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法必须以()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既定事实
2.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主体。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
A.法的遵守
B.法的适用
C.法的解释
D.法的宣传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A.一半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五分之一
5.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
A.政治监督
B.法律监督
C.对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
D.市场监督
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行政机关()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A.不能
B.可以
C.应当
D.不能自行
7.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
A.分散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程序性
8.刑法学是研究()的科学。
A.刑事法律
B.刑法
C.犯罪
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9.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
A.行贿罪
B.向单位行贿罪
C.介绍贿赂罪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
A.反革命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C.故意杀人罪
D.危害公共安全罪
1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从这份文件里,使全厂干部了解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B.通过这份文件,使全厂干部了解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C.这份文件,使全厂干部了解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D.通过学习这份文件,使全厂干部了解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12.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13.“由于我们没有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结果给流氓、惯偷、坏人造成了盗窃、行凶、阴谋破坏的可趁之机”这句会文用语显然是不规范的,其不正确的原因是()。
A.含义不明确不清晰,让人产生歧义
B.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C.语序安排欠妥当
D.不合乎事理
14.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
A.被动发文
B.主动发文
C.是对报告的批件
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
15.公告在撰写时要求行文郑重、用语规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公告中涉及国家、地区、机关要使用通用的规范名称
B.词语符合现代汉语的局面语言规范
C.撰写时,必须使用指定的专用文稿纸
D.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6.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没有的一部分是()。
A.标题
B.正文
C.主送单位
D.成文时间
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8.质变是事物()的变化。
A.质与量
B.外在性质
C.根本性质
D.量
19.“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教育”这一观点符合下述哪一原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量变到质变的过渡
C.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D.事物间的直接联系
20.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A.庸俗唯物主义和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改良主义
D.经验论和唯理论
21.在自然界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22.概念、判断、推理是()。
A.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
B.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C.属于直接经验的范畴
D.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23.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4.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2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
A.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B.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认识过程决定的
26.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27.承认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是坚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
A.唯物论
B.客观论
C.辩证论
D.折衷论
28.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物质世界
B.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C.知识分子的头脑
D.人民群众的实践
29.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30.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经济地位
B.政治态度
C.思想观点
D.受教育程度
31.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3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3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性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34.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A.政府放弃宏观控制
B.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35.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这是为了()。
A.把国有经济组织成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B.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归中央掌握,小企业归地方管理,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国有经济的领导
C.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增强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
D.推行国家行政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搞好国有企业
36.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集权式
B.分权式
C.自然型
D.社会型
37.仅采用无限责任原则的企业形式有()。
A.两合公司
B.股份两合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个人业主制企业
38.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关于()。
A.农业和农村工作问题
B.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
C.深入开展“三佛”教育问题
D.西部大开发问题
39.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
A.稳定
B.改革
C.发展
D.引资
40.精神文明要贯彻()方针
A.重在建设的方针
B.重在普及的方针
C.重在提高的方针
D.重在批判的方针
41.县级政府或行政机关的机构称“局”,行政级别是()。
A.科级
B.处级
C.副处级
D.副科级
42.报考国家公务员并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人可以是()。
A.中学教师
B.在职国家公务员
C.外籍华人
D.在狱人员
43.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录用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
A.在提高条件下择优录用
B.在降低条件下优先录用
C.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D.在降低条件下择优录用
44.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
A.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社会公德
B.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职业道德
C.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社会公德
D.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职业道德
45.下列职务中不属于领导职务的有()。
A.直辖市市长
B.乡长
C.巡视员
D.司长
46.在我国,有()个非领导职务序列。
A.13
B.10
C.8
D.7
47.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最高不能超过所在部门的()。
A.领导职务层次
B.领导副职层次
C.领导上级层次
D.领导下级层次
48.立法监督是()。
A.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B.社会及舆论监督
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D.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49.行政监督机关是()。
A.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B.国家的各级检察机关
C.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的反贪局
D.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50.在领导体制上,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都实行()。
A.业务领导制
B.首长负责制
C.委员会制
D.双重领导制
二、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2.关于法人的行为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产生
B.法人的行为能力不受限制
C.法人具有行为能力的就一定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的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
D.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消灭
3.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
