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封孝莉
来源:《大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
[摘 要]观察记录发现,在集体活动中,疑似多动症幼儿典型行为主要有:有意注意时间短,缺乏纪律意识,自控能力弱;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渴望却又逃避与同伴交往;冲动任性,攻击性行为强;有情绪障碍,易活动过度。幼儿园针对多动症幼儿的融合教育策略主要为:持续跟进观察,确定典型行为;个别辅导为主,且均以正面鼓励引导为主;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形成教育合力等。这一融合教育的个案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对于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教育价值是相同的。普通幼儿园缺乏特殊教育师资和专业设施设备,难以承担和胜任特殊儿童个别化指导的任务。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推动。
[关键词]多动症;融合教育;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1-0189-04
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不容易被准确识别。有此症状的儿童特别需要专业教育人员进行有效分析、判断,并拟定家园共育的合理教育策略。基于融合教育理念,某幼儿园在接纳一名幼儿入园后,发现该名幼儿表现出疑似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行为。幼儿园积极尝试探究融合教育途径和策略,并对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困境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一、疑似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幼儿基本情况及行为观察分析
(一)疑似多动症幼儿基本情况
某H姓男幼儿,5周半。目前就读大班。2015年9月从他园转入,4周岁入中班。H样貌端正,身高较同龄儿童矮10厘米左右。
访谈调查发现,其家庭基本情况如下:农村家庭,周岁左右,父母离异,母亲离开后未再见过孩子,父亲脾气暴躁,易怒,和周围邻居易发生过冲突。孩子平时由爷爷照看,爷爷腿脚不方便,爱喝酒。父亲和奶奶长期在外打工。家庭教育方式表现为两个极端,爷爷溺爱,遇事也会打骂,父亲基本是以打骂为主。
该名幼儿4岁前,周边村庄居民因拆迁都搬离了,因此其生活周边人员稀少,没有同年龄的伙伴。H一直与爷爷单独生活在一起,仅与周边的几个老人会有来往,老人们通常喜欢通过打闹方式逗弄他。
H四岁前在民办看护点接受教育,经常和其他幼儿发生冲突,4岁后住上居民安置小区,转到现在的园所。该名幼儿和同伴玩耍,或是和成人玩闹之间,会说脏话,会哭闹,踢打他人,小区多人受到伤害,周边的邻居会当着他的面,直接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玩耍。
(二)H幼儿疑似多动症典型行为表现
1.集体活动中有意注意时间短,缺乏纪律意识,自控能力弱。
集体活动中,该幼儿主动注意不足,维持时间短暂,更多时候是心不在焉的状态,观察记录发现,他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坚持3分钟左右。大多数时间里,H自顾玩手头的小玩具,玩一会后,会拿着玩具去找其他小朋友,小朋友不理他时,他便会拿着玩具直接打在小朋友的身上。教师赶去劝解时,H会踢打老师、大喊大叫,并快速冲出班级,任意在园区、各个班级跑动。
案例1:2017年3月16日,集体教学活动时间,H拿着小朋友带过来的玩具小蛇在小朋友面前晃来晃去。老师有意将其引开,告诉他现在小朋友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不能被打扰,他走开了不到1分钟,又拿着小蛇走到小朋友中间,故意吓唬他们。班级集体教学活动被打断。(记录人:张月月)
2.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甚至逃避与同伴交往。
游戏活动时,只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任性拿取玩具,当玩具在同伴手中时,他不会主动沟通,而是直接伸手去拿,同伴不同意,他便大喊大叫,紧接着便会攻击其他幼儿。H大多数时候,是一个人玩。老师和其沟通时,H总是说,不喜欢小朋友,不想和小朋友玩。
案例2:2016年3月某天,在户外玩风火轮游戏时,H喜欢别人手中风火轮的颜色,但没有与该幼儿有任何交流,便直接上去抢,并用风火轮的棍子敲打该幼儿的头部。
案例3:2016年6月某天,在班级开展区角游戏时,其他幼儿先拿了玩具在游戏,H幼儿进入时,直接上前争夺,当其他幼儿提议让他等一等时,他便大喊着:“不要!不要!”他还发出刺耳的尖叫声,紧接着就要咬其他幼儿。(记录人:张月月)
3.冲动任性,攻击性行为强。
