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男性观及其成因

2022-08-31 来源:年旅网
文史艺术2014年8月(下)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男性观及其成因 周晓洁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男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正面的形象,但是人性本身是矛盾的,人性在形成的过程中必然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而张爱玲是在传统的正面男性形 象中挖掘男性负面形象的第一人,对丰富男性的个性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部分男性形象的剖析,探究张爱玲的男性观,并试图结合张爱玲 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探究其男性观形成的内外因素 关键词:男性现;自私自利;内外原因 一、张爱玲的男性观解读 先生的女儿得了肺病,郑先生把钱都花在享 乐上,女儿连残羹剩菜都吃不上,对于女儿 活的技能,而是继承了许多贵族恶习。他不 劳动,坐吃山空、养姨太太、逛窑子、吸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性是阳刚和力 量的集合体,他们靠着自己的血性和勇猛来 征服世界,创造历史传奇,是人类发展史上 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人类赋予一代人特殊的 使命和责任。而张爱玲则首次向传统男性观 提出质疑,用小说揭示出男性的堕落、软弱、 自私、无爱、不负责任等负面特征,显示出 其独特的男性观。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一)男性阳刚性的缺失 传统文化中男性的主要特征是阳刚、血 性,与女性的阴柔之美形成互补,但是在张 爱玲的笔下,传统的阳刚仗义、充满责任感 的好男人形象从来与其小说无缘,她笔下的 男人不论是生于富裕人家的阔少爷。还是流 浪在市井的小贩亦或旧家庭的封建家长都 是庸俗、丑陋、贪婪、无能的形象,是社会 的多余人甚至是蛀虫。他们没有责任感,没 有踏实的从事一份职业,没有认真的规划自 己的生活,而是沉迷于灯红酒绿中。挥霍生 命。他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奢靡和精神上的短 暂麻醉,没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实现 自我价值的诉求,没有社会责任感。他们身 为五尺男儿,有着健硕的外表,但是都患有 软骨病,这种软骨病渗透在他们的血液中, 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并 且这种病在代代相传。如,他笔下的郑先生 是一具孩尸,姜太白继承父辈的软骨病,颓 废、忧郁、无能。 (二)男性爱的缺失 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一方面能够承担起 社会责任,为人类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 量,另一方面是作为家庭的一家之主。扛起 养活家庭的责任,张爱玲笔下的男性也是从 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方面表现为面对社 会责任的无能和堕落,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面 对家庭成员的冷酷无情和漠不关心。男性在 家庭中的爱一般表现为父爱、夫爱和子爱。 在张爱玲的笔下,父爱是异化的,父亲不再 是儿女遮风挡雨的大树,而是成为不顾儿女 死活、自私自利、只图个人享乐的人,如郑 的病,郑先生的态度是“明日她死了,我们 的日子还过不过”。同时,女儿也成为父亲 的筹码,姚先生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晋升交易 的筹码,虞先生把女儿推上姨太太的火坑。 在张爱玲的笔下,男人在两性关系中是丑恶 的,他们通过挑逗来戏弄女人,来发泄性爱 的本能。在他们的眼中,女性只是发泄和生 育的工具,他们占有女性却不尊重女性的情 感,不承担家庭的责任,他们大多朝三暮四, 混迹于妓院、舞馆。例如,佟振保在得到有 夫之妇王娇蕊时,洋洋自得地与其偷情,而 在王娇蕊表示要与他同行时,佟振保马上退 缩了,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王娇蕊,退出了这 段偷情岁月。霓喜在与雅赫雅的婚姻生活 中,任劳任怨,照顾公婆、操持家庭、爱护 儿女,而雅赫雅却只是把她当成一种发泄和 生育的工具,把她的劳动认为是理所当然, 并没有尽到作为丈夫的爱护、疼爱和理解。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衡量一个人品质 的最重要的指标,“百事孝为先”。孝顺几乎 成为一个好男人的首要标准,在张爱玲的笔 下却不尽如此。在张爱玲的笔下,男性是没 有家庭伦理道德的,在他们的心理没有血缘 亲情,他们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体谅父 母的辛苦珍惜祖宗创造的基业,他们个个都 是败家子,贪图享乐,盘算着如何把家里的 财产化为自己的享乐。例如,聂传庆在处理 和父亲的关系中。没有用爱和关心改变父 亲,而是想着有一天在拥有家里的一切时, 将父亲永远的踩在脚下。总之,在张爱玲的 笔下,男性是没有纲常伦理的,是不会承担 责任的“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软体动物。 二、张爱玲男性观形成的原因 (一)张爱玲男性观形成的内部原因 价值观的形成是与人的生活经历密切 相关的,童年的生活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甚至是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观。探究张爱玲 的童年家庭生活经历我们发现,张爱玲的男 性观受到其父亲的深刻影响。张爱玲的父亲 是一个落魄的贵族,他没有从家庭中习得生 095 片,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对儿女漠不关心。 张爱玲的童年在父亲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专 断、粗暴和虐待,她曾被父亲威胁用枪打死, 被暴打,被关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同时。在 弟弟的软弱无能和夫君的抛弃的不断影响 下,张爱玲的男性观彻底形成。张爱玲的生 活因为生命中最重要接触时间最长的三个 男人而变得黯淡无光,同时也是因为这三个 男人,使张爱玲的男性观逐渐成熟,并通过 不同的文字和不同的故事加以表现。 (二)张爱玲男性观形成的外部原因 张爱玲男性观的形成也离不开其生活 的社会背景。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忠孝美 德以及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男性社会在发 展中呈现出一种稳定性,无论是在社会还是 在家庭生活中,都有一定隐形的制度的约束 和维护,但是随着明末清初中国封建制度的 高度集中,过分的君权制度使得传统的伦理 纲常发生异变,再加外国侵略者的入侵。在 社会动乱时期,充满雄性力量的男性在生命 威胁面前却表现出自己的自私自利,出现了 一大批为了保命抛弃家庭的男性形象,和为 了在乱世站稳脚跟不惜牺牲家庭的行为,这 样的行为使得以家庭为主的女性对传统的 男性观产生怀疑,开始揭露男性人性中的丑 恶一面。张爱玲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敏感的察觉到了男性的萎缩,并把这一发现 留在了自己的作品中。了解了张爱玲的男性 观,对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其小说和她所身处 的那个时代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霞芬,李雪清.透视张爱玲的人性观—— 男性的去势和女性的匮乏Ⅱ】.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03:129—131. [2】张光英.男性的放逐与女性的迷失——解读 张爱玲小说文本【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杜会科学 版),2002,03:28-30. [3瑚冰.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以乔琪乔、范 柳原、佟振保为例m.语文学刊,2008.18:78-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