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2022-07-28 来源:年旅网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

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而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指课题)一起读。 生:清平乐 村居

师:我听到这一个字,有人读“yuè”有人读“lè”,该怎么读,谁来说说?来,拿话筒。 生:应该读yuè,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清平乐 村居》是辛弃疾当时即兴写成的一首小歌,所以读yuè

师:噢,清平乐在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可以唱的曲调,我们一起读 生:清平乐

师:而《村居》是词的题目,我们读的时候中间要注意停顿,好,一起

读“清平乐 村居”齐

生:清平乐 村居

由一首高鼎的《村居》自然的导入课题,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跟读,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了解词牌名的正确读法,其中也渗透了读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词,课件展示全文 它和我们以前学过

的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好,请你 生:每行字数不相等,

师: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长短句,这样词的

结构才更加鲜明,这是他的发现,还有谁发现了?好,你说 生:我们读的都是绝句和七律,而这一个每行字数不相等,我第一次读这样的。

师:你和他的发现一样。还有谁发现了什么?这中间…….好,你说 生:中间空了一行,而且这两首小歌都是一个作者写的

师:不叫两首小歌,这是一首词的两部分,上面的一部分叫上片也叫上

阕,下面的一部分叫下片也叫下阕。就像一首歌词的两段一样,明不明白?还有它的题目上有不一样,有词牌名,这是诗和词形式上的差别。课文,课前读过吗?

生:读过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词与诗的区别,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了词的特点。

师:读过三遍以上的举手,好,非常好,预习是非常好的习惯,好,请

放下,下面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读?好,请你。其他人认真听,看看他的字音读的是否正确。好,请。 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好,就你的同桌说吧 生:应该是翁aǒ,他把aǒ读错了, 师:这个字应该读…好,你说 生:应该读aǒ

师:对,应该读aǒ,我们一起来读aǒ,连起来读 生:翁媪

师:翁媪在这是生字,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翁, 生:描

师:我们写的时候要把上面的公写的扁一点,下面的羽,左边写的小一

点,右边写的大一点,这样这个字写的才有美感,才有层次感,看看上面的公,这翁是指…..你说

对于生字的指导,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书写,写法,怎样才会把字写得美。教师指导完,还有学生的练习,巩固了本课生字。 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爷爷奶奶中的爷爷, 师:对,指老爷爷,那奶奶在这里是哪一个字 生:媪 师:一起说 生:媪

师:我们再把这个词读一遍,一起读 生:翁媪

师:带到句子里再读一读 生:白发谁家翁媪

把生字指导完,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再读词语,既纠正了读音又理解了词义,为理解整篇词做铺垫。

师:刚才他读得还有什么地方?谁知道/好,请你来,后面戴眼镜的那位女生

生:应该是“相媚好”,他读成相美好了 师:对,这一个字读“媚” 生:媚

师:媚,四声,相媚好

生;:还有,他把莲蓬读作莲pén

师:这个应该是后鼻音eng,是吧?莲蓬这个词,在现代普通话中,我

们正常读轻声,莲蓬,但是在古诗当中为了讲究和仄押韵,可以读他的第二声,莲蓬,好,一起读一遍 生:莲蓬

师:还有一个字是多音字,这个字,他在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想一想,

在这应该读哪一个音?出示:剥 bō bāo

师:bāo是去掉外面的皮或壳,bō是用强制的方法夺去,你说 生:应该用bāo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这里是“溪头卧剥莲蓬”

师:是去掉莲蓬外面的壳,或去掉莲子外面的壳,好,我们一起来读一

读这一个词。剥莲蓬,齐 生:剥莲蓬

师:再读一遍,剥莲蓬,齐 生:剥莲蓬

师:把它放到句子里,溪头…读 生:溪头卧剥莲蓬

纠正学生的读音,适当的补充重点字词的意思,最后再回归课本,让学生读好,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每一步都在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师:非常好,还有谁来读一读或和他比一比的?好,请你。这一次,同

学们可听好了,看他读的是否正确,还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看一看他是在哪停顿的,来,开始 生:读课文

