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八里湖分院
污水处理池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专项方案
工程名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八里湖分院污水处理站工程 编制单位: 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11年06月28日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表
工程名称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八里湖分院污水处理站工程 日 期 2011.06.28 现报上关于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工程技术文件,请予以审定。 序号 1 编制单位名称: 技术负责人(签字): 申报人(签字): 审核日期: 施工单位审核意见: □有 □无 附页 施工单位名称: 审核人(签字): 审核日期: 监理单位审核意见: 审定结论: □同意 □修改后再报 □重新编制 监理单位名称: 监理工程师(签字): 审核日期: 类 别 基坑支护工程 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人 册数 1 页数
1 / 30
目 录
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 ............................................... 3
一、参建单位 ......................................................................................................... 3 二、工程简介 ......................................................................................................... 3 第二部分 编制依据 ............................................... 5 第三部分 基坑支护危险源分析 ..................................... 6
一、开挖深度 ......................................................................................................... 6 二、施工要求 ......................................................................................................... 6 三、危险源的监控重点 ......................................................................................... 7 第四部分 施工方案 ............................................... 8
一、前言 ................................................................................................................. 8 二、基坑降水、排水措施施工 ............................................................................. 8 三、土方放坡支护施工 ......................................................................................... 8 第五部分 验收程序与方法 ........................................ 15
一、验收的责任主体 ........................................................................................... 15 二、验收程序 ....................................................................................................... 15 三、验收内容 ....................................................................................................... 16 第六部分 监控方案 .............................................. 17
一、周围环境监测 ............................................................................................... 17 二、坑外地面变形 ............................................................................................... 17 第七部分 应急预案 .............................................. 19
一、目的 ............................................................................................................... 19 二、应急领导小组 ............................................................................................... 19 三、公司应急指挥及救援组织职责 ................................................................... 19 四、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 20 五、应急反应预案 ............................................................................................... 20 第八部分 设计计算书 ............................................ 24
一、放坡计算书 ................................................................................................... 24 第九部分 施工图 ................................................ 26
2 / 30
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
一、参建单位
业主单位: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监理单位:九江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八里湖分院污水处理站工程;工程地点: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八里湖分院内;