A.它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
B.它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守法的活动
C.它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D.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4.可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
D.国务院总理
5.下列财产中,可以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有()。
A.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B.森林等自然资源
C.法律允许的生产资料
D.林木、文物、图书等
6.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
B.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
C.防止滥用国家权力
D.决定国家权力
7.不能请求行政复议的事项有()。
A.对行政法规不服的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
C.对国家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满的
D.对行政机关对土地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8.下列()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关系
C.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D.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9.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
A.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C.以单方意思表示为前提
D.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10.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
A.采用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
B.是要式行政行为
C.是羁束行政行为
D.其后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
11.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
A.主体特征,即它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B.职能特征,即它是国家管理活动
C.意志特征,即它必须是符合双主当事人的意志
D.法律特征,即它是法律行为
12.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
A.主体要件
B.功能要件
C.内容要件
D.权限要件
13.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
A.确定力
B.约束力
C.执行力
D.说服力
14.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
A.判处徒刑
B.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
D.罚款
15.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
A.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赔偿诉讼
B.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C.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
D.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16.下列哪些内容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A.物权的客体是物
B.物权是一种相对权
C.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
D.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
17.《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A.年龄
B.权利
C.家庭
D.精神
18.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
A.发文机关
B.针对时间
C.内容
D.文种
19.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
A.用数量词标示
B.用小标题标示
C.用惯用语标法
D.用不同的自然段标示
20.议案的提出应严格遵守以下哪几种法律中的有关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C.《行政法》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21.下列有关内容,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
A.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
B.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
C.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
D.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22.条例的制发权属于()。
A.国务院
B.党的中央组织
C.国务院所属各部委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23.公文处理精简原则的内容包括()。
A.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努简化公文的格式与语言表达
B.简化公文处理的程序、手续与方法
C.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
D.努力实现公文处理的现代化
24.文件的签发主要有哪些形式()
A.代签
B.会签
C.核签
D.正签
25.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A.引力场
B.生产力、生产关系
C.阶级、政党、国家
D.市场经济理论
26.关于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
D.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27.意识是()。
A.物质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物质的反映
D.宗教的信仰
28.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否定是自我否定
B.否定与肯定的区别
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否定是“扬弃”
29.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对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这一事实表明:()
A.人们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就要认识和改造规律
B.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就可以把规律创造出来
C.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规律
D.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
30.事物自我完善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C.事物矛盾所固有的同一性
D.事物的自我扬弃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1.社会意识包括()。
A.个人意识
B.群体意识
C.社会心理
D.社会意识形式
32.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资料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
A.能源动力系统
B.自动控制系统
C.信息传递系统
D.仓储包装设备
33.国家按其基本类型来说,可分为()。
A.剥削阶级国家
B.无产阶级国家
C.君主专制的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34.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D.《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发表
35.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
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D.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36.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质上就是坚持()标准。
A.历史唯特主义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
D.社会主义价值观标准
37.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A.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D.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作政策和措施
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起始阶段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C.这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决定的
D.它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39.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条件
40.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这三步是()。
A.第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B.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以上都不对
41.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所必需的数量化的、短期的、比较精确的政策指标有()。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基础货币
D.超额储备
42.企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有()。
A.价格竞争、
B.成本竞争
C.非价格竞争
D.企业兼并
43.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的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有()。
A.个体劳动者收入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C.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D.社会成员提供的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44.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正确的说法是:()。
A.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而最终形成的特殊生产基金
B.它的创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C.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局限于社会的某一部门或行业
D.社会保障基金用于保障特定当事人的生活消费,实际上它是一种社会收入调节手段
45.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是()。
