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和谐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4-05-05 来源:年旅网


和谐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和谐发展,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内容和方法上要突出和谐这一主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引导道德提升、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谐心理等社会功能;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强化三种意识;应该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很大成绩,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和谐发展,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突出和谐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追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生命线”作用,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在认识上突出和谐主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曾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这里的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自身心理的和谐等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总是服务于一定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体现不同的主题。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努力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牢固树立“和谐”的理念,始终把构建和谐校园摆在重要位置。

其次,在内容上突出和谐主题,加强和谐社会基本精神的教育。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特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法治观念、制度观念、诚信观念、生态观念和核心价值体系观念的教育和宣传。一是要加强高校民主法治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民主氛围和法制环境。二是要加强高校公平正义教育,以保障师生员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三是要加强诚信友爱教育,为和谐社会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

再次,在方法上突出和谐主题,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达到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必然受制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及环境。主体、客体和环境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要相应改变。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探索和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隐性教育法、咨询教育法和自我教育法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和解决学校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二、服务和谐社会: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将发挥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培养一大批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一是引导道德提升。胡锦涛曾经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接受和形成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水平和行为方式,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他人相处,并在不断内化和外化过程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不断和谐发展的过程。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它自然包括大学生这个重要群体的和谐。大学生所处的这一特殊时期正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很大。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要求。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这个基础群体和谐的构建,而这个基础群体和谐的构建又将会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的。因此,让当代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社会机构,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学生,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增强他们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培育和谐心理。和谐心理是和谐社会思想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不断疏通心理郁结、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才华、有希望的青年群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高层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在经过大学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和锤炼后,从主观上讲,他们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在他们融入社会的同时,带去的除了所学的科学技术,还有印烙在他们身上的和谐心理,这些资源禀赋将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从客观上看,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相应地要求高校的教育功能要不断拓展出新的思路,强化社会管理功能、育人功能,从而激发社会的和谐动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的特殊性在于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也是人,其遵循的原则是要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多地关注人的需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完善人。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殊矛盾、教育特点、培养目标及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要关心学生的利益和要求,热情地关爱学生、帮助学生;三是要开发学生的价值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主要是要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要突出教师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人的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确立人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马克思历来主张“人始终是主体”,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求发挥教育主体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受教育者主动内化教育者所提出思想道德要求的主体性,二者缺一不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凸显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紧密结合,提倡彼此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由上下支配地位关系向伙伴合作关系转变。

二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适应学生的要求,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根本要求,也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需要,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当前,大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有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并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切实增强实效性。

三是要加强社会联动教育。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观念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绝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单方面作用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意义,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群体范围,关注单个人发展完善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结合,关注人的整体素质提升,主张从重视学校教育这一单一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领域联动教育的方向转变。

四、注重和谐发展: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需要“加强”、“改进”和“创新”的工作,而且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自身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整体上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努力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

一是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性与协调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总体来说主要依据学生个体心理、思想发展的特点、规律与社会发展及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共同要求两个方面。作为育人为天职的学校,一要设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体性教育总目标。二要有在整体性总目标统属下的阶段性近期目标。阶段性近期目标一方面要服务于整体性总目标,另一方面要针对某一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体性总目标和阶段性分目标具有质的同一性和内在功能的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要保持稳定连续的统一协调发展,首先必须在目标上协调统一,做到整体性总目标和阶段性分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性与导向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但其构成要素在总体目标的统属之下是相互关联的。从系统原理视角而言,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产生出单个要素无法具有的独特功能与整体效应。这种内容的相关性特征要求我们在选择和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注意避免内容要素之间的相互抵触,强调其协调性。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必须考察其导向性,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目的和价值趋向要求规定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项内容都要与它的整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相契合,使其内容服务于整体目标要求。

三是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学生的社会经历、家庭影响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和学生心理思想及价值观念形成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他们之间或同一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诸方面的层次差异性。这种层次差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时间序列与班级功能发育发挥程度的角度考察,整个班级组织从其形成到完成其使命的整个过程,包含着层次性。二是班级组织成员因其以往成长历程与自身主观努力的不同而在知、情、意、行等方面显示出差别性。三是班级组织内部的每个成员在其心理、思想及世界观的发展完善过程

中呈现出层次差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这种层次性与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昭示我们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不同层次上寻找教育目标,对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思想层次的人提出不同要求,并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四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计划性与连贯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日常随机性的,也有常规性的,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盲目的、无计划、无目的的,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离不开计划的规范与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他们的身心发展与世界观的演进更是连续不断的,而且社会和学校也向他们连续不断地提出一系列递进性要求。这就要求作为以辅助他们思想健康发展为主要功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理所当然需要有通盘的计划,并且计划应注重内在要素的连贯性。实践证明,只有使计划保持内在连续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阶段有步骤地按照整体性目标的要求有效地进行。

责任编辑 查朱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