在园一日活动中,随时随地,只要不顺其心意,H立马就会哭闹,直接用脚踢、手抓、嘴咬、唾沫、砸东西等方式攻击身边的同伴、老师,并伴随着大喊大叫,扔、摔、砸、推身边一切物品,到处跑动,不能自控。
案例4:2016年10月某天,中午午睡时H不回教室,在操场骑自行车,并将劝解陪护的老师脚踝撞伤,看到老师的脚踝破皮并流血了,H没有停下,仍然骑着小车到处跑。
案例5:2016年10月某天,中四班小朋友在组织户外活动骑小车,H上前争抢,并直接用脚踢当班的张老师。
案例6:2016年11月某天,集体教学活动时间,H跑到二楼,在走廊里大喊大叫,严重干扰其他班级,后勤园长前去劝阻,H将后勤园长手部抓伤。
案例7:2016年11月某天,户外活动时H争抢中一班幼儿的材料,并用手打了实习老师耳光。(记录人:单永林)
H在园一般性的攻击性行为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严重的攻击性行为也是屡有发生。
4.情绪障碍。
H在园时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欢争抢,不会谦让。午餐环节,不愿等待,必须第一个端饭,完全不顾及其他小朋友,且对食物非常挑剔,稍不满意就将饭菜打翻,
掀桌子、扔椅子的情况屡见不鲜。游戏活动时H不遵守规则,稍不满意便会大喊大叫,乱扔教室里的东西,多次将衣帽间里的物品扔得满地都是。
案例8:2016年5月某天,午餐时间,H仍然拉着别班的一个小朋友在沙池里玩沙,两人赤着脚,把鞋子埋进沙池中,老师来喊其回班吃饭,H不愿意,大喊大叫着说“鞋子找不到了”。看到另一个小朋友在老师帮助下准备穿鞋子,离开沙池,他开始发怒,朝老师和小朋友身上撒沙子,踢打老师。
案例9:2016年5月某天,到了午睡环节,H不愿意回班,独自一人在幼儿园闲逛,听到老师喊其回班,他突然发怒,一路跑动,并不断破坏幼儿园的绿植,将小花、小草折断,老师前去劝阻,他直接将老师的腿部咬伤。
案例10:2016年10月某天,午餐环节,老师盛了正常量饭菜给H,H一看,生气了,说肉给少了,不听老师解释。老师帮其把饭端到座位上,他不愿坐下来,直接将饭倒在地上,用脚踩,又要掀桌子,被老师制止,然后他跑出去了。
案例11:2016年11月9日,集体教学活动时间,H突然拿着玩具冲出教室,老师随后几经劝阻,都没有效果。他跑到别班,老师没让进门,他随即用玩具砸坏教室的门,又将走廊上的区角柜推翻在地。(记录人:单永林)
5.活动过度。
在园期间,H不能按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参加各类活动,随意性大,每天不停地满园跑动,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融合教育策略及思考
(一)教育策略
1.跟进观察,确定典型行为,并分析其原因。
对于H的特殊情况,该园领导和班级老师高度重视,对H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并研讨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H入园后,在发现其行为异常后,园方及时向家长以及社区人员了解情况,并开展多次研讨,初步断定其属于性格缺陷,缺乏正确的同伴交往经验和能力。究其原因,与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园方采取了园内教育引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够形成合力,促进其行为改善。
学校在劝说家庭与幼儿配合,改善教育态度和行为方面做了多次工作,但是,发现爷爷仍然溺爱孩子,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爸爸只会打骂孩子,H的言行并没有改变。园方随后根据H的系列行为表现,判断该名幼儿有疑似多动症行为症状,但H家庭不愿意带H到医院进行诊断,缺乏医学鉴定,故只能暂定为疑似多动症行为。
2.制订教育方案,以个别辅导和正面鼓励为主。
在对H幼儿前期观察的基础上,园方邀请特殊教育专家入园观察与指导,对教师进行教育策略和方法培训。在研讨后,制订了教育方案,进行个别辅导。
(1)全园职工统一认识,保持及时有效沟通。园所层面介绍该名幼儿情况,要求所有职工关注其行为,给予其正面语言鼓励,禁止以暴制暴言行出现。比如H到小班或是在户外游戏闯进小班游戏区时,老师会提醒他,这是弟弟妹妹的班级,要保护弟弟妹妹,请他帮助整理小班玩教具,他大多数时候乐意帮忙。
(2)对于H不讲道理的哭闹行为,攻击性行为,教师先是立即制止,将其强行带离第一现场,以坚定的语言告知:你是个好孩子,有话好好说,哭闹,老师听不清。教师不采取刺激他产生持续的攻击性行为的言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其平静时间延长。
(3)集体活动中,及时发现优点及时鼓励,给予其展现自我的机会。发现H会很高兴参与集体活动,但是涉及需要遵守规则,合作完成任务时,一旦不满足他的意愿,他还是会出现哭闹、奔跑、打砸、攻击性行为。
(4)关心其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爱。当H情绪波动不止时,教师紧紧拥抱他,并用语言表达:喜欢他,爱他。发现他会乐意接受这样的爱抚,并能很快平静下来。后期,H主动找老师诉说发生的事情,寻求安慰。比如会主动说:我今天没打人,也没扔东西。昨晚上,叔叔又打我了,用xx打我的,因为我要看电视。
