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旅游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呈现兴旺发达的局面,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旅游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也蕴涵着人们对旅游的不同理解。从原始贵族旅游,到二战后的大众化旅游,再到现代的生态旅游,体现出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环境的矛盾统一体对旅游内涵的要求。生态旅游作为替代旅游的扩展和派生形式,其发展是弥补传统旅游不足的一种必然趋势。旅游的快速发展的确给各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旅游所带来的繁荣现象背后的一些非生态旅游现象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的局面也层出不穷。本文就以吉林长白山为例分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 旅游商品
一.生态旅游的兴起
在保护环境的世界潮流中,生态旅游悄然兴起,生态旅游包含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两方面的内容,是一种以观赏生态环境,领略自然风光与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新型旅游,它与保护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认识自然,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保护自然,它使旅游者在尽情地体味大自然所赐与的宁静与和谐的同时,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生态旅游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热点话题,但它又是一个新概念,因而有多种称谓,如“大自然旅游”、“回归大自然之旅”、“绿色旅游”、“维护性旅游”等。有人甚至认为到自然地区“探险旅游”、“狩猎”、“动物观赏”、“巡航览胜”等均属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环境意识的高品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有多个分支,包括城市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等。
从1892年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国家森林公园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森林生态公园得到了国际旅游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导潮流。森林生态旅游是人们在人工或天然的生态旅游环境里从事的集知识性,参与性,观光性和社会责任感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种保护自然的新型旅游-----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为对象的生态旅游形式,它的主体是一种生
态旅游;森林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功能非常多,不仅为人们提供惬意的休憩环境,还能使人们充分地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森林生态旅游时旅游者对优美森林生态环境的审美,是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具有较强的自然性,真实性,观赏性,科普性和参与性。因此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利用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应本着“保护第一”的原则,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等。所以根据开展旅游活动的形式及保护对象的脆弱性,环境容量和开发原则,可将森林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开发为观光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几个形式。通过旅游活动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主动性,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合一。 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1960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长白山是我国少见的、比较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保护区最高峰海拔2770米,为东北地区第一峰。区内分布着河谷、沼泽、台地、山坡、高原、高山湖泊、火山口等地貌类型。复杂的生境条件,构成了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和多样性。据调查,区内分布有野生植物2540多种,野生动物364种,其中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这在整个东地区是非常少见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长白山成为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该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旅游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种种弊端,由“生态”的自然与文化属性入手,有必要分析生态旅游的自然特征以及其文化属性。以此为标准,对深层和浅层生态旅游的差异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世界40个A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其旅游业也由原来的季节性旅游变为全年性旅游。 三.观光森林生态旅游模式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海拔720-2600m,可划分为层次鲜明,景观各异的4个垂直景观带。海拔在720-1100m,是以红松林为主的常绿针叶树和榆树,黄菠萝等针叶,阔叶混交林带,虎,鹿,鸳鸯,黄鹂,中华秋沙鸭等动物分布于此。海拔1100-1700m,是暗针叶林带,主要以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等针叶树为主。紫貂,棕熊,三趾啄木鸟等位针叶林带的代表动物。海拔在1700-2000m,是亚高山岳桦林带,本带是暗针叶林带和高山苔原带的过渡带,乔木以岳桦为主,还有云杉,冷杉,落叶松,东北赤杨等,马鹿,野猪,黑熊等于7,8月间,聚此躲避酷暑。海拔在2000m以上的长白山火山锥体中,上部是高山苔原带,每年6,7月,苔原上百花盛开,群芳争艳,宛如美丽的天然花园。高山鼠兔,白腰雨燕生活于此。长白山这种有丰富的动植物旅游资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开展生态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观光生态旅游是指以森林中的生态资源为基础,利用森林景观及清新的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体验,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接受生态环保教育,从而自觉保护环境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可以开展观鸟旅游,观山水旅游,观植物景观旅游等项目,以观鸟旅游来说,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大,且对自然环境及鸟类影响很小的一种旅游项目,在国外早已广泛开展,在国内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把观鸟看做自己的兴趣和业余爱好的一部分,通过对鸟的体色,种类,数量,生态特点等方面的了解,从视觉,听觉,观念和联想,情绪上得到愉悦和享受,长白山保护的鸟类比较多,可以满足游客需求。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在核心保护区外围的森林游憩带适度开发观光旅游生态旅游项目。也可以再景区内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用于宣传环保的标牌及开展其他可以用于引导游客环保意识的活动,使旅游者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无形中接受到环保教育,塑造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开发观光生态旅游需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适度开发原则,功能分区原则。 四.科考森林生态旅游模式
科考森林生态旅游是指以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内的珍惜资源为基础,开展的旨在考察生态状况,珍稀动植物种群及其生活环境,属性等活动的同时,欣赏自然风光,祈祷愉悦身心,满足自身强烈求知欲的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形式。长白
山具有火山地貌,温泉,山峰,瀑布等自然历史遗迹,它的森林,动物,植物,环保,水文,地质,地理,土壤,气象和高山苔原等式理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场所,可以组织学者进入保护区考察保护区的地质,地貌及形成特点,考察生物与生态环境,处于保护区中的长白山主峰是一典型的火山锥体,锥体顶端的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著名的天池,长白山还是第二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之源,是三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长白山垂直温差达10摄氏度左右,形成了5个不同的植被带,即蒙古烁林带,红松林带,云冷杉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囊括了东半球从温带到极地的各种主要植被类型。这里是世界闻名的基因库,胡老的第三纪孒遗生物,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自北向南移的极地生物,间冰期自然也热带北进的生物,欧洲和西伯利亚的生物种属,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长白山的安图县境内有闻名于世的“安图人“遗址,是晚更新世后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遗址。与此同时,科研也是保护区得以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通过科研可以更好的促进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开发。作为科考森林生态旅游区,开发时必须以保护优先,安全性味原则。谨慎划分功能分区,在核心区外围可适当多开展科考森林生态旅游,丰富人们的知识,扩大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度,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珍稀动植物。但在环境较脆弱的地带,要适度限制或者以尽量少的次数,尽量小的规模开展科考旅游活动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建议以“小,简,少,同“为准绳,即数量应少,设施应从简,体量应小,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协同。此外,安全防护救护措施必不可少,在较原生态的林区内进行考察活动,由于接待服务设施较少,因此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可适当设置一些体量小,位置较隐蔽的临时救护站,以保证应急之用。 五.结论
本着对自然界干扰最小的原则,在环境容量的范围内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如森林远足,森林浴,登山野营,漂流等活动,让游客更深入地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魅力。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不应该只着眼于眼前,应放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强调观光内容时,应努力强调自己的生态形象,把旅游项目定位于高档次上,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使长白山的资源能合理,永续开发。
参考文献:
1. 杨桂华;论生态旅游的双向责任模式[J];旅游学刊;2004年04期
2. 钟新民;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
期
3. 陈孝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白虎浅析,世界林业研究,2002(2):71-75 4. 陈鑫峰,王剑波,生态旅游与森林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时间的讨论,世界林业研究。2001
(4):74-80
5. 邓金阳,柯显东,论森林旅游的生态影响及对策,胡爸爸林业科技1995(2);33-37 6. 胡勇,张启翔。森林公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兼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
林公园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3):49-57
7. 罗忠敏,对保护开发长白山旅游资源问题的思考。价格辑刊,2001(8);8-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