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

2023-01-22 来源:年旅网


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

摘要:风险与防范是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一.国际贸易风险

加人世贸组织后,中国将按世贸组织的原则享受相应的权利并承担自己的义务。根据市场准入原则,我们可以比较自由地进入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同样地大量的外国资本和商品也将进入中国市场,在提供了空前繁多的贸易机会的同时,市场竞争将更加剧烈,贸易风险也将有很大程度的增加。

1.新形势下的贸易风险

(一)合作方风险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权将由目前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国内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甚至一些私营企业也将获得进出口权,进出口贸易的固有渠道被打破,同时国外客商也会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或联合中国企业走出国际市场,在大量出现的合作方中,除了一些不法之徒外,由于各类企业对进出口贸易知识的熟悉程度不尽相同,或者在理解上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经营过程中势必产生矛盾,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各种纠纷以及合作的终结。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甄别客户时要比以往加以更多的小心和耐心。

(二)市场风险

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将进一步融合,由于我们的信息机制尚不健全,对某一商品的价格。市场供需求水平及走势缺乏分析能力和调整空间,当市场发生急剧变化时,难以应付。市场就像是一块蛋糕,竞争对手越多,自己所能吃到的份额就越少。对于国内一些长期垄断或从事竞争对手少的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冲击将会更大。

(三)政策变化风险

从国内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运行过程中根据执行情况还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比如,我国承诺将在2004年以前把加权平均关税税率由目前的13%以上降低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税税率水平,即9%-11%;逐步取消配额、许可证贸易,但具体到哪一个品种、幅度多大、什么时间实施都无法确定;从国外来说,相应国家必将重新调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在降低或取消了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如技术壁垒、产品壁垒及政府补贴等)后,为扩大本国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并控制中国商品对自己国内市场的冲击,势必要采取一些政策手段如提出反倾销法案等。2000年欧盟对中国的棉制品、中南美对中国的轻工产品及韩国、日本对中国的大蒜及其它农产品的反倾销提案就给国内许多生产和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2.进出口贸易目前相应经营方式风险的防范

(一)自营进出口贸易包括进料、来料加工要探讨新的合作方式

目前国内企业自营进出口规模发展不如加工贸易快的主要原因是经营思想依然停留在一买一卖的传统思维中。因为无法垄断经营,经常受到其他竞争者的冲击,故而导致传统

品种的市场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低。为了与供应商和客户共担风险,对于各自长期经营的传统品种,尤其是大宗的、比较稳定的商品出口或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及生产、销售,建议采取合作经营或参股的方式,在项目得到充分论证的前提下,亦可适时投入资金并控股,这样做也便于使生产和销售纳入统一的管理。

(二)完善对经营伙伴的评价标准

对客户的资信和履约能力情况,不能停留在询问、考察上,还要增加其它指标,比如要求提供下列相关材料:经过审计的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银行资信证明;2个以上的用户证明;质量认证体系证书;其它有关材料。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对经营伙伴有个充分的了解。对于要占用大量资金的项目,必要时需要求第三方担保。

(三)代理项目的管理要适应新形势

1993年经贸部推行的“外贸代理制”运行至今并不成功,但却衍生出大量的所谓“代理”业务。原则意义上的代理制,只是供应商或用户利用外贸窗口进行进出口贸易,并不应要求外贸代理商垫付贷款,但目前这类业务已演变为由代理商垫付部分甚至全部资金的合作或联营方式,说白了是被代理方借用代理商的资金从事自己业务的“借鸡下蛋”方式,被代理方自己并不需要承担太大的风险。而外贸代理商却不同,自己没有销售渠道,一旦货到后用户资金困难或市场变化,或者供应商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用户要求而货款被拒付,代理商所遭受的损失是区区几个百分点的代理费所补偿不了的。

目前的代理项目越做越多,而这些所谓的“代理”实质上却是上述合作或联营性质的

业务。既然是合作或联营,在操作上就应该采取自营方式进行,在以供应商和用户进行了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还要与被代理方的下家(指进口)、上家(指出口)签订相应的协议,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确保项目的可控状态和所投入资金的安全;第二,一旦出现其它情况,有能力将货物实现。在具体操作上,对被代理的品种要分为两部分:专用产品和通用产品。通用产品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钢材、水泥等,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了解行情从而确定经营风险,这类项目在项目评审时可以稍微放宽,但对一些专有产品,如并不熟悉的工业、轻工业产品等,必须严格把关。举个例子:在代理进口项目开证保证金的要求上,对于大宗通用产品,一般的公司只接受10%-15%的开证保证金,如果对这个额度要求太高将限制此类业务的开展;而对一些非专业经营的产品,这个额度要求又太低,比如若代理进口某种专用芯片,非专业人员谁也无法核实它到底应该值多少钱,也许被代理方提供80%的开证保证金都不一定让代理方有安全感。这方面许多公司有过不少的教训。

