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血浆蛋白C活性、活化蛋白C抵抗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22-05-14 来源:年旅网
现代医院2010年12月第10卷第12期专业技术篇Modern Hosp ̄Dec 2010 Vd 10 No 12 血浆蛋白C活'15、活化蛋白C抵抗与急'15脑梗死的 相关性研究 沈翠婵龚 兰王融黄泳军 RELATlVlTY RESEARCH OF PLASMA PROTEIN C ACTIvlTY.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T AND ACUTE CEREBRAL lNFARCTION SHEN Cuichan,GONG Lan,WANG Rong,et al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c(PC)活性、活化蛋白c抵抗(APCR)与急性脑梗死(cI)间的相关性。 方法检测69例急性CI患者(急性期36例、恢复期33例)和39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浆Pc活 性、APCR阳性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I组患者血浆PC活性(98.27±37.35)%明显低于对照组 (124.58±26.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患者APCR的阳性率(21.74%),与对照组 (5.1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I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APCR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I 急性期组患者血浆Pc活性(91.62±34.52)%明显低于恢复期组(105.53±2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浆蛋白C活性、APCR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直接相关。 【关键词】蛋白c活化蛋白c抵抗急性脑梗死 doi:10.39694.issn.1671—332X.2010.12.014 蛋白C(Protein C,PC)由肝脏的巨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合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cI患者69例(CI组),其中 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双链蛋白,是机体PC抗凝系统的 男35例,女34例,平均(69.2±13.O)岁,均为动脉粥样硬化 重要组成部分。当PC被激活成为活化蛋白C(APC)后起到 性血栓性cI,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 抗血栓作用,所以它的量或质的缺陷(包括遗传性和获得 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Iu检查确 性)都将导致机体抗凝功能的减退或消失 j。1993年,瑞典 诊 J。根据患者病程分为急性期(1 w内)组(36例)和恢复 学者DAHLBACK等 报道了1例反复发作的静脉血栓形成 期(4 W以上)组(33例)。另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39例非 患者,纯化的APC不能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脑血管病患者(主要为颈椎病、焦虑症、偏头痛等)作为对照 (AⅢ),其中血浆表现出完全的APC抗性,称活化蛋白C 组,其中男20例,女19例;平均(68.5±12.6)岁,均经CT或 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现象。APCR分 MRI检查排除cI,元其他血栓性疾病史。cI组与对照组之 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遗传性APCR大多是因子V(FV) 间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血糖、血脂及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 基因点突变(即Leiden突变)所引起的 ,而后天获得性 学意义(P>0.05)。 APCR则是由诸如妊娠、肥胖、感染、化疗、维生素K缺乏、口 1.2标本收集 服避孕药、肝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各种原因所导致 J。APCR是目前已知的静脉血栓形成的 取空腹静脉血1.8 ml,以0.109 mol/L枸橼酸钠1:9抗 最高危因素,但它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仍有争论。本研究 凝,3 000 r/min离心10 rain,收集乏血小板血浆4 h内完成 通过检测69例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1)患者和39 检测。 例非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蛋白C活性、APCR,以探讨血浆蛋 1.3检测方法 白C活性、APCR与急性cI之间的关系。 血浆PC活性采用德灵公司提供的底物发色法试剂盒, I材料与方法 在Sysmex CA 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测定,正常参 1.1研究对象 考范围为105.6%~151.6%。APCR采用德灵公司提供的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7月期间在广州医学院第三 Clauss法试剂盒在Sysmex CA 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 行测定,即检测1次常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I1r),然 沈翠婵王融黄泳军: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后将一定量的纯化APC加入反应体系中,再测1次APTr, 510150 按下面的公式计算APC敏感比值(APC—SR)。按试剂盒说 龚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 明书判断结果,若APC~SR小于3,则为APCR阳性。 30 现代医院2010年l2月第1O卷第12期专业技术篇Modern Hospital Dec 2010 Vol 10 No 12 腆 =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血浆PC活性结果以 4- s表示,以两个独立t检验作两组间差异显著性比较,APCR 实验结果以APCR阳性率表示,采用x 检验分析。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急性CI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Pc活性和APCR检测结果 cI组患者血浆Pc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cI组患者APC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 异(P<0,001),见表1。 