A.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B.搞活国有经济的需要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缓解建设资金不足,调整消费结构的需要
46.公务员申诉控告的内容有()。
A.要求受理的权利,要求经济损失赔偿的权利
B.要求及时纠正原处理决定的权利
C.要求造成名誉损失的负责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权利
D.要求惩处责任人的权利
47.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奖励的原则是()。
A.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B.公平合理、奖励得当的原则
C.奖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
D.只能对管辖范围的公务员评定
48.公务员工作回避的类型主要有:()。
A.部门回避
B.任职回避
C.地区回避
D.公务回避
49.传统经验决策的特点是()。
A.较为客观、科学
B.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C.过程简单
D.随意性大
50.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是()。
A.立法监督
B.司法监督
C.审计监督
D.社会与舆论监督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C 2.B 3.B 4.D 5.D
6.D 7.D 8.D 9.B 10.D
11.C 12.C 13.D 14.A 15.C
16.C 17.A 18.C 19.C 20.B
21.D 22.B 23.B 24.D 25.C
26.D 27.C 28.D 29.A 30.A
31.D 32.A 33.C 34.C 35.C
36.B 37.D 38.B 39.A 40.A
41.A 42.A 43.A 44.A 45.C
46.C 47.A 48.C 49.D 50.D
二、多选
1.ABCD 2.AD 3.ACD 4.AB 5.ACD
6.ABC 7.AC 8.ACD 9.ABD 10.BC
11.ABD 12.ACD 13.ABC 14.ABC 15.BCD
16.ACD 17.AD 18.ABCD 19.ABC 20.ABD
21.ABCD 22.AB 23.ABC 24.ABCD 25.ABC
26.ACD 27.ABC 28.ACD 29.CD 30.BD
31.ABCD 32.ABCD 33.AB 34.AB 35.ABCD
36.BC 37.BCD 38.BCD 39.ABCD 40.ABC
41.ABCD 42.ACD 43.ABCD 44.BCD 45.ABCD
46.ABCD 47.ABC 48.BCD 49.CD 50.ABD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同一种社会关系( )同时由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加以调整。
A.不能
B.只能
C.可以
D.应该
2.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适用法律时,( )。
A.就不必考虑形势
B.也应考虑形势
C.必须考虑形势
D.法律必须无条件服从形势
3.在全部社会规范中,法成为一种最有力的规范是因为( )。
A.它反映了一定的客观规律要求
B.人们自觉遵守
C.它具有国家意志性
D.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4.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 )行使。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家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
D.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共同
5.处于非常情况,不能进行下届选举,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 )以上多数通过,可以推迟下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延长本届任期。
A.2/3
B.l/2
C.3/4
D.4/5
6.如果侵权行政行为是因行政工作人员的过错所致,行政机关赔偿损失之后,可以责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 )赔偿费用。
A.部分
B.全部
C.部分或全部
D.双倍
7.颁发营业执照属于( )。
A.权利性行政处理决定
B.行政奖励
C.行政处罚
D.义务性行政处理决定
8.行政复议是( )的活动。
A.行政监察
B.特定行政
C.行政机关
D.人民法院
9.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
A.构成犯罪的行为
B.一切违法行为
C.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
D.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10.有关专利权的期限,错误的说法是( )。
A.专利权的期限即专利的有效期限
B.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
C.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
D.专利权均有申请日,即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之日起算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的期限是10年
11.以下属于议论文特点的是( )。
A.重在说理
B.形象反映生活
C.以情感人
D.解说性强
12.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 )。
A.都要上级请示
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
C.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
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13.下面公文写作中不恰当的是( )。
A.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少数腐败分子,把反腐败进行到底
B.以上意见如无不当,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C.我们必须排除种种不利因素,争取在第一季度建成东方贸易商厦
D.玻璃制品厂原党委书记张某一伙,几年来大量贪污盗窃、行贿送礼,其中仅行贿一项即达85,000元
14.规定性文件正文内容实际可概括为( )。
A.假定、处理、奖励和惩罚
B.开头、中心部分、结尾
C.总则、分则、罚则、附则
D.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5.只有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可以使用( )性的文件。
A.向上级请示性
B.行政管理命令
C.沟通信息
D.针对性强
16.下列关于公文处理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管理公文包括对公文运转过程的组织与监控
B.今天的档案就是昨天的公文
C.机关对信息的广泛依赖性主要和直接表现为对公文约广泛依赖性
D.公文处理活动中,行政机关要全面接受党组织的领导
17.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A.意识的
B.物质的
C.客观的
D.运动的
18.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9.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感觉材料的的工具
D.感觉系列高速了体系
20.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1.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 )的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3.(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4.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 )。
A.循环论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2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6.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 )观点。
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的
27.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
A.用暴力掠夺他人的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社的财产
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28.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划分出了( )。
A.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辩证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2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的能动地反作用集中表现为( )。
A.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C.当上层建筑为束缚生产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势力
D.上层建筑总是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
3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 )。
A.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B.邓小平理论发展阶段
C.邓小平理论成熟阶段
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31.列宁给社会主义下的定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这说明( )。
A.只要全国实行了电气化,社会主义大厦就可以说已经建成了
B.电气化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必要条件
C.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科学技术
D.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重视发展生产力
32.在现代经济中,资源的分配首先表现为( )。
A.生产资料的分配
B.产品的分配
C.生产要素的分配
D.资金的分配
33.市场经济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4.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市场
C.行业组织
D.政府
35.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是( )。
A.供求关系
B.购置者的承受能力
C.商品价值
D.企业的盈利目标
36.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体现着( )。
A.生产资料与货币的交换关系
B.生活资料与货币的交换关系
C.物与物的交换关系
D.交换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关系
3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A.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B.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
C.实现充分就业
D.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38.在我国的银行体制中,中央银行是指( )。
A.中国银行
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39.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按照和需求( )的方向变动。
A.相同
B.相反
C.一致
D.同比例
40.社会保障以( )为目标。
A.社会安定
B.社会立法
C.社会公平
D.人道主义
