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2024-02-11 来源:年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陈兴国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7期

摘 要:现如今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存在机械简单繁复、毫无个性和创造力等问题,不仅阻碍了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此研究从教师作业设计多样化、学生作业完成方式多样化、作业结果评价多样化三方面入手,提出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假设,然后通过实践来验证,尝试从生活中拓展数学教学的内容,并设计出数学多样化作业的新途径。从而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综合能力的教导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教学的新理念,转变师生对数学作业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作业设计;多样化 一、研究缘起

(一)思索课标:理解作业设计必要性

新课改不仅对课堂教学提出有效教学要求,而且提出了提高效率、减轻作业设计负担的要求。数学学科的问题设置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问题设计除了承袭传统作业设计的长处外,还应更加多样化,使学生更主动地做好家庭作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直面现状:反思现行作业的弊端

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创新性,为克服其困难、复杂、偏颇和陈旧的缺点,我们应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离学生生活很近的作业。 1.作业设计方面

目前中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机械简单、题目多的问题,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重复计算上,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阻碍了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另外还缺少针对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主要表现有:(1)模仿问题的例子较少,综合创新的问题较少,导致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不理解;(2)应用和表达的问题较少,作业内容单调反复,学生存在消极态度;(3)关于合作和互动的问题较少,这使大多数困难有学习的学生害怕作业。 2.作业评价方面

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作业的评价等级制度一刀切,没有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多样化设计。作业评价的方式也很单一,使学生缺少对自己作业情况的正确认识,同时没有激发他们对于作业反馈的兴趣,部分学生对待作业订正的态度比较敷衍。 二、理论认识 (一)作业的设计

教师应设计符合孩子学习心理特点的作业,多形式、多维度、多方位、多需求地设计作业,增加一些趣味性、探究性强的探究性作业,调动孩子的所有感官,激发学生对作业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做作业的快乐。 (二)多样化作业

多样化作业是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业,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形式单一、功能单一的作业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机械练习,更多地寻求作业设计角度的多样化,完成手段的多样化,作业结果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三、实施策略

(一)寻求教师作业设计角度的多样化 1.能动型作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实践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不搞“一刀切”,不光在数量上有弹性,还应适合不同的学生,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知识种类的差异、题目难易的梯度,让不同层次和特质的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能动性作业,在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完成的前提下,能动性的作业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和趣味,既满足了学生差异性需求,又针对性地提高了学生的不同能力,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 2.联动型作业

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打破单学科的壁垒阻隔,突破思维禁锢,用全学科的理念和眼光看待作业设计,巧妙、有效地将数学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发挥学科间的联动作用,从更丰富的层面践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在作业设计方面为STEAM课程的设立提供可能。

在各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STEAM课程的背景下,设计联动型数学作业可谓是大势所趋。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要从单一的数学思路向多学科思路延伸,将数学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巧妙整合,让数学知识更丰富,更立体,也更多维,让其他学科知识也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可能性,让STEAM课程有了实现的载体,为课程的丰富提供了保障。 3.生动型作业

作业设计的初衷必然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所以作业绝不应该是干瘪的知识点梳理,更不应该是简单的题目堆砌。在作业设计中要更生动,让作业活起来,让作业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服务于学生。

学生对于生动性的知识和作业内容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更好的接受能力,生动性作业就是基于学生的这种特点来考虑并设计的。 (二)探求学生作业完成手段的多样化 1.互动型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更多地体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或者亲子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从“独自”走向“联合”,从“个体”走向“群体”,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实践知识。

互动型作业是将学生的互动、合作从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作业完成,也是将生生合作向师生合作、亲子合作的拓展。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丰富了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学生对于完成作业的角色扮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同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不足,降低了完成作业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思维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行动型作业

当代背景下的数学不再是一张纸、一支筆的数学,数学作业布置也不再是单一题目的累积。在作业的设计上既要体现数学在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应用,又体现数学作业在完成中所有的鲜活与灵动。

行动型作业将视角集中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辨能力上,让学生根据所学数学知识验证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知识像源头活水一样流进学生的生活实际。 3.活动型作业

数学作业设计应体现实时性,将作业设计与学校、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相结合,巧妙地与当前所学或其他相关数学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更好地体现数学作业设计的特有活动性。

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它的知识点像蛛网一样铺开,涵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活动型作业将数学这张大网借助活动这一有效途径,渗透学生生活,在保证数学知识趣味性、生活化的同时,努力让学生的数学作业变得丰富生动,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数学。 (三)力求作业结果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形成性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要更注重形成性评价,也就是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及时关注完成时的状态,运用星级、分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全面评价,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这样的评价方式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成绩本身,而是借助这个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帮助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在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通常会附一份这样的形成性作业评价量表,以此快速了解学生在数学作业中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求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任课教师更好、更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2.过程性评价

教师要转变标准化考试的传统教育理念,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从本质上来看,教师在作业评价中要努力针对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评价,把评价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联系比较,或者尝试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这样做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将这些细节作为评价的依据和考量的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就是从纵向的角度,为学生建立个人数学成长档案,通过成绩和能力提升等方面为学生建立详细的数学能力提升档案,让学生以及教师和家长能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进步和需努力提升的方向。 3.素养性评价

作业布置最深层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就是尝试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借助数学作业的强化,努力提高学生对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等特征的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善于应用到认识其他客观事物,且具有哲学的高度和认识的特征。数学作业评价时就是要尝试从这样的角度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作业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进行评价,这才是对学生最客观,也最全面的评价,这样在评价中还更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行为个体。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业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发展需求。我们要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作业需求得到发展。通过对数学作业多样化的研究,努力尝试数学课堂作业的多样性,通过借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探索出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课后的现实性的、灵活性的和开放性的作业设计类型、方式,从数学的不同层面和角度探索数学作业的新途径。也尝试从生活中丰富数学的内容,并努力设计出数学作业多样化的新途径。当然我们在精心设计的数学作业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梳理數学知识点,制定全套的多类型的数学作业集,让课课有新型作业,天天有新型作业。

(二)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既要有短期的量性作业,又要有长期的线性作业,要努力让数学作业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

(三)多样性作业设计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既要有设计多样性数学作业的热情,又要有长期奋战的心理准备,要在实践中打好多样性作业设计的攻坚战。 参考文献:

[1]刘善娜.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03. [2]方臻,夏雪梅.作业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0. [3]王景英.教育评价[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0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 [5]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2. [6]盛群力,宋洵.走进五星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04.

[7]汪昌海,李桂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探析[J].教育探索,2002(3). [8]马岩.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索[M].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