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细 节”
——《人民日报》2005年3月30日
细节是什么?词典的解释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也有人比喻说,细节是转动链条上的扣环,是千里钢轨上的铆钉,是参天枝柯上的叶蕾,是广袤田野上的萌芽……细节虽细,却是基础,少不得,离不了。
细节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视,麻痹大意,或被轻视,嗤之以鼻。细节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然而,很多时候,细节很可能决定事情的成败。历史上曾有一个著名的战役,有两位将军商定在某地会师以集中兵力对付敌军。但是,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把会师的地名误写一字,使得一支军队“南辕北辙”数百公里,贻误了有利战机,最终导致失败。几年前在新疆,一家企业把出口商品的产地乌鲁木齐写成“鸟”鲁木齐,一下子损失16万元。战场、商场功败垂成,可能就在那一撇一点。一个螺丝可以使飞机从空中掉下来,一个小洞可以让巨轮沉入海底,一个蚁穴可以导致大坝垮塌,一个烟头可以引发森林大火,一丝火星可以造成瓦斯爆炸。教训告诉我们,细节疏忽不得,大意不得。
1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重视细节,体现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强烈的责任感,就会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尽心竭力,唯恐有半点差池和闪失。重视细节,彰显着严谨细致的作风。工作不当“马大哈”,不搞“想当然”、“大概”、“也许”、“凑合过去”,思维缜密,谋事周全,行事严谨。重视细节,也是一种本领和才能。像科学研究一样,愈是在细节处,愈容易捅破“窗户纸”,探得奥秘,进入别有洞天的佳境。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细节检验着一个人是否有敏锐的眼光,是否有于细微处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能在平常事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从细节处突破,就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执著追求。
细节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形象。1966年周恩来总理到邢台慰问地震灾民时,发现群众面对西北风而坐,就坚持要求改变会场布置,让卡车开到南头,作为临时讲台,他登上卡车,迎着大风对着麦克风发口令,请几千名群众“起立!”“就地向后转!”“坐下!”人们开始摸不清是怎么回事,当背风而坐后,看到呼呼风沙扑打周总理的衣襟和面颊时,才陡然明白过来,千万颗心为之震颤。人民总理爱人民的崇高风范,正是从这样一些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对领导干部来说,严细深实是重要的领导素质。抓工作落实,要从细处着手;搞调查研究,要从基本情况进入;抓督促检查,要从细枝末节着眼。没有
2
细,就没有严格要求;没有细,就不可能深入实际;没有细,一切工作都难以得到落实。求真务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想得细,做得实。
我们经常讲,工作要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大,不是大而无当,不是大而化之,不是笼而统之,而是要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领导干部当然应该想大事,管大事,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具体的小事、环节、过程等。因为所有的计划、设想,终究要靠细致而扎实的工作来实现。(二
○○五年四月六日星期三夜里11:50:23秒)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