师:听出来没有?你看他读的时候,“茅檐 低小”,这就有停顿了,

我们古诗是非常讲究节奏和韵味的。 师范读:“茅檐 低小”,有节奏吗? 生:有

师:有韵味吗? 生:有

师:来,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有进步吗? 生:有

师:注意这个赖字是边音,来一起读,“无赖” 生:无赖 师:再读 生:无赖

师:你们想读吗?来,自己来找一找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感觉,自己读

一读,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屏目,请自由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读完的坐正,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它的节奏和感觉。“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读 生齐读课文

师:多聪明的孩子,一点就会,一说就通。同学们,人们曾说“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下面请你在轻声的读一读这首词,看一看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或者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来,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这首词,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屏幕,自己轻声读 生自由读课文

古 诗词,不管是何种句式,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此处设计,正是基于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及读诗经验之上,将此浓厚兴趣迁移 至学习词中来。所有词的形式特点,均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体验而得,老师所做的,只是梳理与丰富,并在再一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词独有的韵律之美,在 孩子们动情、有致的朗读声中细细流淌着。而且此处也渗透了读书方法,在读书的同时给了学生思考的问题。

师:有没有谁看到这首词写出了什么?好,浮现出这个画面的人越来越多,好,请你

生:我的脑中浮现出了两个老人正在聊天,在茅房底下 师:这儿,茅檐是指茅屋,对吧?

生:茅草屋低小,中儿正织鸡笼,大儿除豆溪东,小儿卧剥莲蓬。 师:这是他看到的,还有谁看到了?你说

生:我看到了有一所小小的茅草房,茅草房紧靠着小溪,溪边长满了青

草,一对夫妻刚喝完酒,醉醺醺的回家了,他们亲热的在家里聊天,大儿在溪东锄豆草

师:锄豆,是指锄去豆田里的杂草

生:中儿正在家里织鸡笼,最喜爱的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

师:这是你看到的画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村居图啊!下面

请同学们在仔仔细细的,好好地把你的心放入这段文字当中,去品读,去品味,去体会哪些词句描绘的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明白了没有? 生:听明白了

师:可以打开书。哪些词句?好好地去品味,也可以用笔画一下思考的

痕迹,因为思维是最美的浪花 生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

整体的感知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诗歌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天地。只要言之有理,我们就不妨大胆揣摩,而揣摩得正确与否,就看你对作品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人格精神了解多少。面对小学生,如何才能把握好一个度,既不挖掘过深揠苗助长,又能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值得我们思考。

师:已经有人找到了,印象最深刻的话,我们再等一等。好,我们来说

一说,哪些词句描绘的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那个男生 生读上片。有茅草屋,长满青草的溪边, 师:茅草屋长在?换一个词

生:有一座茅草屋,长满青草的溪边 师:你觉得这样的环境怎样? 生:非常优美

师:非常优美的把它读一读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溪上青青草,多美的景色啊!你在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读得很美,很好。低小的茅檐,青青的小草,流淌的小

溪,这是多么优美的田园景色啊!来,我们一起读,茅檐,齐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很好,还有那些画面描写的诗句给你印象深刻的?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一句感觉他们无忧无虑,天下十分太平

师: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

生: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这一句,醉里,他们非常的太平 师:太平的日子,醉,就是 生:喝醉酒了

师:在太平的日子里,才有可能喝醉酒了,是这样理解的吗? 生:是的

师:那吴音这个词你明不明白?好,你说 生:就是吴地的方言

师:哎,就是吴地的方言,文中是指江西上饶地区的方言,相媚好,有

没有人懂得? 你说

生:相媚好是指两人很亲热的样子,

师:两人很亲热的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媚,大家看黑板

师画眼睛

师:这是人的眼睛,眼睛上面是眉毛,这就是古代的眉的写法,眼睛下

面加了一个女,我们现在写做左右结构的 媚 , 突出女孩子的眉毛,女孩子的眉毛,眉清目秀,多可爱啊!所以媚现在有一种意思就是美好,可爱。相媚好就是亲热的意思。吴音相媚好就是用自己的方言在亲热的 交谈,想一想,这一对白发苍苍的翁媪,他们在亲热的交谈什么呢?想一想他们的动作,他们的神情,也许翁会对媪说,‘老婆子啊,怎样怎样,也许媪会对翁说, 看你这个老头子啊,好,你说

生:他们可能会谈一些家常事, 师:你说一说,会谈什么事?