41.个体经济中的个人收入主要是( )。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风险收入
C.资本收入
D.劳动收入
42.党的基本组织原则是( )。
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D.集权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43.反映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府职能
B.人员素质
C.权责体系
D.行政效率
44.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的国家机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
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
D.中央人民政府
45.下面哪个是政府机构?( )。
A.县法院
B.县委
C.县妇联
D.县建委
46.下面( )在省建委和市建委之间不存在。
A.领导关系
B.指导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协作关系
47.下面( )是政府非常设机构。
A.国家审计署
B.省计委
C.国家扶贫办公室
D.县建委
48.报考公务员的年龄要求一般为( )。
A.35岁以下
B.35岁以上
C.25岁以下
D.25岁以上
49.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录用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 )。
A.在提高条件下择优录用
B.在降低条件下优先录用
C.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D.在降低条件下择优录用
50.非政府组成人员的行政领导者产生可用( )。
A.要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二、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下列法律中,属程序法的有( )。
A.民法
B.民事诉讼法
C.经济法
D.行政诉讼法
2.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具有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有( )。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3.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到( )。
A.有法可依
B.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4.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包括(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邦联
D.联邦
5.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是指( )。
A.选举权
B.发言权
C.被选举权
D.著作权
6.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 )的干涉。
A.国家主席
B.行政机关
C.社会团体和个人
D.中央委员会
7.行政法制监督分两类( )。
A.内部监督
B.外部监督
C.党的监督
D.专门监督
8.下列哪几项是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
A.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B.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双方性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
D.行政法律关系的程序性
9.下列可以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
A.行政机关
B.公务员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
10.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 )等。
A.审理对象不同
B.期限不同
C.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
D.提起理由不同
11.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有( )。
A.警告
B.罚款
C.降级
D.拘留
1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涵是( )。
A.行政管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要求行政法律管理必须不断地适应这些变化
B.对偶然发生的特殊事件或首次出现的超常事务,在法律规定的原则指导下,在法定的范围内,国家行政机关有合理适当地制定规范和采取措施的权力
C.国家行政机关在依职权决策时,必须对多种行政方案作出合理而恰当的选择
D.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自由裁定权的限度内,必须尽可能合理地作出各种具体的行政处理决定
13.复议机关与复议机构之间的关系是( )。
A.委托关系
B.领导关系
C.平行关系
D.协商关系
14.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 )。
A.管制
B.劳役
C.拘役
D.罚金
15.司法监督的主体是:( )。
A.法院
B.政法委
C.法制办
D.检察院
16.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犯有下列哪些罪的一律适用我国的刑法:( )。
A.伪造国家货币罪
B.反革命罪
C.贪污罪
D.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
17.下列内容哪些是说明文开头的内容( )。
A.概述某一现象或事物、事理的基本特征
B.概要介绍事物、事理的总貌或局部特征
C.提供必需的背景材料
D.指出认识事物、了解信息的目的
18.下列内容属于议论文结尾的有( )。
A.归纳并进一步阐明论点
B.从结论中引出可预见的新问题
C.指出结论在理论或实践方面的价值
D.指明确立正确认识后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19.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 )。
A.命令
B.决定
C.通知
D.通告
20.下列哪些机关可以被选择作为抄送机关( )。
A.向下级机关的重要发文应同时抄报直接上级机关
B.向上级请示时抄报下级机关
C.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抄送给另一上级机关
D.将所接受的抄送公文抄送给下属机关
21.有领导被领导关系的机关行文时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有( )。
A.逐级行文
B.越级行文
C.直接行文
D.多级行文
22.禁止主送的同时抄送给下级机关的文件有( )。
A.主送给上级机关的请求批准的请示
B.主送给平级机关的商洽性函件
C.主送给有关下级机关的政策性批复
D.主送给上级机关的请求指示的请示
23.关于工作报告正文的内容,下列几种组合成立的有( )。
A.工作成绩+工作措施+不足之处+结尾
B.工作进程+工作措施+下一步安排+结尾
C.工作成绩+经验体会+缺点+下一步设想+结尾
D.工作措施+经验体会+下一步设想+结尾
24.在向上级行文时,哪些文种可供选择?( )。
A.报告
B.通告
C.请示
D.命令
25.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 )。
A.发文机关
B.针对时间
C.内容
D.文种
26.答复询问的报告与其他类型的报告相比较,其特点在于( )。
A.被动制发
B.篇福短小
C.报告的内容主要围绕询问的问题组织
D.正文开头处要写明来文的日期及有关其他情况
27.规范性公文中的“有关说明”指( )。
A.对该文件与其他文件的关系的规定
B.对附件效用数量的规定
C.对不同文字文本效用的规定
D.对文件中根据实际需要而创设或使用的有关名词术语含义的规定
28.办理公文一般要经过分办、批办、( )等工作环节。
A.拟办
B.传阅
C.承办
D.创造
29.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它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D.它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30.从社会意识层次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如下两种( )。
A.人个意识
B.社会心理
C.群体意识
D.社会意识形式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A.引力场
B.生产力、生产关系
C.阶级、政党、国家
D.市场经济理论
32.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在于( )。
A.量变是同一质态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B.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表现为显著的变化
C.量变是数量的增加;质变是场所的变更和事物结构的不同
D.量变表现为统一、平衡、静止状态;质变表现为统一体的分解,平衡、静止状态的破坏
33.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C.人的主观精神
D.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3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什么是社会主义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5.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36.对外开放是( )。
A.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多方位,多层次的开放
C.长期的政策
D.全面的开放
37.经济周期性发展规律的表现为( )。
A.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B.经济呈直线上升发展趋势
C.经济发展表现为快速与平缓,平衡与不平衡相互交替的曲线上升
D.经济运行大起大落
38.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
A.回避价格风险的功能
B.有利于市场供求与价格的稳定
C.发现合理价格的功能
D.对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39.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企业制度包括( )。
A.国有制
B.个人业主制
C.公司(法人)制
D.合伙制
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制度一般应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
A.合伙制企业
B.有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公司制企业
41.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 )。
A.提高法定准备金
B.提高贴现率
C.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D.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
42.自律性行业协会具有( )特点。
A.中介性
B.自律性
C.民间性
D.法律性
4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
A.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C.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唯一调节者
D.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44.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是( )。
A.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B.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形式
C.经济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经济体制可以有多种形式
D.经济制度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
