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年第16卷第6期 J Regi0nal Anat&Operative Surg,2007。Vo1.16.No.6 选择性上肢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Clinical approach of upper extremity selective arteriography 梁文学 (伊犁州奎屯医院心内科,新疆奎屯833200) [关键词]上肢动脉;外周动脉病;造影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42(2007)06-0406-01 外周动脉疾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定位。但国内文 献对下肢动脉疾病报道较多,而上肢动脉报道很少,且侵入性 病的诊断和定位。本组所有患者选择经右侧股动脉入路,有1 例患者拟行桡动脉入路行对侧造影,术中导管操作困难,不能 达到进入腋动脉行选择性造影而后改为股动脉路径。笔者认 造影检查多为非选择性造影,对具体操作讨论甚少,本文就5 例选择性上肢动脉造影的具体操作及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为选择股动脉路径为选择性上肢动脉造影最佳路径。因为选 择性上肢动脉造影只能依靠术者经验及解剖影像来判断是否 进入造影血管,而很少依靠造影剂来判断,故从一定程度上导 丝选择非常重要,一般选择普通冠脉造影所用J形导丝即可。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8—63岁。 有吸烟史者3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超重或肥胖3例;血脂 代谢异常4例。1例哈萨克族年轻女性无任何高危因素;其余 病例均合并3种或3种以上高危易患因素。除有1例为右上 肢疾患外,其余病例均为左上肢疾患。所有病例均无脑卒中病 史及房颤史。 本文中有1例患者使用了超滑导丝,效果显现更佳,通过性极 好,更易于输送导管顺利进入腋动脉甚至更深,使造影更加清 晰。导丝进入的深度笔者以为应尽量深入,至少应该跨过肩关 节,以达到选择性造影的目的,而且可以取得更好的造影资料 并极大的减少造影剂的用量。本文5例病人上肢造影剂用量 仅为20 ml左右,其原因如下:每次推注造影剂时均用生理盐水 稀释1倍,造影结果未受到任何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与向冠 脉内注射盐水情况不同,前者可能引发患者心绞痛甚至严重的 1.2操作方法 导管送至降主动脉起始处,约在左侧胸锁关节处,再进一 步推送使导管头稍向右,形成一定张力,然后使导丝稍出头,以 免在转动导管进入左锁骨下动脉或误入左颈总动脉损伤血管 的冠脉并发症,但后者不但不会引起病人疼痛反而减少了患者 肢体因大量快速注射造影剂的剧烈疼痛。另外注射造影剂的 速度应匀速偏慢,因为此类患者血流速度偏慢,快速注射不仅 加重了患者肢体疼痛感而且可以增加造影剂进入分支的 量[2-3]。 或斑块,旋转导管约180。,导管可自然进入,然后推送导丝。如 果导丝沿锁骨走行则可以证明方向正确,如向上走行则可能误 入颈总动脉或椎动脉,如向下走行则可能进入乳内动脉,此时 影像的正确采集对于明确病变位置、长度、大小、血流情况 及有无侧支循环,为进一步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 应校正导丝前进方向,推送导丝禁忌过快、过猛。 义。笔者采用三步法:①推注造影剂后缓慢推床,留取全部动 态影像,对病变做初步了解,电影时应注意时间要足够长至造 2结果 病例1:肱动脉中断闭塞,桥侧支供应近端桡动脉;病例2: 远端尺、桡动脉慢性闭塞,细小侧支供应尺侧掌浅弓;病例3:尺 动脉近端闭塞,桡动脉侧支供血;病例4:肱动脉远端,脉尺桡动 脉分叉前假性动脉瘤形成直径约1.5 cm;病例5:肱动脉中下 段闭塞,桥侧支供应远端桡动脉。此外所有造影结果显示除局 影剂完全排空,以免遗漏丢失侧支循环影像,推床时应匀速偏 慢且包含骨性标志。②对病变局部固定电影取得清晰影像,注 意应在病变部位设置标尺以准确预测病变实际长度,对外科血 管置换尤其重要。对于血管重叠或假性动脉瘤患者应该加同 侧的侧位电影以更加详尽了解病变情况。③对闭塞病变远端 侧支循环情况固定电影,明确侧支循环情况。 部病变外其余血管内膜光滑,未见狭窄。 [参考文献] [1]杨进刚,胡大一.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新版外周动脉疾 病诊疗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6,26(21):1683— 3讨论 外周动脉疾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除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外, 1685. [2]王领军,胡大一.踝臂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医刊,2005,40 (5):32—34. 还常累及全身的外周动脉等多处动脉血管床…。外周动脉病 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检,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检查有助于本 [收稿日期]2007-07-01 [修回日期]2007-08-15 [3]李雪薇.脑血管造影的观察与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 (1):9. (编辑:左艳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