生:妻子,儿子们都长大了,应该以后让他们出去干一些活,多给家里面挣点钱啊!

师:噢,谈到儿子,谈到他们的生活,是吧?这是你想到的。来,请你说。

生:翁会对媪说,你看我们的儿子多孝顺啊!大儿子正帮我们给豆田除

草呢,中儿子也在帮我们织鸡笼,

师:中儿子就是二儿子,他说到了这一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

笼。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大儿子?来,还是你来说 生:我觉得大儿子是个十分孝顺的人,

师:孝顺的人,二儿呢?

生:二儿子应该也是一个孝顺的人,

师:也是孝顺的人,他们在干活,是勤劳能干的,好,把这句读出来。 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勤劳能干的大儿和中儿 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师:好,再想一想,他们还会谈些什么呢?来,你说

生:媪会对翁说,看看我们的儿子多好啊,天天勤劳的工作,等我们以

后有钱了,给他们多买点好东西吃。

师:噢,来慰劳慰劳他们辛苦的劳动,是吗?好,你说。

生:我觉得翁会对媪说,你看现在生活多好啊!我们的儿子也十分的孝

顺,你看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干活呢,媪会对翁说,他们是十分的辛苦,但是你看我们的小儿子多么的可爱啊,正在那边剥莲蓬呢! 精 读感悟词中所存在的画面,这首词短短四十六个字,充分展示了乡村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平和无忧的生活画卷,意境深远,情意悠长。在学生结合画面及已有 生活经验读懂词句含义之后,便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仿佛走进这生活画卷,去亲身感受,并

语言描述。这样抛弃了繁琐古板的分析和诗意的死记硬背,在个性 化的阅读体验中,各自感受着诗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师:哦,说到了小儿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儿子。最喜小儿无赖,溪

头卧剥莲蓬。这句话有没有想说的,哦,我们看看小儿子,好,你说

生:我觉得“卧剥”能体现出最小儿子的最可爱,因为剥莲蓬一般都是坐在那边剥,或站着 师:而他却是…. 生:而他却是躺着剥

师:哦,躺着剥,是卧剥莲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卧剥莲蓬的小儿,看

一看他的姿势,他在…..来,你说 生:他趴在地上,拿着莲蓬,在那边剥

师:趴在地上,这就是俯卧,想想看,他还有可能怎么卧?你说 生:他可以一会翻翻身一会再翻过来, 师:如果这样侧过来,这叫什么卧? 生:侧卧

师:侧卧,如果面朝上,这是

生:仰卧

师:哎,正如你所说得,他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你

觉得这位小儿怎样?你说

生:我如果是小儿子的话,我可能一边剥一边讲,干活,不干活?干活,不干活? 全班哄笑

一个“卧”字活了一副画,可是教师如果没有带领着学生细致地将图读进去,想象开去,小儿顽皮可爱的形象又如何能在学生们的心中活起来、生动起来?又如何能让他们深深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无赖”呢?

师:哦,这是你体会到的小儿子的可爱,还有,你觉得这位小儿怎样?来,你说

生:我觉得这个小儿子,一边剥莲蓬,一边说,大儿子二儿子怎么回事

啊,像我悠然自得的剥莲蓬吃,多好啊,他们在那边干活累不累啊? 师:想到了自己的两位哥哥。这是多么天真的想法?来,我们读,把这个天真的小儿读出来,

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我听出来了他的天真,还有是怎样的小儿,来,你说。

生:他还会说,大哥哥和二哥哥都把我的活给抢了,父母看到了,肯定

会以为我不愿劳动,万一他们不喜欢我怎么办? 师:哦,是这样的想法,这是童言无忌,好,你说。 生:我觉得小儿子是最调皮的,最顽皮的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从“最喜小儿无赖”的无赖中,体会到的。 师:哦,无赖,无赖原本是指,知道吗?你说

生:无赖,原本是指不讲道理,在本文中指的是小儿子的顽皮。 师:哦,也就是说,小儿在这是不讲理的意思吗?你说 生:不是的

师:你是怎样认为的?

