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会调查报告-《宏微观经济学》社会实践选题

2020-05-14 来源:年旅网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性环节实施细则

《宏微观经济学》实践性环节是指学员运用经济学理论去分析、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并能够运用理论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一项实践活动。它包括分析和解释消费者、企业的微观行为,同时解释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以及预测政策实施的结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它不仅要求学员对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还要求学员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宏微观经济学》课程社会实践要求

《宏微观经济学》社会实践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思想,强调“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既重视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又强调理论的运用。

(一)社会调查题目:学员可以按省电大给定的题目,也可由学员自主确定调查题目,由当地电大责任教师审核批准,并在规定的时间上报省电大。

(二)调查对象:公司(企业)、消费者及政府相关部门

(三)组织形式:学员在调查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协作。

(四)时间要求:社会实践报告完成时间应在本课程开设学期内,由试点学校责任教师组织实施。

二、《宏微观经济学》社会实践选题

一、社会调查

(要求:调查对象为城镇居民;调查人数不低于20人;调查报告字数在1000字以上;内容既有实际调查情况介绍,还要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我国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收入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你周边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富裕了,而你还相对贫穷。你能坦然接受这种现实吗?为什么?

近来本人做了一个关于贫富差距方面的社会调查。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调查共收回有效书面问卷66份。66份书面问卷中,同事12份,同学24份,邻居30份。有一些自称是下岗人员。可见,这次调查的对象不论从收入层次上看,还是从行业、职业上考察,基本上涵盖了城市社会的各个阶层,其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本次调查结果参见附表。

附表: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社会调查结果 票数 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 53 80.30% 大 10 15.16%

中 2 3.03% 小 1 1.51% 总投票者 66 100%

1. 对“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确实很大”的说法社会认同感高

在回答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程度的66份问卷中,有80.30%的人选择了很大,其中有4人用了“巨大”,19人用了“非常大”来描述,也有人用“天上和地下”、“孙悟空的一个跟头”等词汇来表达。只有1人认为我国的贫富差距小,11人认为我国的贫富差距为中。也有人用“我的这台台式电脑4000元,比我所看到的不发达地区人家的所有家产还要值钱”这种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问题。还有人用“干柴已备只缺星火”的说法来强调贫富差距大到必须予以正视和解决的地步。

人们对“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确实很大”说法较强的认同感,也证实了笔者文中的观点,即我们必须正视贫富差距问题,并应力图尽快缩小这种差距,这是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腐败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因。在做调查的同时问了他们一个关于“你认为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时,有82.91%的人认为是腐败,排第一位,并有人指出“腐败是其他原因的总结”。也有人用“政治体制与经济改革不同步”、“图有宪政政体的虚名,国家权利被不受民众监督的少数人滥用”等词语来表述,更有人直呈“制度是根本腐败是表面”,“司法不独立,新闻监督力度不够;弱势群体上升空间被强势集团垄断,弱势群体生存空间被强势集团挤占”的看法。

有人认为将“腐败”说成是“改革”是最不能容忍的,反映出人们反感某些官员以改革之名行利己之实的做法;也有人认为“富穷不能怨人是对的,但中国的问题是竞争太不公平”,反映了对机会均等这种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的诉求;还有人认为“医疗、教育问题上政府失职”、“收入比如是你200倍的人交的个人所得税不会比你交的更多”、“是国家机器没有有效的行使自己的权力来消灭导致贫富差距增大的显在的和潜在的因素”等问题是最不可容忍的,说明人们在呼吁政府职责与政府权利要对应,政府应该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多发挥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被调查者都能对此谈论一番。显示出这一问题在中国的严重性与急迫性。

这里,非常感谢对本次调查给予支持的各位同学、同事和邻居。是大家的支持,才使本次活动能够顺利完成。

二、案例分析

郑州馒头与政府寻租

政府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政府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但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的权利得不到有效制约,也会产生以权谋私的寻租行为,给经济带来不利作用。郑州馒头办就是后一种情况的例子。

根据报纸披露河南郑州市政府设了一个叫“馒头办”的机构,且市、区两级都有。它的工作在名义是规范馒头市场,保证人民吃到合格的馒头,实际上却是以权谋私。

该“馒头办”规定,生产馒头的企业要办许可证。在市“馒头办”办证交1100元,在区“馒头办”办证交1600元。而且办了证的馒头企业要到指定粮店买面,每袋面粉多交0.5元,每月最少要购600袋面。粮店根据卖出的面粉,每袋再加0.5元交给“馒头办”。“馒头办”对不合格馒头不闻不问,市场上“黑馒头”横行,一心敛财,以至于市、区两级“馒头办”为收费发生争执。

