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今日美文】 ☆ 你造吗?让你拉开与别人距离的,正是你行动的脚步啊 ☆ 感谢天,给了我们一个不“空”的天空!一个没“顶”的天空! ☆ 家,是你的起点,也是你的终点 ☆ 你硬要说,是“病”带给了我们不幸和死亡——你这也是“病” ☆ 我是蔡志忠,我的人生中从来就没有走过什么崎岖的道路 ☆ 再不联系的话,那些沉睡在通讯录的人都要变成陌生人了 ☆ 每个人身上都有疤,但千万别让一时的伤,成了一生的痛 ☆ 假如人生是一场变幻莫测的风景,我们就做一棵点缀的树 ☆ 总会有人让这个庸俗不堪的世界变得高贵并且不同寻常 ☆ 做苹果,那就做一只永不生虫的苹果!一只大大的苹果! ☆ 母爱,是一根永远牵扯不断的线 ☆ 有伟大而善良的心,就能把琐碎的日子砌成澎湃的生命 ☆ 所谓快乐的诀窍,其实就是多看看人生如 意的十之一二 ☆ 每棵大树都曾是种子,但不是每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 ☆ 一点点地涂染,把人生的每一片枯黯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 能让自己生机勃勃的唯一动力,就是来自你内心的沸腾 ☆ 人生就是排队走,不用着急往前跑:做永远努力的一个人 ☆ 别以为上帝没有给你什么,他只是没有让你坐享其成 ☆ 关于风的哲学:风是在动的空气,空气是不动的风 ☆ 有些所谓的“努力”,其实是毫无意义无价值的生命消耗 ☆ 既然没法躲过风雨,那就做一棵迎着暴风雨歌唱的树 ☆ 养一朵雪花,藏一段岁月,暖一份天长,续一份地久 ☆ 其实,我只是想要和你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 ☆ 假如生活是一本书,你就是永远跑不掉的第一作者 ☆ 苹果之香,原来就是从被上帝咬了一口的伤口飘出 ☆ 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呵呵,天下哪里会有这样的好 事! ☆ 你的眉目之间,锁着我的爱恋 ☆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要像妈妈那样照顾妈妈 ☆ 昙花一现,成就了昙花的一生 ☆ 云水禅心,清静如莲:放下执着心,你就是解脱的佛 ☆ 一路挫折,一路小结——竹子就是这样刺穿了天空! ☆ 带上一把宽容的钥匙,打开生活之门,品鉴心灵之花 ☆ 谁都是时间的过客,或许放手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 一转身,一拍两散,于是,你的世界从此干净 ☆ 如果有一颗不宽恕的心,再大的天空都是一只笼子 ☆ 活在自己的春天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
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注释]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闻:听到。
[译诗、诗意]
(一)
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这悠扬曲调
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
(二)
锦城(今四川成都)的弦乐声每日纷纷不断,随江风直上云天,声高传播远。这些曲子应是天宫(暗示皇宫)才有的,人间哪里能够听得到几次呢?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你看: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崔 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