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中满堂支架技术的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桥梁工程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我国大多数的桥梁施工作业中,满堂支架技术以其工艺简单、劳动强度小、搭拆无需大型机械设备、杆件装运卸方便、设备成本投入小等优点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文中笔者就桥梁施工中满堂支架技术的施工工序对满堂支架技术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桥梁施工、满堂支架技术、施工建设
一、前言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桥梁工程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满堂支架技术因为具有多重优势,在当前桥梁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概述
所谓满堂支架技术,主要是指按照一定的位置间隔,密布地搭设一些起支撑作用的脚手架,在现浇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
一般而言,桥梁工程中的满堂支架基本上是以钢管支架、碗扣支架以及门式支架等作为桥梁的支撑系统,如上图所示,支架上可以安装适量的横向和纵向的型钢或者方木,用以铺设底模和钢筋绑扎;对上部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从实践来看,桥梁满堂支架施工过程中的临时设备和装置的重量以及梁体的自身重量等,都是由满堂支架来承载的,并将这些压力直接传递到地面。使用满堂支架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满堂支架的结构形式和设置高低均可根据桥梁或桥墩四周的地形以及
墩柱自身的高度要求,进行随机的变化,其方式和方法一般比较灵活:同时,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无需在桥梁的墩柱上安装各种预埋件,也不会对将来桥梁的墩柱外观上产生任何的不良影响。
三、施工工序
从桥梁工程的施工实践来看,其满堂支架的施工工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用顺序图示表示为:建筑地基的解压与夯实→满堂支架的基础砼(一般为15厘米左右)的浇筑→扣件式支架的搭设→箱梁底模的安装→实施分层预压→对荷载进行分层释放→对底模进行测量和调平→绑扎钢筋→内外两侧模的安装→对底板和腹板砼进行分段浇筑→顶板底模的安装→钢筋绑扎,最后是对顶板砼进行分段浇筑。以上施工工序是当前我国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施工工序,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按照该工序进行施工,其施工效果将非常的明显,可以避免出现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
四、满堂支架施工技术的运用
1、工程地基处理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处理是最初的施工阶段,对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施工中,先利用推土机将拟建地段的道路表层耕质土以及有机土层推平和压实;将承台的基坑进行清淤处理,然后再利用分层回填土的方法,对其进行整平和压实。当地基被整平和压实以后,在其上面填筑路基填料(大约30厘米厚)。当这一工序进行完以后,应当选择达到最佳含水量阶段,利用振动压路机对该地段进行辗压,使其更加的密实,一般辗压的次数以三遍以上为宜。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翻浆土层的存在,则一定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清除,用砂类土或者石料等材料予以填平、压实;在处理好的土层之
上,一般要铺设20厘米厚的石子,整平后用振动压路机予以辗压,使其平整密实。在石子层上,应当严格按照满堂支架钢管脚手架立杆的安装要求及对应位置铺设枕木。实践中为尽可能地减少因地基的变形而产生的影响,可在承台的基坑回填完成以后,在地基之上铺设适量的大型钢板(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位置不能铺设上述的枕木,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实际施工过程中为有效地避免地基被水浸泡,可在其两侧开挖排水沟,一般其规格是40×30厘米,且应当对排水沟进行分段开挖,使其形成一个有利的坡度,集水坑应当在低点开挖。
2、安装支架