污水处理站位于新建一期门诊楼西北侧,为长方形,长*宽为22.0*13.0米,从自然地面下5.1米深。根据九江地质勘察院的地质报告QK43-6点,该处地质情况为粘土粉质,第①层,3.2m,承载力1500Kpa;粉质粘土,第②层,1.3m,承载力3000Kpa。
2.周边环境
场地南侧为新建门诊大楼,距离最近的二层楼的墙体为6米,东侧为绿化空地,西北侧为混凝土道路。西段外侧约40米处有一池塘。其余无建筑物。
对基坑影响较大的有两个:一是南端紧邻门诊大楼约6米的距离;二是西段的池塘的地下水的影响。
4.基坑支护措施的要求
针对有上述两个大的影响分析,作如下设计:
(1)南端紧邻门诊大楼的处理:由于一期门诊大楼地面以下设有地下室,基坑的深度为5.8m,土的外推力较小,此处的土方,为降低挖深,将从自然地面以下挖除300mm以上的土方,具体的深度按建筑物周围的管道安装、竖向等决定,土方实际深度最大为4.8米,采取一级放坡开挖;西北侧靠近混凝土道路,此处基坑的深度达5.1米。也采取一级放坡开挖。目前的施工季节为少雨多晴气候,但也应配备塑料薄膜或彩色编织布覆盖土坡面,防止突降雨水。有利于为防止地表水、雨水对坡面的冲刷,在不受大的震动、雨水冲刷等影响,不易发生滑坡、塌方等危害。为消除隐患,在坡顶设截水沟,避免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另在南、西、北三个方向,坡脚均采用木桩支护方式,必要时,设砂袋挡土支护。
3 / 30
(2)地下水的处理:由于基坑地下水位主要来源于西面池塘水位的影响,在基坑的四周设置截水沟的方法截除地下水。基坑坑底四周设置截水沟,为明沟,沟深300mm,宽300mm,用1:2水泥砂浆砌筑,两侧墙为花砌,能渗透两侧的地下水。另在四角各设Ø400mm*深600mm集水井。亦用红砖砌筑。
(3)逃生通道:在基坑东段的方向、设立逃生通道。通道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宽3米,通道板用立人板满铺,用铅丝绑扎牢固。从坑底至基坑顶的搭设。通道两侧设立安全防护立杆,高1.2米。
4 / 30
第二部分 编制依据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20164-9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301-8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8)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八里湖分院一期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八里湖分院一期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5 / 30
第三部分 基坑支护危险源分析
一、开挖深度
1.基坑开挖深度5m(含5m)至7m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为二级重大危险源。
本工程开挖深度小于5米,地质条件不复杂,为二级重大危险源。
1)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分析及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场地岩土种类较简单,性质变化不大,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且受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不大,故此场地为二级。污水处理站南侧有建筑物,采取一级放坡开挖,为放坡支护,放坡角度为44度。另为加强支护,坡脚采用木桩支护的方案。
2)本工程的地下水位受池塘水位影响不大,但基坑底部设立截水沟,施工期间应加强排水和预防地表水和降水渗入基坑,及做好排水措施;同时要及时运存余土,不应就地堆放,以免对施工及道路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
3)计算采用的土体重度均为土体的饱和重度。 2.排水措施
1)基坑开挖前,在东南侧自然地坪沿基坑外侧地表设排水明沟(上口0.4m,下口0.30m,深0.5m),有组织地排除基坑周围的地表水。沿基坑底部四周设300 *300mm排水沟及四角各设置直径400mm的集中排水井,每个集水坑内的水用水泵抽排至上口坑边的排水沟,再排至工地的排水管网。排水沟用普通红砖砌筑。
2)雨水季节,可采用塑料薄膜等覆盖坡面的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坡面。 3)在开挖基坑中,当基坑内的土体不断挖去,挖深增大,荷载亦增加,导致支护结构整体失稳破坏,应密切做好观测工作。
二、施工要求
1.与挡土结构有关的事故 (1)挡土结构施工不良。
(2)挡土结构渗漏水严重,致使挡土结构后面土体流失。本案会有局部渗水,做好防渗的措施。
(3)地面超载引起挡土结构上侧压力过大。不得在坡面堆积荷载。
(4)各阶段挖土超挖引起挡土结构上侧压力过大。按方案分层挖深,分层支护。
6 / 30
(5)未进行支护与土体整体稳定和抗滑移验算或验算错误,导致挡土结构整体垮塌。本方案采用江西省推行的“安必行”软件进行验算,以保证支护的安全。
(6)对雨水、周边排水等地表水造成的侧压力增加考虑不足,导致挡土结构垮塌。本方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因素,施工中,做好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2.与管理不当有关的事故
(1)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土坡可能丧失其稳定性。 (2)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
(3)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 (4)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垛失稳破坏。 (5)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
(6)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 三、危险源的监控重点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2.南端建筑物及西北侧混凝土道路上车辆超载; 3.地下水位; 4.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5.支护结构界上侧向压力。
7 / 30
第四部分 施工方案
一、前言
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之前,对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基坑支护放坡及木桩支护方式。
1)施工现场情况调查:除南端建筑物、西北侧道路有些影响外,影响其余很小。
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地下水波动不大,但也应应密切观察。 3)制订施工方案:重点做好地表水的排放,并做好基坑监测工作。 4)做好技术、测量、材料、设备、人员等准备工作。 二、基坑降水、排水措施施工