4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的特点是( )。
A.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
B.按劳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C.按劳分配是按照实现了的价值进行分配
D.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的
46.消除机构臃肿的主要内容有( )。
A.严格定编定员
B.裁并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C.裁并职能交叉重复单一、工作量少的部门
D.机关后勤服务机构从机关分离出去
47.下列不属于国家机构的机构是( )。
A.妇联
B.街道办事处
C.地方检察院
D.事业单位的行政处
48.政府部门内部机构权责关系可表示为( )。
A.业务关系
B.协作关系
C.指导关系
D.领导关系
49.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 )。
A.政企分开
B.理顺关系
C.转变职能
D.精兵简政
50.行政领导责任,主要包括( )。
A.政治责任
B.法律责任
C.行政工作责任D.道德责任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C 2.B 3.D 4.C 5.A
6.C 7.A 8.C 9.A 10.C
11.A 12.C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B 20.C
21.B 22.D 23.B 24.D 25.A
26.B 27.C 28.A 29.D 30.D
31.D 32.D 33.C 34.D 35.C
36.D 37.A 38.B 39.B 40.A
41.D 42.C 43.A 44.B 45.D
46.D 47.C 48.A 49.C 50.A
二、多选
1.BD 2.ABCD 3.ACD 4.CD 5.AC
6.BC 7.AB 8.ACD 9.AC 10.ABCD
11.AC 12.ABCD 13.AB 14.AC 15.A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C 20.AC
21.ABD 22.AD 23.AC 24.AC 25.ABCD
26.ACD 27.ABC 28.ABC 29.ABCD 30.BD
31.ABC 32.ABD 33.ABCD 34.BC 35.ABCD
36.ABCD 37.AC 38.ABC 39.BCD 40.BCD
41.ABD 42.ABC 43.ABD 44.AC 45.ACD
46.BCD 47.AD 48.ABCD 49.C 50.ABCD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C)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4、“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A)。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C)。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就是(C)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始终依靠人民、相信人民
C.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D.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作风建设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这两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C)
A.原则领导B.间接领导
C.政治领导D.思想领导
10、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每一矛盾都有它特定的性质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遗嘱继承人不包括(B)注意:记住遗嘱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一样的。
A.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女婿
B.丧失继承权的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
C.因抢劫而被判刑的被继承人的子女(这种情况不丧失继承权)
D.非婚生子女
1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D)
A.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存
B.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C.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D.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
14.我国社会主义法,一般(B)
A.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无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部分有溯及力,部分无溯及力
D.有时有溯及力,有时无溯及力
13、民法上所说的“有限责任”是指(A)
A公司的出资人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责
B.公司出资人以自己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负责
C.公司的经营者对公司债务负一定责任
D.公司仅以公司所有的动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
14、“两个凡是”的实质就是(A)
A.继续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B.继续进行“文化大革命”
C.名义上高举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旗帜,实际上是背弃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D.把社会主义往死路上引,以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1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A)
A.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指出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16、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B)
A.犯罪着手以前 B.犯罪着手之后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中止之后
17、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是(A)
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B.环境保护 C.发展农业 D.发展科技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B)
A.分权与制衡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首长负责制原则 D.议行合一原则
19、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C)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政治联盟性质的
C.社会主义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
20、邓小平指出:我国的政治体制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D)关系
A.中央和地方 B.领导与群众 C.民主与集中 D.党和政府
21、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D)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依据 B.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C.依法从重从快 D.准确、合法、及时
22、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C)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3、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是(C)
A.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B.民族矛盾与领土纠纷
C.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D.新的一轮军备竞赛
2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A)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C.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D.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25、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D)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主要矛盾
C.事物的特殊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26、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B)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27、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础是(C)
A.实事求是原则 B.伸张正义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实力原则
28、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C)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9、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B)
A.行贿罪 B.向单位行贿罪 C.介绍贿赂罪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0、甲、乙两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为保证合同的履行,甲按约给付对方5万元定金后,乙企业违约。甲企业依法有权要求乙企业给付(C)
A.2万元 B.4万元 C.10万元 D.6万元
31、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D)
A.反革命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C.故意杀人罪D.危害公共安全罪
32、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重大事件是(C)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4、“张三、李四、王五都是人”,表明(A)。
A.任何个别都是一般B.个别完全包括在一般之中
C.一般包括在个别之中D.一般就是个别
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客体是指(C)。
A.客观存在的所有事物的总和B.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
C.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D.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36、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D)。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B.民主的社会主义内容
C.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D.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
37、法的适用是指(A)。
