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低段整理与复习方法的策略研究

2022-03-28 来源:年旅网


《小学数学二年级整理与复习方法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李姗姗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整理和复习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整理和复习教学中完成对知识的回忆、归纳和整理、巩固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生产性和迁移力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复习巩固某一阶段所学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虽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但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不高,把它当成了知识的重复,内容的再现,反而变成了一堂练习课。换言之,作为一种课型,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复习课相对而言是最单调的,这样便使课堂失去了新鲜感,学生没了成就感。那么小学阶段,我们能否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尤其是小学低段数学,是否可以在整理和复习课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呢?

为了激发学生对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兴趣,更加全面了解数学知识,建立全面的数学思想,我们提出了进行《小学数学二年级整理与复习方法的策略研究》,在二年级,进行了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2.课题的界定

复习课: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整理能使学生对知识建立结构化、网络化和关系性的认识,温故知新;练习则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训练相关技能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复习方法:1、构建知识网,对所学知识拓展和延伸2、整理并应用数学知识;3、整理和收集错题库。

3.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相关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学生缺乏主动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思维得不到提升。整理环节常常是教师主导的,以一问一答(或解题)的方式逐一梳理各个知识点。然后,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或课件)逐步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整理,看似是学生在做,其实是教师越厨代庖。思路,或者说是知识的网络结构,看似十分清楚,却是“教师的”清楚。对学生而言,他们其实没有经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整理的结果是告知给他们的。在练习的环节,也是以教师出题、学生解题为主,所不同的是,有心的教师会利用学生的错题资源,会选择带有生活气息、时代特点、文化品位等有一定特色的习题。所以,我们看到,复习课梳理知识、查缺补漏等功能定位都没有错,但问题是,谁来梳理?怎样梳理?当学生以被动的方式参与复习时,他们自然不喜欢复习课。对复习课的设计,如果教师仅仅考虑整理成果的形式如何更简洁、明了,练习的设计如何更独具匠心,而忽略学生参与的状态,忽略对学生思维的提升,那么学生永远不会自己主动整理复习。

重温故轻知新。多数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 重视对已学知识的重复练习, 忽视对知识的适当拓展和引导, 影响了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重主导轻主体。多数教师重视传授整理好了的知识, 忽视学生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更不敢引导学生在自主梳理、相互交流与争论中完善认知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复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重补缺轻提高。多数教师忽视学生的基础和差异, 为了确保数学考试的合格率, 在复习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只重视对困难学生的辅导与补缺, 而忽略以致放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引导与提

2

高, 导致困难学生的考试分数合格了,优秀学生却变得平庸了。 重训练轻应用。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解题训练, 往往设计了较多单一的、机械的模仿训练, 以及为巩固某一知识点的重复训练, 而很少设计出应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训练。训练中, 又偏重应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忽略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长此以往, 学生将丧失对数学复习课乃至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解决问题能力也将被削弱。

(二)考虑的问题

如何将整理与复习课上得生动,让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内容、学段、复习跨度等变量是我们在上复习课时要考虑的, 知识点之间逻辑联系紧密、关联性强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整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化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更多地依赖直观,而整理包含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将所学的知识变成一个“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这对低段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整理成果的表达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口头复述、画图、列表、文字描述等。相对而言,低段学生可以借用的形式较少,因此,低段的复习课对学生自主整理的要求可以低一些。 每堂复习课都有它要复习的范围,复习课可以有单元复习课、期中复习课、期末复习课、学年总复习课等类型。跨度不同,复习的内容不同,复习课的目标定位和呈现的课堂形态也应该有所不同。比如,跨度大的复习课,涵盖的知识点会显得多而散,整理的比重就要相应加强;而有联系的几个单元的复习,可以有“理”和“练”的不同侧重。

上述三个变量是比较容易看到的,同样,这三个变量也不是割裂的。将三个变量分别列出,“醉翁之意”是想说明一点:理想的复习课应该因内容、学段、跨度等而“异”,当然,对教学而言,最大的变量是学生,学生前期的学习情况、经验的积累、整体的情义水平,等等,决定了教学的抉择,复习课亦然。

3

4.研究目标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一是对薛恒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二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三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

5.课题研究对象及内容

5.1研究对象:我校二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全体学生。

5.2研究内容

5.2.1调查学生掌握整理与复习方法的情况。

5.2.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方法指导,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

6.研究方法

6.1调查法:针对学生对整理与复习课掌握情况等内容可采取座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在启动课题研究前和结题前各调查一次,以作对比分析。

6.2行动研究法。

积极组织培训,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

4

方案实施研究并及时调整;经验总结、交流。

6.3分析总结法

我们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得出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7.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一年(2015.9——2016.9),具体安排如下:

7.1准备阶段(2015.9-2015.11)

7.1.1对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作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7.1.2确定课题研究实验教师。

7.1.3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7.2实施阶段(2015.11-2016.5)

7.2.1联系课堂、活动等,采用灵活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实践。

7.2.2举行课堂展示活动,开展相对应活动。

5

7.2.3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

7.3总结阶段(2016.5-2016.9)

7.3.1认真总结,研究出低段学生掌握整理与复习方法的情况。

7.3.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

7.3.3撰写实验报告,组织结题。

8.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表达形式

8.1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调查整理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中方法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在整理与复习时更加有效的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复习,并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复习。

8.2成果表达形式

研究过程中的报告、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9.课题承担者

实验教师:李姗姗

6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 孙文倩《新课程(中)》2010年第09期

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师用书》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