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电英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05期
摘 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跟着提高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项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任务。主要从激发学生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和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思维三个方面谈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办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思维;兴趣;方法;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都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贯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激发学生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
思维兴趣促进思维能力,思维兴趣产生于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思维兴趣和思维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最佳的状态中,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强,思考深入,甚至废寝忘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
小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然而数学科目又偏偏是抽象,严谨的,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将课本上静止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出动态、直观的效果,不仅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学生多项感官的刺激和参与,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思维能力。 2.保护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未知的事物和现象总想问个为什么。在数学的学习中,好奇心会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积极地探索、解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3.避免越俎代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一定要克服传统以自己思维代替学生思维的做法,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自主学习,探索,提高思维能力。 4.就近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处在积极的状态。然而,教师在设置疑问时,还要具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水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 二、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这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现行的教材,将教材中的书面内容设计成实践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亲手操作。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对于抽象性和概括性比较强的数学知识会觉得难度比较大。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对一些实物,如数学模型,教具等丰富的教学材料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为更加全面、清晰,牢固地掌握知识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课后总结中,借助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虽是分开板块的,但是它们之间是存在严密逻辑关系的,学生拥有单独散落的知识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因此,课后的总结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联系上下“文”,利用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铺路,利用新知识为下一节的内容做铺垫。这样,将这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放在一个系统知识中进行总结,通过知识的迁移,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最后,在课下练习中,利用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对于数学课本的练习有取舍,更多的是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比较强的数学作业,让它的解决方式更加灵活和自由,这样,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一次很有价值的锻炼。
总之,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的学科,我认为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留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能拥有一个自主支配、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童晓明.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J].学园,201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