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表面粗糙,光洁度差,颜色发白,不坚实。走动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时象干水泥面。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步松动或有成片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的水泥和砂子。 1.2原因分析:
(1)水泥砂浆拌合物的水灰比过大,即砂浆稠度过大。
(2)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压光工序安排不适当,以及底层过干或过湿等,造成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 (3)养护不当。
(4)水泥地面在尚未达到足够强度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表面遭受摩擦等作用,容易导致地面起砂。 (5)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1)水泥强度等级低,或用过期结块水泥,这种水泥活性差,影响地面面层强度和耐磨性能。 2)砂子粒度过细,拌合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加大,强度降低。试验说明,用同样配合比做成的砂浆试块,细砂拌制的砂浆强度比用粗、中砂拌制的砂浆强度约低25%~35%;砂子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容易造成地面起砂。 1.3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地面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不应大于35mm。 (2)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不应少于3遍。
(3)水泥砂浆地面压光后,应视气温情况,一般在一昼夜后进行洒水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昼夜。
(4)合理安排施工流向,避免上人过早。
(5)水泥宜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安定性要好,过期结块或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得使用。砂子宜采用粗、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 1.4治理方法:
(1)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可用磨石将起砂部分水磨直至露出坚硬的表面,也可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进行修补。
(2)对于严重起砂的水泥地面,应作翻修处理,将面层全部剔除掉,清除浮砂,用清水冲洗干净。铺设面层前,凿毛的表面应保持湿润,并刷一道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 (可掺入适量的108胶),以增强其粘结力,然后用1:2水泥砂浆另铺设一层面层,严格做到随刷浆随铺设面层。面层铺设后,应认真做好压光和养护工作。 2.地面空鼓 2.1现象:
地面空鼓多发生于面层和垫层之间,或垫层与基层之间,用小锤敲击有空敲声。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严重时大片剥落,破坏地面使用功能。 2.2原因分析:
(1)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浆膜或其他污物。特别是室内粉刷的白灰砂浆沾污在楼板上,极不容易清理干净,严重影响垫层与面层的结合。
(2)面层施工时,垫层(或基层)表面不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过于干燥。铺设砂浆 后,由于垫层迅速吸收水分,致使砂浆失水过快而强度不高,面层与垫层黏结不牢;另外,干燥的垫层(或基层)未冲洗,表面的粉尘难于扫除,对面层砂浆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3)垫层(或基层)表面有积水,在铺设面层后,积水部分水灰比突然增大,影响面层与垫层之间的黏结,易使面层空鼓。
(4)为了增强面层与垫层(或基层)之间的粘结力,需涂刷水泥浆结合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如刷浆过早,铺设面层时,所刷的水泥浆已风干硬结,不但没有粘结力,反而起了隔离层的作用。或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或先浇水后撒干水泥面)的扫浆方法。由于干水泥面不易撒匀,浇水也有多有少,容易造成干灰层、积水坑,成为日后面层空鼓的潜在隐患。
2.3预防措施:
(1)严格处理底层(垫层或基层)
1)认真清理表面的浮灰、浆膜以及其他污物,并冲洗干净。如底层表面过于光滑,则应凿毛。门口处砖层过高时应予剔凿。
2)控制基层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其凹凸度不应大于 10mm,以保证面层厚度均匀一致,防止厚薄悬殊过大,造成凝结硬化时收缩不均而产生裂缝、空鼓。
3)面层施工前1~2d,应对基层认真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具有清洁、湿润、粗糙的表面。 (2)注意结合各层施工质量