1、基坑地下水受池塘水位的有些影响,但目前进入旱季,水量较少。基坑顶外周边,设置深400 *宽300mm排水沟,接至排水系统内,排水沟用红砖砌成。采取在基坑的内设置截水沟的方法截除地下水。基坑四周设置宽400mm*深300mm的排水沟,四角的集水坑直径400mm,深400mm,共设置4个。截水沟及集水坑用1:2水泥砂浆机砖砖筑,采取花砌,砖墙能透水。
2、坡面施工期间,遇大雨,采取塑料薄膜遮盖的措施,防止雨刷冲刷坡面。 三、土方放坡支护施工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土方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勘察地形、地貌,实地了解施工现场及周围情况。 3)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桩位交接验收及复测工作,测设土方开挖控制点。 2、主要机具:反铲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装载机、测量仪器、铁锹、手推车、手锤、梯子、铁镐、撬棍、龙门板、小白线、钢卷尺、坡度尺等。
3、作业条件
1)土方开挖前,应详细查明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对位于基坑、
8 / 30
管沟内的管线和相距较近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已按拆、改或加固方案处理完毕。
2)根据给定的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
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挖错或超挖。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做好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5)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修整边坡坡度及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6)当开挖深度范围内遇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分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7)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壤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发挥施工机械效率。
8)在施工现场内修筑供汽车走的坡道,坡度应小于1:6。当坡道路面强度偏低时,路面土层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渣土;挖土机械所占土层当处于饱和状态时,应当填筑适用厚度的碎石或渣土,以免施工机械出现塌陷。
9)根据土方和基础工程规模、工期长短、施工力量安排等修建简易的临时性生产和生活设施,同时敷设现场供水、供电线路,并进行试水、试电、试气。
10)基坑边缘堆置土方或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重物距边坡距离: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
本工程现场情况调查:
1)土方开挖对建筑物、道路的影响很小; 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地下水没有影响; 3)重点做好地表水的排放,并做好基坑监测工作;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均匀开挖→排降水→修坡和清
9 / 30
底→坡道收尾
2、操作工艺
开挖坡度的确定:基坑开挖,先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深度,按放线分块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两侧放坡开挖,开挖坡度为44度。
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控制网应该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20×2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好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
基坑开挖,上部做好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土。
开挖基坑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然后分段均匀开挖。
采用挖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时,应从上面下分
层分面,按照坡度线向下开挖,严禁在高度超过3m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作业,但每层的中心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采用反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时,可以采用端头挖土法,即挖土机从坑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也可以采用侧向挖土法进行施工,即挖土机沿着坑边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土。
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机械开挖基坑,应采取措施防止基底超挖,一般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300mm一层土不挖,以便经抄平后由人工清底挖出。
机械挖不到的土方,应配以人工跟随挖掘,并用手推车将土运到机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挖走。
修帮和清底。在距坑底实际标高500mm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线),检查距坑边尺寸,确定边线标准。以此修整边线,最后清理坑底土方。坑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应留足回填的好土;多余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10 / 30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期进行,如必须在雨期开挖时,开挖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雨期施工在开挖的基坑,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并对坡面进行保护。同时应在坑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三)质量标准