这件事是典型的以权谋私,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获得私利,这被称为政府寻租。这件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在一片指责声中,“馒头办”被撤消了,但类似这样政府以权谋私的情况还没有绝迹,不久山西又出现了“墙体办”——以检查墙体是否危险为名敲诈学校与企业。

在我们转向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这件事告诉我们,政府树立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意识何等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政府的权利有所制约。

试结合案情列举你所遇到政府失灵事例,并提出对于政府寻租问题的对策建议(1000字以上)

设置“馒头办”是为了让百姓吃上放心馒头;组建“墙体办”意在检查墙体是否危险,防止砸到路人。二者都是政府行为,出发点都不错。 然而,从政府监管市场和市容的实际需要出发,两个“办”均属重复设置的“多余办”。

馒头是天天要吃的,它的质量,事关老百姓身体健康,要采取措施加以保证,这道理谁都明白。这大约也是政府设置“馒头办”的初衷。

要管好馒头的卫生和质量,当地卫生、技术监督、工商行政部门都有相应的权限。若厂商不服管,还可动用执法(罚)权。郑州市的百姓吃不上放心馒头,不是没机构、没人管馒头,而是有权、有责任管的机构和人没尽到监管的责任。

“馒头办”的设置和运作,说明郑州市的馒头生产实行的是审批制,是典型的政府管制。在郑州馒头算得上是“公共产品”,是政府管制的重点区域。而“ 馒头办事件”,则正好凸现了政府管制的种种弊端。

政府管制的第一个弊端,是管理成本高。郑州市有“馒头办”,各区也有“ 馒头办”,各“馒头办”都要配备若干工作人员,还有各种必要或不必要的设备。人员的工资、设备的购置和机构的运转费用,都要由纳税人、消费者来支付。正如报道所指出,“馒头办”颁发

许可证的条件之一是收取若干办证费用,这些费用最后必然要由馒头生产厂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分摊到每个消费者身上,这笔费用也许不会很多,但“公共产品”并不只有馒头一项,既有“馒头办”,就同样可以有“包子办”、“花卷办”、“面条办”、“大米办”、“酱油办”,都摊在消费者身上,就可怕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收入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部分商品(比如说电信服务)价格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了。

政府管制的成本既高,效果又差,但有些部门却偏偏紧抓权限不放,这又是什么道理?台面上的理由有一千条,真正的理由只有一条,谁都明白,那就是利益。“馒头办事件”中,郑州市各区“馒头办”之所以与市“馒头办”“顶牛” ,原因就是郑州市“馒头办”从各区“馒头办”收回了办理馒头生产许可证的权力,区“馒头办”因原有收费、办证的权限被大大削减,引发不满。当然,“馒头办”利益远远不会止于办证、收费这些项目。馒头生产厂家说,他们不但在区 “馒头办”挂了号,还使用了区“馒头办”指定的面粉。指定面粉里会有哪些猫腻,也就不难揣测了。

要使馒头的质量不出问题,其实有多种办法:其一,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厂家要生产馒头,都要得到这个机构的批准,获得许可证,是所谓审批制;其二,厂家要生产馒头,需要由一个中立的评价机构对其生产资质进行审核和担保,政府主管部门只负责后期审核,是所谓审核制或核准制;其三,厂家要生产馒头,只要在政府主管部门注个册,就可以开工生产,至于卫生和质量问题,最后通过消费者的选择来解决,质量差或卫生条件差的没人买,自然倒闭,是所谓注册制。

法治社会的政府必须是个守法政府,其大小管理事项都得经过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也即遵循“行政许可”原则。拿此国际惯例一对照,无论是“馒头办”还是“墙体办”,都名不正、言不顺,都属于不合法的“办”。

师出无名必扰民!必没有正式的行政编制和相应的经费预算;必借助自收自支来维持机构的运转。而不论什么“办”,只要监管与“创收”二合一,必产生行政腐败! 曾几何时,郑州市市、区两级“馒头办”不仅扰民———为“创收”甚至在闹市街头互相辱骂动粗,丢了地方政府的脸面。如今,山西的“墙体办”同样不清不白,拿没拿人家(学校和企业)的好处咱不能妄加推断„„

三、案例分析

克林顿政府成功的秘诀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调节经济,以实现经济繁荣是各国都遇到的问题。在20使90年代克林顿政府成功地使美国经济保持了近10年之久的繁荣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

1993年,克林顿上任时,面临两个挑战:从1981年开始并一直增加的财政赤字,已占GDP的4.9%,经济在衰退,失业率超过7%。他的目标是减少赤字,实现充分就业。按传统理论这两个目标需要两种不同的政策。减少赤字要用紧缩政策,实现充分就业要用扩张性政策。在美国这样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应该用什么政策组合来同时实现这两个政策目标呢?