1)素水泥浆结合层在调浆后应均匀涂刷,不宜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的扫浆方法。
2)刷素水泥浆应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到随刷随铺。铺设面层时,如果素水泥浆已风干硬结,则应铲去后重新涂刷。
3)在水泥炉渣或水泥石灰炉渣垫层上涂刷结合层时,宜加砂子,其配合比可为水泥:砂子=1:1(体积比)。刷浆前,应将表面松动的颗粒清扫干净。 2.4.治理方法:
(1)对于房间的边、角处,以及空鼓面积不大于400cm2 且无裂缝每自然间(标准间)不多于2处者,一般可不作修补。
(2)对人员活动频繁的部位,如房间的门口、中部等处,以及空鼓面积大于 400 cm2,或虽面积不大,但裂缝显著者,应予返修。
(3)局部翻修应将空鼓部分凿去,四周宜凿成方块形或圆形,并凿进结合良好处 30~50㎜,边缘应凿成斜坡形。底层表面应适当凿毛。凿好后,将修补周围100mm范围内清理 干净。修补前1~2d,用清水冲洗,使其充分湿润。修补时,先在底面及四周刷水灰比为0.4~ 0.5 的素水泥浆一遍,然后用面层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补。如原有面层较厚,修补时应分次进行,每次厚度不宜大于20mm。终凝后,应立即用湿砂或湿草袋等覆盖养护,严防早期产生收缩裂缝。
(4)大面积空鼓,应将整个面层凿去,并将底面凿毛,重新铺设新面层。有关清理、冲洗、刷浆、铺设和养护等操作要求同上。 3.地面面层不规则裂缝 3.1现象:
这种不规则裂缝部位不固定,形状不一。 3.2原因分析:
(1)水泥安定性差或用刚出窑的热水泥,凝结硬化时的收缩量大。或采用不同品种、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杂使用,凝结硬化的时间以及凝结硬化的收缩量不同而造成面层裂 缝。 砂子粒径过细,或含泥量过大,使拌合物的强度低,也容易引起面层收缩裂缝。 (2)面层养护不及时或不养护,产生收缩裂缝。
(3)水泥砂浆过稀或搅拌不均匀,则砂浆的抗拉强度降低,影响砂浆与基层的粘结,也容易导致地面出现裂缝。 3.3预防措施: (1)重视原材料质量。
(2)面层的水泥拌合物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水泥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35mm。
(3)水泥砂浆面层铺设前,应认真检查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尽量使面层的铺设厚薄一致。 (4)面积较大的水泥砂浆楼地面,应设置变形缝。 4.浴厕间、阳台地面渗漏水 4.1现象:
浴厕间、阳台地面常有积水,顶棚表面经常潮湿。沿管道边缘或管道接头处渗漏滴水,甚至渗漏到墙体内形成大片洇湿,造成室内环境恶化。 4.2原因分析:
(1)设计图纸要求不明确,如地面标高、地面坡度、地漏形式、防水要求等未作具体说明,对此,施工人员未认真进行图纸审查和研究,盲目凭经验施工,造成差错。
(2)土建施工对浴厕间、阳台楼面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够重视。管道预留孔位置不正确,上下错位,致使安装管道时斩凿地面,增大预留孔洞尺寸。浇补管道四周空洞部分混凝土时,清洗不干净,浇捣不密实,浇捣后不重视养护,致使混凝土质量低劣或有干缩裂缝等。地面坡度设置不妥,防水层施工不认真等。
(3)安装坐便器、浴盆等的排水口预留标高不准,方向歪斜,上下接口不严,管道内掉入异物,管道支(托)架固定不牢,地漏设置粗糙等。 4.3.预防措施:
(1)设计方面应针对工程使用特点,在图纸上明确质量要求。 1)浴厕间、阳台楼地面标高应比一般地面低20~50㎜。
2)浴厕间、阳台楼地面结构四周的边梁应向上翻起,高度不小于 120 ㎜,防止水从四 周墙角处向外渗漏。
3)浴厕间、阳台楼地面应有2%~3%的坡度坡向地漏。 4)管道支(托)架应注明用料规格、间距和固定方式。
5)横向排水管应有2%~3%的坡度,以使排水畅通,防止涌水上冒。 6)竖向排水管每层应设置清扫口,一旦发生堵塞,便于及时清扫。 7)地漏应设有防水托盘,防止地面污水沿地漏四周向下渗漏。
8)明确管道安装好后,必须进行注水试压(上水管)和注水试验(下水管)的要求。 (2)土建施工应作好以下各点:
1)重视浴厕间、阳台楼地面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振捣密实,认真养护。 2)楼面上预留的管道孔洞上下位置应一致,防止出现较大误差。
3)管道安装好后,宜用细石混凝土认真补浇管道四周洞口。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楼面结构
的混凝土提高一级,并认真做好养护。
4)认真做好防水层施工,施工结束后应作蓄水试验(蓄水20~30mm,24h不渗漏为合格),合格后方可铺设地面面层。
5)铺设地面前,应检查找坡方向是否正确,保证地面排水通畅。 (3)安装施工应作好以下各点:
1)坐便器在楼板上的排水预留口应高出地面(建筑标高,即地面完成后的标高)10㎜, 切不可歪斜或低于楼面。
2)浴盆在楼板上的排水预留口应高出地面(建筑标高)10 ㎜,浴盆的排水铜管插入排 水管内不应少于50㎜。
3)上下管道的接口缝隙内缠绕的油盘根绳应捻实,并用油灰嵌填严密。
4)排水管道应用吊筋或支(托)架固定牢固,排水横管的坡度应符合要求,使排水畅 通。
5)安装过程中凡敞口的管口,应用临时堵盖随手封严,防止杂物掉入管膛内。 6)管道安装后,应及时进行注水试压(用于上水管)和注水试验(用于下水管)。 7)地漏安装标高应正确,地漏接口安装好地漏防水托盘后,仍应低于地面20㎜,以保证满足地面排水坡度。 4.4治理方法:
对于浴厕间、阳台楼地面的渗漏质量通病,应认真查清原因后,彻底进行根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