(5)安排专职老师带其活动,帮助其集中注意力。美国研究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著名学者巴克利认为:注意力缺损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机制是儿童不能抑制自己的行为,不能自控。因为H喜欢搭积木,并且水平高于同年龄段幼儿,教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积木游戏材料,并安排专职教师陪同。同时,安排幼儿园唯一的男老师带他玩篮球,以培养其专注力,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专业性训练计划,未发现后续行为有明显的改善。
(6)制订行为观察记录表,记录H的典型行为,据此研讨教育策略,分析教育效果,进而改进策略。
(7)实施家长陪同,午餐和午休离园的教育措施。
3.对家长进行指导,期待能形成教育合力。
特殊儿童家庭的亲子关系、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儿童对社会的认知,影响儿童将来的各种人际关系,也影响着儿童的社会行为。就这一案例来说,幼儿园认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才有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园方制订了家园合力计划。一是从园方层面,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家长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基本要求:家长不得打骂孩子,要多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陪孩子活动,不要总让孩子一个人玩耍;多说正面的鼓励孩子的话;勿在孩子面前打闹,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二是在园内,对该名幼儿的教育达成共识。三是从园长到班级教师,从保育老师到后勤人员,只要与家长认识的人,都与家长进行了交流沟通。
在前期的教育中,园方与H的父亲、爷爷及其他亲属多次交流,发现园方每次提出的指导建议他们也只是口头答应,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改变措施。园方多次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医院做检查,但是家长并没有带孩子去检查,因此对该名幼儿的行为观察结论只能是疑似多动症。因此,针对H的多动行为教育效果不明显。
2017年上半年,H的异常行为愈发严重,针对H幼儿的特殊情况,在与家长协商之后,实行家长半陪同制度,允许其家长来园陪同幼儿,进行及时交流与指导。后期,园方采取爷爷陪同上学,午餐回家的方法,减少H在园时间,给予H独自游戏的空间。记录显示H的攻击等异常行为次数减少了,情绪比之前稳定了许多。
经过一年来的融合教育实践,幼儿园仍然面临着困惑:H的疑似多动症行为有好转,情绪整体上比较稳定,但是没有实质上的变化。H的自控能力仍然较弱,攻击行为仍有反复,哭闹行为减少,游戏中能和同伴一起玩耍,但是保持友好的时间仍然不长,仍然会因一个玩具立即哭闹,跑开。
(二)实施效果的思考
针对H的融合教育实施过程是幼儿园自我摸索的过程。H的成长过程也带给幼儿园长久的思考。
1.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对于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教育价值是相同的。
华东师范大学方俊明教授在《论融合教育》一文中指出:融合教育是一种渗透着人文主义精神,促进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在H的教育过程中,发现同伴和成人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同伴比成人对他更有包容心,而且同伴在与特殊儿童的交往中也学会了理解、关爱、欣赏和自我保护。
近一年的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园阶段的融合教育有益于相关的所有人。就这一例来说,特殊儿童没有被隔离和疏离于正常集体之外,开始逐渐适应这种集体性的生活,尝试接触同伴。H情绪稳定有进步,攻击性行为减少,与同伴的语言交流次数多了,也能和同伴平和说话,大叫大嚷的时候少了。
班级同伴也学会了包容和理解,学会了自我保护,而不是远离。从开始的猝不及防,避不开,向老师告状,到最后似乎能够接纳H,其他孩子有时会主动为他提供玩具,仍然愿意和其一起玩耍,孩子们受到他的伤害也减少了,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了。尤其是游戏中,一些男孩子似乎欣赏H的一些创意做法,愿意听从他的安排取拿玩具。