A.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C.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活动
D.法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D)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D.六个月
39、我国《宪法》规定,(A)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A.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B.总理、副总理、各委员会主任
C.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D.副总理、秘书长
40、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B)以下,但是不能少于()。
A.①一年②三个月B.①一年②两个月
C.①两年②三个月D.①两年②两个月
41、目前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是(D)。
A.工商行政管理系统B.质量技术监督系统
C.监察系统D.国家税务系统
42、遵议会议召开于(C)
A.长征之前B.长征开始时C.长征途中D.长征结束后
43、(A)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A.卢沟桥事变B.西安事变C.八·一二事变D.华北事变
44、南京大屠杀发生于(B)
A.1936年12月13日B.1937年12月13日
C.1938年12月13日D.1939年12月13日
45、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是(D)
A.淞沪战役B.太原会战C.平型关大捷D.台儿庄战役
46、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A)。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47、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甲的行为属于(A)。
A.杀人中止B.杀人未遂C.杀人预备D.不构成犯罪
48、王某见自己的女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攻击、立即进行反击。此时,便衣民警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王某以制止殴斗。王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随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D)。
A.故意伤害
B.过失伤害
C.正当防卫
D.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49、(A)的法律关系主体都是特定的。
A.债B.物权C.财产所有权D.专利权
5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B)。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51、搞好党的建设的最根本基础是(A)。
A.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
B.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C.加强党风建设,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D.实现干部四化
52、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C)。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人身自由权利
C.生命健康权D.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53、在我国,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是(D)。
A.运用政府干预手段B.运用民事法律手段
C.运用行政法律手段D.运用刑事法律手段
54、(D)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D.生产方式
55、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B)。
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民主集中制D.政治协商制度
56、设立京师大学堂是(B)。
A.洋务运动的成果B.戊戌变法的成果
C.清末“新政”的成果D.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5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D)内做出第一审判决。
A.15日B.1个月C.2个月D.3个月
5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C)。
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永恒发展的规律
5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C)。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主集中制
60、《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B)。
A.5日B.10日C.15日D.20日
6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
A.客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62、在我国,有关法定继承人的顺序,错误的说法是(D)。
A.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
B.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作为第一顺序人
C.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D.前一顺序排斥后一顺序,同一顺序的继承人间也有先后次序之分
63、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A)。
A.权利的平等性B.权利的广泛性
C.权利的真实性D.权利的平衡性
6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历来不屈服于外来侵略。下列史实能说明以上观点的是(D)。
①虎门销烟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③镇南关战役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5、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D)适用我国法律。
A.全部B.一律不
C.有的D.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
66、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决定时,要说明作出决定的事实原因和法律依据,这是行政程序的(C)制度。
A.辩论B.通知C.说明理由D.资讯公开
67、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B)。
A.内容B.目标C.指导方针D.基本方针
68、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D)。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
C.生产方式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第二性的
D.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
69、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一致的。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A)。
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70、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案件实行(B)。
A.合理性审查原则
B.合法性审查原则
C.合法性审查原则,但也有例外
D.合法性审查原则为主、合理性审查原则为辅的原则
7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C)。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依宪治国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A项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B项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关键是依法行政。
72、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73、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起15日内到(B)缴纳罚款。
A.做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B.指定的银行
C.其所在地的村委会、居委会D.财政局
74、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C)。
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B.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75、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条件是(C)。
A.自公布之日起生效B.报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
C.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D.报国务院批准后生效
76、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是指(A)。
A.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B.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C.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D.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7、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C)。
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③为人民服务④敬业奉献⑤集体主义⑥严格自律,勤俭节约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D.③⑤⑥
78、吴某近几年纠集一伙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窜作案,多次抢劫,打伤10多人,赃款数额高达人民币20多万元。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吴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D.执法严格性
79、从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来看,(B)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A.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B.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C.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D.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80、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C)。
A.到建党100周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
B.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C.2020年,GDP是2000年的四倍
D.205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20年再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多选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ABD)
