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
2023-02-21
来源:年旅网
光明中医2010年5月第25卷第5期 CJGMCM May 2010.Vol 25.5 ・871・ 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 章先富 浙江龙游县湖镇中心卫生院(龙游324401) 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 7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两组。采 用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为治疗组,并设单纯西药常规治疗30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分。结 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6.7%。结论 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 著,效果满意。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通络化瘀汤;补阳还五汤;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lO.05.0084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一05—0871—02 笔者采用自拟通络化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中风后遗症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Ill。 2.2临床疗效见表1。经检验,治疗组治疗中风后 遗症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1.1 临床资料76例患者经过急性期抢救治疗均脱 0。05),说明两组疗效有差别。 表1两组中风后遗症比较表 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按就诊顺序随机分 两组,治疗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49~86 岁,平均69岁;其中脑梗塞26例,脑出血(经CT确 诊)18例,脑栓塞2例。对照组30例,男l9例,女11 例;年龄48~84岁,平均68.5岁;其中脑梗塞19例, 脑出血(经CT确诊)10例,脑栓塞1例,两组均有肢体 偏瘫,肌力在0~Ⅲ之间,感觉障碍,舌强语謇或口眼 注:Z=一2.220,P=0.028,P<0.05 歪斜,病程2周~4个月不等。两组比较运动功能障 碍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1.2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均在门诊西医常规治疗, 上述西医常规治疗措 中风后遗症多由气虚血瘀所致,可见半身不遂等 对症使用降血压、降三脂及抗血小板凝聚等治疗措施 而不进行中药干预。②治疗组施再加中药进行治疗。基本方:炮穿山甲3g(研末 服),水蛭8g,黄芪30~100g,当归10g,川芎10g,地龙 10g,红花10g,赤芍15g,桃仁10g。辨证加减:上肢偏 废者加桂枝10g,桑枝10g,以温经通络;下肢偏废无力 者加川续断10g,独活15g,桑寄生20g,炒杜仲10g,以 补肝肾、强筋骨;口眼歪斜者加牵正散,以祛风通络;言 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病后遗 症 ’ 。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 势,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 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瘀”。而自拟通络化瘀 汤合补阳还五汤治法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化瘀的功 效。自拟通络化瘀汤:方中炮穿山甲,有活血化瘀通络 之功,善于走窜性专行散,能通经络达病所;水蛭破血 逐瘀,其力量较猛,全方共奏活血通络破瘀之效。本方 以活血化瘀药组方,故功效偏重活血化瘀通络。补阳 还五汤由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是以“益气活血”立论 语謇涩者用石菖蒲15g,远志10g,胆南星10g,郁金 10g,以解语开窍;高血压者用天麻10g,菊花10g,夏枯 草10g,钩藤15g,以平肝降压;大便秘结用制大黄8g, 苦杏仁10g,以清肠通便。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连服30天为I疗程。 的代表方。全方以益气为主,辅以活血祛瘀药,是治疗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的传统组方,方中黄芪大补元气,重 用之为主药;配以当归补血活血行气;川芎活血行气; 合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咸温性善走 窜,有疏通经络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消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 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等级 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 2结果 瘀通络之功效,本方偏重于益气活血。现代药理研究 证实补阳还五汤有以下药理作用:扩张脑血管,增加脑 2.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助组 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 ・872‘ 光明中医2010年5月第25卷第5期 CJGMCM May 2010.Vol 255 .液粘滞性,抑制血小板凝集,溶解血栓或预防血栓再 发,降低血脂,促进血肿吸收,对抗和改善脑缺氧,促进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 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 王玉霞,王爱军.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J].河南 中医,2006,26(10):77. 神经功能恢复等多项作用 。故两方合用可增强祛 瘀之功效,使瘀消络通,诸症可愈。中风早期患者临床 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伴有肝阳上亢,阴虚风动,痰浊 内阻等本虚标实证,但必须有气虚血瘀的见症。故中 [3] 朱化成,苑珍玲,宁志远.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 [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62. 风病人急性期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在恢复期和后遗 症期可尽早使用上述两方随病证加减,但必须防范祛 瘀药致再出血 在后遗症期,一些病人恢复较慢,可同 [4] 张道厚,潘敦源,郭华.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血管病40例分析 [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7):607. 时配合针灸、按摩、功能锻练,以期早日康复。 (本文校对:陈眉收稿日期:2009—11—04)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8例 董兆德 杨云霞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古交030200)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推病;针刺;TDP照射;手法整复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05.0085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05—0872—02 颈椎病多发于40岁以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多发病,随着人们伏案工作时间的延长,其发病趋向年 轻化。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为 木、疼痛),其范围与神经支配的区域一致。④影像学 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 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 1.3治疗方法①针刺配合TDP治疗 患者坐位, 或俯伏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华佗牌毫针(苏 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直径0.32mm(30号),长40mm (1.5寸),符合质量要求(针尖圆而不钝,无弯针、锈 各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一型,据统计约占颈椎病发 病的50%~60%¨ 。我科自2007年8月~2009年7 月,对收治的1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配 合TDP照射、手法整复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 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蚀、倒钩,一次性使用),针刺颈2~6夹脊、风池、肩 井、后溪穴,留针30分钟,同时配合TDP照射颈项局 1.1 一般资料本组138例中,男62例,女76例;年 部。留针30分钟出针,压迫针孔以防出血。②推拿手 法治疗患者坐位,先给予按揉、捏拿手法,使颈肩背 部的肌肉松解,后行颈椎旋转复位。以右侧旋转复位 龄23岁~52岁,平均36.7岁;病程最短的7d,最长的 20a,平均3年7个月;有风寒史者93例,劳损史49 例,余者不详。138例患者均有颈、肩、背痛及上肢不 适,酸胀痛,麻木和沉重感等症状,颈椎旁压痛67例, 压颈、叩顶试验阳性85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58例, 为例:医生站于病人侧后,先触摸到病变错位的棘突或 横突,让患者头部前屈,,医者右手置于患者的下颌部, 左手拇指置于患者的病变关节部,左右手同时缓慢用 患侧腱反射减弱21例。全部患者均做x线检查,其 中有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直或反曲改变的98例,颈椎 骨质增生34例,椎体附件“双边影”改变27例,后纵 力,将患者的头部向上拔伸,并逐步向右侧旋转至最大 限度时,瞬间用闪动力过旋约5。~10。,同时左手拇指 用力推顶患椎复位,此时多能听到一声或数声弹响声。 韧带钙化37例,椎间隙变窄54例。 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左侧旋转,手法即告完毕。 2 结果 1.2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颁发《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口 。①多 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 2.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完全 消失,随访无复发;显效:临床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基 本消失,遇劳累等有不适,休息可缓解;好转:自觉症状 和阳性体征均有改善;无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无改 善或加重。 形或其它诱因等亦可发病。②多数为缓慢发病。若有 颈部创伤史,过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长,时轻时 重,可反复发作。③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