相关的教师、保育人员,也从融合教育中获益多多,在尝试多种教育方式中,慢慢的理解和发现了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摸索到了较为合适的帮助待特殊儿童的方式,虽然可能只是一些经验式的方法,但也是有益的,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2.普通幼儿园缺乏特殊教育师资和专业设施设备,难以承担和胜任特殊儿童个别化指导的任务。
幼儿特殊教育师资匮乏,导致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缺乏有序性和专业性,在教育策略上只能是摸索前行。这个过程带有很大的风险性。这一例幼儿园接纳疑似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摸索进行融合教育的个案,可以反映出学前教育机构探索融合教育有效策略的过程更多是经验式的积累和反思。
一个特殊儿童进入幼儿园集体后,通常需要进行特殊的专业化的照顾和有针对性的融合教育计划和措施,同时,幼儿园还需要对特殊儿童家庭进行有效的指导,以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事实上,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实施,体现在教育策略的设计实施方面,应该有支持特殊儿童的自我的发展策略,有支持特殊儿童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发展的策略,有支持特殊儿童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发展的策略,比如创设适宜特殊儿童发展的环境,利用多种方式支持特殊儿童与环境互动、指导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引导特殊儿童进行社会性发展学习等。
显然,从H的融合教育策略及效果来看,幼儿园的融合教育明显不够专业,更多体现的是用学前教育的专业理念和能力在做融合教育,而不是特殊教育师资在做针对性的教育。
但是一般幼儿园并没有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会导致在对待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的理解方面出现偏差,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内容、教育策略上存在盲目性和不科学性。从幼儿园实际教育层面来看,幼儿园急需特殊教育教师加入,或是对幼儿园普通教师进行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指导,以确保融合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幼儿园需要更加专业的特殊师资介入,制订科学合理的融合教育计划,才可能会更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另外,一些特殊儿童需要配备专业的设施设备,需要专门的资源活动室才能保证特殊儿童在参与集体生活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康复训练。也就是说,幼儿园从建筑设计开始,到后期的设施设备配备,玩教具的选购等多方面都应做好接纳特殊儿童入园,开展融合教育的准备工作。目前,一般的幼儿园尚无法达到这个条件。
3.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推动。
学前教育机构开展融合教育目前在政策层面还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推动。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幼儿园缺乏特殊儿童教育设施设备和人员工作费用,政府的困难补助仅涉及对幼儿家庭的少量补助,没有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这导致幼儿园在接纳特殊儿童时,不仅缺乏专业师资,更是缺乏经费支持,难以开展融合教育。
每个特殊儿童的成长都与环境息息相关,无论是社会制度等大环境,还是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小环境,都间接或直接影响特殊儿童的生活性发展。只有在整个社会全力营造的良好环境中,特殊儿童才有机会充分与环境接触,尽最大可能发展自己的社会性。针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需要全社会、政府、相关学前教育机构给予全面的支持,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晶波.特殊儿童早期发展支持[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4.
[2] 白冠男,钮文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父母健康教育策略与评估方法研究现况[J].中国健康教育,2013(2):29.
[3] 方俊明.论融合教育,http://www.docin.com/p-554078940.html.[责任编辑:钟 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