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铁路先进个人事迹

2022-08-18 来源:年旅网


铁路先进个人事迹

1、邓广吉:

铁道兵十师有位叫邓广吉的连长,为修建青藏铁路,他带病上了高原。后来,他在高原得了白血玻在家乡的医院抢救他时,他对亲人和战友留下遗嘱:“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没有把铁路修通,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

2、吴克华:

一次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要到昆仑山下的某部十一连检查工作,临行前,师长朱章明亲自打电话给那个连的连长:“司令员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中午多搞几个菜呀。”没有想到,中午饭除了干菜还是干菜。当着吴克华的面,师长也没有忍住火,桌子拍得震天响:“老子把你这个连长撤了,这不是给铁七师丢人吗?” 连长委屈地流下眼泪:“师长,我们半个月没有吃上菜了,司令员来,全连人非常高兴,把库存的干菜全部拿了出来。” 师长哭了。司令员流泪了,他向全连战士鞠了一躬:“责任在我,我把你们派到昆仑山上,而后勤服务没有跟上,我向同志们检讨。” 当他低下雪山般的头颅的时候,全连哭泣声一片……

3、孙有礼:

原总公司党委书记孙有礼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名指挥员,他的儿子孙胜很小的时候就随他一起上了高原,儿子到了8岁的时候,还不知鸭子是长腿还是不长腿。还有许多人的

孩子是在高原出生的,只吃过苹果,没见到过树木,下山时,到了西宁,见到杨树,大吵大闹要上树摘苹果。他们只知道苹果生长在树上,但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竟有许许多多的树木。

4、王汉东:

王汉东是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处长,修青藏铁路时,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么是苦是累的时候,他不知不觉地得了病,后来死在了太原的一间病房里。医生说:“他得的是高原玻”死前,他对局领导说:“当了铁道兵不悔,死了,让女儿也去当不穿军装的铁道兵,修路去。”他传给女儿的,不仅是创业的意识,还有江山的豁达和崇高,一种高山意识折射出的人生也当有如此的精神,渗给自己,也渗给了女儿……

5、王连清:

1974年,时为铁道兵四十七团副团长的王连清是第一批进入关角隧道的战士之一。 50年代,青藏铁路的修建第一次下马。经过14年头后,关角隧道由于风蚀水浸,隧道内积满了水。战士们打开封口,坐着林筏开始了初探。第一次初探,木伐就翻了。这似乎意味着部队在关角隧道会有一次恶战。 1975年4月5日10时40分,关角隧道出口30米长的边墙倒塌引起拱架倒塌,1600立方米的岩石落了下来,将正在施工的127名指战员捂在了隧道里。洞中的同志为了抢险突围,关键岗位全部是干部、是党员,而让群众和新兵待在一旁。新兵问:“为什么?”党员答:“这里有死亡。” 新兵们哭了,他们哭着求那些干部和党员们:“你让我们上吧,大家都在死亡的威胁中,虎口狼牙中,你们把一点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我们心里难受……”接着是一阵哭声…… 副营长吴德安在在氧气极其稀薄的绝境中,让大家不

要惊慌,少说话,组织大家自救。终于,洞内的同志在洞外同志的营救下,从死亡的黑洞中爬了出来。他们一见太阳,全部昏倒在地,隧道口躺倒了一大-片……

6、邓光吉:

铁道兵四十八团十八连连长邓光吉,是四川人。修襄渝铁路时,他一个多月没有出正打着的隧道,吃住都在隧道里。一次通信员给他往隧道里送饭,偏偏这个时候塌方,把通信员砸死了。连队开追悼会,找不到通信员的遗体,只找到了血糊糊的军衣,没办法,只好用石头垒成人的样子,用军衣裹起来跟他作最后的告别。这件事让邓光吉一辈子忘不了。在修青藏铁路过程中,邓光吉得了血癌,稀饭都不能吃,还一直坚持工作。住院还想着修青藏铁路。他心里永远记着那个通信员,他说,当铁道兵,用脚丈量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时候,也在丈量着自己的生命韧力。小通信员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铁路,如果祖国需要,我也会和他一样。

7、邵尧霞:

邵尧霞来自山西太原的中铁17局,外表瘦弱秀气的她重任在肩:她是该局青藏铁路唐古拉工地的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部长。作为青藏铁路的巾帼标兵,她身上还有着耀眼的光环: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还曾在人民大会堂做过青藏铁路先进事迹报告。

在传奇性的唐古拉越岭工地,邵尧霞的故事也有几分传奇色彩:她曾在洪水中指挥突

击队员抢修施工便桥,差点被洪峰卷走;她曾独自在工地值班,遭到无人区的狼群围攻;作为惟一的女性一开始在工地没有女厕所可上,为要面子她坚持不喝水,不喝稀饭,结果导致恐尿症;作为工程技术主管,她在工作中多次攻克技术难题,还坚持每天晚上为职工上技术课;在管理工程时更是雷厉风行,该罚便罚,她的口头禅是“宁可得罪人,决不当罪人”。

8、“红色娘子军”:

在青藏铁路10万建设大军中,活跃着一支“红色娘子军”,她们就是由中铁十一局26名女职工组成的排轨生产队伍,被誉为“进入生命禁区的雪莲花”。这群来自“鱼米之乡”的姑娘们,笑言“睡觉半梦半醒、吃饭不觉饿饱、不知是男是女”,却创造了高原排轨日产量世界纪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一巾帼奖”等多项荣誉。

