新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不符合青少年喜爱尝试新鲜事物等方面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当前最有效的办法是以“疏导为主、以堵为辅”的管理办法。
3.3 教育内容上的之滞后
在我国的计算机和网络课程中,学生学的是技术理论,很少探讨道德问题。在德育课上,所讲内容同样远离网络道德这一道德研究的新领域,所以,网德对学生而言基本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这种技术教育先行的做法,就如同培训驾驶员一样,如果只教会了学员驾驶技术,却没有教他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这样的学员在实际开车时,很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4 青少年网德失范应采取的对策
青少年网德失范采取的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来进行。
4.1 学校是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网络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目标,但相应的教学内容在现今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和教材中都没有体现。针对目前国家没有相应教材的这种状况,学校应充分发挥在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主动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着手:
首先,可将信息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而不必等到相关研究机构,编写成教材以后再加以教育;其次,学校关注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这方面的问题,比如:网络规则、信息安全、隐私权、知识产权和信息犯罪等方面的问题。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且要加强教师的道德文化修养。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网络道德行为,实现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学校要尽可能地对全校学生开放校园网络。学生有对网络认识、使用的需求,这种需求在学校得不到满足,在家庭也得不到满足时,学生必然到社会上去寻求满足 。由于网吧的管理还不规范,学生在网吧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其次,网德教育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围绕某一方面的常见问题展开讨论,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情境;最后,学校还可以经常请有关专家到学校来讲学、座谈。
4.2 发挥社会在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切实可行的网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立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鼓励和指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目前,我国网德建设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没有形式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能起到明确约束和导向作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国已经认识到了规范和准则的重要性,《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制定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国最新发布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电信商要保护用户的号码﹑卡号﹑密码等专有标识不被泄露或盗用等。此外,网吧的规范也非常重要。
4.3 强化家庭在网德教育中的作用
由于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父母的网络伦理道德方面的权威性必然受到挑战,所以,许多家长要么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禁止孩子上网;要么觉得自己的权威性几乎已不存在,对孩子的上网行为听之任之。这两种办法都是极不正确的。因为一方面青少年进入网络世界是必然的事情;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育还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判断力、自控力较弱,而且有极强的好奇心,既容易沦为网上有害信息和行为的受害者,又容易成为损害他人利益和权力的网络破坏者。据统计,全球网络犯罪者的平均年龄为25岁,最小的只有11岁。那么,家长应如何去做呢?
25
家长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学习关于因特网的有关知识,同孩子一起上网;其次,和孩子谈谈在网上他们可以作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家长要合情合理,并建立起合情合理的期望,努力尝试去理解孩子的需要、兴趣点及好奇心,鼓励他们上网遇到问题时来找你;最后,可采用屏蔽﹑过滤及分级的方法,给网站内容分级,使家长能够屏蔽他们认为不合适的那些网站,如果家长认为确实应当使用此类程序,则需要向孩子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网络化是信息时代教育必然要直接面对的新事物﹑新问题。只有尽早、尽快地迎接挑战,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才能保证学生在网络化的大潮中不迷失自己,并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惟存教育. http://go2.163.com/being
[2] 王经涛, 王俊英.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开明出版社,2001.
[3] 陆宝益, 杨海平. 网德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新课题.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1.(2):58-61.
The society ha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teenagers’ non-compliance in net ethics and morals.The phenomenon has caused many serious questions.How to solve this phenomenon and these questions?Many schools and parents choose to keep teenager from internet.Teenager are even prohibited from going into web-bar by society.But this can’t solve problem from origin.I think we must find out basic reason at first,then we can take systematic﹑effective measures to develop teenagers’ synthetical information nature.Thus everyone could keep within bounds.We could keep net work smoothly and clearly.We can exert net fully and correctly.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