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唐诗中怨字探究二

2024-04-05 来源:年旅网
2017高考诗歌复习:唐诗中“怨”字探究(二)

四.高(模)考诗歌鉴赏题与“怨”字相关诗歌四首: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年高考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赏析】柳中庸名淡,以字行。中唐河东人,宗元同族。御史并之弟。与弟中行,皆有文名今存诗十三首。

解题:柳中庸这首《征人怨》不落窠臼。此诗虽亦写怨,却非关征人回首、佳人断肠之类。

第一句:并列两个地名“金河”、“玉关”,二者用“复”字关联。

第二句:出以“马策”、“刀环”,中间用“与”字连接,各有一个时间副词,一说“岁岁”,一日“朝朝”。“金河”、“玉关”都是征战之地,在此意念上,二者绝无分别。“马策”、“刀环”虽为两个事物,却是共同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甲的

内涵。“金河”和“玉关”、“马策”与“刀环”相比并。以其重复表现生活的单调,“复”字和“与”字流露一种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换成今天的说法,即: 不是金河就是玉关,整天价手不离马策与刀环。而“岁岁”则把这种厌倦之感以时间的无限延伸极大地加重了,就是说,这种生涯无休无止。“朝朝”又把令人烦厌的重复行为的频率推到极致。教人难以忍受。诗人巧妙地利用诗句的蝉联偶对的特点,使此种情绪得到最充分的表达。“马策与刀环”对应“金河复玉关”,“朝朝”对应“岁岁”,音节增加一倍,意蕴上则产生相生互补的效果。从而诗的构思更显得细密周匝。

三、四两句:是诗意的加深和扩展。“三春白雪”对塞外的环境特点稍作烘托,颇含悲凉之意;后两句则从空间张大视角,青冢—黄河—黑山,给人以山高水长的距离感。诗人既以“万里黄河”展示地域之广阔,复以“绕黑山”状征途之回转曲折。“绕”是绕来绕去同“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的重复,单调感一脉相承。诗的前半写征戍无止期,后半则写征途无尽头,结构上也恰好对称,而于字句间透着“欲归无计”的渺茫。

这首诗妙处:写怨而不著一字怨语,毫无迹象可求。诗人布局之巧妙,手法之高明,气象之开阔,格调之雄浑。足以同王昌龄的作品相匹敌。

[1]金河:又称黑河,唐时有金河县。故址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在其东南,均为古时通西域要道。[2]策:马鞭。[3]青冢:王昭君墓。传说塞外草白。昭君墓常见草色青青,故称。[4]黑山:又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高考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 答案:(6分)

(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解析】这是大唐盛世之怨中的男人之怨。怨什么呢?①怨:边塞生活的艰苦;②怨:边塞生活的点调孤独与寂寞。③怨:长久不能回家与亲人见面。这些愁怨都统一在爱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崇高的精神当中,体现出大唐气象来——盛世之怨。

【赏析】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第一句: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第二句:写边地音乐主要内容。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离别思乡之情。双关《关山月》曲调边塞名。

第三句:那曲调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爱听又怕听。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 “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 “意调酸楚”。

第四句: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建功立业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建功立业、爱国情怀、思乡思亲统一起来,体现大唐气象。

(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

3.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06年湖南卷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问: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赏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答: -----------------------------------------

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红楼梦》《林黛玉咏白海棠》赏析:

林黛玉、薛宝钗《咏白海棠》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①,自携手瓮灌苔盆②。 半卷湘帘半掩门,冰为土玉为盆⑦。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③。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⑧。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④。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⑨ 欲偿白帝凭清洁⑤,不语婷婷日又昏⑥。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⑦湘帘:用湘妃竹编成的帘子。湘妃竹,即斑竹,上有茶色小点。此句诗说看花人。“半卷”“半掩”与末联花的娇羞倦态相呼应。“碾冰”

句:因花的高洁白净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

⑧ “偷来”二句:意即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但说得巧妙别致。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雪芹之祖曹寅有“轻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莲花一线香”的诗句,可能都为这一联所借鉴。

⑨月窟:月宫。仙人:指嫦娥。缟袂:白色的衣袖。缟:未经染色的绢。啼痕:即泪痕。这两句的大意是:像月宫中的嫦娥缝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闺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泪痕。

【赏析】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

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赏析】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林黛玉诗才敏捷,此诗一挥而就。

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不写花而先写种花之人,与薛宝钗之诗同一起法。首句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洁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此联借写种花人写花,已将种花人与白海棠的神韵画出轮廓。 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此联意思不过是说海棠白如梨蕊,神韵犹如梅花,但“偷来”“借得”说法新巧,显出诗人慧心。

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的“缟袂”,而此“缟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全联的意思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婵娥所缝制的白色娟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

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黛玉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与宝钗的白海棠诗相同,她们都在诗中表现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与宝钗之矫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4.2008年辽宁省实验中学模考四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释: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间房屋的的后部。 (1).结合诗句分析此诗是怎样表现“寒”的?(6分)

答: ———————————————————————————————————— ----

(2)简要说明诗题中“怨”的内在含义(2分)

答:---------------------------------------

【实验中学模考题】(1)答(6分):①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意象,通过视觉突出秋意之寒:(1分);写月前面着一个“寒”字,写装饰的“珠帘”衬托出寒意,“梧桐”本身就是寂寞凄清的象征,更何况寒月下梧桐的阴影,更显出寒意(2分);②诗人还善于借助人的感觉(触觉)来写“寒”(1分):在清冷的环境中,帘子内的女子正手拿剪刀给远方的丈夫裁剪赶制冬衣,秋霜未下,玉手先知,感到手中的剪刀都是冷的,寒意直达心地。(2分)

(2)①贵重妻子因自身的孤独寂寞二生哀怨(1分);埋怨离人长久不归(1分);埋怨朝廷连年征战,战事频乃。(后一点是编者所加)

【解析】解题:寒闺怨.寒:①身寒;②心寒。闺:①女性;②妻子。怨:①怨征夫—丈夫;②怨朝廷。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第一句: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

第二句: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真珠帘,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前两句主要从视觉写秋天之冷。 第三四句: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后两句主要从触觉写秋天之冷和内心之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