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与评价技巧

2020-04-16 来源:年旅网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与评价技巧

作者:赵建军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6年第11期

摘 要: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现在的课堂作业讲究的是高效和优化,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对于所学的知识检测和巩固的效果,还能够开拓学生视野,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89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桥梁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奠基阶段,语文学科也是如此,那么小学阶段应该怎样来布置语文作业呢? 一、 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要清楚数量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最笃定的就是题海战术,认为熟能生巧,学生题做得多了自然就越来越熟练了,这样就导致了在小学阶段就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其结果是使作业很快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学生逐渐不愿意做作业甚至是逃避做作业,还可能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这和我们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没有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作业量过大,也达不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要明确时限要求

布置作业是为了辅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同时通过学生做作业也能够实现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应用,这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消化和吸收时间的,所以在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上要有大概的估测,既不要时间太短,缺乏必要的思考;也不要拉得太长,降低效率。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和解决。 (三)要准确把握作业难度

对于作业的难度教师一定要把握准确,既要能够达到检测和复习的效果,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锻炼。也要注意不要单纯地关注难度,导致有些学生解决不了,没有办法完成,这样就失去了作业的价值。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多样性

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学了《詹天佑》,可让学生画一画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施工示意图,动手做一做“人”字形线路,演示小火车模型爬陡坡的过程。学习《女娲补天》这课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去结合所学知识,去搜索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一些视频资料,来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兴趣性

教师设计的作业富有情趣,学生就有兴趣。如学习了《凡卡》后,可让学生续写爷爷接到信后会怎么做;学习了《老北京的春节》后,可以让学生收集当地有关过春节的习俗。 (三)层次性

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对不同水平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对于预习作业,低年级应以摘抄生字词为主,中年级要以复述课文内容为主,高年级以感悟为主。我们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生本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或者是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帮助学生们成长,使每一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四)综合性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五)探究性

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的题目,既能拓展课文内容,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习《当代神农氏》这篇课文,让学生查阅袁隆平资料,收集信息,积累素材,然后制作手抄报、剪报。学完《新型玻璃》后,继续查找资料,完成作业“你还了解哪些新型玻璃?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你还想发明制造哪些新型玻璃?”这样做,有效开拓了学生视野。 三、作业的评价技巧

(一)评价方式多元化

形式要多样。如批语评价、图标符号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语言评价、奖励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作业展示专栏,将每天优秀作业进行展评,在展示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起到激励促进的积极作用。还要加强个别指导,应在作业本上多做激励性、指导性、启发性的批注,要耐心、细心,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二)评价层面深层化

我们要从学生作业的态度、作业的质量入手,进行小组之间比评、同桌之间互评、自评的方式使作业的质量逐步提高,先让小组评价,教师再进行二次批阅,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教师再抓住典型讲评。可以由学生在课堂上点评练习、分析问题,以及交流自己的作业练习的经验和问题。让作业成为师生对话的平台,让普通的作业活动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方式。

语文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优化作业设计策略和评价技巧,让学生在创造性的作业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锻炼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金 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