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3、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土的类别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一般性粘土 硬 硬、塑 软 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 充填砂土 边坡值(高:宽) 1:2.5~1:1.50 1:0.75~1:1.00 1:1.00~1:1.25 1:0.50~1:1.00 1:0.50~1:1.00 1:1.00~1:1.50 碎石类土 注:1)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2)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
4、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项 序 目 号 1 项目 桩基基坑基槽 -50 +20 -50 挖方场地平整 人工 ±30 +300 -100 ±50 地(路)管沟 面基层 机械 -50 -50 - +500 +100 -150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水准仪 经纬仪、用钢直尺量 观察或用坡度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观察或土样分析 标高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边坡 表面平整度 基底土性 主控项目一般项目2 3 1 2 设计要求 20 20 50 20 20 查定位桩和水准基点是否完好。
11 / 30
设计要求 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四)成品保护
挖运土方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并定期复测检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临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发生下沉和变形。基坑采取木桩及砂袋挡土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见附图)。
施工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挖土时应对边坡支护结构做好保护,以防碰撞损坏。 (五)基坑开挖应注意的问题
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如基坑积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体积增加,不但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亦增大。所以对于软土地基更应注意土体的回弹变形。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
由于影响回弹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回弹变形计算尚难准确。如基坑不积水,暴露时间不太长,可认为土的体积在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回弹变形,即相当于瞬时弹性变形。可把挖去的土重作为件负荷载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
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扳。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应注意如下问题:
1、土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防止边坡失稳:
(1)基础的土方开挖,要根据地质条件(特别是打桩之后)、基础埋深、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及运土机械、堆土等情况,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目前挖土机械多用斗容量1m3的反铲挖土机,其实际有效挖土半径约5~6m,而挖土深度为4~6m,习惯上往往一次挖到深度。这样挖土形成的坡度约l:l。由于快建卸荷、挖土与运输机械的振动,如果再于开挖基坑的边缘2~3m范围内堆土,则易于造成边坡失稳。
12 / 30
(3)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敏感,易造成滑坡。
(4)边坡堆载(堆土、停机械等)给边坡增加附加荷载。如事先未经详细计算,易形成边坡失稳。上海某工程在边坡边缘堆放3m高的土,已挖至一4m标高的基坑,一夜间,又上升到一3.8m,后经突击卸载,组织堆土外运,才避免大滑坡事故。
(5)挖土方式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要尽可能使支护结构均匀受力,减少变形。为此,要坚持采用分层、分块、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挖土。
3、本方案中,土坡的采用木桩护坡的方案,并参考以上理论,在进入第①层,还要穿透进入第②层,此时事先做好应急措施。
4、配合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1)基坑的支护结构。随着挖土加深侧压力加大,变形增大,周围地面沉降亦加大。及时加设支撑(木桩支撑),在制订基坑挖土方案时,要配合支撑加设的需要,分层进行挖土,避免片面只考虑挖土方便而妨碍支撑的及时加设。造成有害影响。
(2)如支护结构设计采用盆式挖土时,则先挖去基坑中心部位的土,周边留有足够厚度的土,以平衡支护结构外面产生的侧压力,待中间部位挖土结束、浇筑好底板、并加设斜撑后,再挖除周边支护结构内面的土。采用盆式挖土时,底板要允许分块浇筑。地下结构浇筑后有时尚需换撑以拆除斜撑,换撑时支撑要支承在地下结构外墙上,支承部位要慎重选择并经过验算。
(4)挖土方式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要尽可能使支护结构均匀受力,减少变形。为此.要坚持采用分层、分块、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挖土。
(5)本方案中,若土体出现滑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木桩(梢径150mm以上的硬木,按净距@400,长度4.0米以上形成排桩进行支护,并在排桩内侧,用编织袋内装砂石,垒码成挡土墙,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好的支护效果。
(六)基坑开挖预防措施
1、防止基底超挖:开挖基坑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2、基底保护:基坑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果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0mm地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