一般而言,多数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支架都是扣件式的满堂钢管脚手架,结构规格为:纵向上的立杆间距约为90cm,横向上的立杆间距要分情况而定,箱梁腹板对应位置处一般为46cm左右,其他的横向立杆间距仍然按照90cm进行布置;对于支架的高度而言,其每隔1.2m的间距就要设置一排横向和纵向上的钢管脚手架,同时还要将全部的立杆联成一个整体,从而确保满堂支架的稳定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隔三纵排和三横排立杆,就要设置一道或者几道剪刀撑。当以上施工工艺中的地基处理好以后,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放线施工,并沿着纵向将枕木铺好,然后根据搭设支架的高度进行支架高度配杆,当支架搭设完成以后,通过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支架高度,在立杆顶端安装可调式的顶托,并利用其调整支架的高度。通常情况下,满堂支架上所使用的顶托,其可调范围一般在20cm左右。脚手架上的钢管安装完成以后,应当在可调顶托之上铺设适量的工字型钢;箱梁的底板之下,工字型钢要横向的进行布设,一般长度在6米左右,间距在0.9米左右。实践中,可能因工程方案的差异性,其外侧的模板和翼缘模板常常也会使用大型的钢模板进行施工,因考虑到该模板需要整体进行移动,所有在翼缘板适当位置的工字型钢,通常采用的是顺桥方向的布置方案。工字型钢板铺设完成以后,在箱梁的底板之下,要铺设宽度为6m的工字型钢木枋,其铺设间距也有要求,即在箱梁的
腹板对应位置严格按照18cm的规格进行布置;底板的其他位置一般按照30至35cm的规格进行布置,然后实施支架和预压,至此便完成了支架的安装任务。
3、预压支架
在对模板进行安装之前,首先要对桥梁工程的施工支架实施压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对支架的施工质量极其安全性能进行检查,以确保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有效地消除工程建设地基上可能存在着的非弹性变形以及支架的非弹性变形等问题的影响。通过这一施工程序,可以有效地增强对桥梁表面的线形控制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支架的预压荷载是相当于设计荷载和施工荷载的1.2倍的荷载。在桥梁工程建设支架的预压施工过程中,预压时箱梁两侧对称、平衡加、卸载,压重材料采用砂袋堆码,为保证压载重量的精确度,对每一袋砂都严格称重、并做好记录。砂袋按箱梁结构形式合理布置。
以检查支架的承载能力,减少和消除支架体系的非弹性变形及地基的沉降。支架压重材料采用相应重量的钢材及水,为保证压载重量的精确度,对每一吊的钢筋都严格计算重量、并做好记录。并按箱梁结构形式合理布置钢材数量。压载采用五级压载,五级卸载进行十一次观测,前两次压载重量均为总重的30%,后三次压载重量均为总重的20%,并对各级加载认真观测记录数据以确保精确。各级加载完后间隔两小时,未发现支架沉渐,才可加下级荷载。加载至设计荷载持荷12小时后进行卸载。并对卸前再做一次观测。而后逐级卸载,并逐级观测。待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量及压缩稳定后测出弹性变形量,即完成支架预压施工。卸除预压钢筋后,调整支架施工预拱度,调整支架底模高程,并开始箱梁施工。
4、支架与模板的拆除
当箱梁钢筋与模板安装完成以后,方可浇筑砼,为了有效地防止砼沉降或者收缩产生裂缝,实际施工中要预留施工缝,并在适当的位置处增设一些短头的钢筋。在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满堂支架技术运用过程中,其内模应当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设计强度的六成以后,从进入孔拆除内模。侧模应在混凝土的自身强度达到了设计标准的五成以上时方可拆除,这样才能保证其表面不会因拆模而受到损伤。混凝土的张拉和压浆工艺完成以后,其强度即可承受自重及外加的施工荷载,此时方可拆除底模和支架;当碗扣式的支架拆除时,应当先去除楔型木,再将支架拆除。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桥梁施工中满堂支架技术的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以期能够为当前桥梁施工的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孙文:《浅谈满堂支架施工技术要点》,《山西建筑》,2011年02期
[2] 期
牛瑞军:《浅谈桥梁工程中箱梁满堂支架的施工技术》,《科技信息》,2011年25
[3] 孙礼华:《桥梁满堂支架施工技术的应用》,《民营科技》,2011年01期
[4] 期
倪燕平:《铁路连续梁桥转体施工的创新与实践》,《铁道标准设计》,2013年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