生:最喜小儿无赖,是夫妻俩最喜欢的儿子, 师:是夫妻俩最喜欢的儿子。来,读出那种喜欢来, 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我听出了喜欢,还有谁喜欢这可爱的顽皮的小儿,除了这老夫妻俩,你说

生:还有作者也喜欢小儿子。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因为作者写“最喜”

师:哦,你抓住了一个词“最喜”,来,读 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是啊,是最喜欢、最淘气,最惹人喜爱的小儿子。还有谁想读一读这一句?你来

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听出了你的喜欢,你读出了小儿的可爱。还有谁愿读?来,你来 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 我也听出了你的喜欢,同学们,其实像无赖这个词啊,表达了词

人对小儿的喜欢,这是一种爱称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经常会这样说我们,他们也可 能会指着我们的鼻子说,你这个小无赖,你这个小调皮,你这个小顽皮,你这个小淘气,你这一个小捣蛋,你这个小傻瓜,这是一种浓浓的爱呀!好,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这一句。 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个顽皮可爱的小儿,最喜,齐 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由“无赖”一词到“最喜”,处处突出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指导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有了个人独特感受,才会有个性化的阅读。 师:刚才我们说到,这翁媪聊到了自己的大儿、中儿,他们还会聊些什么?你说

生:媪会对翁说,别喝那么多酒,你都快神志不清了, 师:哦,关心他的身体,那翁可能会对媪回句什么呢?想想看 生:可能说,没关系,反正家里来客人了,少喝点还不如多喝点,我醉不了

师:哦,这是对自己酒量的自信,对客人的热情,是吧?孩子们,我们

看啊,当我们看到这一对白发苍苍的翁媪,在阳光下,在茅檐前,亲热的交流着,交谈着,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这是哪家的翁媪呢?来,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来,你读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师:我听出来了,你投入进去了,还有谁想读?来,你读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我也听出了你读的非常好,刚才我们说了这个字,醉,大家都说他

喝了一点酒,有点醉意,或者有点微微醉了,还可能会是?你说 生:还有可能会沉醉

师:沉醉在什么当中,你说完整 生:沉醉在? 师:好,想想看,

生:沉醉在他们的谈话中, 师:谈话中,还可能,好,你说 生:沉醉在温馨快乐之中 师:这份生活之中,你说 生:沉醉在幸福之中,

师:幸福之中,所以词人辛弃疾看到了这一幕,也不禁感叹,读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同学们,这温馨的田园风光,这一家老小五口,被构成了一幅完整

的村居图啊,就这样一幅村居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感觉?你说

生:他们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 师:你感受到了和谐温馨,你说 生:他们给我留下了欢乐祥和的情景 师:给你留下了祥和的感觉,好,你说。 生:他们给我留下了,家庭是多么美好和温馨 师:给你的感觉是一份美好和温馨。那位女生

生:给我留下的感觉是很温馨、很美好,夫妻两个很和睦。 师:很和睦,很恩爱,孩子们,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温馨 师板书温馨、美好。。。。。

师:还有你们所说的和谐,幸福。下面让我们把这种温馨美好幸福这样

的感觉,带进词中,一起读出来,清平乐 村居 齐 生读课文

师:假如你来到这样的村居前,看到这温馨美好的生活,这温馨美好的

场景,你会怎么样呢?你说

生:我沉浸在幸福祥和的生活中,我觉得外面战乱纷飞,而他们却像往常一样,使我很感动。

师:哦,你沉醉在当中,享受一份心的宁静。你说

生:我似乎也变成了翁媪的一个儿子,感觉很快乐感觉很温馨。 师:你已经读进去了,你沉醉其中了。你说 生:我也好想加入他们啊! 师:一份加入,你说

生:我觉得这个家庭很和睦,这个地方很风趣。

师:有一份独特的风味,是吧?孩子们,你们所说的感觉汇成一个字或

词,就是醉和陶醉啊,其实沉醉其中的不仅是翁媪全家,还有我们,还有谁也会醉了? 生:作者

师:作者,对,大家都醉了, 师板书“醉”

师:词人辛弃疾,他生活在社会动荡、战火连年的宋代,童年时,他的

家乡就被金人占领,他一直渴望收复失地,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位金戈铁马的将军,他看到这温馨美好的生活,他会说些什么呢?你说

生:哎,外面战火纷乱,而这户人家是这么的温馨,太好了

师:感叹温馨的生活,你说

生:如果外面也像这里一样,和平、温馨,该有多好啊!

