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分析

2022-04-26 来源:年旅网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不同形式与条件分类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不同效益形式的内涵,明确了不同形式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所涉及的内容。根据水土保持效益计算的发展现状分析,本文提出在其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确定与合理利用效益参数指标,准确使用各项措施的有效数量及增产生效时,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成份三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 分类与内涵;发展方向 1水土保持效益的分类

所谓效益,是指一项活动(建设项目)给人类和自然所带来的种种有效结果,它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对效益进行系统的分类是经济评价必不可少的内容,分类时应注意的是每种效益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它们的名称,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对效益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按项目系统的空间边界范围,效益可划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项目的直接产出物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即项目的产出物用影子价格计算出的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称外部效益,是指项目可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而项目本身并未得到的那部分效益。2)一级效益和二级效益等。根据项目的作用在时间上、空间上波及面的不同,效益可划分为一级效益和二级效益等。一级效益表示项目的直接产出物对人类及自然界所作的贡献,它与前

面提到的直接效益是不同的;二级效益主要是指项目直接产出物进行深加工所获得的效益。进一步划分可得三级效益、四级效益等。3)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按能否用货币定量计算,效益可划分为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是可以用货币定量计算的也称为收益;非经济效益是指效益中难以用货币定量计算而只能用实物量表达作定性描述的部分,非经济效益包括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水土保持效益的内涵

参照上述效益分类方法,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保持的一级(原生)直接效益。主要包括:①农、副业增加的产值;②林业增加的产值;③牧业增加的产值;④渔业增加的产值;⑤减少河道及水库的泥沙淤积,减少淤毁土地的面积;⑥减轻或减免当地或下游的洪水灾害;⑦减少下游的水质污染;⑧减少风沙灾害,减少或延缓土地的沙漠化;⑨负经济效益。2)水土保持的一级(原生)间接效益。水土保持可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气候条件,控制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存珍贵的物种,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发展,防风固沙,增加地表的植被率,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有益于人民的身心健康,减少固山洪、泥石流造成的生命死亡,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高就业率等。这些都属于间接效益,也是我们所说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们是难以用货币定量表达的。3)

二级效益及三级效益(次生效益)。主要包括:①农、副业:农、副业产品的加工,如食品加工厂、药材加工厂的经济效益;②林业:如果类产品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的经济效益;③牧业:饲养业的经济效益(二级效益);饲养业产品加工业,如肉食加工厂、奶粉厂等的经济效益(三级效益);④渔业:如渔类加工的经济效益。

3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的发展方向 3.1确定与合理利用效益参数指标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是否准确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效益参数指标是否准确。水土保持效益参数总体上分为基础效益参数和经济效益参数两大类,基础效益参数主要指各项措施保水、保土、保肥指标;经济效益参数主要指各项措施的有效增产定额,投入定额以及产品价格等。基础效益参数一般均通过水土保持试验小区试验观测资料所得,所以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但是现在很多水土流失地区并没有试验观测资料,这样就很难确定其效益参数。所以在计算基础效益时,只好参照其它地区参数来计算,由于各项参数指标随着区域的变化而变化,显然计算误差很大。为了减少这种计算误差,在参照其它地区参数时,不能简单地照搬,而应根据两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差异而进行合理地相关差补后方可使用。经济效益各项参数也是通过试验区观测资料所得,没有资料时,可参照类似地区资料来确定。1)投资定额确定。同一措施在不同时期的单位投劳差别不大,取同一值,单位投物差别较大,分别取值;同一措

施在不同地区的单位投劳和投物,差别较大,分别取值。投劳投物折算均根据当时当地市场价格来确定。2)运行费定额确定。同一措施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治理期前后)的单位运行费差别都很大,分别取值。3)增产定额确定。同一措施在不同时期的取值相同,在不同地区分别取值。4)各种农产品价格确定。粮食、果品及农产品的价格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各地区各时期农产品市场现行价格的确定。由于受市场调节的影响,经济分析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有些经济效益参数指标难以准确定量,波动性很大,为了分析不稳定参数对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需根据各项参数指标的可能浮动范围,进行敏感性分折后方可使用。

3.2准确使用各项措施的有效数量及增产生效时

在计算各项效益时,首先要确定各项措施的有效数量和增产生效时。水土保持措施的治理数量、保存数量、利用数量差别很大,计算投资时采用治理数量,计算运行费时采用保存数量,计算效益时应采用利用数量。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增产生效时随种类和地域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应在各地实际应用中合理使用。如在东北地区,梯田3 a,水保(混交)林4 a,经济林4~6 a,种草l~3 a,横坡垄作2 a,塘坝2a,截流沟1 a,鱼鳞坑1 a。

3.3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成份

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水土保持经济效益旨在通

过保水、保土、保肥而带来的土地增产的效益,而排出其它增产因素所带来的效益。直接效益是指土地增产各种农产品的效益,间接效益是指增加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及节约土地、劳力所带来的效益。其中农、林、牧产品深加工效益,只有在现有加工条件下,方可计算,而不能在所有计算效益时,不管有无产品加工条件均计算其效益。为什么目前全国很多水土流失治理区,水土保持治理经济效益理论计算往往很大,仅治理期产投比就在2.0左右,而实际经济效益却很小,与理论计算出入很大。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存在将非水土保持增产效益也算作水土保持效益的情况。总之,尽管实践的需要促使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各地应在实际应用中,开展对水土保持效益的专门研究,以便更快提高水土保持效益计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为国土整治、江河保护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