表1 急性cI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PC活性、APCR阳性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01 2.2不同病程急性CI患者的血浆PC活性和APCR检测结果 cI急性期组、恢复期组患者APCR阳性率比较,无显著 性差异(p>0.05);CI急性期组患者血浆Pc活性明显低于 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不同病程急性cI患者血浆Pc活性、APCR阳性率比较 注: 与对照组比较P<O.Ol 3讨论 PC是机体的一种重要抗凝因子,约占血液抗凝活力的 2o%~30%,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在凝血酶 作用下转变为APC。APC可与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 lin,TM)受体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在抗凝和纤溶过 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APC减少将削弱体内凝血一抗凝的 生理平衡:使凝血亢进,纤溶活性减低,易于形成血栓。近年 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着手对Pc与cI的关系进行研究,但结果 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李子文等 对804例不同类型急性脑 血管病患者的研究表明,血浆Pc活性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 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孙爽等 对64例cI患者进行观察则 得到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P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的结果。 本研究的结果与国内有关的报道-6 -9 基本一致,急性cI组 患者血浆P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PC缺乏可能是导 致CI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APCR是由于APC无法正常有效地水解灭活FVa、FvⅡ一 la,使凝血酶生成增加,造成体内的高凝状态¨引。国内外大 量的研究表明,APCR是导致血栓的最主要的遗传性危险因 素,且己证实与种族遗传性有关,其分布明显具有地域差异 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正常人群中APCR的阳 性率为2%~10%,APCR阳性的人群被认为是可能发生血 栓的高人群。本研究得到对照组非脑血管病患者APCR的 阳性率为5.13%,与国内同类报道 基本一致;而cI组患 者APCR的阳性率(21.7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与 恢复期cI组问的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黄彬等 对34 例脑梗死患者的观察结果与本研究相似,说明APCR是动脉 血栓形成的了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与急性cI的发生直接 相关。 参考文献 [1]邓嫒嫒,屈艺,母得志.活化蛋白C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 临床杂志,2010,25(15):1189—1192. [2]DAHL T,KONTNY F,SLAGSVOLD C E,et a1.Lipoprotein(a), other lipoproteins and hemostatic profile with ischemic stroke:the relation to cardiogenic embolism[J].Cerebrovase Dis,2000,10 (2):110—117. [3] ROSENDORFF A,DORFMAN D M.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 and factor V Leiden:A review[J].Arch Pathol Lab Med,2007, 131(6):866—871. [4]van VLIET H,TCHAIKOVSKI S N,ROSENDAAL F R,et a1.The effect of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ON the re— sistance to activated protain c(APC)[J].Thromb Haemost,2009, 101(4):691—695. [5] 邹达良,王建军,傅晓蓉.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其疗效 分析[J].现代医院,2008,8(6):10一l3. [6]李子文,张盟,封建凯,等.蛋白C和蛋白S活性、活化蛋自 c抵抗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检验与 l临床,2008,19(4):8—10,16, [7] 孙爽,孙莉,周春奎.血浆蛋白C、蛋白S与脑梗死的相关 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o07,24(5):551—553. [8] 刘宇明,许治强,周伯荣.蛋白C、活化蛋白C抵抗与脑梗死相 关性探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17(3): 199—201. [9] 张本平,梁庆成.蛋白C、蛋白s活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 性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41(4):365—366, 369. [10]乔凤伶.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和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研究 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985—986. [11]郑延松,郑秋甫.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4,31(2):87—89. [12]殷宗健,邓新立,丛玉隆.活化蛋白C抵抗物(APCR)蛋白c (Pc)蛋白s(PS)在人群中的发生率[J].临床检验杂志, 1996,14(4):181—182. [13]黄彬,钟武平,陈茶.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蛋白C抵抗、蛋 白s和蛋白C活性的测定[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I):54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