师:是啊,俗话说,心中有情,眼中才有景啊,所以辛弃疾笔下才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 师放音乐 师:我们一起读 生配乐读课文

“醉” 字,是“词眼”,活了一首词,让人陶醉于这田园村野之乐,更活了一节课,让人沉醉于这行云流水之美。初解,学生对“醉”的理解是饮酒而醉,老师只是在黑板 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醉”,然后继续分析可以是饮酒而醉,但是“醉”在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老师补充了辛弃疾的资料,一心带领着学生亲近“大儿、中 儿”,体会他们的孝顺、勤快,感受“茅檐、小溪”的乡村美景,在了解辛弃疾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来感悟这首词的意境。老两口夫妻恩爱,儿子孝顺可爱,他们陶醉 与这样幸福的时光;虽然他们居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但是他们家庭和睦,居住的地方又非常的美丽;他们醉心于这没有纷争的悠然恬静的生活…… 三:总结课文

师:同学们,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这样的温馨美好幸福,其实这温馨美

好幸福的生活,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追求,好。下课。

最后通过点题,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对名利的淡薄,对自然真实、恬静有趣的生活之神往,以及其生活追求。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作者思想情操之美,沉浸其中,接受心灵的洗涤。最后把整节课的教学落实到一个“安居”上,透视出老师的教学智慧,和对文本的深度把握。

个人反思:

整理完这节《清平乐 村 居》的课堂实录,让我感受颇深。他指导了我的教学,怎样在课堂上抓住文章的中心来精读感悟,怎样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制造课堂的升华,擦出心灵共鸣的火花,还 有很多很多。一节语文课要慢慢的上,稳稳地上,不慌不忙的上,切勿操之过急。我自认为诗和词是最难讲的课文,它的字词、它的韵律都不好把握,但这节课却上 出了它的趣,上出了它的味。它指导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中,要抓住“诗眼”、“词眼”,围绕这个“眼”展开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词读好,读得抑扬顿 挫,读出个人的独特感受。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醉”、“媚”、“锄”、“剥”4个生字。理解“相媚好”、“亡赖”、“翁媪”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词中情境的方法,感知词中大意,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情境对话,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会词中这一家人平和的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感悟词中这一家人平和的心态,感悟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板书:村居。

2.同学们,还记得清朝高鼎写的《村居》吗?(师引诵:草长莺飞二月天……)诗中描写了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村居更有韵味,因为它是一首词,看老师继续写(板书:清平乐)读准“乐”这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yuè。

3.谁再将课题完整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整首词三到四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顺为止。

2.检查读书情况

课件出示:翁媪、 锄豆、 相媚好、

卧剥、 莲蓬

(1)请小老师带读。重点提醒:翁(后鼻音)、锄(翘舌音)剥:在这里是指把东西的皮或壳去掉,所以应该读bāo蓬:单独念是第二声,但在莲蓬这个词中读轻声。

(2)去掉拼音你们一定也能读好。

3.理解“翁媪”(结合注释理解意思或通过字形来分辨)

4.齐读词语。

5.指名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三、师生配合,读出韵味

1.字音读准了,如果还能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就更好了。听老师读,边听边用笔标出停顿的地方,用斜线画出来。

2.看看大屏幕,跟老师的一样吗?不对的地方可以改一下,老师想和大家合作着读,好吗?(师生配合读词的上阕和下阕)

3.配乐齐读。

四、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将这首词读了好几遍,但好词不厌百回读,读多了,你就会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默读这首词,结合注释和文中的插图,一行行地读、一行行地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交流。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绿绿的青草。)

(1)茅檐:茅屋的屋檐。

(2)青青草:很绿的草。

(3)为什么不是青草而是青青草?多了一个“青”你又体会到什么呢?(作者用的不是一个“青”而是两个“青”来表示草绿得程度很深。)

(4)看着这绿绿的草,仿佛那绿色的生命一般,指导读出对小草的爱怜。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在醉意里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的,不知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1)吴音:吴地的方言。

(2)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制鸡笼)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最喜欢小儿子的顽皮淘气,他正趴在溪头剥莲蓬呢)

(1)无赖:平常说“无赖”好像是贬义,词中的“亡赖”是指小儿顽皮、淘气。

(2)卧剥:趴着剥。

3.谁能用自己的话将整首词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4.词中有一个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情感?你找到了吗?(板书:喜)辛弃疾喜欢村居的什么呢?

