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语文阅读教学似乎也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转变。当我们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重新审视一下语文阅读教学,我们觉得,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依旧是语文教学的宗旨。而朗读教学更是课堂实效的一个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指导尤为重要。
关键词:朗读; 媒体; 评价; 技巧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基于这一点也跟我们的语文老师提出要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实效性。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学生感悟文本还是教师解读文本,都必须对文本进行较多的朗读,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更有效的朗读呢,我认为可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一、扎实打好初读的基础
小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既流畅又富有感情。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出现加字、去字或者读
不通顺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急切的心情,往往会令学生对课文囫囵吞枣似的理解,起不到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目的。这时教师可以首先要他们自己小声朗读一遍,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并使学生明确,要朗读好一篇课文,最起码要发音得准确,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个字的发音要清楚、响亮,读得流畅。与此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朗读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就是不要拿腔拿调,不要唱读,这个问题一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注意,一旦形成定势就很难改变。在读准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根据标点符号的不同作用,读出合理的停顿。因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点学生分清每一句话,范读几种标点符号的不同语气,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句子概念。
二、有效激发朗读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朗读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的高中生,越来越不喜欢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服从,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意识也越来越强,阅读文章也越来越不喜欢只是动动嘴,发出声音而已。因而,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饱满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精心创设一个
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多种情境,千方百计地去“引诱”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朗读真谛。课堂上朗读的形式很多,如:齐读、散读、跟读、个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情境读等,只有优化朗读的形式,灵活运用朗读方法,是深入把握课文思想的有效途径。比如,笔者在教授《孔子游春》时,采用分角色的朗读法,让学生担任文本中的不同人物,通过朗读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就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使用个读的方法,让男同学朗读,读出苏轼表现出来的那种豪迈、慷慨的气概;在教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使用情境读和配乐读,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音乐齐读,读出作者的悲愤之情,语言要铿锵有力。通过优化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形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乐于朗读。
三、高效利用媒体激发朗读美感
我们知道,朗读中的感情,像在生活中一样,只有朗读真正产生了情感时,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露出来。指导朗读,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求读得流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切实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本无法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因而为激发学生的朗
读兴趣,我经常组织学生倾听优秀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小声跟读,使他们感受到朗读中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感。如教古诗《春晓》可结合dvd碟播放,引导学生带着儿童天真稚嫩的童音读出来,使学生知道春天早晨的美景,体会诗句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地学会了许多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充分利用师生、生生间的评价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小学生的内心更是渴望被认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及时抓住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如“我很欣赏某某同学读的一句话,因为他读得很流利,而且读得有感情„„”通过他们这些激励性的评价,既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可以使教师从互评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同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打下基础,让学生能更有激情的读好课文。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层发掘,启发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联想,这种联想往往使学生增强课文
内容所需要的感情,补充和丰富他们对中心思想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朗读愿望。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拨,热情、亲切地多说些支持、鼓励学生的话,如:“读得不错,继续努力”、“你真了不起”、“哇,你读得太棒了!”等等。而不能说那些有损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话,只有这样才能有利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到最高点。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工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五、注重朗读技巧,升华体验感悟
朗读是口头语言艺术,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眼口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正确的朗读能给人美的感受,不正确的朗读只会变成刺耳的聒噪,它并不是简单地将文章大声地读一遍,必须综合地运用诸多技巧,诸如语音、语速、语调、语顿、重音、节奏等。由于不同表达内容的文章,其话语的轻重快慢不同,情感基调不同,如何准确发音?如何控制朗读节奏?
如何把握作品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全面掌握朗读的知识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才能读
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如:朗读时,咬字要清晰,不吞字,不吃字,不落字,声音大方不做作等。并在精心备课的同时,要设定好恰当多样的朗读形式,在课内外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得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反复朗读中,将朗读的材料印入脑中,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要教授学生根据文体和文章思想情感处理好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比如:散文朗读一般言语亲切、自然、朴实,不要追求华丽色彩,语速不宜太快,节奏要舒展,要流畅,要连贯。例如,在朗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时要感情朴素、沉着,要含意深远,给听者以深思和想象余地。诗歌朗读,一般把握诗歌的生命——节奏,节奏鲜明,意境深邃,音韵起伏和谐,感情丰富真挚„„因此,必要的朗读的技巧知识能让语文朗读教学锦上添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