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思考

2021-09-14 来源:年旅网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思考

摘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吃透课标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准备工作。课前要做好实验器材准备,可根据实验效果替换相关器材,要检查器材能否正常使用,将实验先做一遍。教学中需要计算的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小组人员搭配要合理。要认真设计实验活动,精心指导学生实验。正确处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巧妙利用课堂生成。

关键词: 吃透 准备 设计 指导

小学科学(3—6年级)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实验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对于提高教师科学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动手能力、创造精神,以及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力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心得,有几下几点思考:

一、吃透课标精神,深入钻研教材。

科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了解科学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总体目标等,切切实实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颠覆以往那种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乐于探究。此外,科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所教教材,把握教材编排体系。

1

各单元知识的结构,编者的设计意图,各单元各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涉及到哪些实验活动,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都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于一些实验教学内容,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调整。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单元,按教学序时进度应安排在十二月份教学,而这个时候天气转冷,生物的种类大量减少,不利于学生调查活动的开展,如果将这一单元调整致十一月份之前教学,便于学生活动的开展。

二、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准备工作。

(1) 科学实验活动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充分的准备,开展什么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做到心中有数。科学教师要经常到科学仪器室看一看,了解有哪些实验器材,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是什么?怎样正确操作,便于用到某一实验器材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实验室没有的器材,老师可自制,也可发动学生制作,一些生活废旧物品、材料,经过改装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实验器材。如果不是耗材的话,学生用后可保存下来,第二年再使用。如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时,实验室没有配备绝缘导线,发动学生寻找,一个学生家里收废品,找到了理想的绝缘导线,试验开展得很好。学生用后我把它保存了下来,第二年再也不用为找绝缘导线烦恼了。(2)对教材上规定的实验器材可作适当的替换,以便取得显著的实验效果。如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时,教材规定用广口的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当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倒向燃烧的蜡烛时,蜡烛并不慢慢的熄灭。什么原因呢,原来集气瓶的口太大了,我将广口的集气瓶改为小口的饮料瓶,试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很好。(3)在学生实验活动之前,教师要先将实验器材检查一下,看看有无破损,能否正常使用。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检查一下测力计准不准,不准的及时调整。学生实验之前,自己要将实验亲手做一遍,发现问题立刻解决,避免课堂上出现问题,影响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教学纸粱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时,由于每小组的垫圈数量是有限的,纸梁究竟架空多大的距离最合适,老师必须做过之后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规定,减少了学生为了得到真实的实验数据反复重做的现象,提高了实验操作效率。(4)学生实验实验

2

操作中涉及到计算问题的,如测量时间、用力的大小等,为了得到科学准确的数据,往往要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这里可给学生准备好计算器,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没因为计算不是科学课的教学重点,学生笔算会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实验操作的进程。用计算器可使学生快速计算,既准确又精确,不会影响试验段进程。还可体现科学技术成果的具体运用,使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方便。(5)学生实验小组的分配要合理,上实验课之初,要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学生的能力水平要大致相当,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组长、记录员、计算员、操作员互相配合,密切合作,才能把实验快速、顺利的完成。他们每个人坐的位置要固定,这样便于实验活动的开展。

三、认真设计实验活动,精心指导学生实验。

(1)实验教学的导入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故事导入也好,问题导入也好,教师要做到热情饱满,语言精练,直奔主题,切中要害。学生的实验活动往往由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几个环节组成,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的全过程,让每一个环节都有效。在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后,要帮助学生筛选有效问题、高效问题来研究。什么是有效问题、高效问题?就是切合本课主题,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比如教学《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动滑轮的大小对提升重物有影响吗?动滑轮提升重物能省力吗?后一个问题是有效问题,便于开展研究。学生进行的假设是有根据的猜想,不是胡思乱想,在学生提出假设后,老师要问一问,你的根据是什么,逐步培养起学生有依据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这样环节,各个年纪要求不同,三、四年级老师帮助设计,五、六年级逐步由学生自行设计,老师帮助学生完善即可。实验操作这一环节,教师要交给学生正确实验方法,严格按实验方案中的步骤进行,注意操作的科学性。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逐步培养起学生

3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正确对待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教师实验教学中往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演示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的课堂教学的成败,演示要到位,做到大方、清楚、对比明显,使人能够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比如教学《杠杆尺的研究》实验时,教师要将杠杆尺上的一大格作为一小格挂上钩码演示给学生看,两端距离支点要明显。学生分组实验要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实验的要求、注意事项学生要明白,并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对于不正确的做法要及时纠正。(3)正确处理好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中让学生知道各部分试验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试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如做“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吗”这个模拟试验,在广口瓶底部倒少许清水代表地下水,放一些小石子代表着土壤,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着垃圾,往瓶中喷水代表雨水,实验发现广口瓶底的清水慢慢混浊了,说明了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对比试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和不变量,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大小预先圈圈数》实验时,学生在使用之前要明白这个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电流的大小(电池的节数)、铁打的粗细等,改变的条件是线圈的圈数,从而保证试验的有效开展。(4)巧妙利用课堂生成,引导试验活动深入开展。在试验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捕捉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更深入开展试验研究,使试验教学有一个连贯性、完整性。如教学《斜面的作用》一课时,学生在完成斜面是否省力这一试验后,小组交流试验发现,得出斜面可以省力的结论。老师在比较两个小组的研究数据时发现,同样的重物在斜面上用力大小不同,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会提出各种猜测,其中有学生会说是各个小组搭的斜面坡度不同造成的,老师抓住这一猜测,问:“斜面的坡度大小不同于用力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从而引出本课的第二个试验活动的开展,即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的试验,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5)恰当引入评价机制,调动学生试验活动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学时,对各个小组实验情况、实验中的表现作出恰当准确的评价,可调动学生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要多使用一些鼓励性话语,多给学生一些奖励,对实验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4

总之,提高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科学教师追求的目标,相信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一定能找到适合我们自己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孩子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