五、展开想象,品悟词意

1.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词,用上这个句式,说一说,读了哪一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又或者想到了什么呢?

2.和同桌交流交流。

3.指名交流。

读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1)这是多么富有乡村气息的景色啊!不仅有这些,还有下阕的豆田、 莲蓬。

(2)这些都是词中所写到的乡村特有的景。词中没写到的呢?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你还能看到什么?(结合学生回答,师引诵诗句)

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青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小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知了──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黄牛──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3)这仅有46个 字的小词,经我们这么一说仿佛变成了一幅画,在这幅画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村居里特有的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那在你眼中这是一幅怎样的画?(美妙绝伦, 生机勃勃,妙趣横生,有声有色……)这幅画的名字就叫“村居”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这景,你会说这景可真(板书:景美)

(4)咱们就美美地读一读,把村居的美给读出来。

4.不经意间,我们就走进了这幅画中,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这景之中,你最想做什么?

5.同学们都已经陶醉在这美景中了,那村居里的一家人都在干什么呢?(板书:人)

读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1)你觉得这对恩爱的老俩口可能会聊些什么呢?(聊景色、聊儿子们、聊曾经的往事……)

(2)师生分角色情境表演。

(3)同合作互相演一演。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了这老俩口的幸福、温馨……

过渡:老两口相亲相爱是多么的开心,令他们更开心的还有他们的三个儿子呢!

读了“大儿锄豆溪东”,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1)看着大儿这卖力锄草的样子,我们送他一首锄禾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随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3)男同学一起读。

读了“中儿正织鸡笼”,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1)多么懂事的二儿子呦,虽然还没到耕种的年龄,但已经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真是应了那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3)我们一起读。对,就这样,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读了“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1)图上的小儿是静态的,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象这小儿在剥莲蓬的时候还会有哪些调皮、可爱的动作吗?他的小手、小脚、小头还会怎样动?

(2)总之他想怎么动就怎么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送他一个成语(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3)让我们读出这小儿的快乐。(指名读,男女生分开读)

6.瞧瞧这一家人,老两口相亲相爱、三个儿子又那么懂事、可爱,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指名答)他们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咱们可以把它融为一个字(板书:和)

六、走近诗人,升华情感

1.同学们,这就是诗人眼中的村居,看着这清新秀美的景,再看着这和和美美的一家人,诗人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啊!(“喜”加三角符号)辛弃疾又是在怎样的处境下写的这首词呢?结合课前预习,谁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辛弃疾?

2.老师也找到关于辛弃疾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资料: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自幼丧父,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21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在这期间他所提出的所有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而且三次被罢免,二十余年隐居江西上饶一带。)

3.这首词就是他在江西上饶的时候写的。他一出生,自己的家乡就已经被金人侵占长达13年,我们完全能想象出当时的辛弃疾每天眼前看到的都是什么?(烧杀抢掠、满目疮痍、战火连天)耳旁听到的又是什么?(人喧马嘶)

4.所以,当他经历了这样的战乱以后,再看到这风景如画的乡村,看到这和和美美的一家人,特别是看到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小儿,你觉得他心里会想什么?(它多么希望自己能拥有像小儿这样幸福的童年,多么希望北方战场上的人都能过上这无忧无虑、幸福安定的生活,国家能早日统一)

5.辛弃疾喜欢这村居的景,喜欢这和和美美的一家人,更加向往这村居幸福安定的生活。他希望人人都能够喜在村居。带着别样的理解,我们再来吟诵这流传千古的《清平乐村居》(配乐齐读)

6.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吟诵,把村居送给我们的精神的礼物留在心中,全体起立,试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