A.道德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B.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教育力量来起作用,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式,法律不是社会意识,而是物质手段
D.道德与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和方式不同
3.“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BC)
A.理想否定现实一切
B.理想不会自发地成为现实,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4.李大钊曾经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然高高兴兴的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观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中最有趣的事”。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
A.一个革命者要有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社会理想
B.追求理想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C.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D.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5.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ABCD)
A.理想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是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
D.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6.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但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国家。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C.改革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美好前景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需要中华儿女共同奋斗
7.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主张爱国,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ABCD)
A.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B.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全国各族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D.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8.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包括(ABCD)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9.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的国防。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国防观念包括(ABCD)
A.国防忧患意识和国防目标意识
B.国防价值意识
C.国防法制意识
D.国防责任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
10.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11.下列关于爱国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有(ABD)
A.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B.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C.爱国主义随国家发展而发展,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爱国主义仍有其存在的条件和意义
D.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呈现出不同的内涵。
12.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ABCD)
A.团结统一,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B.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
C.中华民族有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
D.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之间有和睦相处、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
13.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ABCD)
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1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BD)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人性是具体的,发展的,变化的,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人性
15.人每天为某项具体目的从事某项具体活动,而在这些具体活动中又贯穿着—个根本目的,这就是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在人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ACD)
A.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B.人生目的能够成为评价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所作贡献的客观标准
C.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D.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的标准
16.马克思指出,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这段话说明(ABCD)
A.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C.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D.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与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
17.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有(ABCD)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8.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AB)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ABCD)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三、判断题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60年代。(错)
2、市场经济是相对于产品经济而言的,讲的都是资源配置问题。(错)
3、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这种稳定是绝对的。(错)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9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错)
5、在一定条件下,法律规范的效力是可以超出国家管辖的领域之外的。(错)
6、事物运动全过程的辩证图案是: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错)
7、甲企业与某合资公司签订合同,把企业的名称转让给某合资公司,此合同无效。(错)
8、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错)
9、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则必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错)
10、将中国领土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错)
11、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说,其本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错)
12、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中体西用”。(错)
13、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刺激出口,鼓励资金流出。(错)
1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正)
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错)
16、“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存在主义的观点。(错)
17、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将取代人类思维。(错)
18、辩证法的否定就是扬弃。(正)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命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性。(正)
20、我国的国家机构是由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组成的。(正)
1.投资乘数( )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2.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4
D.边际消费倾向为0.2
3.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储蓄倾向为0.2
B.边际储蓄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4.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5.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7.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
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8.总需求曲线表明( )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9.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
A.消费增加
B.税收减少
C.物价水平下降
D.投资减少
10.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11.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2.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 )
A.政府支出
B.投资
C.净出口
D.税收
13.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
A.加上进口减去出口
B.加上净出口
C.减去净出口