13 / 30
循“开槽先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防止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0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下挖土,以防机械自身下沉。
5、控制开挖尺寸,防止边坡过陡:基坑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
6、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相应的施工方案:对于地质资料反映在粉细砂、粉土、中粗砂等土层的工程项目,必须有截水、降水等有效防止流砂的措施,制定有效的降排水方案。
7、防止地下设施受损:使用机械挖掘,在开工前应核查公用地下设施(管线、电缆等)的位置。不容许挖掘机在还要保留的地下设施附近作业。剩余地段,由工人挖掘来完成。
8、挖掘机在挖比较深的基槽、地沟时,机身离边口应不少于3m,并用坚木垫实机身,方可进行作业。堆土离边口不得少于1m,但也不能抛到工区的通道上或其他作业区域。也可用薄板或低矮的建筑物把挖掘的土石围起,以防进入邻区。
9、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备等,应事先做好检查和必要的加宽、加固工作。
10、在雨期开挖基坑,应距坑边1m远处挖截水沟或筑挡水堤,防止雨水灌入淹泡基坑或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失稳塌方。
11、雨期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0.3m土层,在浇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12、基坑四周设置防护栏杆的措施:
(1)防护栏杆的设置要求: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2)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性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住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栏杆下边设置200mm的防护栏板。
(3)所有的防护栏杆,必须按照防护色的要求进行油漆。
14 / 30
第五部分 验收程序与方法
一、验收的责任主体
危险性较大工程验收的责任主体:施工单位(含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参加验收人员: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施工员、项目部安全员等有关人员、监理单位项目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验收成员: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 生产经理
通讯联络组:组长: 质量员: 技术支持组:组长:技术员 抢险抢险组:组长: 安全员: 救 护 组:组长:材料员; 后勤保障组:组长:施工员 二、验收程序 技术交底 三级交底 材料验收合格 质量、材料验收合格三级交底 不合格 不合格 整体验收 合格 监理验收 合格 安检站验收 合格 下道工序施工 不 合 格 材料进场 材料验收 合格 工程施工 过程验收 合格 施工完毕 不 合 格 加固 质安部、工程部 记录 项目经理 不合格 技术交底。要求三级交底:项目经理对项目部,施工员对班组长,班组长对工人。班组自检、安全员监督检查、项目部负责人抽检、专业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关键部位监控。
15 / 30
三、验收内容
(一)土方开挖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1.土方开挖前,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使施工作业人员对挖土顺序、范围、放坡坡度、各个不同设计基底标高、运土路线、弃土地点、主要施工方法等细节做到心中有数。
2.土方开挖前,为防止挖机行走致使管道、竖向等破损甚至折断,应绕过,并防止碎石、泥块等杂物掉落进管井中。
3.土方开挖前,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控制网要避开基坑位置和土方机械的操作运行路线,并要设有保护标志。在正式开挖之前,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放出基坑挖土灰线和水准标志,复核无误后方可开挖。同时,工程测量人员还应随时监测开挖区域的桩是否移位;发现有移位现象,立即停止挖土并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和业主。
4.挖土以机械挖土为主,人工为辅,基底200mm厚土体必须用人工开挖,测量工随时测量基底标高,挖土深度严禁超过设计标高,避免搅动开挖面以下的坑内土体;严禁超挖。机械挖土至设计标高后,及时地基验槽,进行人工修土和浇筑砼垫层,并必须在12小时内完成。一般地,每挖出10m段即可垫层施工。
5.机械挖土时必须注意,挖机挖土时不得损坏已建建筑物、竖向、管道等。 6.挖出的土体及时外运,基坑外侧8m范围内不得堆土;基坑外侧基础施工挖出的土方也需及时外运,否则会使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危及基坑安全。
7.基坑挖土施工应做到迅速施工,保证基坑土体不长期暴露,确保基坑稳定。 8.土方开挖时,为防止场地水渗入基坑,应及时按照基坑支护方案中的施工措施,做好材料、挖沟等准备。
16 / 30
第六部分 监控方案
一、周围环境监测
本工程主要对施工区域的道路、及附近的新建建筑物进行监测。 基坑支护的施工监测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木桩支护位移的测量。
(2)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缝宽度)观察。
(3)附近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 (4)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
(5)监测过程中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源进行仔细观察。
(6)在支护施工阶段,每天监测1~2次,在完成基坑开挖,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施工监测过程应持续至整个基坑回填结束,支护退出工作为止。
(7)量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以二等水准作为沉降观测的首级控制,高程系可联测城市或地区的高程系.也可以用假设的高程系。基准点应设在通视好,不受施工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地方。基坑开挖前设点,并记录初读数。各测点观测应为闭合或附合路线.水准每站观测高差中误差M0为0.5rnrn.闭合差Fw为±√Nmrn (N为测站数)。