9、拉有玉

2001年3月,拉有玉受命担任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刚刚上任他就带领20多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从格尔木出发,沿纳赤台、昆仑山、沱沱河、唐古拉山、安多、那曲、羊八井,直到拉萨,对全线进行施工前的现场勘查。为了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他从编制《青藏铁路建设卫生保障措施》做起,组织医疗防疫人员深入现场,认真做好卫生勘察,收集传染并地方并自然疫源性疾病等情况,为做好营地选址和人员进驻后的医疗工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随后,又迅速组建了三级医疗保障网络,建立一级医疗机构115个,二级医疗机构23个,三级医疗机构6个。

作为副指挥长,拉有玉日以继夜扑在铺架工程上。在组织大件运输和筹建安多铺架基地期间,他常常是刚在秀水河看完现场,又赶往安多铺架基地;刚从铺架现场赶回格尔木,又急忙赶往南山口铺架项目部召开协调会,经常忙到深夜还在工作。在连续上山的10天中,他曾7次往返穿越无人区。

当他看到驻地群众有困难时,拉有玉总是伸出援助之手。从2001年至今,每年都要从自己工资中拿出1600元钱寄给贫困藏族学生洛桑卓玛;从2002年起,他又资助格尔木民族中学蒙根等2名藏族学生……

11、张鲁新:党旗下的誓言

共-产-党员,青藏铁路公司所属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部部长

很多人问我: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坚持青藏高原冻土研究工作30余年,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这样大的年龄仍然坚持奋战在青藏铁路建设第一线?

作为青藏铁路公司所属的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部部长的我,曾经面对党旗宣誓: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献身高原,攻克难关。

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后,我经过深入细致研究,编录了近10万字的资料,写出了《全球气温变化背景下青藏铁路现有工程结构和工程措施可靠性分析》,为建设管理、施工与设计实现重要转变提供技术依据和基矗

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我每年冬季坚持调查了解冻土区变化情况。利用疗养和休息时间,我深入研究了路基填筑高度和施工工期矛盾、路基阴阳坡地基温度场差异、热棒应用问题,为工程提出咨询意见。

几年来,针对冻土技术问题我编写了20多万字培训资料,向2000余名干部和技术人员传授了知识。曾在海拔4000米的沱沱河工地,为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举办培训班。青藏铁路工地,我还先后招收了12名博士研究生,有力地推动了冻土攻坚工作的开展。

12、丁太环:“生命保护神”的天职

丁太环是中铁四局青藏工地医院护士长。

2001年6月,丁太环告别女儿和丈夫,毅然上了青藏铁路工地。

丁太环将对女儿的歉疚和思念深埋在心底,将满腔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在海拔2800米的地方,所有人都出现了明显的高原反映,可是时间不容丁太环慢慢适应高原环境,而是必须尽快建起医院为职工开展医疗保障。她忍受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安置病床、配置药品,布置治疗室和药房,条件简陋,只能趴在药箱上配置药品,记录病人治疗情况,因为劳累,她两次晕倒在了医务室。

医院接到通知:抢救距格尔木几百公里海拔4800米的工地有一患高原脑水肿的病人。

丁太环毫不犹豫和同事长途跋涉,将病人送到格尔木,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2002年4月,青藏公路3217公里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抢救病人的时候,丁太环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吃了药之后,仍一手托着输液瓶,一手扶着针头,三个小时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凌晨1点钟刚刚回到驻地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因为一个病人需要紧急转移又跟随救护车护理病人去了。

13、马建争:用脚丈量青藏铁路

马建争:共-产-党员,中铁一局集团青藏铁路铺架工程项目经理部工人

2001年我和同事们一起来到青藏铁路格拉段起点南山口后,就开始用脚一步步丈量着青藏铁路的每一步进程。

从一名值班员到全面主管车站工作的职工,我的每一个细微工作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为了工程的进度,我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曾因疲劳过度而昏倒后,又悄悄拔掉针头,背着护士回到工地;为了及时快捷地将路料安全运往工地,我站在列车最前端,冒着豆大的冰雹和狂风暴雪指挥列车前行;每当列车经过重点防控区段和在新铺岔线调车作业时,我总要步行三四公里进行检查……在青藏铁路北口已铺设的500公里线路上,我累计行走了3000多公里。

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历过暴风骤雪,经历过与野狼的对峙,经历过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最终在青藏铁路建设史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4、陈舸:率金戈铁马 战雪域高原

陈舸:共-产-党员,中铁十九局四公司青藏铁路项目部机械队队长

要确保工程按时开工,修建施工便道是我们的第一项任务。那是10月的一天,我们的车子到达错那湖畔时陷入了湿地,我们三人使出浑身解数,反而使车越陷越深。这里荒无人烟,手机没有信号,又天降冰雹,我们只好步行返回驻地。棉裤结了冰,身体没有了知觉,到第二天早凌晨才到达驻地。工期不等人,天亮后,我们穿着拖鞋又上了工地。

作为一名青藏铁路建设者,不但要建设一支高标准的高原铁路,而且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我们在每台车上都放了一个小纸箱,司机在出车时,顺便将路上的垃圾捡起来,四十多个垃圾回收站就这样建起来了。为了防止施工污染湖水,我们用了半个月时间,在路基和湖水之间用装满土的编织袋垒起了长达17公里的隔离墙,又加设了防护网,这一做法被上级领导誉为错那湖边的“绿色环保长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