二.融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国际贸易融资已被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世界金融危机日益加深,国际贸易结算融资在银行融资业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融资风险也逐渐增大。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围绕贸易商的资金需求与资金流动规律,并结合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满足贸易商资金需求的各种服务的总和。目前,商业银行从事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主要类型包括:减免保证金进口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信托收据、进口代收垫款,出口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托收融资、国际保理、福费廷业务融资、进出口保函等。但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的加深和贸易融资业务的扩大,融资风险也逐渐显露。

1.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分析

(一)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证业务及其他融资业务时,未对其操作实行严格的管理,或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会出现许多制度不严、监察不力、管理不够等操作失当现象,从而造成资金损失,形成操作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贷款审查不严,二是缺乏信贷监控系统。三是缺乏贷款自身保障机制。

(二)金融诈骗风险

出口方及时收汇的前提是在出运货物后必须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票据提示或提供符合要求的单据,而犯罪分子却常常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利用假票据、假银行信用证骗取银行资金进行金融诈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假信用证欺诈;(2)利用假票据欺诈;(3)利用软条款信用证欺诈。

(三)内部管理失控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整个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并协调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及各分行之间的协同配合。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互相独立运行,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没有各项业务比较明细的统计资料,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客户和市场了解程度不深,风险预警不及时,风险控制能力差。其次是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进出口业务比例严重失衡,融资业务缺乏风险补偿保障。某些行开证和收汇保障不足;同时,部分开证保证金收取比例过低,甚至对一般素质客户免收保证金开证,有的行打包放款额度占信用证金额比例不断提高,个别的甚至高达100,

并且缺乏有效担保,仅凭一纸信用证就放款,加剧了融资业务的风险。第三是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内部考核有失偏颇,基层银行面临的国际结算业务量年末考核压力过大,而对国际贸易融资资产质量监控不严。

(四)进出口企业资信风险

我国进出口企业总体效益不佳,普遍多头开户、结算、贷款和融资押汇,其资信状况不甚理想。但是,迫于资金需求,常常铤而走险,利用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国际贸易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后或挪作他用,或将出口单证提交其他外汇指定银行议付,致使贷款资金体外循环,银行贸易融资虽然在名义上保留有追索权,但实际上与银行信贷部门实行依法收息一样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2.防范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及时采取减少或降低融资风险程度的对策,在积极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不断提高识别融资风险能力和防范风险的管理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是保证贸易融资业务顺利进行,抵御各种风险的载体。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部门和重要岗位职责,真正做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约束。

第二,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管理的现实情况,要想构建上述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打破“行中行”的管理体制,实现本外币业务的共同发展,应从横向、纵向两个层次进行。其次完善统一授权授信制度是建立科学管理体制的关键。同时商业银行还应统一对客户授信。寻找设立符合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标准的客户群体,并且要建立各级授信审批审查委员会,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服务中心,最后要建立高度集中的信用证业务经营模式。

(二)审查进出口企业的资信状况

首先要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应深入调查借款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落实信用证项下贸易的真实性,是防范贷款风险的基础。其次,要严格审查客户的资信,主要应审查:一是客户在银行的授信及业务记录和信用标准。二是客户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及发展前景。三是审查客户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管理水平,道德品质及业务素质;审查主要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首先,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严格审查和核定融资授信额度,控制操作风险。其次,加强贷时审查和管理,建立风险监控制度。

(四)提高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严把进人关,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其次要抓好岗位培训,必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外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管理的培训,以提高业务经办人员和管理层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三是开办新的贸易结算融资业务品种前,应本着稳

健经营、管理在先的原则。四是强化风险意识,对高风险的国际结算项下融资持谨慎态度,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

3.结论

随着经济国际化与金融危机程度的加深,迫使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正视风险,尽管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风险较大,但只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和运作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就能够把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防范意识是种忧患意识,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是外贸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