二、坑外地面变形
1.地表沉降:地表沉降监测了解基坑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监测测点的埋设要求是,测点需穿过路面硬层,伸入原状土300mm左右,测点顶部做好保护,避免外力产生人为沉降。
(1)地表沉降测点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测点是在基坑附近,沿基坑延伸方向布置,测点之间的距离为20m;横向测点选在基坑边长的中央。
2.地下水位监测:本工程地下水位变化较大,需进行检测。应注意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以排除流入基坑的地表水、雨水。
3.监测点的设置:
1)监测点设置在新建建筑物墙裙、混凝土道路边及边坡上。测点间距一般为
17 / 30
20米,具体见《平面布置图》,主要是建筑物及道路的偏移、沉降等。
2)沉降观测标志和埋设
用钢凿在墙裙±0.000标高以上100-500mm处凿洞,将直径14mm的钢筋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再以1:2水泥砂浆填实。地面上沉降测点埋设如下示意图。
1一盖板;2-20钢筋 (打入原状土) 地表沉降测点埋设示意
4.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
1)每次量测提供各测点本次沉降和累计沉降报表,并绘制纵向和横向的沉降曲线,必要时对沉降变化量大而快的测点绘制沉降速率曲线。
2)墙体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同地表沉降观测要求,使用的观测仪器也为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标准。
3)每次量测提交墙体各测点本次沉降和累计沉降报表;对连在一线的墙体沉降测点绘制沉降曲线;对沉降量变化大又快的测点,应绘制沉降速率曲线。
4)建筑物基础倾斜允许值
建筑物的整体倾斜 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 H≤24m H≤20m 0.004m 0.008m 5)差异沉降和相应建筑物的反应
18 / 30
一般结构 一般结构 1/150 1/500 发生严重变形 开始出现裂纹
第七部分 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应根据危险性较大工程的现场环境、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法等工程特点进行危险源辨识与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救援方案,提高整个项目部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发生意外事故时能有序的应急指挥,有效的保护员工的生命、企业财产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领导小组
基坑支护开挖工程施工前应成立专门的应急领导小组,来确保发生意外事故时能有序的应急指挥。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机构组成:由项目部经理、副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作业队长、等相关人员组成,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并明确各应急专业组长。
公司安全处 项目部领导小组 事故现场抢险组 事故现场救护组 事故现场保护组 事故现场通讯组
三、公司应急指挥及救援组织职责 1、公司安全处职责:
1)、负责事故救援的整体指挥;
2)、负责建立公司网络系统,保证与项目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并负
19 / 30
责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工作;
3)、负责成立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进行监督。 明确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等构成。 四、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事故现场抢险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安全负责人任组长,作业队负责人、专业工长等相关人员组成。
2、事故现场救护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经理任组长,相关人员组成。 3、事故现场保护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骨干任组长,现场保安人员组成。 4、事故现场通讯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行政负责人任组长、现场其他应急小组负责人组成。
(1)领导各单位应急小组的培训和演习工作,提高其应变能力。
(2)当施工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救险的人员、器材、车辆、通讯联络和组织指挥协调。
(3)负责配备好各种应急物资和消防器材、救生设备和其他应急设备。 (4)发生事故要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大和连续发生,并迅速向上级机构报告。
(5)负责组织抢险、疏散、救助及通信联络。
(6)组织应急检查,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对危险性大的施工项目应与当地医院取得联系,做好救护准备。
五、应急反应预案 (1)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领导应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急救。直属项目部应急救援程序如下图:
(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一般为现场事故知情人员、作业队、班组安全员、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发生重大事故(包括人员死亡、重伤及财产损失等严重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20 / 30
相邻可依托力量 求救 救助 救助
相邻可依托力量 求援 报告 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指令 上报 事故现场 直属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 指今 启动 求援 公司安全处 救 助 救助 各应急小组 相邻可依托力量 应急救援程序
(3)现场事故应急处理
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机具伤人、土方坍塌、触电事故、高空坠落、落物伤人等事故。
1) 基坑坍塌应急处理
