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外汉语教育学理论练习题

2021-12-15 来源:年旅网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里,通常把第一语言之外的语言统称为第二语言。

3、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它涵盖性很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外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5、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与“母语”相通。

6、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除了天然物质以外,人所创造的一切。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财富”部分,即与“物质文化”相对的“精神文化”,包括经济、政治、、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语言、世界观等。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7、对外汉语教育的目标: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其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8、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典型的例子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9、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习得是无意识的,无需专门的老师,专门的教学。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10、迁移:旧习惯忽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正迁移,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当第一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出现。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11、干扰: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12、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介乎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产生的原因包括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和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13、情感过滤:也称为屏蔽效应假说。输入的语言信息有时没有被吸收,即使最容易的,已经理解了的输入也不总是被吸收。人类头脑这种语言现象的堵塞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的作用,称为“情感过滤”。造成过滤的是一些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力、对所学语言的态度、自信心、是否紧张焦虑,是否处于防卫状态,怕出丑等。这是对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深远意义的假说。

14、语言学能:有的学生其他科目学得很好,但是学外语却十分吃力,这说明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这种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的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15、化石化:语言学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停滞不前,产生“僵化”的现象,特别表现在语音方面。 16、i+1原则: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克拉申用“i+1”来表示。i表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也就是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则是下一阶段应达到的水平,输入的语言应控制在i+1程度上,让学习者跳一步能够得着。如保姆或妈妈对孩子的讲话。

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3.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

方式。

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4. 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5. 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6.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7. 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8. 正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9.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10.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1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12. 水平测试——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1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测验的试题叫分立式试题。对有关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进行综合测验的试题叫综合性试题。

14.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15.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16.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17. “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8.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19.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20 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21 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22、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化”,直到看到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

23文化休克: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 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 24 .测试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5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26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2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8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解释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29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惯中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课件,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

名词解释:

1、 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

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2、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

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想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3、 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是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文化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

4、 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

来教学外语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 【流程:[教学流程]

[1] 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

[2] 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新词的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学生跟教师朗读单词。教师说出母语意思,学生说了英语单词。

[3] 讲授语法:讲解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语法规则进行转换等。 [4]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学生分析语法与译成母语。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5] 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 [6] 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

5、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6、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P133) 2、 语义文化(P135)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3、语用文化(p136):A称呼、B问候和道别、C道歉和道谢、D敬语与谦称、E褒奖与辞让、F宴请与送礼、G隐私与禁忌】

7、暗示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于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所谓暗示,是指建议或诱导,正确的暗示主要有两种手段:威信和稚化。

8、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偏误分析理论的五个基本步骤和偏误的来源。

1)步骤:A、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

B、鉴别偏误:区分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是结构偏误还是语用偏误。 C、对偏误进行分类

D、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E、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2)偏误来源:

A、母语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C、文化因素负迁移 D、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E、学习环境的影响。

2.简述直接法的基本原则和典型的教学过程。

1)基本原则:A、直接联系。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模仿是主要练习方式。

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F、学习当代通用的活的语言。 2)教学过程:1、教师口头展示句子或课文 2、学生模仿跟读 3、教师纠正错误 4、学生继续模仿

5、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3简述听说法的基本原则和典型的教学过程。

1) 基本原则: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产生于美国。听说法第一

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上 2) 教学过程:据盛炎:模仿-重复-翻译-轮流-不连贯的重复-对话练习

据特瓦德尔:认识(教师展示)-模仿-重复-变化-选择

4.简述功能法的基本原则和典型的教学过程

1)基本原则:又称:“交际语言教学”,较早称为“功能法”、“意念—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2)教学过程:1、展示新语言材料,一般为真实、连贯、自然的对话

2、对每段对话进行相应的练习,包括朗读,根据对话中的主题与情境进行问答 3、学习对话中出现的基本交际表达法及其相应的语言结构

4、在教师提供的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从有指导的到完全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5.简述全身反应法的基本原则和典型的教学过程

1)基本原则:这种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全身反应法以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全身反应法主张先理解后表达,通过动作指令学习语言。

2)教学过程:1、教师先用母语介绍今天要采用的学习方法,一边下指令一边做动作 2、教师只发指令,不做动作,让学生做

3、教师将前后几个指令结合起来,同时做示范,然后下指令让学生做

4、教师教师将前后发出的指令结合起来,但不做示范,先让个别学生做,然后再让全班学生做,

然后改变指令的顺序,让学生做出反应

5、教师鼓励有能力说出来的学生站起来发指令,老师跟其他学生做出动作 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7、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8、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A尊重不同文化、B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C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D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E从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9、请结合实例说说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精讲多练原则

表达简化和浅化的原则 少用术语的原则

形式,语义和语用并重的原则 注意学生偏误的原则

10.举例说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2.词语的教学要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语。 3.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

4.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语素)教学相结合。 5.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 6.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