D.加上出口和进口
14.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15.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6.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17.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 )
A.资源没有被利用
B.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C.国民收入减少
D.国民收入增加
18.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能力减少
B.社会投资减少
C.社会投资增加
D.利率水平上升
19.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
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总需求减少
D.总需求增加
20.公式I+G+X>S+T+M说明( )
A.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B.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C.注入量小于漏出量
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参考答案】
1-5 BCDBA 6-10 DBDDA 11-15 BDBDB 16-20 CBCAD
1.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2.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3.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4.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5.失业率是指( )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6.自然失业率是指( )
A.周期性失业率
B.摩擦性失业率
C.结构性失业率
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7.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 )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8.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9.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10.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1.奥肯定理说明了( )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12.通货膨胀是( )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13.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14.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15.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 )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
D.存在着16.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7.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8.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 )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19.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 )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20.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
1-5 CDAAD 6-10 DBBCB 11-15 AABCD 16-20 CBABA
1.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率下降
2.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3.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线
D.垂线
4.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6.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不能确定
7.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平行于横轴
D.垂直于横轴
8.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
A.新古典综合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
9.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 )
A.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
B.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无用的
C.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
D.宏观经济政策只在长期中有用,而在短期中无用
10.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 )
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
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
D.一项公共政策
11.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12.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3.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4.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 )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税收减少50亿元
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15.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总需求
B.公债
C.税收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6.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 )
A.政府投资
B.个人所得税
C.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农产品支持价格
17.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
A.提高税率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
18.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
A.利率上升
B.利率下降
C.利率为零
D.利率为负数
19.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
A.增加,利率上升
B.增加,利率下降
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20.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
A.经济衰退时期
B.经济繁荣时期
C.高通货膨胀时期
D.低失业率时期
【参考答案】
1-5 CDBCC 6-10 BDCCB 11-15 ACCAC 16-20 ACAAB
1.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 )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2.利率越低( )
A.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B.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
C.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D.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
3.在下列选项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 )
A.旅行支票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现金
4.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
A.M1
B.M2
C.M3
D.M4
5.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储备( )
A.变得不足
B.变得过多
C.正好符合中央银行的要求
D.没有变化
6.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央政府
7.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9.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
A.利息率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
C.储蓄减少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 )
A.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提高利息率水平
D.降低利息率水平
11.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12.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 )
A.购买设备
B.偿还贷款
C.增加贷款
D.增加库存现金
1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14.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卖出国债
B.提高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减少货币供应
15.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
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
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C.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
D.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16.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 )
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
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17.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 )
A.汇率升值
B.增加进口
C.增加出口
D.外汇管制
18.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 )
A.外汇利用充分
B.积累了外汇
C.通货膨胀
D.实行了汇率管制
19.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 )
A.平衡预算
B.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20.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1-5 CDCAA 6-10 BBCDD 11-15 CCBCB 16-20 CABD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