基坑开挖时,应按基坑变形观测方案进行,当出现坡顶的水平位移大于开挖深度的2‰时,地面沉降速度达到5MM/d时,附近墙体倾斜超过警戒值1%时,基坑地面隆起达到150MM以上时,实降大雨或暴雨时,应对基坑有可能失稳或坍塌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基坑坍塌应急措施
A. 当桩顶位移超警戒值时,应采取限位措施。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可在坡顶5m外打2m长[150槽钢,用ф8钢筋拉结两根支护桩。
B. 监测人员、安全员或第一目击者应大声呼叫,由安全员或施工员利用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通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报告“在哪里”、“什么等”具体情况简单明了地重复两次。尤其要说明坍塌时是否造成人员受伤或掩埋。 C. 现场指挥人员利用扩音器指挥基坑内所有作业人员避开基坑边坡坍塌侧迅速撤离,停止基坑所有作业活动。由应急领导组长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坍塌区域进行封闭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组织现场所有挖掘机集中,组织抢险突击队,带着铁锹随时做好抢险加固准备。应急领导组长向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询问人员受伤情况和具体位置。并且略估伤害程度,组织医疗救护队就位,利用电话与医院联系救急医生和救护车开至工地现场随时准备抢救。
21 / 30
D. 应急领导组长应仔细观察塌方部位情况,如果基坑有继续坍塌现象,由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塌方部位上方附近15M范围内所有机械、物资撤离。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制定边坡加固方案,由专业队伍实施加固,防止边坡不断失稳,造成救援人员二次伤害。
E. 边坡相对稳定后,组织工地所有可用挖掘机迅速清除人员掩埋处坍塌土方,由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在大致判断人员掩埋位置,在近人员掩埋处0.5M时停止挖掘机作业,迅速组织抢险队员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防止机械伤及被埋回被压人员,造成二次人员伤害,多台挖掘机共同挖掘出土时,应由专人指挥,防止交叉作业发生二次机械伤害事故。
F. 当发现人身体躯干时,组织人员与铁锹并用,先清除埋至胸口处土方,由现场医疗救护队或120急救中心医生用清水清理伤者耳鼻和嘴巴处污泥,立即进行吸氧,挖出双臂后,由各抢险队员架住双臂向上提拉,其余人员继续撮取埋在下半身的土方,伤者被救出后立即输液和吸氧,用120急救车送到医院组织医务人全力救治伤员,被埋伤者如不能及时呼吸,将造成脑瘫痪直至死亡,因此事故发生后以最快速度让伤者吸氧,在不具吸氧条件时,应立即展开人工呼吸,是防止伤势恶化的重要措施。
G. 平时施工期间,材料应按布置堆放,并保证道路上不堆放材料。车辆按指定位置停放,不得影响道路畅通。 2)触电事故应急处理
①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将电线挑开,放置适当位置,以防再次触电。
②伤员被救后应迅速观察其呼吸、心跳情况。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术。
③在处理电击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而做相应的处理。
④局部电击时,应对伤员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宜暴露,不宜包扎。由电击而发生内部组织坏死时,必须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3)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处理
当发生机具伤人等而造成人身伤害时: ①向项目部汇报。
②应立即排除其他隐患,防止救援人员遭到伤害。 ③积极进行伤员抢救。
22 / 30
④做好死亡者的善后工作,对其家属进行抚恤。 (4)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反应组织和预案确定后,施工单位应急组长组织所有应急人员进行应急培训。组长按照有关预案进行分项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完善。
在确认险情和事故处置妥当后,应急反应小组应进行现场拍照、绘图,收集证据,保留物证。经业主、监理单位同意后,清理现场恢复生产。
在事故处理后,将所有调查资料分别报送业主、监理单位和有关安全管理部门。
(5)应急通信联络
遇到紧急情况要首先向项目部汇报。项目部利用电话或传真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救援措施。各施工班组应制定详细的应急反应计划,列明各营地及相关人员通讯联系方式,并在施工现场、营地的显要位置张贴,以便紧急情况下使用。
23 / 30
第八部分 设计计算书
一、放坡计算书
本计算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及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数据,对南侧危险地带计算,取地质资料中QK46-4点作为参考值。 一、基本参数
1.地质勘探数据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h(m) γ(kN/m3) C(kPa) φ(°) 土类型 1 3.2 17.5 11.0 15.0 粘土粉质 2 1.5 18.5 12.5 17.5 粉土粘质 3 2.8 20.27 15.9 17.89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h为土层厚度(m),γ为土重度(kN/m),C为内聚力(kPa),φ为内摩擦角()
3
o
2.基本计算参数:
地面标高00.00m, 基坑坑底标高-5.10m,最深高差为5.1m; 放坡角度为44°;侧壁重要性系数1.0;
土条分条数为5; 地面超载10 kN/m2;
二、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根据费伦纽斯条分法确定得到最危险圆心位置为(-1.79,11.45)(原点位置在基坑底放坡起始点),半径为11.59m。
24 / 30
10 5.10 — 粉土粘质 , h=3.2,r=17.5,δ=11.0. — 粉质粘土, h=1.5,r=18.50,δ=12.5. 440 —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h=2.8,r=20.27,δ=15.9.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1.79,11.45] r =11.59
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21。 \"满足要求\"
25 / 30
10
第九部分 施工图
26 / 30
27 / 30
28 / 30
29 /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