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几千年来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涵义。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法律与政治是紧密纠缠的共生体,从未像西方社会那样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因此,通过对“父子-君臣”这一隐喻关系的不断自我确证,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变成了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汉代选拔与培养官员的重要途径就是“举孝廉”,即二十万户中每年推举一位公认为孝顺父母、行为廉正者由朝廷直接任命为官吏。这种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直到清代仍是吏治的重要方面。显然,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孝”,已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国家层面上“忠”的异质同构体。多少功臣名将失宠后,往往以“不孝”之名获罪杀身。
“孝”在周代以前主要是指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与守制。周以后随着儒家的兴起,侍奉活人的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死人的宗教议题。从现实利益上说,对逝者的守制与对老者的奉养,都要浪费大量劳动力,并不符合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然而,这种“不经济”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文明的力量,即宣告一种基于“反哺”机制的群体关系的确立。在个体意义上,孝敬父母本身必然包含着对晚辈生活“方便性”的牺牲。
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高度独立,包括从家族和家庭依赖关系中的解放。这使代际成员的长期共处失去强制性,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体系,最终切断了原有的“反哺”链条,于是出现越来越多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由于时间上的快节奏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更多来自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家庭日益远离作为国家缩影和权力纽带的含义。这使“孝”作为一种崇高的政治话语迅速崩溃,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将“孝”解释为功利性的交易似乎有“庸俗社会学”之嫌,因此有人试图寻求更自然的心理依据,把它归结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情感。但是,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仅仅根据强烈的审美感情——“爱”,并不必
然导致“孝”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我们讴歌伟大无私的母爱时,往往忘记了野兽的护崽之情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它们会为保护幼崽而自不量力地攻击任何目标,不会想什么养儿防老的问题。
因此,坦然承认“孝”的功利基础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孝”进行道貌岸然地掩耳盗铃和无限绑架。人的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来,其前提是要有“恩”可感;而当情感内化为道德习惯时,便拥有了难以抗拒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说到底,“孝”不仅是一种光荣的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
(节选自《当孝道遇上法律》)
1.下列关于“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父子—君臣”的隐喻关系存在着联系。 B.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孝”的侧重点经历了由社会议题向宗教议题的转变。 C.现实中,“孝”体现了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与文明力量之间的差别。 D.现代社会的“孝”已非崇高的政治话语,而是一种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不经济”的守制和奉养行为,曾经基于“反哺”机制而确立的“孝”,包
含着对晚辈自身生活“方便性”的牺牲。
B.汉代“举孝廉”表明,“孝”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并由家庭伦理
规定范变成了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
C.对长辈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而仅仅出于“爱”这种强烈的审美感情,奉养老
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D.与野兽具有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的护崽之情相比,我们应该坦然承认“孝”的
功利基础,否则可能对“孝”作出曲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社会的道德、法律与政治做到了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这使个体在家庭中的品
行,没有变成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
B.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忠”的异质同构体,“不孝”即“不忠”,这是失宠的
功臣名将被以“不孝”的罪名杀害的原因之一。
C.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来,当“孝”被视为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时,它就
会被内化为道德习惯并拥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D.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高度独立,而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系最终切断了“反
哺”链条,使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萃逋庇奸 萃:聚集 .B.帝注礼之甚渥 渥:优厚 ..C.衷甲以逆 逆:反叛 ..D.洎金兵薄城下 薄:迫近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B.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D.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身世悲惨却有孝心。虽然在年幼父母双亡,但每每听到有人谈论父亲,就伤心哭
泣。靠祖上荫功等第,初为官吏时,尽职尽责,不怕牵累。
B.唐恪忠于职守,有胆略。在为屯田员外郎期间,拿着符节招降夷人,在夷人武装戒备
的情况下,撤离卫兵,一人独往,使夷人都降服与他。
C.唐恪一心为民,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
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
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
获盗。(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完成8-9题(11分)
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①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②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注】①守定:牢牢守住。②绿尊:亦作“绿樽”,酒杯。
8.“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是什么意思?它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6分)
9.诗人为什么说“”?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杂说(四)》中,写到世上虽有名马,却遭遇悲惨的两句是 , 。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个人在天地之间生命短暂而渺小的两句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两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10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笑着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舍不得动筷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上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他们跑长途车的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养路站就他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
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
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
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菜地里的绿色格外养眼。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
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土。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开头,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四段详尽描写了“她”的行程与“他”的住地,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他”在大漠戈
壁生活的艰苦和“她”前去分手的决心。
C.“他”引用孟子的句子,说明“他”虽然身处荒漠戈壁,但是胸怀理想,相信自己将
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D.“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小说的这一结尾写的含蓄蕴藉,
极有韵味,给读者留下了充分体味的空间。
E.小说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多个方面写“夏花”,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充满向往
但是又面临现实压力的女孩形象。
(2)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为何以“大漠里的旗帜”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在小说中两次提到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朋友在头一天说要送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我 ,第二天接到礼物,我着实大吃一惊。
②当今社会, ,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民意,不敬律令,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信仰,不敬生命,不敬自然。
③莫言的获奖,很难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 的现实,也缓解不了我们
的文化焦虑。
A.不以为意 鱼龙混杂 参差不齐 B.不以为意 鱼目混珠 参差不齐 C.不以为然 鱼目混珠 良莠不齐 D.不以为然 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
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对于考生来说,现在的高考,考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也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
因为高考对他们而言是决定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大事。
C.上访是唐慧维护女儿及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也给当地政府带来激增的“稳控”压力,
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当前司法实践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D.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
陷阱的误区。
14.在横线处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唐代狂草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唐朝狂草书风的出现,原因是多元的,随着狂草书势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发掘,狂草书势的内涵会更为丰富迷人。
①如果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②是最具抒情性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样式 ③也是中国写意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④是世界造型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⑤张旭、怀素的狂草可说是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致 ⑥那么狂草就是这个核心的金字塔尖,是“王冠上的明珠” A.③④①⑥⑤② B.④③⑤②①⑥ C.②④⑤③①⑥ D.③⑤④①⑥②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西方绘画中主要的儿童经验一为圣子耶稣,二为小天使,三为贵族少年,少有寻常人家自由嬉戏的天真儿童。除小天使有时烂漫活泼,①。丰子恺绘画中的儿童形象既无西方神童的成熟老练,②。\"萌\"的经验始于梦幻的大眼美少女,人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萌\"即是高度外放的夸张情感或情欲,是一种冲破自然秩序的抒情。丰子恺发现常情之美,③,所以对儿童的眼神一笔带过,保留着淳朴的静止与动态。如果\"萌\"被过度滥用而沦为\"卖萌\",就只能如庄子笔下的混沌,失了本真坏了自然,被凿七窍而亡。
16.下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并解读构图要素的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6分)
构图要素: 寓意: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朵花,开在深夜,幽长的一束光照见它,它视而不见,意韵幽幽地开着,这样的花朵有静气,馥郁芬芳。
齐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清朝三代皇帝老师翁同铄也曾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