美国经济学家芒德尔证明了,在一个资本自由流动,而且实行浮动汇率的经济中,就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而言,财政政策的作用远远小于货币政策,因为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国内与国外利率,当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国内利率下降时,资本流出,汇率下降,可以促进出口与经济繁荣,而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于是克林顿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结果财政赤字减少。美联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而投资增加,股市上扬,又增加了人们的消费信心,消费也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从长期的0.676上升到0.68。这就有力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实现了繁荣。

试结合案情图解政策组合对GDP影响过程及结果并说明我国实施“双紧”政策的合理性(1000字以上)。

克林顿采用了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结果财政赤字减少。而美联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而投资增加,股市上扬,又增加了人们的消费信心,消费也增加。这就有力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实现了繁荣。

财政和金融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领域,它们主导着全社会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形态和产业的发展走向。由于财政和金融主要的共同性功能即进行社会资金分配,因此,财政和金融的各自体制环境、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相互作用和影响,具有复杂的资金渗透性和高度的政策关联性。从总体上说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形成的金融风险资产是社会分配关系调整、经济运行方式转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由于财政和金融存在着尚未理顺的“软约束”的资金关系,存在着转嫁风险的机制和微观基础,中国转轨时期所形成的金融风险与财政环境变化和制度因素有最直接的关系。 1984至1994年之间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发展,市场经济框架开始建立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财政金融体制和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政金融关系与第一阶段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财政与金融的资金供应关系进一步易位,财政支出范围不确定性和支出缺口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信贷资金供应压力和促使信贷资金运用变形。 从财政的角度看,重要的几点变化:一是财政分灶吃饭的格局基本形成,随着财政对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和利税改革,财政收入持续快速下滑,导致财政不仅不能为国有企业提供补贴,就连政府机构正常的资金供应和提供公共产品都有困难,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并没有调整财政的收支范围和确立重点的支出领域、调整和明晰与银行的资金供应分工,导致财政支出转嫁到银行等,混乱了资金供应关系;二是在财政预算收入下降的同时,预算外资金、

制度外资金以及其他各种不规范的政府分配资金不断膨胀,造成政府分配秩序混乱;三是在尚未触动国有企业“软约束”根基的情况下,实行财政资金信用化。80年代中期不断膨胀的“拨改贷”导致大量无资本的重复建设的国有企业产生,套住了一块银行信贷资金。此外,地方财政部门为自身利益,以无偿的财政性资金进行财政资金信用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财政缺口和财政资金的扭曲。

从金融角度看,一是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具有了实践上的意义;二是银行信贷资金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信贷资金财政化使用越来越严重,由70年代末单纯提供国有企业超定额流动资金贷款和开始介入设备投资贷款到1984年银行开始统一对国有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财政不再提供流动资金,随后银行信贷活动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各种行政力量的影响下,信贷资金活动范围扩大甚至超出了信用活动的界限,大量资金用于财政性支出;三是银行商业化运行,在信贷资金管理和经营机制上进行了很多尝试性的改革;四是金融业从银行信贷扩大到信托、证券、保险,货币政策作用的基础不断扩大。

在这个阶段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上看,出现几次“双松”、“双紧”的政策。1984年继续提高经济增长幅度;1986年刺激投资和消费;1989-1991年针对严重通胀的三年治理整顿,实行了“双紧”政策。尽管财政与货币政策在这个时期同向运作,但由于财政能力的持续下滑,政府财政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未从根本上打破,财政“硬缺口”不断扩大,财政与银行资金供应的分工越来越模糊。财政支出萎缩,信贷资源对其它资源流动和配置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国有企业从原来依靠财政转向依赖国有银行是这个时期财政与银行在经济中地位变化又一重大特征。

江 苏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本科)试点

《宏微观经济学》课程社会实践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入学时间

试点单位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被调查人员名单(签章):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姓名 毕业院校 专业职称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年 月 日 市校(分校)意见: 市校(分校)签章: 年 月 日 终审意见: 江苏电大签章: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